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学好大学语文~

第一,要努力培养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领会某种对象的一种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常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如果广大学员培养了对大学语文的浓厚兴趣,那么,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任何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乐之”,是治学过程中的三个台阶,而兴趣则是攀登这些台阶的重要动力。
从某种角度讲,兴趣源于动机和理想,源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开放学员一般都是有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沉重的家庭负担的成年人。很难设想,一个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生活志趣的人,会把繁重的工作、家务之余所剩下的一点极其有限的自由支配时间,全部花到看书学习上。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在“文凭热”已经悄悄而逝的今天,对广大学员来说,学习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利,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和形成高尚的个人生活情趣、开阔的社会历史眼界、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高雅的文化道德修养,以及提高表达、写作、宣传、交际、思维能力等等,都是十分适宜的。当我们在祖国文学的光辉宝库中采撷奇珍异宝时,当我们在祖国语言的甘美源泉中痛饮琼浆玉液时,那种巨大的乐趣和幸福,非身历其境者是难以领略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钻研下去,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第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重点

大学语文的学习内容比较多,文体有议论文、记叙文、诗词曲赋;从作品的时代看,有古代、现代、之分。对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来说,量是很大的。学习贵在得法。方法正确,可以事半功倍。当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认为,可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抓重点。重点如何抓?概括地说,每篇课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课文的出处)、字、词、句、章等几个方面。
作者,主要注意时代与国籍。主要代表作、艺术风格及生平大事。比如,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代表作为《离骚》,艺术风格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其中的核心是“积极浪漫主义”。其他内容则可以一般了解。再如,郁达夫,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家,曾经组织过创造社,参加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其小说主要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代表作有《沉沦》、《薄奠》、《出奔》、《春风沉醉的晚上》、《他是一个弱女子》等。

作品,如《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篇(课文注释1交代出处,每篇必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内容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为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灯下漫笔》选自《坟》,

字词,主要是文言词语。文言文、诗词曲赋中的难字和古今义不同的字词,如 “非我愆期”的“愆”,文言文中单音词居多,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妻子”指“妻”和“子”两个概念,不能只解释为“老婆”。 文言文中一字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之”,可译为代词“这”、助词“的”或不译,还可译为动词“到”等等,应该严格加以区别。《季氏》中三个“过”,分别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词义差别很大,值得重视。 文言文中实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动词的使动用法:如“既来之,则安之”,其中的“来”“安”“会”“衣”均为使动。意动用法,如 “侣鱼虾而友糜鹿”,其中的“侣”,“友”均为意动。名词用作动词,如“顺流而东也”, “东”翻译为“向东”,。解释这些字词时应坚持字不离句的原则,就是这个字要在句子中能说得通,否则便不对。
句,文言中的句式比较特殊,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判断句,一般不用联系动词“是”,而用“××者,××也”表示判断(也可省略“者”)。被动句,往往用“于”、“见”、“为”引出主动者,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就是典型的例子。倒装句,有几种情况,一是主谓倒置,多用在感叹句中,如“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二是宾语前置,其一是在否定句中,如果出现否定副词“不”、“莫”、“未”,那么句中的宾语可提到动词前面,如“莫己若”,“未之有”,“不我若”;其二是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一般可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宾语“尔”,“何”都前置了。还有定语后置的情况。总之,翻译句子应掌握句不离文的原则,即这句话要在全文中能结合上下文讲通。
章,指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思想内容和艺术性两方面。这是重中之重,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更是考试的重点。
思想内容的掌握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提示,先分段,归纳出段意,弄清楚一段中讲了几个层次,仔细划分好层次,容易把握其内容。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总结全文的主题或中心。
艺术性主要从构思、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几个方面去把握,比如《前赤壁赋》在构思上以清风、明月、流水为线索,结构文章;写作方法是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为有机的整体,运用主客对话来说理;语言表达上注意骈散结合,穿插歌词、对话,显得生动活泼。
理解篇章结构,应学会分析文章。不仅要抓住几条筋络,几个概念,而且要能举例说明,有血有肉。如《张中丞传后序》的夹叙夹议和场面描写,必须进行分析加以理解。
这些做起来不太容易,又无捷径可走。好在指导书上都有提示,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导书,深入钻研,掌握了基本方法以后,便可以举一反三,化难为易了。
其次,运用巧妙的方法帮助记忆。比较法,如历史散文中,《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史记》是传记体。综合法,如,教材中,北宋的作家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柳永,南宋的作家有陆游、辛弃疾,而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两期的作家。

掌握一些文学常识,这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在生活中也常会用到。如古体诗与今体诗的区别,律诗与绝句的区别,诗、词、曲、赋的形式特点,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的特征,等等。有兴趣的考生可以分别把散文、韵文分门别类用线索贯穿起来,或者浏览一下“附录”中的“中国文学史概述”,对于各种文体的发展线索就清楚了。
最后,背诵一些诗词名篇名句。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了一千多年而历久不衰,作为炎黄子孙,不能不了解。教材中选的诗、词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佳作,读熟背诵应该是一种享受,而绝不是负担,又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语文》(本科)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大学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学素质教育课。该课程主要由文选组成,学习的内容十分宽泛,难度比较大,考点亦十分分散。自学大学语文,首先必须弄清楚该课程的全部考试内容及其范围限定和程度要求,否则就可能因无的放矢而事倍功半。《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详细规定了65篇选文的思想内容考核点和写作方法,艺术特色考核点,并明确规定除作文外,不再设其他课外题,因此紧扣课文是考生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考生应明白大纲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具体考核要求,其次应针对每一部分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文学知识与语文知识部分是检测考生有关知识水平的,这部分知识答案非常确定,考点都在课文前的背景介绍、课后的注释及提示之中,必须死记硬背。
语言知识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古汉语知识。因此,教材中的文言文,其中论说文9篇、记叙文8篇,另加《前赤壁赋》与《石崇与王恺争富》2篇,是复习的重点,这其中10篇精读课文尤其重要。当然,现代文中的一些语词,诗词曲赋中的有关语言知识亦不能忽视。考核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语法现象与文言句式。其中实词考核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虚词只考“之、其、者、所、以、子、而、则、焉、乃”10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特殊语法现象与句式考核主要有7种: 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序句式。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在课文后的“注释”中,所以在阅读复习过程中应特别重视课文的“注释”。一般来说,文言课文中的第一个注释多为题解,不属此类考试范围;其他注释中,有关年代、人名、地名、典故、引证、考据等专用语或生僻词的注释也不会入题。重点应注意这样一些注释:对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的实词的注释,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注释,对文言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的注释,还有难句的串讲。例如,在《郑伯克断于鄢》的“注释”中,注①及“武姜”、“制”、“虢叔”、“京”“祭仲”、“公子吕”、“五月辛丑”等皆可不必记忆, 而“寤生”、 “参国之一”、 “焉辟害”、 “厚”、“昵”、“阙”、“早为之所”、“隧”等字、句、词的注释就要加以理解、记忆了。
文学知识部分内容较繁杂,需学习分类归纳,抓住重点。这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作家作品知识与文体知识。对于作家作品知识,大纲只要求考生记住关于某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基本知识,而其他的次要知识点,比如作家的生卒年、籍贯、仕履,作品的具体背景、版本的情况,则不列入考试范围;文体知识方面则有文体的种类、特点等。例如对于《寡人之于国也》可归纳如下:
作者字号:孟子,名轲,字子舆。所属朝代或国别:战国中期,邹国人。 ?
主要思想倾向: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倡民本思想;重视后天教化。
文学成就: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多用排比句。
作品集:《孟子》七篇。
对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应善于归纳比较,例如,教材中共有八首诗分别涉及到“乐府”诗体,分别是:《上邪》、《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陵叟》、《短歌行》、《从军行》、《行路难》、《关山月》。现归纳如下:
汉乐府:《上邪》;拟乐府:《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新乐府:《杜陵叟》
乐府旧题:《短歌行》、《从军行》、《行路难》、《关山月》。
如果从“古体诗”的角度,则要再加上《氓》、《国殇》、《饮酒》;如果从表现手法来看,又分抒情诗与叙事诗,《兵车行》、《杜陵叟》是典型的叙事诗。
再比如,同为盛唐诗人,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的文学成就各有不同: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为宋代词人,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词风各不相同: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前期“词风清丽宛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苏轼“词开豪放一派”;辛弃疾“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这些知识点通常都出现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题中,必须以记诵为主。
课文阅读分析部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分析能力。教材中每篇课文后均有“提示”,一般来说,所有阅读分析考题的答案均在此“提示”中。每篇课文后的“提示”是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高度浓缩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文写作背景;
(2)课文的主旨;
(3)课文的体裁特点;
(4)课文的层次内容;
(5)课文的基本表现方法和主要艺术特点。
“提示”对每一方面内容的概括与表述都力求简洁而准确, 因而有关试题的答案通常都以“提示”中的表述为标准或依据。 因此,在复习应考时, 应认真学习“提示”,充分利用“提示”,把阅读课文与阅读“提示”结合起来,当是提高课文阅读分析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材中每单元后有4篇文体简介文章, 在近年来的命题中,与这四篇文章有关的内容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应予以特别注意。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为了解释名词术语和说明有关道理,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列举了许多具体实例,有不少考题即直接来自这些实例。对于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术语主要以理解为主,学会运用。例如,给一段教材中的议论文字,至少要能明确回答下列问题:
①是立论还是驳论?
②论点是什么?
③论据的类别是什么?
④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再如,给一段教材中的记叙文字,至少要能说明下列问题:
①是顺叙还是平叙?有没有倒叙,插叙?
②有没有描写?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
③有没有抒情?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
④有没有议论?是不是夹叙夹议?
又如,给一段教材中的描写文字,至少要能说明下列问题:
①是环境描写还是人物描写?
②如果是环境描写,那么是自然景物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是不是场面描写?
③如果是人物描写,那么是肖像描写,言语描写,行为描写还是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④如果是人物心理描写,那么是直接心理描写还是间接心理描写?
像这样将有关名词术语与实际材料对号入座的问题,几乎历次试题中都有,必须熟练掌握与运用。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分析材料,其次要注意题目的提问方式,确定正确的答题思路。
例如:当问的是“论点是什么”、“主旨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或“表达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体现了什么”时,就要从思想内容方面去考虑回答;当问的是“用的什么论证方法”、“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时,就要从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及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等方面去考虑回答;当问的是“人物描写方法问题”时,就要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回答。
当问的是“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就要从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方面去回答;当问到“修辞手法”,就要从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 用典、反语、反诘、设问、 借代、反复、层递等方面去回答;当问到“这样写(这样说、这样安排、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的问题时,就要从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方面去回答,如:使中心旨意或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或者强化反衬了什么,使形象更加生动,使说理更形象,使说理更有气势,使结构更严谨,使寓意更含蓄,使情节更引人入胜,使结尾更耐人寻味,等等。

《大学语文》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生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是要求通过自考获得文凭的同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并达到一定的水平,以保证本专业的学习。现在,外语、法律、旅游管理等专业为6学分;商务英语、工商行政管理等专业为4学分。学分有别,教材亦不同;考试的要求虽有差异,但考试的形式相类。这里一并谈谈学习方法问题,仅供考生自学时参考。

一、关于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比较多,文体有议论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4学分”为说明文);从作品的时代看,有古代、现代、当代之分;“6学分”的还有外国文学作品。对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考生来说,量是很大的。学习贵在得法。方法正确,可以事半功倍。当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认为,可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抓重点。重点如何抓?不同文体的作品重点不一样,精读和泛读课文的重点也不一样。概括地说,每篇课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课文的出处)、字、词、句、章等几个方面。

作者,主要注意时代与国籍。主要代表作、艺术风格及生平大事。比如,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代表作为《离骚》,艺术风格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其中的核心是“积极浪漫主义”。其他内容则可以一般了解。再如,郁达夫,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家,曾经组织过创造社,参加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其小说主要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代表作有《沉沦》、《薄奠》、《出奔》、《春风沉醉的晚上》、《他是一个弱女子》等。再如,高尔基,是俄罗斯革命作家,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等。

作品,如《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季氏》篇(课文注释1交代出处,每篇必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内容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为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风波》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再如《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世说新语》;《炉中煤》出自郭沫若的《女神》,等等。比较而言,“4学分”的在这方面要求不高。

字词,不仅指文言文、诗词曲赋中的难字和古今义不同的字词,而且包括现代文中的一些字词。“非我愆期”的“愆”,“有为神农之言”的“为”等固然在命题范围内,现代文中的“大去”,“赋闲”等也可能考到,不能不注意。当然主要是文言词语。

文言文中单音词居多,如“耶娘妻子走相送”,“妻子”指“妻”和“子”两个概念,不能只解释为“老婆”。

文言文中一字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之”,一般解释为助词“的”,但《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释为“到……去”(释为“去”不对),“不如早为之所”中的“之”,是名词“她”,应该严格加以区别。《季氏》中三个“过”,分别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词义差别很大,值得重视。

文言文中实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动词的使动用法:如“既来之,则安之”,“有粮者亦会”,“有衣者亦衣”,其中的“来”“安”“会”“衣”均为使动。意动用法,如“子万民”,“侣鱼虾而友糜鹿”,其中的“子”,“侣”,“友”均为意动。名词作状语,如“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学而时习之”中的“夜”“四”“时”均作为状语,翻译为“在夜里”,“从四面八方”“经常地”,等等。还有名词用作动词,如“顺流而东也”,“匍匐前称弟子”中的“东”,“前”翻译为“向东”,“向前”等等。解释这些字词时应坚持字不离句的原则,就是这个字要在句子中能说得通,否则便不对。

句,文言中的句式比较特殊,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判断句,一般不用联系动词“是”,而用“××者,××也”表示判断,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译为李将军名广,是陇西成纪人”。被动句,往往用“于”、“见”、“为”引出主动者,如“劳力者治于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就是典型的例子。倒装句,有几种情况,一是主谓倒置,多用在感叹句中,如“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二是宾语前置,其一是在否定句中,如果出现否定副词“不”、“莫”、“未”,那么句中的宾语可提到动词前面,如“莫己若”,“未之有”,“不我若”;其二是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一般可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宾语“尔”,“何”都前置了。三是定语后置,如“其士女之问桃叶渡、雨花台者”,定语是“问桃叶渡,雨花台”,翻译时应放在中心词“士女”的前面。总之,翻译句子应掌握句不离文的原则,即这句话要在全文中能结合上下文讲通。

章,指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思想内容和艺术性两方面。这是重中之重,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更是考试的重点。

思想内容的掌握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提示,先分段,归纳出段意,弄清楚一段中讲了几个层次,比如《谏逐客书》论证部分分三层,即以古论今,以物论人,就事论理三个自然段,而“以古论今”一层中,又列举了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个例子,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客卿在秦国历史上的贡献。仔细划分好层次,容易把握其内容。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总结全文的主题或中心。

艺术性主要从构思、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几个方面去把握,比如《前赤壁赋》在构思上以清风、明月、流水为线索,结构文章;写作方法是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为有机的整体,运用主客对话来说理;语言表达上注意骈散结合,穿插歌词、对话,显得生动活泼。

理解篇章结构,应学会分析文章。不仅要抓住几条筋络,几个概念,而且要能举例说明,有血有肉。比如《风波》中七斤和赵七爷的形象,既要了解他们分别是愚昧落后的农民典型、善于韬晦的帝制余孽,又要把握他们的具体特征,赵七爷的辫子和竹布长衫的变化和作用便不容忽视。把握艺术性也是如此,如《张中丞传后序》的夹叙夹议和场面描写,必须进行分析加以理解。

这些做起来不太容易,又无捷径可走。好在教材上都有提示,考生认真参照“提示”,深入钻研教材,掌握了基本方法以后,便可以举一反三,化难为易了。

其次,运用巧妙的方法帮助记忆。比较法,如历史散文中,《左传》是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史记》是传记体。再如,培根、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国籍分别是英、法、俄、美,几个外国作家就不至于混淆起来。综合法,如现代作家大多参加过文学社团,郭沫若、郁达夫曾在日本组织过创造社,而茅盾、朱自清、冰心则参加过文学研究会。巴金既未参加创造社,又未加入文学研究会。再如,教材中,北宋的作家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柳永,南宋的作家有陆游、辛弃疾,而李清照是跨北宋、南宋两期的作家。“4学分”教材中说明文单元,钱学森、竺可桢、茅以升、华罗庚都是自然科学家,分别是核物理学家、地理学家、桥梁专家、数学家。这就比较容易记住了。个别记忆法,如老舍是满族,沈从文是苗族,[越调]是诸宫调调名,《世说新语》是笔记小说集,等等。

复次,掌握一些文学常识,这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在生活中也常会用到。如古体诗与今体诗的区别,律诗与绝句的区别,诗、词、曲、赋的形式特点,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的特征,等等。有兴趣的考生可以分别把散文、韵文分门别类用线索贯穿起来,或者浏览一下“附录”中的“中国文学史概述”,对于各种文体的发展线索就清楚了。

最后,背诵一些诗词名篇名句。中国文学源远流长,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了一千多年而历久不衰,作为炎黄子孙,不能不了解。教材中选的诗、词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佳作,读熟背诵应该是一种享受,而绝不是负担,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关于作文

作文是对考生思想修养、语文知识、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在试卷中占40分,是“把关”的题型,也是考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6学分”试卷的作文考议论文,命题有三种类型,一是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只考过一次(关于“罗程杀人”的一段材料),三是材料加命题。从近年命题的情况来看,命题作文与材料加命题可能性大。而材料加命题是两种命题形式的综合,这类作文既受命题的限制,又必须紧扣材料,操作难度大,考核比较全面。比较而言,这种形式最难写,但考试可能性最大。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基础,适当练习写几篇作文,请老师批改,指出缺点,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练习呢?

不少考生希望能猜到考题,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实际上是不可取的。而应该掌握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我建议大家把前几年考过的作文题做几篇,具体步骤如次:

审题。把试卷上所提供的材料和命题认认真真看三遍,要一字不漏,聚精会神。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如果审题错了,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后果不堪设想。

一审材料,看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有什么要求?材料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二审文体,一般是议论文,但还必须看清楚,以防意外,应以试卷题目要求为准。

三审题目,看看题目与材料有何联系。抓住题目的关键词。

四审字数,一般要求600字至1000字。

五审其它要求,如联系实际,联系切身体会,不得出现本人姓名,等等。

立意,一是根据材料和题目,确定中心论点,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二是确定分论点,这是比较重要的步骤,也是有难度的一项工作,一般围绕中心论点,再分二至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可自成一段。三是选择证明论点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分为历史事实和现今的事实包括数据,一般举两个事实论据,可以安排一个历史事例,一个现今事例;一个正面的事例,一个反面的事例。这样说服力更强。在写法上可采用一详一略的方法。而理论论据可以是科学原理、定理、公理、定律、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谚语、俗语。理论根据可以使文章具有深度,提高文章质量。选择的论据要注意典型,精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当然,立意不仅要考虑写什么,还要考虑不写什么,与中心论点无关的东西,一个字也不能写。

谋篇,选择了材料以后,就可以考虑文章结构布局,材料的安排配置。由于考试时间有限,来不及打草稿,通常采用列提纲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提纲愈细愈好。一篇短小的议论文,一般分三段,第一段提出论点,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论点总是极其鲜明的,如《谏逐客书》、《五代史伶官传序》、《论毅力》、《今》等都是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第一段两、三行字即可,切忌吞吞吐吐,欲说还休,更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开头简洁,论点鲜明,可以使人一见钟情。第二段证明论点,是文章的主体,可按几个分论点,依次进行论述,注意举事实,讲道理。本着正反结合,详略得宜的原则去统筹安排。论证方法一般常用归纳法、演绎法或类比法,可选用其中一种,也可以几种并用。不仅要注意论述层次清晰,而且要注意逻辑性,还要精心设计每一节的开头语,考虑节与节之间的过渡关联词语,乃至于一些典故、成语等细节问题。第三节是结论,总束全文,要戛然而止,饶有余味,文字要干净、利落、精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理成文通过去粗取精的加工,把文章抄写到试卷上。由提纲到文章,不仅是文字的充实发挥,而且是精雕细刻、推敲琢磨的过程。既能表现出基本功,又能展示各自的才华。相同的提纲,不同修养的人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还要注意抄写的规范,如语言通顺、文字工整、标点进格,行款格式等方面。

修改,文章写完,还要抓紧时间修改一遍,可以采取边看边改的方法。主要是拾遗补缺,查找纰漏,如多字、漏字、错别字、语句不通、标点错误,等等,都可以通过修改而加以解决,使文章臻于完善。反正,如果不加以修改,这些隐藏的问题,就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影响得分。

作文的生命是“新”,考生写作力求能写出新意,有了新意质量就高了,自然也能得高分。但考试不同于平时,一般考生心理比较紧张,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大幸,何谈超常发挥呢?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求新,而是强调先求稳,或曰“稳中求新”。也就是先求稳,再求新。如果片面求新,则有风险。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还是以能写出一篇平达通顺,中心突出,符合要求的议论文为好。

“4学分”考生的作文不同,《大纲》要求:“考核的重点是议论、说明和记叙的能力”,措词比较含糊,结合近年来的考试命题情况,出夹叙夹议的文章,可能性比较大。从比“6学分”降低一点要求看,则应以记叙文为主。写记叙文应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尤其要注意记叙文中的议论,做到议论与记叙相结合,请记住,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比如,1998年考试作文题是《心愿》,要求是记叙文。记叙自己确立心愿到实现心愿的经过。主要笔墨是记叙,但有些部分可以适当议论。比如,为什么要确立这一心愿?实现了这一心愿有什么重要意义?等等。有了些许议论文字,文章就有了灵魂,文字便增加了闪光点,通篇虚实结合,就血肉丰满了。不过,应该注意,议论篇幅不宜太大,适可而止,三言两语,画龙点睛;不能喧兵夺主。论说成分只能是辅助,是佐料,是调味品,不可大段议论,游离于主题,那反而降低文章的分量。所以夹叙夹议应把握好这个度。

“4学分”作文的步骤略同于“6学分”作文,只是将纯议论改为夹叙夹议罢了。记叙文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要波澜、曲折,不能一览无余。“文似看山不喜平”,应尽量采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要善于设置悬念,做到尺水兴波,避免平铺直叙。还要着力写好事情发展的过程,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适当讲究文采,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可读性。

记叙文中除了可以穿插议论,还可以穿插说明。只要掌握说明的方法,如定义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举例说明、图表、数据说明等等,在必要时进行说明就可以了。

“4学分”作文考试应熟练掌握以记叙为主,穿插议论、说明的写作方法。

三、注意事项

经常与一些自学考生接触,发现不少人在自学方法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归纳成几个方面,提请考生注意。

一是正确处理课本与参考书的关系。自学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自学《大学语文》必须以课本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认真学习每一篇课文,特别是精读课文,不仅要掌握字词句章,而且要深入到细部,掌握其内在的知识点,比如《香市》一文,文章首尾两次出现“农民”,有何深意?《背影》中先后四次出现“背影”,各有何作用?等等。但不少考生想走捷径,往往将教材束之高阁,而死死抱住参考书,作为救命稻草。我以为,这是本末倒置。我们不反对看参考书,而应该结合课本有针对性地参阅参考书,如果脱离教材,单独看参考书,那是不可取的。何况现在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参考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不检查质量,而尽信参考书,有时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可以不看参考书,而必须熟读文本。

二是正确处理语文知识和写作的关系。不少考生存在偏废现象。有些人在课文上下的功夫多,但懒于练作文,自以为考试时能发挥灵感。殊不知,我们宁可相信汗水,而不可依赖灵感,何况灵感也是由汗水孕育出来的。可能有的学员从事文字工作,自我感觉良好,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作文。我以为还是要加强作文训练,尤其是要适应考试需要,不打草稿,只列提纲,直接由提纲扩充为作文。至少练三篇作文。可以把前几年考过的作文题目练习一下。另有一些考生作文水平不错,以为能得高分,所以在语文知识方面花时间不多,存在侥幸心理。特别对于文言文,难以读懂,便绕道走。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似懂非懂,一考就错。我建议凡是应考的考生都必须把课本认真读两遍,力求甚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求取知识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勤学多问,才能成功。总之,语知和作文两手都要抓。

三是正确处理文言文中字词理解与文章分析的关系。有的考生花了很多精力去弄懂文言字词,也确实取得了成效;但放松了对篇章结构的全面把握,结果对于一些大的问题却所知不多。诸如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修辞手法等反而被忽略。这其实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弄懂字词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课文,如果片面强调字词,而忽视文章分析,则是原地踏步,虽乐此不疲,却永远到不了彼岸。退一步说,一两个字词没弄懂关系不大,而整个课文不能理解则可能铸成大错。所以,应该把疏通文句与分析文章结合起来。

四是注意考试中非智力因素的发挥。这与自学无关,而是考试技巧。这个方面内容很多,我只简单说几点。诸如在答卷时间安排上,保证作文的足够时间,宁可牺牲几个小题,也要保证作文写好;答卷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楚;论述问题时条理要清晰,注意举例分析要全面具体,不要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等等。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每一个考生只要态度端正,目的明确,方法适当,再加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那么,这门课程是可以学得很好的。这不仅能使你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努力吧!胜利一定属于你的!

(作者:沈新林)

多看名著 真的 绝对有用 经典作品 国内外的

多去看名著喽


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7335649506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周航牲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比较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学习:1、抓重点。不同文体的作品重点不一样,精读和泛读课文的重点也不一样。概括地说,每篇课文主要抓作者、作品(课文的出处)、字、词、句、章等几个方面。 作者,主要注意时代与国籍。主要代表作、艺术风格及生平大事。2、抓字词,不仅指文言文、诗...

  • 17335649506如何学习大学语文
    周航牲学习大学语文方法如下:1、读写结合法 语文学习,必须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才会有效率。一是阅读伴随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二是阅读伴随写日记,记下自己阅读的体会、对生活的感悟。三是阅读伴随文章的写作,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 17335649506如何学习好大学语文
    周航牲学习好大学语文的方法如下:1、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这有助于你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提高学习效率。2、注重基础知识:大学语文的学习需要注重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基...

  • 17335649506大学语文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分享?
    周航牲1.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2.多写作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多写作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也可以参...

  • 17335649506怎么样学好大学语文?
    周航牲第一、有兴趣的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没有兴趣,很难学好语文。所以,学习语文,不妨就从自己的兴趣开始,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多多的读。历史、小说、诗歌、传记、哲学、天文、游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种兴趣,都将为人生开辟一片新的世界。然...

  • 17335649506自考大学语文应该怎么学习
    周航牲明确考试的侧重点。这有助于把握学习方向,避免无用功。此外,积累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作文在考试中占比不小。平时多积累,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总结而言,自考大学语文的学习策略包括通读全书、分类重点、关注大纲、积累素材等。通过有效规划和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 17335649506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周航牲语文提升的方法 1、大学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方式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比如,参加语文学术研究会、写作协会等学术性组织,与其它语文爱好者交流思想、分享学习心得,参加语文辩论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说服力;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地方,...

  • 17335649506专升本、专转本考生如何有效学习大学语文
    周航牲3、系统学习法 教材学习为核心,掌握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框架,灵活运用。4、零打碎敲法 利用零散时间学习,积累知识,建造知识体系。5、强化记忆法 内外结合记忆知识,通过反复阅读、笔记整理加强记忆,转化为个人知识。总结,希望考生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语文水平,实现专升本、专转本目标。

  • 17335649506谈谈自己准备如何学习《大学语文》两百字?
    周航牲各课课文,仔细圈画知识点,分析课文词、句、章的内容,总结归纳,并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其次最重要的是上课认真听讲,感悟,并做好笔记整理,及时和老师请教沟通来解惑答疑。第三作业完成要用心,《大学语文》的作业更多是主客观结合的,所以完成要用心思。这样应该可以学习《大学语文》了。

  • 17335649506。大学语文主要学什么的?
    周航牲围绕培养目标,从社会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同时还不忽视应用写作和口才表达技能的培养。现在的大学语文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课程专业化,大学语文教师学者化。课程专业化,不是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