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写作背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黄河颂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扩展资料
当代作家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1917—201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精神的象征。黄河的气势、黄河的力量正是这个民族的气势和力量。这是一条伟大的河流,历史悠久、强劲顽强、浩浩荡荡,正如这个国家和民族。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这个蕴含着无限力量和激情的民族。
复旦大学教授朱文华《新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黄河大合唱》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命运,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斗争胜利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其中这首《黄河颂》实则最集中地传达了题旨。
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厚江《〈黄河颂〉介评》:诗歌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对黄河的赞颂写到’我们‘的决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颂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扩展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
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全诗语言奔放,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礴,充满力量,读来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此诗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等教材中的课文。
《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层次结构
诗人开篇就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直接揭示黄河形象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点明“歌颂黄河”这一主题。之后是“望”中所见,描绘了黄河波涛澎湃、“浊流宛转”、浩浩荡荡的气势。
接着分三个层次赞颂黄河:赞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滋润。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地域宽广,泽及众生,并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接下来由“我”落笔,由“我”的“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
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可以说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为下文的“颂”作了很好的铺垫。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对黄河的“颂”是通过三类比喻逐层展开的。作者首先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撷取一点,突出黄河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影响力。接着作者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像一个巨人”写出了黄河形象。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具体化了黄河的呵护作用。最后作者把黄河比喻“民族的伟大精神”“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写出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体现了黄河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滋润作用。从这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的伟大。
第二,音韵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如三个“啊!黄河!”反复出现,与后面的比喻句结合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黄河颂》的艺术力量,首先来源于表现形式的文采美。全篇文采横溢,古风犹存,显示着一种独特的语体风格。诗人适当吸收了一些富于色彩、十分凝练的文言词语,造成语言的丰高多变,生动涵厚,从而形成宏伟、壮丽的艺术特色。
全篇的句式长度悬殊甚大短则三字,长则十七字。这种自由诗体的句式所产生的语言节奏,强烈而富于变化,自由而充分地表现了特定的感情内容,全篇语言韵律响亮、节奏铿锵,读起来朗朗上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黄河颂写作背景视频

相关评论:
  • 19817054872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屠之璐答:《黄河颂》创作于193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诗人光未然在1935年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其中的一首。他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象,深受感动。在抗战时期,文艺作品具有激发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重要作用。《...

  • 19817054872《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屠之璐答:《黄河颂》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侵略者采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结果,又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但国民党反动派竭力设法打击领导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并在1939年底发动了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

  • 19817054872黄河颂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屠之璐答:《黄河颂》写作背景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黄...

  • 19817054872黄河颂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屠之璐答:《黄河颂》的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

  • 19817054872黄河颂 光未然 写作背景
    屠之璐答:光未然的《黄河颂》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 19817054872黄河颂写作背景
    屠之璐答:黄河颂写作背景如下: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

  • 19817054872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屠之璐答: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

  • 19817054872黄河颂的背景
    屠之璐答:资料一:《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

  • 19817054872黄河颂写作背景
    屠之璐答: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2. 创作目的:作者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

  • 19817054872黄河颂作品简介及写作背景
    屠之璐答:1、《黄河颂》的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2、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