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十大恶,每一罪恶用一个来代表。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教的十恶是什么?~


  五逆重罪

  【五逆】

  言五逆者
  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
  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凡恶心毁坏佛像,皆即出佛身血也)。
  四、杀阿罗汉 阿罗汉为众生所应供养恭敬,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
  五、破羯磨僧 羯磨华言作法办事,谓比丘受具足戒,或行忏悔法时,当依和尚阿阇黎行羯磨法,作法成就,方为得戒。若有人见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恶心破其作法,令不得戒,是为逆罪。

  [佛学次第统编 - 明·杨卓]

  【五逆罪】

  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五逆】

  [出华严孔目] 一杀父母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部分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四分律云。若杀父母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二破和合僧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律云。破和合僧者。不许出家受具足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三出佛身血谓佛是一切众生慈低级。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 [三藏法数 - 明·一如等 撰]


  五逆罪.

  所谓第一杀母亲,第二杀父亲,父母恩德如山,竟然杀害,这是大逆不道,将来就堕无间地狱。

  第三种是杀阿罗汉,证了圣果的圣人,他能够教化一方,他是众生的福田,你把他杀害了,让很多众生因此断了法身慧命,没办法种福田,你看你这个罪业极重。现在我们说想见阿罗汉见不著了,也有等流的罪,跟它相等的,就是杀害善知识。如果一个善知识在一个地方教化众生,他有学问、有德行,把他杀害了,等同於杀害阿罗汉。不仅是杀害,连毁谤,这罪都极重。

  第四种五逆罪是出佛身血,恶意的让佛流血。佛现在不在了,也有等流的罪,就是用恶意毁坏佛的形像、破坏寺院,像这些泥塑木雕的佛像你把它毁坏了,这就是出佛身血。

  第五种是破和合僧,和合僧是和睦的僧团,它也是能教化众生,如果把这个僧团给破坏了,用各种毁谤、挑拨是非这些手段破坏了这种和睦,这就是破和合僧。也有等流的罪,就是如果恶意的破坏别人的信仰、破坏别人的愿心,让别人对自己的法门丧失了信心,这就等於破和合僧。像现在自赞毁他的,说自己法门怎麼怎麼好,你们学的法门不行,让修学那个法门的人信心丧失。那个法门也是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赞叹自己的法门,毁谤别人的法门,这等於毁谤佛,破坏别人的信心,这就等於断人法身慧命。所以这五种重罪就感应得堕无间地狱和阿鼻地狱。

  除了这五逆罪以外,《地藏十轮经》里面也给我们讲了有九种人常在阿鼻地狱中,就是比五逆罪又增加了四条。

  第一是食僧物,就是十方常住,出家人的东西、食物你用盗心拿来吃了,用贪心拿来吃了,就有罪,就造这种罪。但是如果是常住里的主持请你吃的、批准你吃的,那就不算。如果他没有请你,你自己因为贪心要去吃,就犯了这个罪。

  第二个是佛物,盗取佛物,供佛的用品,供佛的这些食品你拿来吃,自己享用,不供佛,这种也是很重的罪。

  第三个是杀父,第四个是杀母,第五是杀阿罗汉,第六是破和合僧,这前面都介绍过了。

  第七种是破比丘净戒,这是教唆一个出家的比丘犯戒,怂恿他犯戒,破别人的戒行,这是堕阿鼻地狱。

  第八种是犯净行尼,侵犯清净的比丘尼,这是讲邪淫,这也是堕阿鼻地狱。

  第九是作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这种人心里充满了邪恶,他造作的是邪行,心里想的都是邪知邪见,这种人所作所为跟十恶业相应,就叫一阐提,将来当然是永处地狱。

  所以这九种人常在阿鼻地狱。所以我们真正了解这些造作地狱的因,要懂得天天反省,如果犯了这些的,赶紧忏悔,后不再造,没有犯的要小心谨慎,不可以犯。

佛教中所说的十恶分别是: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嗔恚,十邪见。在佛教义理上分此为三业,即前三个是身业,四五六七是口业,后三是意业摄。这十恶反过来就成了十善业,如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等,前面分别加上不字,即是不去造恶就是善行了。用一个字:杀,盗,淫,妄,贪,嗔,痴等 。

1. 贪欲——代表人们对物质财富和享受的追求,追求过度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心灵成长。2. 瞋恚——代表对他人的愤怒和仇恨,这种负面情绪的存在可能会使人失去平静和理智。3. 痴妄——代表对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过度依赖幻象,这种状态可能会使人陷入迷惑和迷失自我。4. 疑惑——代表对事情的怀疑和迷惑,这种状态可能会使人无法理清思路和找到正确的方向。5. 贪婪——代表对于权力和地位的过度追求,这种状态可能会使人走向腐败和残忍的道路。6. 嫉妒——代表对于别人成功或幸福的不满和嫉妒,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使人非常痛苦。7. 着迷——代表对于某些事物过度沉迷,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平衡和偏执。8. 傲慢——代表对他人的轻视和自负,这种态度可能会使人丧失与他人交流的机会。9. 疯狂——代表失去理智和控制,可能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10. 懒惰——代表对于自我成长和改变的不愿意,这种惰性会使人停滞不前乃至退步。

佛教讲的十恶是: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

连续剧可与我共和国遇佛杀佛

每一种恶都有一个固定的形象。


佛教中的十大恶,每一罪恶用一个来代表。视频

相关评论:
  • 18183162915佛教中的十大恶,每一罪恶用一个来代表。
    项肯嘉用一个字:杀,盗,淫,妄,贪,嗔,痴等 。

  • 18183162915佛教中的十大恶,每一罪恶用一个来代表。
    项肯嘉一、杀生:在佛教中,杀生被视为最大的恶行之一,它指的是有意识地剥夺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二、偷盗:偷盗指的是未经允许擅自占有他人财物,这种行为违背了佛教中的戒律。三、邪淫:邪淫是指违背道德和伦理的性行为,包括婚外情和其他不道德的性关系。四、妄语:妄语是指故意说出不真实的话,以欺骗他人...

  • 18183162915佛教的十恶是什么?
    项肯嘉“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至于“十恶”的具体内容,《佛说未曾有经》中说:“起罪之由,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

  • 18183162915解释一下:佛法中提到的“恶业”,是怎么回事啊?
    项肯嘉恶业,就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损害别人的利益,所导致的业力。恶业,一般都是贪心、贪念所致,贪念太重的人,为了满足自己多余的欲望和需求,而不惜伤害、损害别人的利益,从而导致恶业累积,如果不知悔改,最终就会下地狱,受苦还债!

  • 18183162915佛教中说的六大罪恶
    项肯嘉1. 贪欲:追求物质财富、感官享受或权力,忽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与痛苦。2. 嗔怒:对他人的行为或遭遇产生不满和愤怒,这种负面情绪会破坏人际关系,引发冲突和痛苦。3. 愚痴: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事物本质和真相无知,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带来困扰和不幸。4. 傲慢:自视...

  • 18183162915“十恶不赦”,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十恶”指的是什么呢?
    项肯嘉十恶不赦最初是一个佛教概念,指的是可能导致犯罪者堕入三恶道的十种恶业形式。汉化的十恶不赦最早出现在北朝的《齐物论》中。到了隋唐时期,正式形成了 "十恶不赦 "的说法。十恶不赦的内容在各朝各代都大致相同。事实上,它们都是按照《齐民要术》中关于十恶的规定。齐律》列举了十种严重的罪行:...

  • 18183162915圣严法师: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项肯嘉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圣严法师认为,佛教确实相信忏悔的功能。佛教认为,除了重大的已遂罪如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等必须随业受报外,其他的未遂罪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都可以通过佛教规定的忏悔方法来净化。忏悔的作用在于严厉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在于自觉心的警惕和自尊心的洗沥...

  • 18183162915佛教的罪一共有几种。
    项肯嘉就三种:身,口,意所造的罪!身:行为 口:沟通,交流,传授 意:思想,想法,大脑能指挥的那点事儿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的法律,身和口的罪都可判刑!佛教中有意就是说,一切的行为交流等都是由意来指挥的,就是都是大脑指挥的,把罪恶的想法断除掉,行为和交流上就不会做坏事的 ...

  • 18183162915佛教中说的六大罪恶
    项肯嘉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叫做:6根本烦恼。在6根本烦恼中,有3个最严重的,叫做:贪嗔痴3毒。其中的“不正见”,具体包括5种: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5种见,叫做:5利使。另外的贪嗔痴慢疑,叫做:5钝使。

  • 18183162915佛家说的七宗罪是什么呢?
    项肯嘉七宗罪是天主教的。佛教只有五戒。“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大红龙,七头,也戴着冠冕……火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