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掉迁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来自:百韵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徐悲鸿和孙多慈的故事?~

  徐悲鸿和孙多慈的爱情故事:
  仿佛命中注定,孙多慈会遇见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并成为她终生的恋情。出生安庆的孙多慈,清丽、温婉、乖巧,她18岁时来到南京中央大学,作为艺术系旁听生,成了徐悲鸿的学生。

  那年,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美术,也专心绘画,他看到孙多慈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非常吃惊,这个女学生用笔坚实厚重,造型准确传神。
  他感觉这个女孩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而她年轻的脸庞,明亮的眼睛,略带伤感的目光,又让徐悲鸿心生怜悯,就有心培养她。初遇徐悲鸿的孙多慈,心底对他无限崇拜,她的话不多,并没有更多地接近老师。
  有一天下课,徐悲鸿对孙多慈说:想参观我的画室吗?孙多慈对这突如其来的邀请,又惊喜又意外,她羞涩地点点头。孙多慈在老师的画室里,看了很多他的画作,她深深眷恋在那苍凉的画作中。
  这一天,她还给徐悲鸿当了模特,坐在窗边,穿着丹青布旗袍,阳光洒在她的肩头,看起来很美。
  具有艺术天赋的人很敏感,也容易寂寞孤独。徐悲鸿结婚多年,妻子蒋碧微则在他的疏忽中沉醉于交际,两人情感正处于疲倦期。而孙多慈远离家人,独自在学校,于是在传授和习艺,倾诉与聆听中很自然地熟识与接近了。
  孙多慈喜欢这样的日子,去老师的画室学画,或者和老师同学一起去写生,她在他的身边,脸上的忧伤逐渐消失,她变得活泼爱笑,甚至有些调皮。那段日子,徐悲鸿的心情也阳光灿烂起来,他一心传授指导孙多慈绘画。
  如果说这只是师生或者朋友的感情,那么在1933年徐悲鸿离开学校远赴欧洲举办巡回展览,他们之间关系似乎有些不同了,在长达一年多的分别时间,孙多慈发现徐悲鸿在她心里有多重要,刻骨的思念激发内心深处的爱慕,她独自在画作里倾诉着自己初恋的欣悦与疼痛。这一时间,两人在两地书信中倾尽相思。
  徐悲鸿从欧洲回来后,两个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见面,他们在彼此的目光里读到了爱。一次,徐悲鸿带着学生去天目山写生,孙多慈也在其中,在僻静的山石背后,他吻了她。
  这师生恋情传得非常快,徐悲鸿的妻子蒋碧微闻得此事,心内像燃起大火,蒋碧薇冲到徐悲鸿的画室,迎面就是一张孙多慈的画像,她年轻貌美,目光纯净,这让她很受伤,蒋碧微过去就把孙多慈的画扯撕了,声称要去找孙多慈。
  徐悲鸿无法制止她,他迟疑无措,孙多慈见老师进退维谷处境为难,压抑所受的伤害和内心的痛楚,她理智冷静而主动地中断了学业,匆促地离开南京中央大学,回到家乡安庆女子中学任教。
  孙多慈的师生恋没有像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那样修成正果,“慈悲之恋”在刚刚燃放时就戛然而止了。
  蒋碧微虽然拆离了徐悲鸿与孙多慈,却无法收回徐悲鸿的心,他平日沉默无语,思念在远方有才情的女弟子,他拿出不菲的钱款,请朋友陆续收购孙多慈的画。
  孙多慈对此并不知晓,见有人不断来买画,自信心愈增,更沉迷于绘画的世界中。抗日战争爆发,徐悲鸿逃到长沙,在这里他遇见随父母来避难的孙多慈。后来,他帮助孙多慈一家迁到桂林,又帮她谋得职位。
  但是,孙家父母对徐悲鸿产生不了好感,就带着女儿迁往浙江丽水,并力主了她的婚事,把已经26岁的孙多慈,嫁给了倾慕她才华的官员许绍棣。
  孙多慈在结婚之前,写信给徐悲鸿说:我后悔当日因为父母的反对,没有勇气和你结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总会再看到我的悲鸿。只是,老天不遂人愿,她的余生是再也见不到徐悲鸿了。
  孙多慈结婚后,一直难以忘怀徐悲鸿。徐悲鸿后来与蒋碧微离婚,迎娶了廖静文。消息传来,孙多慈握笔画了幅红梅图,题诗道:“倚翠竹,总是无言;傲流水,空山自甘寂寞。”诗中难掩惆怅的情怀。
  这幅画传到徐悲鸿手中,徐悲鸿在画上补了只没有开口的喜鹊,那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还有对她的赞赏和默默祝福。她又曾寄给徐悲鸿红豆,徐悲鸿就到银楼打了一对戒指,把红豆镶入其中,一个刻着“慈”字,一个刻着“悲”字。
  他还以《红豆》为题赋诗:“急雨狂风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吟味苦心。”
  后来,孙多慈随丈夫到了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并日益精研绘画,她的画浑厚而深沉,专家称她继承了徐悲鸿的衣钵真传。五十年代,孙多慈在中山堂看画展遇见蒋碧微,昔日情敌带给她的竟是徐悲鸿在北京病逝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她脸色大变,眼泪夺眶而出,瞬刻就在她面前晕倒过去。蒋碧微没有想到分开那么多年,这个当年的女学生对徐悲鸿的感情还是那么深。清醒过来之后,孙多慈决定为徐悲鸿戴孝三年,比她年长的丈夫也宽容迁就了她。
  孙多慈整整三年素服素食,难有欢颜,真的为徐悲鸿守了三年孝。徐悲鸿的离世,带走了孙多慈全部的感情,无法驱散她刻骨的忧郁,长期的压抑让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她草草淡淡地活着,在1975年追随她的所爱逝去了,享年63岁。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曾感慨道:“接触过孙多慈的人,都说她人品好,后来为她的老师悲鸿戴了三年孝。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就是有情人未成眷属。”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1953年9月26日逝世。

  孙多慈简介:女,安徽寿县人 。 自幼即喜绘画,1931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为徐悲鸿学生 。 抗日战争期间,避地浙江南从事油画创作的同时研究国画 。 1947年后出国,后转赴台湾省,任教于师范大学 。 擅油画、素描 。 作品有《天问》、《沉思者》、《石小工》、《农作》等 。 出版有《孙多慈素描集》 。

孙姑姑1912年出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孙传瑗先生,字养癯,饱读诗书,又曾赴日本留学。归国后一度风光,做了安徽省政府的委员,还做过孙传芳的幕僚。自孙大帅倒台后,受到牵连,获罪入狱。此后,失意闲住,以诗赋消磨时光。母亲汤毅英,出身名门,能文善画,曾任安徽第三师范学校校长。三位结义姐妹都是她的学生,她后来参透世事,吃素念佛,远离红尘,不问俗事。
  孙姑姑,自幼十分聪慧、文静,受父母宠爱,但家庭对她的教育十分严格,父母亲授诗书经籍。孙姑姑最爱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皆能背诵。养癯先生期盼爱女日后成为一位博学的才女。但孙姑姑自幼也爱上绘画,起初喜欢描摹线装书的绣像,渐渐不满起来,更喜对景写生。养癯先生也曾不无得意地说:“这丫头在这方面还有点儿天分!”
  孙姑姑很快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1929年,奉父命去南京投考中央大学中文系,不幸落第。她便有意攻读自己酷爱的美术专业,要求先在中央大学美术系旁听进修,待来年再正式投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养癯先生无奈,只好答允女儿的选择。
  
  初遇悲鸿互生慕
  
  
  1930年,孙多慈进入中大美术系旁听。当时,徐悲鸿先生是中大美术系的教授、主任。徐悲鸿一向爱护青年,重视人才。孙多慈天生丽质、端庄淑雅,她的聪慧和绘画天赋,很快引起徐先生的注意。加上这段时间,她父亲因受孙传芳的牵连,正在南京坐牢,家境窘迫,孙多慈不免常顾影自怜,更使徐先生对其产生爱怜之情。孙多慈进入中大后得蒙徐悲鸿的亲授,还将自己的素描让孙多慈带回临摹,另外还特地给她开“小灶”,殷勤指导、启发、诱导,使她的学业飞快进步。后来徐悲鸿还为这位女弟子画了一幅肖像,题曰:“慈生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愿毕生勇猛精进,发扬真艺……”爱惜与期待之情溢于言表。而孙多慈自遇徐师以后,也深怀感激、仰慕、庆幸之情。由此可见,徐、孙相遇之初,互相产生好感是自然之事,至于婚恋之意恐怕当初是没有的。一个单纯而又受礼教影响的少女,是不敢妄想的;一个有妇之夫的尊严师长,也是不敢妄想的。
  1930年夏秋之交,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大美术系,本想在艺术的殿堂中进一步施展其才华,不料中大校园和美术界忽然掀起轩然大波,闹得沸沸扬扬,攻击所谓“徐、孙师生之恋”,骂徐悲鸿好色,有失师道尊严;说孙多慈轻浮虚荣,破坏老师家庭。
  对这件事的小题大做,笔者认为原因是复杂的:
  第一,其时国难日益深重,徐悲鸿对持不抵抗主义的蒋介石深感不满,公开批评,并参加田汉等人的南国社的进步活动。多次拒绝张道藩请他为蒋介石作像的要求。在广东、广西两省将领发动反蒋的“六一”运动后,又义无反顾地跑到桂林去。这些必遭国民党上层的忌恨。有人借机拿他的私事炒作就不足为奇了。第二,在艺术上徐悲鸿是坚定的写实派,尖锐地抨击过抽象派、野兽派等现代流派,与不同流派的同行颇多争吵,难免有人乘机攻讦。第三,最重要的是徐妻蒋碧薇醋意大发,直接干预。孙多慈以第一名考入中大美术系,国画为满分一百分。蒋获知此事,逼迫徐悲鸿出国。徐迫于内外压力,向中大递了辞呈离去(后因故未能成行)。1930年2月,徐在寂寞无奈中作《台城夜月》图,画中俩人同在一山冈上,徐席地而坐,孙侍立一旁,颈间纱巾随风飘动,天空一轮明月。徐的这副得意之作,可惜被蒋碧薇攫回毁灭。
  
  徐、蒋当初私奔巴黎,原是艺坛一段佳话,不过后来环境变迁,志趣各异,逐渐在感情上出现裂痕。加上蒋背后有个倾心于她、身居高位的张道藩,这对徐悲鸿感情的打击是致命的,伤及肺腑。徐悲鸿心中的痛苦与无奈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日后母亲经常长叹一声,评价徐、孙之恋:“唉,你孙姑姑和徐先生的事,三分是师生情,七分是他们逼出来的!”此言不谬!社会和蒋碧薇意在逼迫徐、孙拉开距离,而事与愿违,世事却把孙多慈一步一步地推向徐悲鸿。
  
  红豆戒指“慈悲缘”
  
  确实,徐悲鸿已渐渐爱上孙多慈了!
  当徐的好友舒新城来访,见到《台城夜月》后,联系外界所闻,询问徐的真情。徐坦言自己已爱上这位女学生。不久,徐在致舒的一封函中详述了恋孙之苦,并附诗:燕子矶头叹水逝,秦淮艳迹已消沉。荒寒胜有台城路,水月双清万古情。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虽然徐悲鸿很少来校,但多慈姑姑仍不断遭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同学的无端攻击和骚扰,在教室的黑板上时有侮辱徐、孙的字句。为了避嫌,孙多慈也很久没有到徐悲鸿的画室中去了,但是孙多慈对恩师的爱意却也从灵魂的深处爆发出来了!
  
  一天,孙多慈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勇气与力量,竟然不顾一切,昂首走进了阔别已久的徐悲鸿的画室。她看到站在画桌前的徐先生,脸色苍白,双眉紧锁,在宣纸上专心作画:几根老枝,几片枯叶在风中挣扎,几只麻雀逆风飞行……徐先生猛然发现了面前的孙多慈,不由得一阵心痛,微动着嘴唇说:“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此时,孙多慈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猛地扑在徐先生的怀里,号啕大哭,眼泪肆无忌惮地汹涌而出,把徐先生灰布长衫的前襟湿了一大片。徐先生也百感交集,却凝然无语,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长发。
  这一天,可能是他们从师生情发展到师生恋的明白宣告!
  1934年,孙多慈在中大美术系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原先徐悲鸿已与有关方面疏通好,利用比利时政府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作为资金,让她去法国深造,不料此事也被蒋碧薇搅黄了。出于无奈,孙多慈只好回到安徽,在省立安庆中学任教,内心非常痛苦。立志一生从事美术教育,课余致力作画。这年冬天,徐悲鸿作《燕燕于飞》赠孙。画面为一古装女子,愁容满面,仰望高飞的燕子,上题:“乙亥冬,写燕燕于飞,以遣胸怀。”传递了对孙的思慕之情。
  1934年4月,孙多慈致信徐悲鸿,流露了对恩师的感激和爱慕之情,也倾诉了胸中的苦闷,表示要十年不通信,专心求艺,以期实现恩师的厚望。徐深为感动,回信勉励她继续努力作画,并将私蓄五千元钱托舒新城以间接的名义向孙购画,盖因他知道孙家经济拮据。
  一个月后,徐突然来安庆,由孙多慈和李家应陪同,盘桓二日。这是徐临去桂林前来向孙告别。徐悲鸿远走之后,孙多慈给他寄去一粒她在天目山野外写生时采来的红豆。虽然孙未着一字,但王维《红豆》诗的寓意是尽人皆知的。
  徐悲鸿接到红豆,恋情难抑,作红豆诗三首寄孙。

  其一为:灿烂朝霞血染红,付与灵犀一点通。千言万语从何说,关山间隔此心同。
  其二为:耿耿星河月在天,光芒北斗自高悬。几回凝望相思地,风送凄凉到客边。
  其三为:急风狂雨避不恭,放舟弃棹匿亭阴。剥莲认识心中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徐悲鸿还打了一枚戒指戴在手上。把红豆嵌在上面。背后镌刻“慈悲”二字。
  徐、孙之恋,红豆作证,昭昭于天下矣!这时的徐、孙是很痛苦的,也是很幸福的!
  
  乱世悲情多磨难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母亲叶庭筠和孙多慈两家结伴而行,开始向内地流浪。流浪到长沙,形势稍稳定。我家和孙家住在桂花井街的一个大宅院内。
  一天,母亲和孙多慈姑姑要一道出门去,孙姑姑穿了一件未见穿过的灰色法兰绒大衣;母亲也穿上从上海买来的从未穿过的狐皮领大衣。她们这种特别隆重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知道她们去会见徐悲鸿先生。
  徐先生是去桂林的途中在长沙作短暂的转车停留。她们赶到火车站附近的一间小客栈去会见徐先生。徐、孙两位恋人在战乱中偶然相见,自然十分快乐。徐先生见到初次见面却久已心怀感激的母亲;母亲见到她小妹心仪已久的知心人,也感到十分亲切。徐先生邀请她们到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徐先生忽然问道:二位女士,你们可知道长沙人的筷子为啥做得这般长?她们端详着长筷子答不出来,正在这一瞬间,徐先生用那筷子夹了一块炒腰花,隔着桌子,径直塞到坐在对面的孙姑姑嘴里,笑着说:“长筷子的妙用在此也!”把两位女士都逗笑了。
  
  饭后回到小客栈,孙姑姑代母亲向徐先生求画,徐沉吟片刻后从皮箱里取出一幅《立马》相赠。原题有字样:“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悲鸿写于桂林,廿六年八月与倭寇鏖战之际。”当即挥毫补题:“庭筠女士文豪惠存。廿七年四月七日台儿庄大捷歼敌两万人,志之于此,永为纪念。”
  母亲珍藏此画数十年,是她辞世后留给我的最珍贵的遗物。
  这次长沙相晤,孙姑姑邀大姐即母亲同去,是为了商量她和徐的婚姻大计。徐、孙从师生情发展到师生恋,经历了风风雨雨,重重折磨,他们内心都十分矛盾、痛苦,都想在这次见面时,把问题摊开、说透,并让母亲当“参谋”。
  他们谈到什么程度,母亲当然不会同孩子细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孙姑姑对徐先生的感情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特别是母亲与徐悲鸿接触后,对徐本人和他与孙姑姑之间的深爱,有了进一步理解,成了他们婚事的积极支持者。他们下决心了。只是因为徐先生急着要赶回桂林,他们的婚事要等孙到桂林才能作安排。
  以后在长沙的几个月中,孙姑姑似乎已经摆脱那种忧伤压抑的心境,开朗愉悦起来。那时,我们两家常一起到附近的长沙名胜天心阁去玩。孙姑姑穿一条黑色长裤,白衬衣,领口是一个黑蝴蝶结,微风徐徐拂动她的柔发和胸前的飘带,衬托着她端庄、娴静的神态,真是美丽。
  到了暑假,局势又紧张起来,我们一家逃到湘江对岸的农村去躲避轰炸。孙姑姑忽然来信,要母亲陪她们孙家一同去桂林。母亲狠心地把我们几个孩子托给并不很熟的房东,匆匆过江而去。
  在桂林,徐悲鸿与孙多慈多次见面,他们在一起度过许多快乐的日子,他们一同观览了桂林和阳朔的山水,一起作画。母亲是见证人。我家现在还存有徐悲鸿的一幅《鹩哥》图。徐在上面题词:“丁丑大暑,为慈作画”,落款是“阳朔天民”。画上的两只鹩哥,神态极为生动,像是它们互相在倾诉绵绵不尽的情话。这正是他俩在桂林这一短暂而快乐相处的写照。
  孙多慈有什么情况,总是和母亲商量的。但最终她和徐悲鸿的感情却没有结果。母亲没有和我说过详因,但我推想,也许是因为:
  第一是蒋碧薇不甘心。徐悲鸿和蒋碧薇当年私奔,共同生活二十多年,生儿育女,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婚姻。现在要脱离这种同居关系,徐悲鸿曾请教过章伯钧等法律专家,以为从法律上看似乎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虽然他俩早已破裂,而蒋出于报复心理,大造舆论,造成对徐悲鸿不利的社会和家庭压力。蒋声称,决不让他如愿以偿,在经济等方面也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更索要徐的一百幅佳作和珍藏品。徐悲鸿忍痛满足了这些要求,但并未取得蒋碧薇的谅解和允诺。
  第二是孙姑姑的父亲孙养癯的坚决反对。孙父是一位道学家,也是一位看重仕宦的人。他有一子一女,儿子不成器,就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全寄托在女儿身上。他心中的乘龙快婿应该是一位高官,他看不起画家,更反对与有妇之夫的老师发生婚姻关系。虽然徐悲鸿的画名很高,为人敬重。但他对徐仍是不屑。蒋碧薇的回忆录中提到,在这期间,“徐先生曾托人到孙家门上求婚,被孙老先生大骂一顿,悻悻地出国去了”。
  
  师生苦恋终飘零
  
  杭州沦陷后,浙南的丽水成为浙江的政治、文化中心。
  母亲和李家应姑姑经过约一个月的颠沛之苦,来到丽水碧湖镇。李家应时任浙江第一保育院院长,母亲应聘在保育院工作。稍后到达的孙多慈在碧湖的浙江省联合中学任教。
  孙姑姑除任教外,也有画不完的题材,有时还邀请潘天寿、郑仁山等画家一起到李家应院长的会客室里作画,她泼墨挥毫,高谈阔论,显得格外高兴。
  然而孙姑姑尽管脸上有了一抹明媚的阳光,但心底的乌云却是挥之不去的。
  
  徐、孙的婚事虽遭挫折,但是两人的感情依然浓烈。徐在海外,虽云天万里,战火纷飞,鱼雁阻滞,但是他们还是通了不少信,其中许多中途失落,收到的是少数。
  1939年9月,徐往印度讲学,10月携作品到香港展览,收到孙多慈一信。
  徐回信劝她不要消沉。随后孙又发一电报,要徐到浙江去。可是徐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岂能更动。
  徐于12月抵印度,邮路阻隔。两人音信从此中断。他们的婚事更是渺茫。
  但是此时的孙多慈已快三十岁了,这位美丽且多才多艺的女教师,在浙南山区当然是令人十分注目的,也不乏崇拜和追求者,其中包括一些达官显要。
  一天夜晚,三姐妹正在房中谈心,忽然闯进来四个提着红灯笼的卫兵,递上名片,说“××将军敬请小姐面谈”。
  来者不善!
  母亲说:“今夜已晚,可否明天上午让孙小姐去拜访将军?”不许。母亲要求陪同前往,又不许。无奈,孙姑姑进里屋换衣服。母亲嘱咐她:“看来今天不去是不行的,去就去,不要怕!他是中央要员,估计还不至于胡来。他如果有什么无理要求,你厉害些,他也不敢把你怎么样!”
  深夜,孙姑姑才由四个卫兵护送回来。她面色苍白,等卫兵一走,就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这位将军到碧湖来,并无军情要事,是专程来向孙求婚的。她当然严词拒绝了。
  奇怪的是,这位将军对她的事了如指掌,什么“徐先生在海外音信渺无,生死未卜”;什么“你家现下经济拮据,老太爷的脾气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什么“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怎能发挥你的艺术才能”,等等。这些话虽然没有说服她去当这位将军的抗战夫人,但使她的精神防线发生动摇。
  除了徐悲鸿的杳无音信,家庭经济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父亲孙老先生长期赋闲,老太爷的架子又放不下。母亲除料理一些家务外,主要是念经拜佛。一个哥哥长得相貌堂堂却终日无所事事。吃的用的,全部负担都压在她纤弱的肩上。战时物价飞涨,教师工资微薄,真使她心劳力绌,烦恼异常。是啊!是应该找个合适的人嫁了!
  许绍棣就这样凸现在她面前了。
  许绍棣,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权重势大。他外貌儒雅,热心抗战事业,为办战时流亡学校作出过一定成绩,生活也尚简朴,政界的名声尚佳。他于抗战前夕,中年丧偶,有两个女儿,名绛烟和黛烟。他体弱多病,早想续弦,已追求孙多慈多时。但文化界也都记住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有人”“提出呈浙江省党部通缉堕落文人鲁迅”,禁止鲁迅著作在浙江出售,此人便是早年的许绍棣。故其在进步文坛中声名狼藉。加上他与郁达夫妻子王映霞的绯闻流传颇广。因此,开始时叶、李两位义姐是持反对意见的。

1\王少陵因为赶时间未来得及等徐悲鸿为其作画,他便硬叫徐悲鸿在一幅本来写给孙多慈的诗作上落下了他的款,带到了美国。这幅徐悲鸿手书的诗幅也一直挂在王少陵先生位于纽约的家中,其内容是:

  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

  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孙多慈每次到王少陵家中见到徐悲鸿的这首诗都会黯然神伤,泪流涟涟,感叹不已。1953年9月,孙多慈又到纽约参加一个艺术研讨会,画友们见了面格外高兴,正在这时,却传来了徐悲鸿突然逝世的消息。孙多慈听了当时就昏厥过去。她一生只爱徐悲鸿,当时就表示要为徐先生戴孝三年,据说后来果然当着许绍棣的面为徐悲鸿戴了三年孝。由于长期抑郁,孙多慈于1975年3月因患癌症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六十四岁。

2\孙多慈这个年龄,自然无法面对别的女生嘲弄的目光,尽管她也盼着见徐悲鸿,还是决定搬离女生宿舍,在石婆巷租了一间房子。
如果说徐悲鸿与孙多慈起初在一起,只是师生或者朋友的感情,那么在1933年1月徐悲鸿离开学校远赴欧洲举办巡回展后,他们之间似乎有些不同了。长达一年半的分别,让两个人在书信中顷尽相思。
这一时,孙多慈才发现徐悲鸿在她心里有多重要。不见的刻骨想念转化成内心深处煎熬的爱慕,她在画作里倾诉着自己初恋的欢喜与疼痛。
徐悲鸿从欧洲回来后,两个人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见面。这次见面和以往不再一样,他在她的目光里看见了爱。
那样的爱,是要燃烧的。
之后,徐悲鸿带着几十个学生去天目山写生,孙多慈也在其中。徐悲鸿与孙多慈这时已难避彼此的感情,一路上非常亲密,并不避其他学生。同游的快乐,心底的相思,不知该如何表达。在回去的路上,徐悲鸿拉着孙多慈,在僻静的山石背后,他吻了她。
这些事传得非常快。徐悲鸿的妻子蒋碧微闻得此事,心内像燃起大火。联想到徐悲鸿这些日子在家失常的表现,就越发确信他是有了外心。因为这时的徐悲鸿与蒋碧微确实很少交流,他不愿在家呆,情绪失控。
蒋碧微冲到徐悲鸿的画室,一进去就愣住了,画室里,迎面就是一张孙多慈的画像,画像里的女孩子年轻貌美,看着她的目光纯净却能让人受伤。蒋碧微过去就把孙多慈的画三两把撕了,怒不可遏地要找孙多慈算账。
徐悲鸿无法制止,也不知该怎么办。就在他的迟疑中,受到莫大伤害的孙多慈匆促地逃离了学校,回到安庆女中任教。
徐悲鸿与孙多慈刚燃放的情感就这样被暂时制止了。
3\遗憾是最终的难忘
蒋碧微虽然分开了徐悲鸿与孙多慈,却无法让徐悲鸿的心收回来。徐悲鸿虽然见不到蒋碧微,但显然还是念着她的。他回家依然无语,每天心不在焉,家里的事也很少过问,蒋碧微更像是个室友。这让蒋碧微非常伤心,她想,以前他们也是有爱的,为了爱情,他们曾经私奔到日本,那么难苦的日子都熬过去了,可是如今,这些爱在哪呢?她已尽了力,她可以用暴力去挽救他们的婚姻,却无法让一颗出轨的心移归原位正常跳动。
徐悲鸿与蒋碧微天天在一起,还是夫妻,可是谁都不快乐。
徐悲鸿与孙多慈不见面了,却依然不放心她的生活。背着蒋碧微,徐悲鸿拿出2500元给朋友,请朋友不要告诉孙多慈,陆续代购孙多慈的画,好让她的经济能有保障,安心作画。对于这些,孙多慈并不知道,看有人按时来买画,信心大增,更沉迷于绘画的世界中。
那时徐悲鸿一个月的薪水也就三百大洋,这2500元可是他大半年的薪水,可见徐悲鸿对孙多慈用情之苦。他还在一幅画上,给孙多慈写过一首诗: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掉迁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视频

相关评论:
  • 19196882624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掉迁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
    充柿康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剥莲认识中心苦,独自沉沉味苦心。孙多慈每次到王少陵家中见到徐悲鸿的这首诗都会黯然神伤,泪流涟涟,感叹不已。1953年9月,孙多慈又到纽约参加一个艺术研讨会,画友们见了面格外高兴,正在这时,却传来了徐悲鸿突然逝世的消息。孙多慈听了当时就昏厥过去。她一生...

  • 19196882624徐悲鸿与他的两位妻子和情人
    充柿康急雨狂风势不禁,放舟弃棹迁亭阴。剥莲认识心中苦,独自沉沉味苦心。小诗录以少陵道兄。悲鸿。这是徐悲鸿在隐痛中写的一首诗,显然不是为好友王少陵写的。王少陵居纽约,一直将徐悲鸿的手迹诗悬挂在客室中,知情者一看便知这是写给一位心爱的女性。据王少陵说,徐、孙二人分离多年仍有书信不断...

  • 19196882624高楼观暴风雨这篇短文是从什么什么什么三个情景来写的?
    充柿康雨仍在狂泻,一眼看去,大地不清晰了,众多的高楼只看到邻近几座的轮廓,水塔只剩下模糊的身影,大路也隐形匿迹了……水连天,天连水,氤氲一片。突然,混沌的黑压压的天际裂开了,露出了不规则的几组线条,无比强烈的光从线条里闪射出来,伴随着令人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为狂风暴雨呐喊助威。风狂雨暴,电闪雷鸣,搅得...

  • 19196882624关于夏季大暴雨的诗句
    充柿康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2、《雨不绝》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3、《夏日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陈文述水...

  • 19196882624形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诗句
    充柿康表达不畏艰险,坚持斗争的诗句包括:1、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

  • 19196882624关于狂风的诗句古诗大全
    充柿康1、昨夜狂风今日雨。 ——宋·陈德武·《蝶恋花》2、昨夜狂风花在否。——元·元好问·《浪淘沙》3、雨狂风转急。 ——宋·石孝友·《临江仙》4、一阵狂风骤雨来。——宋·释道颜·《颂古》5、一阵狂风吹彩云。 ——宋·刘克庄·《病起窥园十绝》6、狂风不动树。——唐·寒山·《诗三百三首》7、狂风...

  • 19196882624描写风和雨的四字成语?
    充柿康粜风卖雨、 八方风雨、 雨卧风餐、 雨巾风帽、 飘风急雨、 别风淮雨、 雨横风狂、 风雨不透、 阑风伏雨、 雨霾风障、 不蔽风雨、 招风惹雨、 风霜雨雪、 风雨摇摆、 风霜雪雨、 ... ② 描写风雨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提示:含有风和雨) 大雨倾盆 狂风暴雨 暴风疾雨 暴风骤雨 北风之恋 春风和气 春风...

  • 19196882624夏天雨水滋润花草的诗句
    充柿康去声随地急,残势傍楼斜。 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潇湘无限思,闲看下蒹葭。 2. 描写夏季下雨的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

  • 19196882624关于暴风雨即将来临的诗句
    充柿康(李商隐·夜雨寄北)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苏轼·有美堂暴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山峡还何地,松杉□不开。 雷声千嶂落,...

  • 19196882624关于夜晚刮大风的诗句
    充柿康1、昨夜狂风今日雨。 ——宋·陈德武·《蝶恋花》2、昨夜狂风花在否。——元·元好问·《浪淘沙》3、雨狂风转急。 ——宋·石孝友·《临江仙》4、一阵狂风骤雨来。——宋·释道颜·《颂古》5、一阵狂风吹彩云。 ——宋·刘克庄·《病起窥园十绝》6、狂风不动树。——唐·寒山·《诗三百三首》7、狂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