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的赏析

来自:评价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哈利波特主要内容以及赏析。~

主要内容:
从小被寄养在姨丈家里的哈利波特,饱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原本是巫师,并且被录取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的一员。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哈利开始了他的魔幻旅程,一切都那么新奇,在那里,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罗恩和赫敏。许多魔法课程也正在等着他研习:有飞行课、黑魔法防御术、魔药学与变形魔法等等,当然还有让所有魔法师疯狂的魁地奇球赛。
另一方面,魔药学的斯内普教授似乎总是对哈利不友善;哈利也无意间发现了魔法石的秘密。
邪恶的阴谋在平静的霍格沃茨里悄悄地滋长,哈利、罗恩与赫敏决定一同去探个究竟,凭借他们的勇敢智慧,哈利最终阻止邪恶阴谋的发生保护了魔法石,同时哈利也第一次直面他的宿敌:伏地魔。
赏析:
《哈利·波特》小说中的善与恶的矛盾对立主要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是以哈利与伏地魔为代表的善与恶的对立,第二条是以哈利自我心中对于恶的抗争作为暗线而展开的。正是因为故事的设定有着哈利的自我抗争,也才使其英雄形象更为饱满。
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梦见自己是蛇,伤害了好友罗恩的父亲韦斯莱先生。并且能够多次感知到伏地魔的思维动向。
而小说的前半部分以哈利额头上的伤疤为纽带,暗示了他与伏地魔之间的紧密联系,也预示着哈利的思想随时会被伏地魔操控,从而一些恶的思想也无形地暗藏在哈利的身体里,他们之间相通的心灵使得一些恶念有可能驱使哈利做邪恶的事槽。
而是否能够战胜自我,战胜心魔却是成就“善”还是成就“恶"的重要区别。哈利最终战胜了心魔,从而回归自我,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他从普通人向英雄人物的转变。
这也昭示着作者罗琳对于恶的看法,恶也非完全是与生俱来的,伏地魔也并没有一出生就是一个魔头,他也曾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而哈利虽然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但一些恶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存在于自己的思想中。
怎么样能够克服这样的思想,做到不被恶意支配是罗琳彰显著与恶母题的潜在用意。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J.K.罗琳,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作家。
1989年,24岁的罗琳有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01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决定将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搬上银幕。
2003年6月,她再创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4年,罗琳荣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价达到10亿美元。
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7年7月推出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说被翻译成67种文字在全球发行4亿册。2010年,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拍摄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利波特


  第10放映室对哈利波特系列的鉴赏还是很不错的(或者也可以上Rottentomatoes或翻墙上IMDb去看影评,前提是英语要好)
  下面是转载来的第10放映室文字版节选:
  第一份是N年前的一个哈波专题,当时只拍到第4部
  如果你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感到陌生的话,那么你至少有四年没去过书店、也没有进过电影院了。无论是图书还是电影,《哈利·波特》都在全世界掀起了追捧的风潮,尽管那样的魔法世界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存有大段距离。不过,中译本和电影一出,仍是洛阳纸贵,创造了无数销售佳绩和高票房。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运用电影工作者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魔法的大门,其中,有“光轮两千”的飞天扫帚、有光怪陆离的魁地奇比赛、有隐身衣、魔法棒、甚至还出现了挪威龙和半人马——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群一群的魔法师和女巫们,他们充满智慧,操纵魔法,完成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使命。在扫把、咒语和妖怪的带领下,电影引导了一大群“麻瓜”——也就是完全不懂魔法的普通人——进入不可思议的魔法世界。
  但故事又并非仅仅是关于魔法——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只知其名而未见其形的东西。从接触《哈利·波特》的第一个画面开始,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系列的电影非常好看。
  故事开始于一个阴沉灰暗的星期二,那个“活下来的男孩”被送入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家庭,他的生活从备受虐待和碗橱柜开始——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类似童话《灰姑娘》的情节安排。但当哈利·波特遇见那个看似粗豪的海格开始,故事的节奏就越来越快,当哈利跨进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出发前往魔法学校,故事就不可思议的铺陈开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就如同每个人所拥有的、欢乐和痛苦并存的学生时代,有迷宫般的校舍、寄宿生活、学生和老师间的矛盾、朋友和敌人。
  哈利·波特的系列故事共有七集,而电影到现在为止一共拍摄了四部,电影叙事的线索已经删去了小说中许多的旁枝末节,银幕上展现的情节,主要围绕着丹尼尔·雷德克利夫所扮演的哈利身上,记述了他从一个内向自闭的小男孩成长为拥有高超魔法的巫师的过程,在这条道路上陪伴他的,不仅仅有好朋友罗恩和赫敏、霍格沃茨的众多老师,更有故事中最大的反派——邪恶巫师伏地魔和他的手下。
  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哈利·波特不仅仅要应付繁重的课业,紧张精彩的魁地奇比赛,还要随时阻止伏地魔的野心。谁说年纪小就不能成为英雄?在哈利·波特的身上,现实中的孩子们多少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而且希望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更多哈利·波特的品质。因为,孩子们的心灵远远比大人想象得要复杂。有时候,孩子们所要面临的生活中的烦恼,远远超过了大人们所习惯的范畴,《哈利·波特》让孩子们有了一个看到自己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利·波特,每个现实生活中的孩童甚至成人,在一成不变的规律步调中,多少都曾经动念想要跳开,在繁重的课业或是生活压力当中张开翅膀飞起来。当哈利·波特从碗橱的灰色命运跳脱开始冒险历程,大家也都跟着逃离了现实,进入了那个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重温惊险刺激的魔法试炼,重温龙与地下城的世界,重温这穷极想象的魔法电影系列中的传统与现代、真实与幻想,甚至是对立与统一。
  根据J-K-罗琳女士的畅销童话改编的系列电影《哈利·波特》,自一问世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本儿童读物,首印50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一部儿童电影虽然被打上了12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的记号,却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狂潮。《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和电影的出现使其它同时代的畅销儿童书籍和电影黯然失色。《哈利·波特》的成功之处,在于书中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以一种介于真实和幻想之间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传统与现代
  哈利·波特的故事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今天的孩子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体验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生活在一个远离自然的人工世界里,他们很难想象田野、丑小鸭或者大灰狼,连一只猫或许都是从动物园,或宠物商店里认识的。对这些孩子而言阅读农业社会的童话经典,他们的感受远不如以前的孩子来得鲜活生动。安徒生和格林的童话是经典的,他们依旧会引导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去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但现在的孩子仅有这些经典是不够的,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童话故事。
  《哈利·波特》讲述的是古老的魔法故事,但作者却巧妙地将它移植到了现代社会之中,而且做得十分有技巧。哈利·波特属于这个时代,这是他这个仿佛离我们的生活极其遥远的小魔法师,能够紧紧牵住我们的内心的原因。他的身上具有英雄的神性,又具有普通人的人性,它暗合了后现代社会里人们阅读的期待,不论这些人们是大人还是孩子,在种种有趣而神秘的预兆中哈利·波特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在失落了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极度地渴望着奇迹的到来,而哈利·波特正投射了人们这样的心理愿望,他不时表现出的懒惰、恐惧、信心不足,甚至有些报复心强等等性格,也几乎是每个读者和观众都有的缺点。
  闭上眼睛幻想一下:假如你是哈利·波特!一岁的你,失去了父母之后神秘地出现在姨夫姨妈家的门前。你在那个家饱受欺凌,度过十年极其痛苦的日子,姨夫和姨妈好似凶神恶煞,他们那混世魔王儿子达力—— 一个肥胖、娇惯、欺负人的大块头,更是经常对你拳脚相加。你的房间是位于楼梯口的一个又暗又小的碗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你显得矮小瘦弱、沉默寡言。这时,你的名字哈利·波特对你而言并不意味着什么,十年来从来没有人为你过生日。
  这样的情节设定无疑与传统文学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的作者罗琳有意无意地用她的作品,重演了人类文明童年时期的神话与史诗,采取了读者熟悉的‘英雄成长’的主题。
  同样地,在《哈利·波特》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子,哈利·波特在姨夫家备受歧视、虐待和压抑,这方面继承了狄更斯在《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以及夏洛特-伯朗第的《简-爱》等大量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电影中海格带领哈利所到的那个小酒馆,就有着经典的狄更斯式的气氛。
  之前的哈利,显然是处在英雄受难的时期,随后所有故事的设定无一例外要为我们的英雄提供命运的转机。在麻瓜世界备受压抑的哈利,在魔法世界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他最终摆脱了现实的压抑与束缚进入魔法学校学习,开始了自我成长的历程。
  哈利的成长环境-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充满了古老欧洲风味的城堡,移动的楼梯、有生命的图画,故事在此披上了中世纪神话的色彩。
  ‘英雄学艺’是哈利成长的必经之路,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他会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拥有大批的追随者,也将面对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敌人。因此,他才能最终向邪恶发起攻击,这个过程暗含了英雄征战和获得胜利的史诗主题。
  原著与改编
  当然传统上来说,从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多会遭到书迷的质疑,相信熟读小说《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人一定记得书的开场方式:
  “那是一个阴沉灰暗的星期二上午,成群的猫头鹰大白天像流星雨般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以及地上超级大麻瓜德思礼呆愣的一张脸。”然而在电影中这个画面被转移到了十年后,那是个阴沉的星期天,原本没有人送信的日子,铺天盖地的猫头鹰叼着哈利的入学通知,冲入水腊树街4号的那所房子,加上德思礼一家惊声尖叫的一张张脸孔。
  我们知道,很多的《哈利·波特》迷是抱着验证的心情来看电影的,但即使有这些小小的出入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部电影的改编相当成功,仍然有一些情节会流露出这部小说独有的神秘、迷人又耐人寻思的味道。
  在‘意若思镜’面前,哈利所体验的就并非单纯魔法所能解释,而是混合了人性与欲望的试炼过程。顾名思义,‘意若思镜’是一面能够反应人类内心深处渴望的镜子。(哈利在这面镜子当中看见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哈利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第一步,同时也让他潜意识中树立起了一个能够模仿的、理想人物的形象--那就是自己的父亲。他在镜中与父母的相遇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回忆,能够温暖心灵让他在面对未来的敌人时,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力量。)然而睿智豁达的邓不利多校长却意味深长地说:“镜子显现的不是真实的样子,而是人们希望的样子,多少人在这镜像前自我满足耗掷一生。”
  又如同魔法石的出现方式,也是非常“意若思”的,它只会出现在真心想找而非想利用它的人的身上。(这既是邓不利多校长和魔法石的制造者尼可拉斯-弗勒梅未卜先知所达成的协议,也是哈利-波特的故事有别于其他魔法小说的特点之一。)除了相当忠实于原著的剧情发展和气氛营造之外,本片匪夷所思的视觉效果也同样是令这部电影,如此受到孩子们推崇的原因。小说中哈利在学校里每年都要参加的‘豪斯杯魁地奇比赛’,就成了电影成功改编的一大亮点。
  罗琳女士在小说中介绍的魁地奇,是结合了美式橄榄球、英式橄榄球和棒球的巫师球赛。这项比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巨大的影响力等同麻瓜们的世界杯。能够在这项赛事中脱颖而出,无论是谁都能立即戴上英雄的光环。在霍格沃茨学院的魁地奇历史上,葛莱芬多学院和史莱哲林学院的针锋相对已经延续了许多世纪,而继承了父亲成为搜捕手的哈利,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那颗神出鬼没的‘金探子’,为自己所在的葛莱芬多学院加分。
  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这场惊险刺激的魁地奇比赛,是哈利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证明自己的机会,电脑特技在此更多的是一种辅助技巧,它除了推进这场比赛的真实性和娱乐性之外,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动。更为精彩的,应该是小说和电影所要共同描绘的一幅画面:我们的英雄勇敢坚定的向着‘金探子’飞去,他幼小的身躯中渐渐显露出英雄的影子。
  如果说故事的第一到第三集里,魁地奇还仅限于霍格沃茨内部的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到了电影的第四集我们则真正见识了这项运动在巫师世界的巨大影响力,魔法师们对魁地奇的狂热比起麻瓜们对世界杯的激情,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小说作者罗林女士的设定,公元1000年住在魁地奇沼泽附近的格蒂·凯德尔记载了一种由当地的男巫和女巫骑在飞天扫帚上玩的游戏,这种游戏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最后演变成魁地奇比赛。1269年,在魁地奇比赛中巫师委员会的主席芭芭拉·布莱奇释放金探子,并在一方队员抓到金探子时奖励了该队额外的150分,这种制度流行开去,以至于后来的魁地奇比赛增加了一个新的球队职位——搜捕手。他们的唯一职责就是抓住在比赛期间被放出的金探子,在魁地奇职业联赛中这些搜捕手成了当仁不让的明星。
  很显然,电影拍到第四集特技已经比第一集进步了许多,然而不管科技和人类社会如何变化,人性中渴望战斗、获得胜利从而证明自己的这些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而融入了现代科学口味的史诗和神话恰巧是很能够体现这类本性的艺术形式。
  当然,由于原著越写越长,电影改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导演的更换让《哈利·波特》这一系列的电影质量有些参差不齐。尤其是电影的第三集,竟然在导演阿方索·库隆的手中删减了故事中最为重要的几段情节:
  其一:哈利得到了一张能够显示霍格沃茨秘密通道和人物活动情况的活点地图,但电影却并没有像原著小说那样揭露地图制作者的身份其实就是哈利的父亲詹姆、小天狼星·布莱克、卢平教授以及后来背叛詹姆的小矮星彼得,根据各自变身动物之后的不同属性,他们的昵称就分别是鹿角、兽足、月影以及虫尾巴。
  其二:当哈利在湖边昏倒之前,他曾看到一头发光的牧鹿驱散了当时正在追逐他和小天狼星的摄魂怪。我们从后来的剧情得知,这是从另一个时空赶来的哈利回到了过去,施展呼神守护咒语召唤出的守护神。之所以这个守护神呈现出牧鹿的样子,是因为哈利的父亲詹姆·波特是一位阿尼玛格斯,也就是拥有变身为动物的特殊能力的巫师,而詹姆的阿尼玛格斯形态就是一头牧鹿。哈利在卢平教授的指引和自身的旁敲侧击之下得知了这一点,守护神的形态会与施咒者心中最向往的形态靠拢,鉴于哈利对父亲的崇敬他的守护神才会变成父亲的阿尼玛格斯形态。这一点看似容易理解,但如果观众不看原著就欣赏电影的话一定会在这一部分发出疑惑的问号。
  虽然电影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当我们回想一下这个魔法的故事却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图书还是电影其成功是不言而喻的,《哈利·波特》写着孩子们的故事却让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不忍释卷,活泼紧凑的节奏、吊人胃口的悬念、引人入胜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尾、加上一个不同寻常的童话世界场景,寄托了我们每每渴望心想事成的单纯欲望。另外,添加适量的搞笑场景和血腥恐怖同样非常适合在空虚的精神世界里追求刺激的现代都市人群,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对立与统一
  熟悉剧情的人们可能还记得,当哈利·波特刚刚到达学校要选择学院的情节:在第一年新生的分类仪式上,久经考验的分院帽遇到了难题。不过与其说是分院帽的难题,不如说是哈利自己的,我们的主角要决定自己的巫术未来的走向。
  哈利放弃了有天赋却正邪难辨的史莱哲林学院,最后选择了勇气、毅力及友谊的代表葛莱芬多,但这些不过是各个学院表面所代表的含义,霍格沃茨的各个学院的名称背后其实隐藏了异教想象的各种原型。
  在现代女性主义神话学启发之下,学术界已经普遍接受了一个观点。就是在现存的父权制文本中,除了显性的女神之外还隐藏着一批有待我们发掘的隐形女神。《哈利-波特》无形中为这种再发掘提供了线索示范:
  其一、女神的隐形方式之一是命名中的原型意向。葛莱芬多学院的名称隐含了神话怪兽葛莱芬,她又被认同为报应女神的化身,在西方异教传统神话的怪物谱中葛莱芬是出现频率仅次于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的一个。罗琳让她钟爱的男女主人公在这样一所学院里学习的确是耐人寻味的。
  罗琳还给霍格沃茨的副校长,同时兼任葛莱芬多学院院长的教授取名米勒娃·麦格,这个名字影射着希腊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扮演这一角色的玛吉·史密斯再现了这位严肃却并不古板、严格又能宽容、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般爱护学生们的女老师。(利的每一个学年中麦教授都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的主角,在哈利第一次参加魁地奇比赛之前,麦教授秘密地赠送了哈利时下最流行的扫帚光轮两千。)
  其二、女神隐形的另一种方式是化身为女巫。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对立如果从性别尺度去划分,那么魔法世界也就等同于女巫的世界、阴性的世界;而麻瓜们的世界则为阳性的世界。连接两个世界的是一列神秘的、必须经由九又四分之三站开出的火车。
  在电影的第一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中,少年主人公们逃离麻瓜世界来到魔法世界,在象征的意义上就是--逃离了基督教的父权统治,重新回到了女神的怀抱。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学生们骑着扫帚飞行,而我们都知道扫帚是女巫的标志。电影的第一集中哈利最初显现出的魔法天赋也同样是在第一堂飞行课上。
  《哈利·波特》的主要冲突除了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对立,还有魔法世界内部的善恶对立。而表现后一对立的原型是古埃及的鹰蛇之战的传统神话母题,伏地魔代表蛇的一方,魔法学校代表鹰的一方。(之前讲到过)哈利所在的葛莱芬多学院影射的是鹰头狮身的怪兽,由于狮子与老鹰分别是统治大地与天空的动物之王。所以,鹰头狮身的葛莱芬成为阳界的主宰、统治力量与德行的象征,成为阴暗与邪恶的蛇的对立面。
  在故事中,最大的反派伏地魔,他的代表就是一条蛇。而往往产生邪恶巫师的史莱哲林学院也就是以蛇为标志的。除此之外,德拉科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龙或蛇的意思,所以德拉科·马尔福作为哈利在学校中的对立面而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伏地魔是人类欲望和贪念的化身,他的欲望对象主要是长生不死。这从巴比伦史诗时代开始就一直是神话英雄们追求的理想,但是到了今天追求长生已经具有了罪恶的性质,因为它是违反自然的,是人类狂妄自大的表现。
  在电影中,伏地魔的罪恶表现其一就是他为了重获生机竟然屠杀了最纯洁的生物独角兽。伏地魔的贪欲就是人类自身的贪欲;伏地魔的弱点也就是人类自己的弱点,这位终极邪恶的巫师所代表的其实是人类对自身的恐惧,伏地魔就像诱惑亚当和夏娃的那条蛇,是堕落天使露西弗的化身,他的强大力量之一就在于能蛊惑人心的言语。
  伏地魔是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原名汤姆·玛沃洛·里德尔的他因为憎恨自己身体里的一半麻瓜血统,所以妄图建立一个由纯血统巫师统治的王国,由于被婴儿时期的哈利·波特莫名其妙地打败,他必须在生死之间挣扎求存。因此,在每一集的故事里哈利都必须为了阻止伏地魔完全复活而艰苦战斗,伏地魔和哈利对决的场所在电影的第二集中被设定为密室,这个极其隐蔽的地点既邪恶又充满了诱惑力,和神话中对龙的巢穴的描述相吻合。传说,龙穴中隐藏了不计其数的秘密和宝藏,同时埋伏了凶险的机关和魔兽。不过对于熟悉神话的人们来说,恐怕不需要看完电影就能猜到密室的入口。在心理分析的案例中,涉及女性的物件往往被当成即邪恶又具有诱惑的象征,而神话传说中,龙或者蛇又往往都和女性纠缠不清。罗琳对于密室入口的设定--一间闹鬼的女厕所,其隐含的意义已经十分明显。
  (伏地魔的血统来自上古时期的强大巫师史莱哲林,在预言中,他将会杀死所有非纯血的魔法师。伏地魔精通爬虫类的语言、拥有蛇妖作为奴仆,并且对于阻挡在自己道路上的障碍毫不留情。对伏地魔而言任何人和事都可以利用,他利用了无辜的小女巫、利用了哈利的信任、甚至利用了自己的记忆。在电影的第二集《哈利·波特与密室》中伏地魔则使尽了手段,妄图驱逐邓不利多校长、杀死哈利。)
  虽然伏地魔的代表是蛇,但是鉴于西方幻想文学中龙蛇不分的困惑,伏地魔的蛇身代言看起来即像蛇、又像龙。而它的魔力在于看到它的眼睛的人都会死,这一设定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蛇妖美杜莎的能力,然而借助凤凰佛克斯的力量蛇妖被弄瞎了双眼。
  对于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关系,罗琳在改造埃及的鹰蛇之争的主题时也融入了某些英国式成分,英国历史上把入侵的北欧海盗加以妖魔化,表现为火龙;而代表正义的英雄圣乔治,他屠龙的故事则是古代英格兰最流行的传说。而哈利在密室中与蛇妖的对决,正是翻版的勇士斗恶龙。
  千百年来,人类都在对规矩的破坏与重建之中不停前行。希望无限延长人体自身的物质存在,当然是人类一切物欲的终极目标,但鉴于这种目标的非人性和反自然,于是我们必须动员人间的一切力量去战胜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心魔。而哈利在此时就成了这种力量的最佳代表。
  在电影的第四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由于种种阴谋的实施伏地魔终于成功地复活,拥有了实体形态。
  对哈利而言,伏地魔是永远的梦魇,也同时是无法抹去的牵绊。是他破坏了魔法世界的平衡,杀死了哈利的父母并且给了哈利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疤。但正是因为那道伤疤,哈利的身上被赋予了伏地魔的某些特质。同时,因为伏地魔的第二次复活借用了哈利的血,他们之间的羁绊就更加强烈。所以,对于我们的主角哈利而言他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是否会成为第二个伏地魔。人类对自身的骄傲与恐惧在哈利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对立统一。
  哈利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挫败伏地魔的阴谋,不仅是为了给父母报仇,也是一种自我拯救。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敢与决心,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缺少并且渴望的。因为,无论是哪一个故事胜利都永远属于勇者。
  回想一下这个魔法的故事,我们大概都记得《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那令人恐惧万分的催狂魔。这些飘忽不定的生物又叫做摄魂怪,因为他们能够夺取人类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从而令我们在痛苦中发狂。从象征的角度上来说,催狂魔可以被当成是当代人心理抑郁症的实体化表现。我们可以发问,是什么东西摄走了当代人的灵魂,令他们陷入迷茫和苦闷、孤独发狂?当我们看到异教想象的无孔不入,看到哈利在魔法中找寻自我,也许就能够有所领悟,魔法的复兴其实是要为丧失了灵性的当代人招魂。
  “不是神也不是佛”当哈利念出那句咒语驱逐了催狂魔的时候,我们发现,拯救我们的其实正是我们自身。
  或许我们也应该在11岁的时候,收到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只不过送信的猫头鹰永远没有抵达,所以我们注定了还是那些不懂魔法的麻瓜,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拼命地找寻自己的影子。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也就足够了。

  哈7上评价(11年春节时的盘点):
  本片导演大卫·叶茨执导了三部“哈利波特”电影,分别是凤凰社、混血王子和半部死亡圣器。他未必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最有艺术水准的导演,但他绝对算得上是最会走钢丝的高手,一直在书迷、影迷、电影公司和J·K·罗琳之间小心翼翼搞平衡,虽然每次都在搞砸和满堂彩之间让人替他捏一把汗,但他居然也平安无事地一路走了下来,现在终于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中文版有559页,仅次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575页,但这一部被拍成了上下两集,从好的角度来看,这是电影公司吸取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教训,顺应广大书迷的心声,让原著故事能够完整地呈现;而从邪恶的角度来想,这是电影公司面对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之一,在最后结局来临之前,恋恋不舍地想从这棵摇钱树上再最后摇点钱下来。
  伴随着商业上的成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已经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作为这个商业体系的一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特别是后期的几部电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艺术因素的干扰。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即使我们排除掉对大卫·叶茨导演在个人艺术能力方面的质疑,他在相关改编电影中所呈现的那种小心翼翼、试图八面玲珑的拘谨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三部电影的完整度。这种完整度并非基于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而是看导演是否忠实于电影本身。大卫·叶茨执导的三部哈利特波电影,都很遗憾地在电影本体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这未必与他的艺术能力有直接关系。
  从本片我们可以看出大卫·叶茨或者华纳电影公司的一种明显态度转变:既然怎么拍都有人不满意,那么在大结局来临之前,我们就优先照顾书迷吧。于是本片就变成了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你不是书迷,那么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可能会在故事方面有无数困惑;如果你是书迷,那么这部电影拍成什么样其实你都不在乎。因为感动你的永远是你自己,这种感动和电影其实无关。

  哈7下评价:
  文字版一下子找不到……见谅了

哈利尽管童年生活多舛,尽管遭际实在堪伤,但是哈里波特却时时崭露出属于自己的高贵自 信,强大的勇气,大无畏的王者本色,以及天生领导者气质。王者争锋舍我其谁?哈利观察力强,善于表达,但是内心又难免感到焦虑和无助,自信与自卑 交错的活生生的哈里波特,就这样以自己无比光明的热情姿态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
赫敏表面上,她喜欢以傲慢示人,但是内心对哈利的关怀却显而易见。完美主义倾向明显的她,对自己要求甚高,刻苦勤奋,有时候也显得神经质和充满强迫症,但是她仍然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
罗恩待人真诚,从不设防,不太懂得从实际角度考虑,又常常迷糊拖沓,不拘小节。富于牺牲精神,情感至上,在每次大考验来临之时都以坚决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忠诚,甚至打算牺牲自己生命的奉献精神,在生活上,他亦喜欢平稳,不爱惹是生非。

不错👍

哈利尽管童年生活多舛,尽管遭际实在堪伤,但是哈里波特却时时崭露出属于自己的高贵自 信,强大的勇气,大无畏的王者本色,以及天生领导者气质。王者争锋舍我其谁?哈利观察力强,善于表达,但是内心又难免感到焦虑和无助,自信与自卑 交错的活生生的哈里波特,就这样以自己无比光明的热情姿态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
赫敏表面上,她喜欢以傲慢示人,但是内心对哈利的关怀却显而易见。完美主义倾向明显的她,对自己要求甚高,刻苦勤奋,有时候也显得神经质和充满强迫症,但是她仍然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
罗恩待人真诚,从不设防,不太懂得从实际角度考虑,又常常迷糊拖沓,不拘小节。富于牺牲精神,情感至上,在每次大考验来临之时都以坚决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忠诚,甚至打算牺牲自己生命的奉献精神,在生活上,他亦喜欢平稳,不爱惹是生非。

什么玩意儿


哈利波特的赏析视频

相关评论: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好句及赏析
    董融应答:1. It is the quality of one’s convictions that determines success, not the number of followe.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是其信仰的质量,而不是信徒的数量。——J·K·罗琳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赏析: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在于信徒的多少,而在于他的信仰是什么,一个人越渴望成功,才能做得...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好句与赏析
    董融应答:如果伏地魔有什么东西弄不明白,那就是爱.他没有意识到,像你母亲对你那种强烈的爱,是会在你身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的.不是伤疤,也不是看得见的痕迹...被这样一个人深深的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它就藏在你的皮肤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奇洛不能碰你.奇洛...

  • 18716107679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摘抄及赏析
    董融应答:2、黑暗似乎泛起了涟漪,空气本身也在颤动。3、四下里没有一点动静,星星瞪着一眨不眨的眼睛,那样冷漠。4、恐惧似乎在他的皮肤上蠕动,在他的胸膛里跳动,并且梗住了他的咽喉。5、这事实像严霜一样压在他们的心头,那冰冷的寒意越来越叫人无法忍受。6、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动弹。哈利觉得他内心的...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好句赏析 一共600字
    董融应答:西弗勒斯.斯内普,一个用冷漠把自己裹起来的人,一个被爱遗弃却用灵魂承诺的英雄,从刚开始,他就不招人喜欢,他猜忌,孤傲,苛刻,百般刁难那个救世之星——哈利.波特,甚至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罪恶——杀死了那位受人敬仰的校长。但是,当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他获得了人们的敬重,那本该属于他...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好句赏析20句篇一
    董融应答:哈利波特好句摘抄 1、不论想拥有多少财富,获得多长寿命,都可以如愿以偿——这两样东西是人类最想要的——问题是,人类偏偏就喜欢选择对他们最没有好处的东西。2、死亡实际上就是经过了漫长的一天终于可以上床睡觉了。而且对于头脑十分清醒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另一场伟大的冒险。3、弗农姨父坐了下来...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的特点是什么?
    董融应答:《哈利·波特》艺术赏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也巧妙地继承了欧洲经典文学。这些继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母题的运用和文化寓意的传承。母题也许是文学研究领域最复杂的一个概念,所谓母题“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边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离别、爱、时间...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的赏析
    董融应答:第10放映室对哈利波特系列的鉴赏还是很不错的(或者也可以上Rottentomatoes或翻墙上IMDb去看影评,前提是英语要好) 下面是转载来的第10放映室文字版节选: 第一份是N年前的一个哈波专题,当时只拍到第4部 如果你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感到陌生的话,那么你至少有四年没去过书店、也没有进过电影院了。无论是图书还是电...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原句加赏析
    董融应答:8.“看来你彻头彻尾是邓布利多的人,对不对?波特?”“对,我是。”——魔法部长与哈利 9.“人们对死亡的惧怕仅仅是黑暗和未知,除此之外别无其它。”——邓布利多 10.I want to see the light leave your eyes.! (我要看着那光芒从你眼中消失。)——伏地魔 11.被人拽进角斗场去面对一...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句子赏析
    董融应答:1. 对付敌人我们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在朋友面前坚定立场需要更大的勇气。2. 霍格沃茨不能没有你,海格。3. 看起来解铃还须系铃人。4. 不要怜悯死者, 哈利。怜悯生者,尤其要怜悯那些心中无爱的人。5. 何苦自寻死路,不如共享永生。6. 时间真是神秘,有无穷的力量,乱加干涉又很危险。7. 它的...

  • 18716107679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主要内容
    董融应答: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十七岁的哈利本应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业,但为了完成己故魔法学校前任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消灭伏地魔的任务。哈利和好友面对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围追堵截,隐形循迹、历经艰险,最终销毁多个魂器并战胜伏地魔,取得魔法世界伟大胜利的故事。全书赏析:在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