为什么很多伟大科学家都佩服老子,看他们对道德经评价,就好像自己不敢与老子比肩一样?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关于老子和《道德经》的评论的文章,最好是有些新意的!~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哲学经典。《道德经》在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翻译出版,是在全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中国古代著作,老子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鲁迅更是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今天依然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研究老子思想尤其是老子的人生观对现代社会生活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笔者就从解析老子的“无为”思想出发,来谈谈老子的人生追求。一、无为――老子人生追求的思想基础谈到老子,很多人甚至教科书都会将其与“消极避世”相联系,这是对老子思想的广泛误解,而究其根源主要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读导致对老子思想理解的偏差。“无为”思想时常被误读为不作为,因而老子的人生观被曲解为消极避世,我们要理解老子思想,不能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通读《道德经》就会发现,老子对世界的认识是透彻的,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深邃的。“无为”在《道德经》中的首次出现是第二章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一次出现老子就开宗明义,说“无为”是圣人的处事法则。第三章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十七章和四十八章都写道“无为而无不为”,可见老子的“无为”并不能理解为不为,“无为”的结果是无不治、无不为,而“无不”有两个意思,“有”和“没有什么不”,也就是说“无不为”可以理解为有为和没有什么不能为两个含义。如何为呢,老子在第七十七章写到“圣人为而不恃”,第八十一章写“为而不争”,可见“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妄为,不以功利的目的去为,而是依照规律的自然发展,在自然而然中去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把老子的“无为”解读为“无意于为,没有自己的目的和追求”,笔者认为这同样是对老子的误读。《道德经》第三章写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在这里就是一种治国的方略,而其目的就是使国家“治”。第二十九章写“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这里无为是一种做事方式,而“无败”是其追求。第四十三章则直接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老子说“无为”是有其好处的,教导我们要善于利用“无为”的方式去做事。由此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非但消极,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积极入世的。“有无相生”、“无之以为用”、“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无为“思想是老子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体现,做事的时候不一心想着所以达到的目的,心无旁骛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到极致,不用刻意去追求结果,取得好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都是在“无为”中自然成就有为的典范。如果说“无为”是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那么老子处无为之事追求的什么呢?二、复归婴儿――老子人生追求的思想境界老子主张为“无为”而成其事,功成名就,金钱与权力随之而来,这就是老子的追求吗?对此,老子在《道德经》里做了明确的回答:“功成而不居”、“功遂身退”,很显然金钱与权力并不是老子所追求的,而且老子对利益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认为外在的声、色、货、利对人是有害的,无休止地追逐名利,最终,利禄、名声和权势必将毒害了自己。所以,他告诫世人不要贪求耳目口鼻等感官欲望的满足,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道德经》第九章又写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认为金玉满堂,并不能够长久,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给自己留下祸根。贪慕权位利禄得寸进尺;恃才傲物耀人眼目,这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否则,富贵而骄,便会招来祸患。过多的财富不但不能长久且对人有害,面对利益,我们要努力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至无知无欲,没有名、物之知,没有巧、利之欲。而最能保持这种朴素天性的,就是知欲全无的婴儿。所以,老子提出“复归于婴儿”,像婴儿一样保持纯洁朴实、恬静无欲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这不只是老子个人的道德修养之道,也是老子对管理国家提出的治国方略。如果人人都保持自身本来的纯朴状态,内心淳厚无妄念,行为朴素而自然,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巧诈与欺骗,盗贼也就没有了。三、道――老子人生追求的终极归宿“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以“道”字开篇,“道”也是其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眼,可以说整个《道德经》都是围绕着一个道字展开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才是老子终其一生的追求。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虽然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是不可言说的,但是在后面的篇幅里还是为我们竭尽所能的对道作了一番描述。《道德经》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十四章中写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第二十五章说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它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也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存在万物之中又是万物的根本。道,即抽象又具体,即不可捉摸又有迹可循,老子把道总结为:“玄之又玄,众秒之门”,道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洞悉宇宙天地万物变化奥妙的门径。道如此高深、玄妙,对道的具体运用老子也举例作了具体说明,《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说:“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七章写道:“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为政为民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他,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那么如道是如何存在的呢?《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字在这里是效仿的意思,“自然”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界的自然, “自然”一词在《道德经》第十七章就已经出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自然”在这里是形容词,即事物自然而然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发展。“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也是同样的意思,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纯然自然,本来如此。道衍生万物而任其自然发展,并不对万物妄作干涉,这便是“道”的存在方式“无为”。而正是这种“无为”,使得万物蓬勃生长,生生不息。老子思想博大精深,人人都能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学到不同的道的智慧,“身先”、“民治”、“成其私”、“成其大”、“为天下贵”、“为百谷王”,而老子自己所追求的道,却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而是整个生命过程。见素抱朴、处无为之事,与道法一致,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天道长久,不生不灭,将自己化入天道,是一种超越物质而在精神意义上的追求。“道乃久,没身不殆”,这,正是老子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许启彬.《道德经》的生命伦理精神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现在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呵呵
你的问题很有深度!
许多科学家佩服老子,就是因为老子的思想已经走在了这些科学家的前面了,这些科学家穷尽一生的研究,得出的成果,最后还只是在老子的思想中打转转,没有超出老子的思想。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来想想:科学和科学家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的目的,我个人的看法是:认识世界,搞清世界到底是什么。科学家用种种方法,从传统的化学的、物理的、考古的,到近代的量子物理,量子化学,人工智能、等等,所有的成果,最后都指向老子所说的“道”。这就不能不让科学家们对老子佩服。要知道,老子是2500年前的人啊。
说句题外话: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如同神学家说的:当科学家费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爬上一个科学的高峰时,发现神父早就坐在那里,笑呵呵的说:我早就在这里等了你几百年了!

老子说的对


为什么很多伟大科学家都佩服老子,看他们对道德经评价,就好像自己不敢与老子比肩一样?视频

相关评论:
  • 13259734990为什么很多伟大科学家都佩服老子,看他们对道德经评价,就好像自己不敢与...
    贡储尚许多科学家佩服老子,就是因为老子的思想已经走在了这些科学家的前面了,这些科学家穷尽一生的研究,得出的成果,最后还只是在老子的思想中打转转,没有超出老子的思想。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来想想:科学和科学家的目的是什么?科学的目的,我个人的看法是:认识世界,搞清世界到底是什么。科学家用种种方...

  • 13259734990按理说人老了记忆力会减退,为何霍金老了不受影响?
    贡储尚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人的记忆力虽然会随着时间不断的退化,但是有些记忆却是很难消失的,比如说一些习惯性的记忆和刻苦铭心的记忆,举一个非常简单的粒子,如果你干一份工作几十年了,那么即便在你老去的时候,你依然记得如何去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了。其次就是科学家,尤其是那些智商上面非常...

  • 13259734990为何科学家都高龄?
    贡储尚不过这也跟本系糟糕的退休制度有关;据说他们如果退休从系里拿到的退休金会很少,收入会大幅下降,他们的养老保障主要是靠自己保障的(比如年轻时候自己买养老保险);那么那些教授尽可能拖延退休时间也就情有可原了。美国对大学教授没有强制规定的退休年龄,退休都是自愿的;年纪大了系里也不敢分配太繁重...

  • 13259734990为什么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都是老人家
    贡储尚这是伪命题。有些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年轻人。就拿诺贝尔物理学奖来说,李政道31岁获奖,劳伦斯25岁获奖,维纳.海森堡31岁。。。

  • 13259734990人为什么会衰老,科学家为你揭秘人衰老的原因
    贡储尚叶子黄了,是树老了,冬天也就要来了。深秋入冬时节,我们又经常听到电台的主持抛出了那个万年老梗,有一种爱——叫妈妈的爱,天凉了,你妈妈叫你穿秋裤了。然后背景音配上哈哈哈的一连串笑声。仿佛大家都觉得穿秋裤土,觉得妈妈太唠叨。妈妈或许老了,她害怕冷风侵袭了心爱女儿的双腿。最近,湖北十堰...

  • 13259734990《自然地理》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愈老愈不值钱?
    贡储尚我个人认为这话不妥,科学家愈老是说他学问越渊博,这也有一个前提,是要不断地学习才有提高;反之就会落后!科学没有老旧之分,只要能促进社会发展就是有用的科学,落后的科学也有我们借鉴的地方啊!

  • 13259734990为什么很多科学家信教
    贡储尚一些世界顶尖级科学家,如: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都最终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信上帝的人。而他们作为世界大科学家的地位并未因此而受到动摇。 科学家的信教也和普通人的信教一样是带有善的观念在里面的,因为无论什么宗教大致都有劝人行善的教义,而且在今天这种善的观念还有了新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 13259734990为什么许多年迈的科学家仍然思维敏捷,能记很多东西?
    贡储尚年迈的科学家仍然思维敏捷,他们能记住很多正常人所理解不了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圈子的问题,因为对科学家来说,常人认为的非常高深的理论在他们脑海之中就是一种常识,习惯他们做了一辈子这个研究,当然脑海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人年龄大了之后都不可避免带来记忆力的催化,科学家也是正常人,当然不...

  • 13259734990很多人认为老年大象毫无用处,科学家怎么说的?
    贡储尚然而,由于非洲的草原和森林,都有着巨大的面积。初出茅庐的大象,由于人生地不熟,在独立离开族群开辟新天地的时候,很容易迷失方向,或是遇到危险被其它小动物所伤害。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老年的大象能够挺身而出,需要老年的大象能够为刚刚成年的大象指引出路,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拉刚刚成年的大象一把。

  • 13259734990为什么很多人英雄一世,年老时却昏招层出?
    贡储尚不光英雄们如此,科学家也是一样。爱因斯坦也好,牛顿也罢,都是我们人类历史中最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都出现在年轻时代,晚年都信教了。其实不光这些名人,我们普通人更是如此。年轻时很多人敢闯敢拼,不怕辛苦和困难,但是老年时却变得很脆弱,经常干一些让儿女们颇有微词的事情。其实这符合...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