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提到一个金印,据说是李斯在上面刻过字的,求金印的完整资料,最好是西汉前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李斯是不是西汉时期的?~

不是!李斯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弟子,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韩非子同门,曾因嫉妒韩非子过人的才能而设计构陷了韩非子,李斯的人品不怎么样,譬如为了个人利益牺牲国家利益而与赵高同流合污。但是李斯的才能确实出众,秦帝国的国家框架结构,大多出自李斯!李斯没有活到汉代,因为胡亥(秦二世)当政之后不久,李斯就被赵高处死!

漂亮

  此印即历史上很有名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 李斯在传国玺上的篆刻的虫鸟篆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历史传承为: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今安徽蚌埠市荆山中得一璞玉,献与楚厉王。楚厉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厉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楚威王时,令尹昭阳破越有功,以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楚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宦者令缪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秦王改称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帝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玉玺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归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雒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 玉玺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开皇九年(公元589),隋文帝一统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被弑于江都,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根据民国年间,时任蓝田县县长、喜好玉石收藏的童冠文推考,传国玉玺可能被五代的冯道私藏。
  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李存勖即位,以冯道为翰林学士。明宗时任相。冯道历五朝十一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晚年自称长乐老。
  后唐主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等在亡国之际,登玄武楼自焚而亡之时,冯道正是当时的重臣。唐废帝李从珂时,冯道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李从珂在玄武楼自焚而死,传国玉玺自此不知去向,莫非传国玉玺被冯道收藏?这时,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使他(即童冠文——笔者注)心头为之一震,传国 玉玺玉玺会不会就在冯道的墓中?这样一想,他心头的疑云便一点一点地散开了,立时感到云开日出,豁然开朗起来,看来传国玉玺很有可能就在冯道的墓中。
  原来冯道不仅是一个善于观望形势、舍弱趋强、无所建树的大官僚,而且还是一个私藏国宝、老谋深算的人。他把传国玉玺私藏起来而没有献出来,大概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也许即使献出来他也不可能当更大的官了,他深知自己的官职已经够高了,纵使献宝邀功也是白搭,所以便藏了起来。而他死后,却让这稀世珍宝陪伴着他那丑恶的肉体,成为千百年来的一大迷踪。

《录异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为“传国玺”

     历史上艳称的所谓“秦受命玺”,后世也称“传国玺”,那是不足为信的。据说玉出蓝田山,李斯撰文,王孙寿刻,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或作“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宋薛尚功说“疑以传疑”。玺文固然全不可靠,“传国玺”的名称也是后世才有的。真正的秦代皇帝的六玺之一的印痕,《封泥考略》卷一陈介祺所藏“皇帝信玺”封泥字体形制完全与时代相符合。《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所奉必是全套的玺和符,这颗玺便是其中之一。但有人不信,那一定是惑于“受命玺”的旧说的缘故。

   我查了两本书,采纳为最佳答案吧。



那不是金印,是和氏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得到了和氏璧,把他做成了传国玉玺,李斯在上面用篆体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西汉时,王莽篡位,王政君用他打王莽,崩了个角,用金子镶了。元朝以后,就不知所终了

传国玉玺,就是用战国时期的和氏璧刻的。
具体看百科,搜“传国玉玺”或者“和氏璧”
就不做搬运工了。


《三国》里提到一个金印,据说是李斯在上面刻过字的,求金印的完整资料,最好是西汉前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428374952《三国》里提到一个金印,据说是李斯在上面刻过字的,求金印的完整资料...
    葛费眉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 李斯在传国玺上的篆刻的虫鸟篆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历史传承为: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今安徽蚌埠市荆山中得一璞玉,献与楚厉王。楚厉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厉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

  • 13428374952光武帝在位最后一年,为何接见倭国使者并向倭人赐以印绶?
    葛费眉最早记载中日两国交往的是来自于陈寿的《三国志》的魏书,而直接提到光武帝在其执政的最后一年,将一枚金印赐给了日本来华使者并让其带给其国王的书是南朝范晔写的《后汉书》。由于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其他文字资料可以印证此事,所以光武帝赐给倭人国王金印的事情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怀疑。直到1784年在日本...

  • 13428374952古代我国对日本是和态度
    葛费眉日语中,“大和”就读作“やまと”(yamato),同古汉语邪马台同音,而在日本也发现了三国时期魏国颁发给日本的金印,可以证实,《三国志》中的倭国,就是日本。这个名称,直到明朝还在沿用。著名的倭寇就是一个例子,但是需要澄清的历史事实是,倭寇是对中国沿海海盗集团的统称,虽然他们中间大部分由日本...

  • 13428374952汉委奴国王金印质疑
    葛费眉在《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的记载中,有一枚被称为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物品,据说在公元57年,倭奴国向汉光武帝进贡并请求朝贺,使者自称为大夫,光武帝则赐予了这枚金印。这枚金印被视作中日两国早期交往的象征,被日本列为国宝。然而,日本的中国史专家对它的真伪及含义存在争议。...

  • 13428374952简述《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葛费眉曹操听了,知道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念念不忘汉朝皇叔刘备。料想到:关羽早晚会走的,留得了一时,留不了长久,于是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后来,当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就连夜给曹操写了一封辞别信,感谢他的款待,将“汉寿亭侯”金印,悬在房梁上,又把所赐的金银分毫不动,封存一室。带了...

  • 13428374952封金挂印的意思?
    葛费眉封金挂印通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不受赏赐,辞去官职。挂印封金出自小说《三国演义》,说的是“关云长挂印封金”的故事。“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挂印封金的故事梗概 挂印封...

  • 13428374952《三国演义》读后感
    葛费眉《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

  • 13428374952【贵人】的意思是什么?【贵人】是什么意思?
    葛费眉●三国魏曹操《内诫令》:「今贵人位为贵人,金印蓝绂,女人爵位之极。」●宋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贵人》:「汉光武置贵人为三夫人,历代不常有,宋朝真宗复置贵人也。」 3. 宦官「中贵人」的省称。●唐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唐韩愈《华山女》...

  • 13428374952请教大家三国一个将领带兵的问题
    葛费眉太 尉:同大司马。大将军:位居一品,真正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卫将军 : 汉文帝始置,位...

  • 13428374952邪马台古国是否存在?与日本历史有和关系?
    葛费眉早在《后汉书》中就有关于光武帝刘秀赐予倭国使者金印的记载。在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用了约两千字的篇幅介绍了三国时代倭国的情况。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当时在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就是“卑弥呼”。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畿内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