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六章因式分解-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章).doc

......章 因式分解第6.1节 因式分解●乐清市翁垟镇一中 鲍旭娇一、背景介绍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前一章整式和后一章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 ...

第二章图形与变换-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章).doc

......〔设计内容分析〕本节课提出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是在小学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体验和学习。尤其是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简单应用 ...

第七章分式-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章).zip

......七章 分 式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分式》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第七章。本章内容包括了传统教材中的《分式》和《分式方 ...

详见:http://hi.baidu.com/fenwoo5/blog/item/3a729158a126c1768435242f.html

教案最好到文库中搜索
一般都会有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共69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

书架上·下两层共有书180本,如果从上层取下15本放入下层,那么下层的数正好是上层的2倍,两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在百度里可以搜到

去百度文库里搜,一定有的!我看过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视频

相关评论:
  • 17081792111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
    诸超心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2、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进率。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

  • 17081792111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
    诸超心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一)教案_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2.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过程,,明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

  • 17081792111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诸超心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篇1】 一、教材研读。 1、教材编排。 (1)逻辑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传统教材都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考虑到方程是在刻画生活中的等量关系时产生的,而且在北师大教材体系中一年级到四年级上册,学生对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

  • 1708179211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诸超心《折线统计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

  • 1708179211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诸超心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 认识折线统计图。 三、编排特点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经历统计的过程。 单式、复式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以1代2、5) 平均数 1.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由于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比较熟悉,教材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通过对比使学...

  • 1708179211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诸超心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 1708179211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
    诸超心《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

  • 1708179211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诸超心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1)班54人、四(2)班55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

  • 17081792111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诸超心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

  • 17081792111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
    诸超心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一)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