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制定了什么治国措施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宋朝确立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答案是那个,重武轻文,重文轻武~

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
在提高文臣地位和权威,以对武将群体构成制衡机制方面,宋太祖也采取了诸多措施,概括而言主要有 :
其一,在朝中重用文臣。
先后重用赵普、薛居正、沈义伦、吕余庆及卢多逊等人为宰执,禁止将帅干预朝政。如建国之初,就任命赵普为枢密副使,以牵制武人出身的枢密使吴廷祚。以后,赵普独任宰相,更深受信任,“事无大小,悉咨决焉”。这就扭转了五代时枢密使欺压宰臣的局面;
其二,任用文官掌管地方。
宋太祖称帝后,不断从中央派出文臣到各地任职,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赵匡胤对此的看法是:“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其三,注意保护文臣。
宋太祖在宫廷之中立碑,告诫后世继承者勿杀文臣士大夫。
其四,尊崇儒学。
赵匡胤登基不久就下令扩修儒家先圣祠庙,亲自为孔子作赞文,并率群臣幸临国子监,拜谒孔庙。宋太祖还公开要求武将学习儒经,“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此举的目的在于宣扬儒家的君臣之道,和“崇文”的气象,而非一般性地鼓励武臣增进文化素养,或培植文人学子进入武将队列的意愿。这都向天下传递了尊儒重文的信息。
其五,重视科举制度。
在宋太祖朝,不仅科举录取人数较以往扩大,而且开创“特奏名”先例,又固定“殿试”制度。宋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经历了五代兵乱的宋太祖,切身感受到的是武将对皇权的直接威胁,而对文臣、士大夫在认识上则更为放心。
宋太祖朝的上述举措,无疑反映出在治国上已初步萌芽了“崇文抑武”的思想及方略。 重文轻武治国方略的负作用,在两宋时期表现的异常明显,武将不掌兵,始终处于文官集团压制和宦官监军的监视之下,这也是两宋不乏狄云、岳飞这样的精于军事、勇猛善战的军事将领却弱于辽、西夏、乃至亡于金和蒙古的原因之一

宋朝一直以来一直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虽然经济繁荣。北宋是五代十国以后第一个政权,为什么会出现五代十国呢?安史之乱,人民起义,藩镇割据…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而这些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节度使势力过大引起而威胁到唐朝统治所引起的,所以宋朝从中吸取教训,削弱相权…并采取了很多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甚至很极端。比如:文官主持军政大权,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等。可是正是这些治国策略太过于极端,导致宋朝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一直到北宋被灭亡后的南宋,同样是军队战斗力弱。导致金政权一直想要吞并宋这个政权。所以宋朝的治国策略告诉我们一定不要走极端,也就是说‘太过于吸取教训’!另外还要多任用人才,各个职位都由专业官员担任。并且治国还要考虑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北宋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人民赋税繁重,又遇到连年的荒灾,无以为生。导致‘黄巢起义’。

  宋朝的国策是“守内虚外,重文轻武”。围绕这一国策,宋太祖和宋太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
  宋朝的“中书”,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中书之外,尚书、门下两省名号虽存,但已成外朝,不是宰相机构。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名义上恢复三省,实际上趋于一省,次相以兼中书侍郎因请旨而更接近皇帝。副相,包括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徽宗时,一度将首相改为太宰,次相为少宰。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 
  宋朝还有一些特殊宰相官称。蔡京权势最盛时曾任“太师总领三省事”,文彦博、吕公著曾以元老任“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南宋韩侂胄当权时,曾任“平章军国事”。他不用军国“重”事称号,因为加上“重”字测权力受限制,只能过问重事;用“同”则权力不专 。蔡、韩的称号都是权臣耍弄权术的一种伎俩,并非宋朝常制。  枢密院的由来,也不一般。唐朝有左、右内枢密使,向由宦官担任。唐朝后期的枢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复有一省,内枢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复有宰相,是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多余机构,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宦官擅权的产物。唐末朱温在夺取政权之前,把掌握朝廷实权的宦官杀掉,改用文士为枢密使;同时使枢密使由全面掌权改变为专管军事。宋朝继承了五代的制度,也设立了专管武事的枢密院这一机构和枢密使这一职官。二府制下枢密使的设置,分了宰相的权,形成文武分权;同时又侵夺了原来专管军事的兵部的权力,宋朝枢密院长官自称“本兵”。  
  枢密院长官的官称,宋初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签书(署)和同签书枢密院事。元丰改制,专用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官称。改制时,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把权力合并于兵部。神宗强调祖制,他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因而元丰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这一机构保留了下来。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充分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政制特点。
  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兵权由几个机构分管,各部门权力分散,权力集中于皇帝。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三衙”统率禁军;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吏部负责武官铨选(武选唐朝归兵部管,宋朝元丰改制前由审官西院管,改制后权归吏部)。
  宋朝实行募兵制,士兵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每逢有饥荒,从饥民中招募士兵,补本城。宋朝政府对从饥民中招募士兵的办法很得意,说是“天下犷悍失职之徒,皆为良民之卫”,也就是说把社会上的可能反抗者变为镇压者,一举两得。宋朝还有个从后周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就是从地方厢军中选拔出强壮者充实到中央禁军。这种作法被称作“强干弱枝”,也是宋朝军事制度的一个特点。
  另外,宋太祖赵匡胤“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 这种办法可收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免去将官专权的威胁,但对作战十分不利。神宗即位知其弊,才废除了这种办法 。

宋朝主要治国措施:文臣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实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利:维护国家统一,避免军阀割据混战。
弊: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积贫积弱。

望采纳~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

宋朝制定了强干弱枝和重文轻武的国策。强干弱枝指的是:1,中央强化皇权,消弱相权,2,增强中央权力,消弱地方权力。重文轻武:宋室大兴儒学,礼待士人,增加科举录取名额,提升入仕机会。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是军事职位,多由文臣出任。相反,武人受到抑制。

自己的作业自己独立完成


宋朝制定了什么治国措施视频

相关评论:
  • 18822284468南宋 制定了什么治国措施?
    史庙姣宋代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中央官制 南宋大体上继承了北宋的中央官...

  • 18822284468宋朝制定了什么治国措施
    史庙姣宋朝的国策是“守内虚外,重文轻武”。围绕这一国策,宋太祖和宋太宗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

  • 18822284468宋朝的治国政策名称叫什么
    史庙姣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宋朝还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通过税收和开放贸易等措施,刺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与此同时,宋朝还实行了官办造纸、铁路、盐钱等重要工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 18822284468宋朝的治国策略是什么
    史庙姣总的来说,宋朝的治国策略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他们注重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推行了科举制度和律治政策;他们重视国家安全,加强了边防防线和军事力量;他们开放经济,推动了贸易和农业的发展;他们弘扬文化,加强了教育和文化的传承。这些治国策略为宋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 18822284468宋朝确立了什么样的治国方略答案是那个,重武轻文,重文轻武
    史庙姣重文抑武或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由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权建立了宋朝,且当时五代时期下属推翻上司夺权称帝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对武将非常不放心,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丰厚的待遇以解除他们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在提高文臣地位和权威,以对武将群体构成制衡机制方面,宋太祖也采取了...

  • 18822284468宋朝初年,朝廷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更多的文人进入仕途
    史庙姣“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宋代其他皇帝奉行这一政策,使士人也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 18822284468宋朝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宋代重文轻武影响有什么
    史庙姣宋代基本国策包括重文轻武、以儒治国。 宋太祖赵匡胤出于对武将、军人掌权的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加之五代时期,各个政权被军事将领左右的历史教训,自赵宋立国,首先就确立了重文轻武、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两宋统治集团始终崇尚文治,重用文臣,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对文人士大夫采取了较为宽容宽松的态度。宋...

  • 18822284468宋代的治国政策与历代有何不同?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治国方略?
    史庙姣宋代的治国策略是:文臣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的治国策略。南宋偏安一隅,然其无内乱,政体先进,经济繁荣,求和而偏安,因此,宋代的实行这样的治国策略。

  • 18822284468宋朝开国实行了什么政策,使士人也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史庙姣1、解答:宋朝开国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2、拓展: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

  • 18822284468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史庙姣- 经济措施:设立转运使司和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财物运往中央。这一措施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但也导致地方财政困难。- 军事措施:改革兵制,分散兵权,确保兵权与统兵权分离,通过轮替制度防止将领与士兵建立过密关系。3.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使用文官管理地方,减少武官拥兵作乱的可能性,实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