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究竟能给我们什么?开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最好是过来人回答,实在不行,正知、正见亦可。谢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啥意思?~

没有善念没有恶念只是一具身体,有善意有恶意是心灵有了动摇,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是有良知,为了善念除去恶念就是格物致知。
这句话出自:王阳明《心学》

拓展资料: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下文王阳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
其中心学最著名者六人,据黄宗羲《明儒学案》载:“南中之名王氏学者,阳明在时,王心齐、黄五岳、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冯江南,其著也。”
心学讲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陆九渊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
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悟性是指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1、悟性,汉语词汇,指对人理解、敏感、人性、共性的了解能力。悟性高的人要比普通人敏感。要比一般人注意别人不好的地方。2、悟性高的人性格是内向敏感的,所以他因为这种性格,可以让他对人更加有洞察力。悟性就是悟人,悟性是一种敏锐。3、近音词:五行,五刑,无形,无行,五星,无刑,五形,武行,吴兴,五姓,五性,骛行,五幸,鹜行,武刑,污行,诬行,无性。4、开头相同:悟入,悟赏,悟境,悟悔,悟言,悟慧,悟头,诗悟,主悟,敏悟,寂悟,宗悟,对悟,理悟,澈悟,彻悟,空悟,发悟。

两个问题吧,一个一个来说。
佛学究竟能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在于你自己,你需要什么,你能从佛学里学到什么,这个只有你自己知道和掌控,任何高僧大德都不能帮你。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开悟其实就是明了事实的根本,有大悟有小悟,看你要悟什么,如果要悟到“空”,呵呵,可以叫“悟空”,要悟“能”,可以叫“悟能”,要悟“净”,可以叫“悟净”。
最后说一下“正知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最切实际,也最重要的。
我不多说,引用一段经文原文,相信大家都可以看懂,很简单的文言文。
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首先,不是过来人,碰上随便说两句喔。
佛学,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理论,它能带给你一种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但它其实是一门实证的科学,必须亲身修证才能有所收获。按照佛学理论,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你会掌握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
开悟,是经过修行而得到的一种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从而通过非常态的感觉真正的了解世界和真理。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道德经所言:道可道,非常道。

没人能回答你“开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涅槃时,有人请他不要走,要说法度化众生,他回答:止!止!吾法妙难思。 能说出来的就不是了。超出了凡夫的知见范围。 佛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榜样,并指出了很多解脱的途径方法。要报佛恩!南无阿弥陀佛!

佛学能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
开悟是一种无明的解脱体验。
涅槃证道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虚实,如果积累的都是善念,则得到无上佛果。

谢谢!但不是我需要的究竟的答案。
是的,真正的答案只能靠你自己修得。


佛学究竟能给我们什么?开悟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最好是过来人回答,实在不行,正知、正见亦可。谢谢!视频

相关评论:
  • 18663788929佛学都讲了什么?归几大类?要想理解是不是需要很大的悟性?
    麻送帜1、佛教是迷信还是科学?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2、如何才能达到佛的境界?修行证悟有哪些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至于其它那些深奥的道理暂时可以不去管它,因为当你还没达到那个境界时,你看了也不会真懂,而当你到达那个境界时不看也自会明白,或者一点就通。二、研究佛学需要悟性,但学佛...

  • 18663788929当今社会佛学的价值?
    麻送帜迷的时候是众生,一旦开悟的时候就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佛了。别灰心,别泄气,就是那已经昏暗了十年的漆黑房间,只要点燃起一盏灯,就可以驱逐十年的黑暗,而带来了满室的光明啊!(佛家叫做:‘十年暗室,一灯能照。’)青年朋友们!快点燃起你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光明就在你周围,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这些道理就是伟大的佛陀...

  • 18663788929哲学与佛学的异同
    麻送帜孙中山先生: 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学习佛法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人生观念,依法修行能使我们培养健康的心态。所以说,学佛是为我们的幸福人生服务的。现代人心理问题很多,这些心理问题怎样才能解决?有些人求助于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的治疗只能起到一种疏导和缓解...

  • 18663788929在佛学里,涅槃、开悟和成佛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
    麻送帜但是不是不理众生了呢?也不是,他有愿力在,而且佛的神通威力是不可想像的,只要众生相信祈请,因缘俱足,就会应化显现不同的形像在六道随缘度化的。开悟,是学佛修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隘。过了这一关,成佛之路就明亮通达。因为开悟,是证悟了空性 ,知道了佛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了今后的修行...

  • 18663788929学佛开悟的条件是什么?
    麻送帜开悟的条件在于你自己的根性。你对佛学知识有生以来的体会和实践。开悟有个根本的自我验证,就是你能够看懂每部佛经佛要说的意思,哪些是真实说法,哪些是便宜说法。

  • 18663788929佛学怎么悟开啊
    麻送帜真正佛法所说的“开悟”,不是神秘经验、不是神通;也不是见到书上一、两句话,就解决了问题;更不是听到神、鬼对您说了一些话,因此得到感应,这些经验都不是真正的“开悟”。“悟”,佛经称为“无漏的智慧”现前。世间所有的知识、学问、技巧、聪明,是有漏智慧;无漏智慧不是经验也不是知识,...

  • 18663788929请问佛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麻送帜1、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修出大慈悲心,佛教的创始人察觉众生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2、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在两千五百年前创立,其法门的特点即戒、定、慧,戒是戒去人世间一切不好的欲望,达到无欲无求,定是打坐实修,增强自己的定力,慧是达到大智大慧,最后开功开悟。

  • 18663788929恳请开示:佛法、佛学、佛教三者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麻送帜3、佛教:本意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但现在往往被人视为宗教。二、佛法、佛学、佛教三者的区别:1、对象不同;佛法指佛教给众生离苦得乐的具体方法;佛学是一门世间的学问知识;佛教是一种教育。2、作用不同:佛法可以使人觉悟人生的真理;佛学只是一种知识,除了增加学问之外,没有实际的...

  • 18663788929佛学的本质是什么?请告诉我,谢谢……
    麻送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就是佛学的本质。诸佛的教导不是让我们脱离生活或者厌弃现世,而是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智慧来分析、理解、判断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寻找中道的解决方式。做好我们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如何依照佛法的思维去发现和分析乃至...

  • 18663788929学佛学什么
    麻送帜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均以五戒为基础。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根据佛教这五条戒律去修行,去增进道德,那么,我们自然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个模范成员。(一)不杀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