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染色彩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的人是哪国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遗传基因的载体是什么~

DNA或者是RNA,但是朊病毒的出现,对这一说法提出了挑战。DNA和RNA中的序列信息正式他们各自遗传信息的载体。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原核的染色质。一些RNA病毒如,流感病毒,HCV等,他们的遗传信息都是在他们基因组的RNA序列上。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成分,但依然能感染脑组织而繁殖,尽管一些科学家推测需要脑组织提供某些遗传物质才能帮助朊病毒的复制,但是尚无定论。

就眼睛颜色来说,已知决定人类眼睛颜色的基因至少有3个,但了解其遗传规则的只有2个。为了尽量简单通俗的说明眼睛颜色遗传的方式,这里假设人类眼睛颜色只有单纯棕、蓝两种颜色,并只以单一基因模型为基础加以说明,即假设决定人类眼睛颜色的基因只有一个bey2基因。
bey2基因是个等位基因,其基因变元可为棕色或蓝色。那么组合后的可能性有三种:棕色-棕色、棕色-蓝色和蓝色-蓝色。在基因特征呈现中棕色对蓝色是显性的,即除了蓝色-蓝色时眼睛才会为蓝色,其它两种情况下,眼睛都是棕色。
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认识,眼睛的颜色是遗传而来的,棕色的是显性基因遗传,蓝色的是隐形基因遗传。然而昆士兰大学的遗传学者Rick Sturm称从遗传学上说事情并不那么清楚。他说:“眼睛颜色并不是单个基因决定的,但是影响最大的是基因OCA2。”这个基因控制着黑色素的产生,在人眼颜色变化中占据74%的影响。 Sturm称OCA2基因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在对3000人进行的调查中,Sturm发现了OCA2是如何表现的,以及一个人拥有多少的黑色素,与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关,这在DNA序列中与OCA2基因距离很近。这就比蓝色为隐形基因,棕色为显性基因的理论复杂的多。 由于特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遗传,人体的OCA2激活范围让眼睛的颜色在蓝色和棕色之间变换。那么绿色眼睛是怎么回事儿呢?这种情况可能是多种其他基因与OCA2交互产生的,可能就包括红发基因的影响。

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创立了染色体——遗传基因理论,由此细胞遗传学有了坚实的基础。

1866年,就在孟德尔发表豌豆遗传论文那年,摩尔根出生了。他的父亲担任过美国驻外领事,家庭生活十分优裕。青少年时代,摩尔根喜欢游历自然风光,在游历中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从而使他后来走上了探索生物奥秘之路。1886年20岁时,摩尔根考入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形态学。他比较了四种水中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变化,确实了它们的种属,写出了《论海蜂蛛》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1900年春天,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和奥地利的皇歇马克通过实验,各自得出了和当年孟德尔豌豆遗传机理一样的结论。他们为发表论文查阅过去的文献时,都发现了孟德尔那尘封土埋的论文。惊叹之余,他们在各自的论文中,都把发现生物遗传机理的荣誉让给孟德尔,并把各自的工作说成是对孟理论的证实。从而,蒙在孟德尔论文上的尘土被拂去了,珍珠重新放射出了光辉。这不仅使孟德尔的大名立即传遍的世界,而且使他奠基的遗传学象一株新笋一样拔地而起。

  此前,细胞学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这时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自从施莱登和许旺创立细胞学之后,人们接连发现了细胞里的原生质,发现了体积约为细胞十分之一的细胞核,发现一切细胞都是细胞分裂自生的。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又发现,用碱性莱胺染料可把透明的细胞核内的微粒状物质染色,观察细胞分裂全过程。他用这种方法看到了细胞分裂的“电影”:先把微粒状的染色质聚成丝状,再把这丝状物分成数目相同的两半,形成两个细胞核,生成两个细胞。因此,弗莱明把细胞分裂叫做有丝分裂。1888年,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把弗莱明的染色质叫做“染色体”,一直使用至今。人们还发现,每种动植物的细胞里都有特定数目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数目先增加一倍,因而分裂后的细胞能形成和母细胞数目一样多的染色体。每个精细胞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机体一般细胞的一半,精卵结合生成的细胞就有了一整套染色体。

  上述细胞学成就,都是在孟德尔遗传学成果被重新发现之前取得的,所以孟德尔遗传研究成果重新发现之后,生物学家们便马上看出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和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体之间联系。最早提出两者相似的是美国细胞学家萨顿,他在1904年提出,染色体和孟德尔说的遗传因子一样,成对地存在着,它们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但萨顿不敢做出染色体就是遗传因子的结论,因为细胞里的染色体数目远远少于遗传特征的数目。

  不管怎么说,萨顿和他同时的生物学家们,终于使细胞学和遗传学在各自经历了漫长而独特的发展道路之后“结婚”了。遗传学用丰富的实验数据阐明了生物遗传的规律,细胞学则生动地指出了这种规律的物质基础。就这样,细胞遗传学以崭新的姿态在生物科学界出现了。

  在孟德尔遗传机理重被发现之时,已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的摩尔根,立即投入了遗传学研究。摩尔根一心扑在生物研究上,因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一位“怪人”。因为在他的实验室里,他不养牛羊鸡鸭吃肉,却养了成千上万只果蝇。果蝇对人说来虽坏,但作为遗传研究材料,却有许多独到的优点。首先,它们身体小,占用地方很小,所以研究起来很便当。其次,饲养果蝇很经济,成本很低。第三,果蝇的繁殖之快是牛羊难以比拟的。而且,它有很多容易观察的特征,每个细胞中只有四对染色体。所以,摩尔根选中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

  1906年,摩尔根就在果蝇身上发现了性别遗传机理的一个重要事实。他发现,雌果蝇细胞里的四对棒形染色体是完全成对的,卵从这四对棒形染色体中各得一个棒形染色体,所以所有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都是一样的。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就不同了:雄果蝇细胞里的四对染色体里,有三对是棒形染色体,有一对是由一个棒形染色体和一个钩形染色体组成的。所以精细胞一半由四个棒形染色体组成,一半由三个棒形染色体和一个钩形染色体组成。棒形染色体通常称为X染色体;钩形染色体通常称为Y染色体,也叫性染色体。如果由X染色体组成的精子使卵受精,卵就自然发育成雌果蝇;由三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的精子使卵受精,卵就自然发育成雄果蝇。这个发现告诉摩尔根,生物性别的遗传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也就是说生物性别的遗传因子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是性别遗传因子的物质承担者。

  这是生物学上一项重大的发现,但摩尔根并没有因此肯定染色体就是遗传因子,他在继续进行新的实验以证实这一关系。1910年,摩尔根对他饲养的一群野种红眼果蝇进行了放射性照射,结果在子一代中获得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群正常红眼雌果蝇交配,所生第一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他让这些第一代杂种杂交,生出的第二代果蝇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了。摩尔根又使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红果蝇杂交,所生第一代果蝇凡是雌性概为红眼,凡是雄性概为白眼。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摩尔根联想到了果蝇的性别遗传机理,从而看到了白眼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和决定性别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果蝇的白眼性状只遗传给雄性,说明白眼性状是由性染色体传递遗传的,这叫做“伴性遗传”。

  通过以上长期实验探索,摩尔根终于肯定地得出了染色体是遗传因子载体的结论。1909年,美国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改称遗传基因,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是一个伟大的结论,它指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为遗传基因找到了物质基础;同时,它指出了某一遗传基因是在某一染色体上,为人们探索生物遗传机理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摩尔根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进,又仔细研究了果蝇幼虫唾腺细胞里的唾腺染色体。这是一种比一般细胞还大100倍的特殊染色体,所以很容易看清它的内部结构。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一起,不仅弄清了唾腺染色体的结构,而且仔细探索了它的部分缺失、重复、倒位和移位等畸形变异及其意义。

  在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在数学方法的帮助下,摩尔根和他的学生斯特蒂文特成功地推断出了一对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排列位置,绘出了果蝇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座落图,从而为染色体——遗传基因理论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1828年,摩尔根在总结他20余年研究果蝇的成果基础上,写出了他的遗传学名著《基因论》。在书中,摩尔根主张遗传物质基因是一种颗粒体,象念珠一样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中;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物质承担者,每一个基因都在染色体里占据一定的位置,都能在细胞分裂期间将自己按照翻板的方式从一变作二。与此同时,他还阐述了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解开了生物变异之迷,弥补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不足,为人们杂交育种指明了方向,为预防遗传性疾病提供了理论。


证实染色彩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的人是哪国人?视频

相关评论:
  • 15582193303证实染色彩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的人是哪国人?
    章桂霍答: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创立了染色体——遗传基因理论,由此细胞遗传学有了坚实的基础。1866年,就在孟德尔发表豌豆遗传论文那年,摩尔根出生了。他的父亲担任过美国驻外领事,家庭生活十分优裕。青少年时代,摩尔根喜欢游历自然风光,在游历中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从而使他后来走上了探索生物奥秘之路。

  • 15582193303什么是染色体?
    章桂霍答:回答: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存在于细胞核内。1883年美国学者提出了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说,1928年摩尔根证实了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从而获得了生理医学诺贝尔奖。1956年庄有兴等人明确了人类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体,46条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配成23对,第一对到第二十二对叫做常染色体,为.

  • 15582193303“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就可能导致严重的传染病”这是书...
    章桂霍答: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用于化学...

  • 15582193303人类科学发展史上著名的实验
    章桂霍答:阿尔弗雷德 ·赫尔希和马莎·蔡斯在1952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结果证明遗传物质是DNA。他们利用的是一种利用噬菌体病毒感染细胞,病毒在其中繁殖后,获得病毒后代,他们用放射化学的原子示踪方法最终确定了DNA是遗传基因的载体。除此之外,罗莎琳·富兰克林对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也有极大的帮助。3 第一次接种疫...

  • 15582193303遗传规律
    章桂霍答: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这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科学基础。

  • 15582193303染色体是生命的载体么?
    章桂霍答: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它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因此又被称为“生命的载体”。很早的时候科学家就发现,如果一个单细胞生物分成两半,使其中一半含有完整的细胞核,另一半不含细胞核,那么,有核的一半就能够分裂、生长,而没有核的另一半则趋于死亡。由此...

  • 15582193303生物变异
    章桂霍答:细胞遗传学理论对孟德尔的分离现象的解释如下:(1)相对性状是受等位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控制豌豆株高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可用D-d来表示:(2)等位基因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等位基因的一个成员。如表1-5-2所示。(3)杂种体内的等位基因...

  • 15582193303染色体,染色质,DNA,基因有什么区别?
    章桂霍答: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表现形式,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从形态上来看,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高度螺旋化后就成为染色体。它们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原核细胞中无这一结构)。染色体(质)是DNA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真核细胞内,DNA除了存在于染色体(质)外,还...

  • 15582193303摩尔根在抽屉里养一窝小老鼠后发明了什么?
    章桂霍答:发现染色体。1、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是染色质的高级结构,仅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有种属特异性,随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及发育阶段不同,其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载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在显微...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