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黄巢《菊花》诗歌鉴赏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唐朝未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蝴蝶也不敢来,将来他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可想而知也就是当上皇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黄巢在这诗句中,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掌管春天的仙神,可以使菊花与其他花都开在春天,不会受到冷落。唐乾符二年,黄巢跟着王仙芝起义。王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他死后,黄巢也称“冲天均平大将军”,想着能够均平富除恶邪。黄巢率军攻破唐王朝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时,秋毫无犯,是颇得人心的。据《旧唐书·黄巢传》所载:“既一朝有变,天下离心,巢之起也,人士从而附之”、“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这些记叙了黄巢军队同情和救济穷人情景。黄巢的大将尚让在安抚市民就指出,说黄王同李家皇帝的根本区别是一爱百姓,一害百姓。黄巢的部下路上争先恐后地向周围的穷苦人民抛送钱财。

  但是,当黄巢率大军攻克长安,来到唐王朝皇宫,登上太极殿,看到数千名宫女一齐下跪迎拜,口呼“黄王万岁”的时候,他已忘记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了,他仰天大笑着说:“今日之事殆天意欤!”

  他当上了皇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加号“承天广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又封自己的妻子曹氏为“皇后”,并且学唐王朝的传统制度,登上大明宫的丹凤门向众人宣布赦令,得意洋洋地说他当皇帝是早有预兆的:“唐帝知朕起义,改元广明,以文字言之,唐已无天分矣: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他也学了耍弄一些天命预兆的文字把戏,用来说明天意要到他黄巢当皇了。

  既然已经握权在手,黄巢的“fair”蒙面布也就很快揭了下来。

  《旧唐书·黄巢传》记载,黄巢恨坊市百姓迎王师,而导致自己军队不利,乃下令屠城,把成年男人杀了个个干净,血流成河。

  当年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的黄巢,关于菊花还写了首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或许这个才是真正的黄巢。

这首七言绝句是《不第后赋菊》。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该诗题为"不第后赋菊","不第"即科举考试未考中,这二字详细地交代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原因及时间。不第本是让人心生不快之事,然而作者在面对不第的困惑与失意时,却有心赏菊,可见其心境从容淡然。

该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痛快杀敌,喜迎胜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钧,意味深长,诗人热烈等待的是一个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这个日子的到来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一样指日可待,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次句“杀”字,极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发联想。

诗人将“我花”之含苞怒放与“百花”之凋零破败并置对比,显示人民力量战胜统治王朝的辉煌前景。“杀”字提醒我们,“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百花”(统治集团)弃甲拽兵,落荒而逃。这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杀”得敌人丧魂落魄,一败涂地,极大地助长了“我花”穷追猛打,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诗歌三、四两句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这简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人这样写,一改菊花幽独淡雅的高士风采,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用“冲”字写香气,有迎寒而上、香远溢清之韵致;

用“阵”字写香气,有浓香阵阵,浸透长安之氛围;用黄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备,神韵活现的风姿。而且,这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实际上,诗人也正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

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于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

扩展资料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第后赋菊



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押韵。

“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把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必然的联系。

作者亲切的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气势激越、凌厉,形象的显示了革命领袖果断坚定的精神风貌。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后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它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的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白话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咏菊



1、“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2、“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

“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4、“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扩展资料: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这首诗的题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上面的“不第后赋菊”,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另一种是“菊花”。,此诗就是写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傲气,总会在菊花盛开的季节,带领起义军颠覆长安城冲天斗志。

黄巢是今山东荷泽人,从小读过书,又能骑马射箭。他曾经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考了几次,都没有考中。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878年继王仙芝(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冲天香阵透长安



七言绝句《菊花》的赏析:

句子的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 而诗人却为之庆祝,“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具有凌厉、激越的肯定意味。“九月八”不单单是押韵,而且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到来的情绪。

用金菊冬天盛开和百花在冬天凋谢做对比,显示出菊花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着农民革命的风暴来临,腐朽的唐晚潮就会像枯枝败叶一样。

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对胜利的憧憬和预见,菊花盛开,整个长安城变成了菊花的世界,充分展现了农民革命摧毁旧统治,建立更新的王朝,统治一切的胜利前景。

扩展资料:                       

黄巢本是山东菏泽人,祖上都是贩盐的,只有他读书显得聪颖些,于是让他去应考,时值大唐末期,天下渐渐混轮,想中举你必须得贿赂主考官,黄巢不知道,他考了五六次都没有中举,愤愤不平,自感明珠蒙尘,于是写下了《不第后赋菊》。

黄巢起义的结局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也使腐朽不堪的唐王朝彻底动乱起来,终酿成了五代十国的惨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巢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扩展资料:

不第后赋菊创作背景

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黄巢在起义之前,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被录取。

科场的失利以及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




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视频

相关评论:
  • 13860393376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严贤京赏析黄巢的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菊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深刻的感受与情怀。一、诗歌内容概述 黄巢的《菊花》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歌以菊花为题材,通过描述其艳丽和威武的形象,表现了菊花盛开...

  • 13860393376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严贤京这首七言绝句是《不第后赋菊》。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13860393376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严贤京黄巢《菊花》诗歌鉴赏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

  • 13860393376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严贤京黄巢的七言绝句《不第后赋菊》以其独特魅力展示了诗人不凡的才情和深刻寓意。这首诗通过象征手法,将菊花描绘成英勇的战士,象征着广大人民的力量,而百花则暗指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诗中“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胜利的期待和决心,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描...

  • 13860393376七言绝句《题菊花》(黄巢)的赏析
    严贤京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

  • 13860393376《菊花》古诗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严贤京《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点明中心的句子自然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译:这首古诗《菊花》是唐朝诗人黄巢的作品,其中的“九月八”是指重阳节九月初九,这个地方为了押韵说成是“九月八”;其中的“我花”是指菊花;其中的...

  • 13860393376写菊花的诗句。
    严贤京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绝句,通过赞美菊花的孤傲,卓然不群,表过诗人对故国的忠贞不渝和执着坚守。2、《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赏析:这首《菊花》是元稹的代表诗作,全诗格调清新,语言雅淡,浅白中有三分拙秀,愈品愈有...

  • 13860393376怎么七言绝句《菊花》黄巢
    严贤京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 13860393376黄巢的《咏菊》的内涵?
    严贤京[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1],我花开后百花杀[2]。冲天香阵[3]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4]。[注释]:[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讲解]:黄巢除了精通...

  • 13860393376古诗菊花
    严贤京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是一首七言绝句。陶渊明爱菊总所周知,全诗是说,一丛丛的菊花在秋季环护篱舍,就像陶渊明诗中的居所,看着满庭的菊花我竟痴迷了,不知不觉已到傍晚,不是我偏爱菊花,而是一年之中,菊花开过之后,再没有别的花开放了,赏花的机会...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