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山的顶峰,俯瞰显得小的群山。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望岳》,诗的全文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此句写出了诗人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望岳
  第一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学赏析
  第一首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1)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
(2)善于质疑,敢于质疑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视频

相关评论:
  • 13362979199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
    古育削(1)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2)善于质疑,敢于质疑

  • 13362979199理解课文《俗世奇人》,回答下列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 ...
    古育削(1)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2)“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

  • 13362979199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的最好答案
    古育削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读---汉字与中国心一篇文章后完成下面的练习题。1,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___...

  • 13362979199阅读课文《故乡》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的三个“故乡...
    古育削1.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  现实的故乡:是一个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幸福情感关系的故乡,令人深感痛苦、悲哀、失望。 理想中的故乡:人们不再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都满怀希望地奋斗,迎接新生活。2.这样的反差,表现了民众痛苦生活的现实...

  • 13362979199一、结合课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古育削“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2、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 13362979199根据你对课文《故乡》内容的理解填空。(1)本文以___为线索,按照...
    古育削(1)“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回 在 离(2)天真、活泼、勇敢的小英雄 麻木迷信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或:封建统治、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先声夺人,能迅速引起读者的注意 泼辣、放肆(尖刻、势利、自私)

  • 13362979199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古育削2分 5、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回答问题。(1)用文中的句子最简洁而又完整地叙述东坡大雪和雪松的较量:___。2分(2)两个旅行者这样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揭开了谜底:因为柘、柏、女贞这类树___,所以这类树在东坡都绝迹了。因为西坡雪小,所以柘、柏、女贞这类树___。因为雪松的枝丫_...

  • 13362979199“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意 ...
    古育削这是《红楼梦》里贾母说王熙凤的:“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注:在这里贾母称王熙凤为“泼皮破落户”,在一定程度上正反应了王熙凤伶牙利嘴的特色。具体的又不全是解释的意思,所以要注意甄别理解。希望帮到你~...

  • 13362979199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第 27 题 如何理解诗中比喻句...
    古育削【答案】:这首诗使用比喻手法有两处,一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面上看来是写离开京城所要走的路途的艰难,实际上比喻仕途之艰险,常常事与愿违。一处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直接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人生道路之艰难。

  • 13362979199下列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岳霖先生》是一篇...
    古育削D项最后一句错,更应该是作者有能力以身报国却不得重用悲伤无奈的情感。点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