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没有史官?怎么明史出自清代,这样的史书真实性如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请问哪里有通州志这本记载明朝的史书?~

这种书只能去图书馆档案室找,

《明熹宗实录》缺天启四年、七年事迹,据传清初为阉党余孽冯铨所毁:“《熹宗实录》成,藏皇史宬。相传顺治初,大学士涿州冯铨复入内阁,见天启四年纪事,毁己尤甚,遂去其籍无完书。”

是这样。明代不是没有史官,而是每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总编往往是新朝代来编辑旧朝的历史。比如:《元史》就是由明朝人宋濂(1310~1381年)、王祎(1321~1373年)主编。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大量资料,具有重要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
全书共十三部,1600多万字,是有明一代史料的集大成者。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毅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明史》的正式开馆修纂始于清顺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 年5 月26 日)。据清朝顺治实录记载,当日以修《明史》总裁官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奏请,正式设置副总裁官,以学士、侍读学士詹霸等十一人充任,并且选定纂修、收掌、誊录官。通过纂修《明史》,使那些降清的明朝汉族官员有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第二阶段
康熙年间修《明史》者,可谓人才济济。有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朱彝尊、尤侗和毛奇龄等人。但出力最多的是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这里,应当提一提我国史学史的一段公案。原来,明清之际,有一些明朝遗臣和反清志士十分重视明史的研究。杰出思想家黄宗羲曾编《明文海》四百多卷,并著有《明史案》二百四十卷;顾炎武也辑存有关明朝史料一两千卷。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笼络明朝遗臣、社会名流,曾有意开博学鸿词科。虽然有睢州人汤斌等汉人积极参与,但黄、顾等人仍然秉持文人的骨气坚持不肯与清廷合作,但为着保存明朝真实史迹的目的,仍派出了得力助手参与明史的编纂。黄宗羲的得意弟子万斯同,便是当时被委派参加明史的编撰人之一。黄宗羲的儿子、顾炎武的外甥,也都参与其事。这样,就相应地保证了明史的质量。万斯同是一位出色的史学家。清初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评论他:“专意古学,博通诸史”,熟于明朝掌故,对自洪武至天启的“实录”,皆“能暗诵”,了如指掌。他先后编写和审定两种明史稿。各有三百和四百多卷。因此,可以说,《明史》的初稿,在万斯同时代已基本上完成了。万斯同死后,先后三次任明史总编的王鸿绪,把万氏的明史稿进行了改编,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两次向皇帝进呈。这便是王氏《明史稿》本。王氏此举曾引起当时和后来文坛的非议和责难,史学家们一致认为王鸿绪实际上是掠夺了数十年来以万斯同等人为主力的几十个学者的劳动成果,属于剽窃行为。

第三阶段

到雍正元年(1723年)正因为康熙十八年(1679年)博学鸿儒科及其修纂《明史》只是康熙皇帝的一种政治手段,所以其结果也必然会时重时轻,迁延时日,前后用了将近五十年时间,直到康熙皇帝病逝,雍正元年(1723年)仍然未能完成这部官修的前朝史。但是,这时的情况与顺治二年(1645年)下诏初修时已经大不相同。除了政局稳定,经济也逐渐恢复,到康熙后期更出现了繁荣盛世,这些都为《明史》的修纂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资料的征集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这近五十年时间,虽然未能完成《明史》的修纂,但却是《明史》成书的关键阶段。我们今天所见《明史》之雏形便是在此时形成的。到雍正元年(1723年)为止,先后完成了四部《明史》的稿本。一种是万斯同审定的三百十三卷本,另一种是他审定的四百十六卷本,这两种稿本都被称作万氏《明史稿》。此外还有王鸿绪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进呈的《明史(列传部分)》二百零五卷本,这实际上是在万氏《明史稿》基础上删削而成的。到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王鸿绪又一次进呈《明史稿》,包括纪、志、表、传,共计三百十卷,这便是王氏《明史稿》,即后来刊刻的所谓《横云山人明史稿》。至乾隆四年(1739年),清政府又第三次组织人手修改明史稿,这才形成定稿的《明史》。因为这次修书总裁为张廷玉,因此现在通行的《明史》题为张廷玉等撰,张廷玉是唯一在在清朝中配享太庙的汉人。
经过三次改稿,费时几十年。《明史》的确有不少长处。首先,它体例严谨,叙事清晰,文字简明,编排得当。史评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将辽宋、金、元诸
纪晓岚
纪晓岚
史和《明史》作了比较,认为“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其次,《明史》的史料较为丰富。当时可资的第一手史料很多,除一套完整的明朝各帝“实录”而外,尚有邸报、方志、文集和大量私家史乘。朱彝尊修史时《上总裁第二书》中说,仅各地的方志藏于国家图书馆者,即达三千余册之多。此外,如明人王世贞著述的《锦衣志》、《中官考》等,都对明朝特务统治和宦官之弊有系统地作了介绍。这些,都使明史的修撰者们较之各朝修官史者,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第三,《明史》有些地方持论公允,也能秉直书写。如熊廷弼的功罪问题的记载,都很有参考价值。第四,《明史》在体例上有新的创造,在列传中专列了“阉党”、“流贼”和“土司”三目。宦官专政为明朝一代历史的重大问题,《阉党传》记载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宦官党羽祸国殃民的罪行。《明史》的作者们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义军头领立传时称为“流贼”,完全是当时社会执政者的视角记载,也为统治者总结了经验:“至于亡明,剿抚之失,足为炯鉴。”但客观上为后人保存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某些可靠史料。《土司传》专写西南少数民族的情况,分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个土司传。这些传,保存了大量这一带少数民族的重要资料。今日国内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半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此外,《明史》其它部分篇章,也为后人保存了不少可贵的史料,如《刑法志》中对明代特务机构厂卫的叙述等,都有助于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考察研究。

首先历史这东西,大多是当朝说前代,没有一个朝代的执政者会真正允许史官大放厥词,很多东西不是一两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
明朝的“官-方认证版”历史不是明朝人记录的,是100年后,清朝乾隆时期组织人“编写”的,明朝自己的史官记录的历史被认定为“野史”

由于没有专人记载,可能历史大事上没有问题,但涉及到朝堂内部的事情的原因,可能就分析推敲兼有了。

《明实录》中的《明世宗实录》《明武宗实录》等,都比清朝的《明史》更具真实性。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明代也有史官的,一般是本朝修撰前代的史书,所以,明史是清代写的。历史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史书也是要多个方面进行印证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俗话说,兼听则明嘛!希望能帮到您

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控制,把明朝好的地方差不多删完了


明代没有史官?怎么明史出自清代,这样的史书真实性如何视频

相关评论:
  • 18478257530二十四史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正史?
    秦吕妍明朝在十七史以外,加上《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称为二十一史。顾炎武主张“二十一史”加上《旧唐书》,合刊为“二十二史”,但未得官方承认。乾隆时期出现的“二十二史”称谓,是增加清朝官修的《明史》。此时在乾隆的批准下,《旧唐书》终于“转正”,是为“二十三史”。乾隆朝...

  • 18478257530清朝修明史是怎样“污蔑”明朝皇帝的
    秦吕妍一般来说正德皇帝就是那个分界线,按照顾诚的说法,清修明史由于在康熙二年结案的那个明史案,就是《鹿鼎记》里头的那个,清代史官估计出于自保,或拍马屁的需求,很可能把明中晚期的野史笔记对洪武永乐等明初皇帝的污蔑给加入到《明史稿》里去了。康熙本人还是很佩服明初的几位皇帝,可能觉得修编者做的...

  • 18478257530明史与明实录的区别
    秦吕妍明史历经三次修订,在二十四史里面是最为严谨最为完善的一部。当然由于清朝和明朝的关系,明史中有不少隐讳不书之处。实录,史官需要把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几点皇上干了什么大臣干了什么当天收到了哪些奏折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儿都记载下来,比较不避讳。3、两者准确度不同。明史一些内容也出自野史,前后...

  • 18478257530何谓正史?
    秦吕妍正史之名,见于《隋书·经籍志》,后世因之。宋代著有十七史,明代合宋、辽、金、元,为二十一史。清乾隆钦定《明史》,又诏增《旧唐书》,为二十有三,后取薛居正之《旧五代史》,与欧阳修之《新五代史》并列,并为二十四史。入民国后,徐大总统世昌,以柯劭忞之《新元史》列入正史,近日《...

  • 18478257530朱棣登基之后,是怎么对待朱标的后人的
    秦吕妍因该书种种光怪陆离之处,连满清修《明史》的史官都看不下去,没有跟着照录。平心而论,幸亏如此,否则不止是朱允炆朱允熥兄弟,不止是立朱允炆为储君的朱元璋,恐怕就连朱棣自己的声誉,也要因之被累及了。朱标本有五个儿子,虞怀王朱雄英早夭,惠帝朱允炆并其长子朱文奎,于南京城破时不知所踪。朱允熥先是被...

  • 18478257530历史 二十四史都是什么
    秦吕妍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汉·司马迁著,130卷。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

  • 18478257530实录与史有什么不同?
    秦吕妍明实录是明代史官在前代皇帝死后编的(如太祖实录 世宗实录)明史是清人依据明实录和其他的材料(私人史著和野史笔记)编的 所以明实录更可信 但明实录亡逸很多内容不全 而且这世上没有一部史书百分百的公正客观 谁有权谁有发言权 真实是相对的(如建文帝对朱元璋的实录就有篡改)...

  • 18478257530史官不听皇帝的下场也是死吗?
    秦吕妍反正就是尽可能的让你无法直接看明白但也没有直接说谎。元朝根本没有留下正史,留下的是明朝通过稗官野史跟明朝开国皇帝口述修的元史。之后的明史也完全是清朝修的,清史是 *** 写的,中国那边也是参照 *** 写的稍微删掉一部分形成今天国中小学的基本历史。史官不听皇帝的会死吗?这问题没有悬念,...

  • 18478257530《二十四史》从汉朝一直记述到清朝么?
    秦吕妍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二十四史是乾隆时期正式定名的,起自史记,结束于明史,所以所记载的是从远古五帝时代一直到明朝。二十四史没有记载清朝,有清朝的叫二十五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18478257530正史里都是一些官员的记录,为什么正史只到明史就没了?
    秦吕妍欧阳修(74卷)19、《宋史》元朝·脱脱等(496卷)21、《辽史》元朝·脱脱等(116卷)22、《金史》元朝·脱脱等(135卷)23、《元史》明朝·宋濂等(210卷)24、《新元史》民国·柯劭忞(257卷)25、《明史》清朝·张廷玉等(332卷)2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缪荃孙、柯劭忞等(529卷)...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