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如何解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和大怨,必有余怨……~

原句不通,怀疑你是想问《道德经》里的句子意思。

1、“怨以德”——原句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意思是说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去报答怨恨。
2、后面一句的原文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调和,调解。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句的意思是说,深重的怨恨是难以彻底和解的。老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就是不结任何仇怨。
“安可以为善”:安,疑问代词,哪里。这哪里能够算好呢?
全句意思为:“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哪里算得上好办法呢?”
3、如按你所讲句子来说,意思为:”用恩德去报答怨恨(少动词,姑且认为是报),这哪里算得上好办法呢?所以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意思和老子正好相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和,调和,调解。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这句的意思是说,深重的怨恨是难以彻底和解的。老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怨恨的问题,就是不结任何仇怨。

“报怨以德”:用恩德去报答怨恨;

“安可以为善”:安,疑问代词,哪里。这哪里能够算好呢?

整句:调解深重的仇怨,必然会有余留的怨恨,用恩德去报答怨恨,这哪里能够算好呢?

释义: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人。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二、赏析

本章提示为政者不可蓄怨于民,警告统治者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因为积怨太深,就难以和解,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箝制百姓,都会构怨于民。为政者应该像有道的圣人那样,行“无为”之治,以“德”化民,给予而不索取,不扰害百姓。这就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其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首先,是“报怨以德”,不是“抱怨以德”。

其次,“报怨以德”是不应该出现这里的,“安可以为善”就足句了,不必多此一举!

第三,“报怨以德”不应该单独出现,“大少之多,报怨以德”。

第四,“报怨以德”,只能出现在六十三篇的语境中,离开六十三篇,容易出现误解。

第五、“大少之多,报怨以德”的含义类似于“大与小之间的转化关系,犹如相互对立的怨偶互以对方为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语出《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
后文意思是:因此,圣人好像保存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据那样宽裕;无德行的人像掌管税收那样计较。自然的规律没有任何偏爱,总是与善人同行。

有专家认为,在“知大怨,必有余怨”之后,应该加上“报怨以德”(六十三章)一语。不过,如此一来,“安可以为善?”所问的就是“报怨以德”了。难道老子会认为“报怨以德”还不算理想吗?若是不加此语,其意并无晦涩,亦即希望从根本上不要与人结怨;而后续所说的即为具体方法。
因此,括号中的抱怨以德,应该不加为好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儒家思想,不能加到这句中。
从人际交往上来解读,出现大怨的原因是观点冲突,认为对方是错的所以才有怨恨,后面的“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是来解释出现怨恨后的处理方法,契可以理解为对方的短处或把柄。明知对方是错的情况下,既不要去主动合解(这样有违本心),也不要图痛快去残忍地揭对方的伤疤或打压对方(这样有伤天和),这种作法既不否定自己,又能内养精神,才符合道家圆通自在之道。这种作法和儒家以直抱怨,想要教化天下的作法是相反的,更有包容性,实际正是中国人提倡的处世之道。
结尾的“善”字和道德径前文中的“上善若水”相对应,正是“上善若水”一种具体应用的方法。

你可以想一下“以德报怨”这个词
大怨不理清,就有余怨了,通过德行来抱怨,怎么能称作善呢?
儒家提倡以直报怨

因为加上括号中的“报怨以德”,我觉得难以理解。
你觉得难以理解,说明你是对的。因为从逻辑上看,无法自圆其说


《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如何解释?视频

相关评论:
  • 1878115195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赏析
    孟金哪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译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

  • 18781151953《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如何解释?_百度...
    孟金哪译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会有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人。

  • 18781151953《道德经》中: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孟金哪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后文意思是:因此,圣人好像保存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向人索取偿还.有德行的人像掌管借据那样宽裕;无德行的人像掌管税收那样计较....

  • 1878115195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孟金哪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译文:调和了大的矛盾,也必定会有遗留的怨恨,这怎么能是妥善的方法呢?所以圣人收执借据却不苛责别人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严苛残...

  • 1878115195379《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孟金哪      《道德经》第七十章中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为什么?就是因为道本身是平常的道理,而人们不相信平常是道,不愿做善良的普通人,所以离道越来越远,离幸福越来越远,这就是第七十九章的宗旨。      “和大怨,必有余怨...

  • 1878115195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孟金哪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调和了大的矛盾,也必定会有遗留的怨恨,这怎么能是妥善的方法呢?所以圣人收执借据却不苛责别人偿还。有德的人就像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无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严苛残酷。天道没有偏私,规律给予善于此道的人。2、南怀瑾《老子他说》“和大怨,必有余怨”人要做到...

  • 18781151953道德经七十九章原文译文
    孟金哪道德经七十九章原文译文如下:和解了大的怨恨,必定还会余下小怨,怎么可以算是最好的结果呢?所以,有道的圣人手握借据,但是并不会因此苛责刻薄。有德的人会像收帐的圣人一样宽厚仁慈。无德的人会像收税的官员一样苛责刻薄。天道没有亲疏偏爱,永远只是保佑行善的人。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

  • 18781151953《道德经》终极解读第79章——【 套路贷太损德了 】
    孟金哪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对坏人仁慈、给坏人功德,是不对的、不顺应天道的。因此,明白天道的圣人会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会以此来强迫别人偿还债务。能...

  • 18781151953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孟金哪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意思是,调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有余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领导者一旦让大怨产生了,这时再用各种方法去补救、调解,也一定会有余留的怨恨,这不是“道”的境界。如果一个公司有不少员工都在怨恨领导,那说明这个...

  • 18781151953《道德经》第79章
    孟金哪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和大怨必有余怨 当很大的怨恨造成的时候,你再想办法去,道歉,去和解去赔罪,没有好结果,因为必有余怨,你要解除怨恨,要在没有造成之前,像我这个年龄,如果手上提着东西,是绝对不会碰别人的,如果我们碰别人,那就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