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所构建的新的文教思想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敦本息末什么意思?~

“敦本息末”,这是中国传统的治国理念,“本”指农业,“末”指商业,“敦本息末”就是要重农抑商。

  隋唐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主要有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一、隋唐在中央实行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

  1、三省分别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对中书省起草的政令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过关,门下省就不签署,政令需要返回去重新拟定。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为吏礼户工兵刑六部。尚书省只负责政令的实行,一般不参与政令的起草与讨论。

  2、在地方实行的制度为州县制度。 

  其中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县是比州更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其长官为县令。但是在州长官刺史之上,为了维护中央的通知,又特派了节度使,节制一州的行政与军事。就相当于是在名义的州的最高长官之上,又加派了一个临时驻扎的长官。但是后来演变成了常驻职位,成为一州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二、隋唐构建的新的文教思想:

  1、崇儒兴学思想的确立:

  我们知道,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都出台了不同的文教政策。在隋唐也是如此。首先我们提到的就是儒学。大家都知道,汉代崇儒兴学,因此儒学的发展占据了教育的大部分舞台。魏晋南北朝时期隋文帝杨坚立国以后认识到以儒学德治的重要性,所以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十一月的诏书中指出:“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化,以德代刑。”

  随后,隋文帝还强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而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要德治、要宣扬礼教,那么儒学以及学校的教育机构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因此,隋文帝从治国的需要出发,崇尚儒学、兴办学校。随后,隋炀帝即位后比较其父隋炀帝,一样,以儒治国,只是将隋文帝精简停办的国子学、州县学重新恢复。

  李渊建立唐王朝后,首先就是总结隋兴亡的经验教训。依然确定了崇儒兴学的文教政策。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兴学敕》,申明“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深博。朕今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开后生之耳目,

  行先王之典训。”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就结交十八学士,亲近儒生。即位后经常与儒臣讨论治国方略。他曾明确表示:“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周、孔之教”,并强调指出:“重学尊儒,兴贤造士,能美风俗,成教化。”在盛唐时期,学校教育一片繁荣。

  随着崇儒方针的确立,儒家经典也受到重视。唐太宗特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行天下,命学者习焉”。这五经便是《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所修成的定本,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

  2、对佛教、道教的提倡和利用:

  隋文帝在崇儒的同时,对佛道也不排斥。他笃信佛教,多次尊称佛教为“圣教”,并自言:“我兴由佛”,大量的建造寺庙,撰写经文,但同学们要明白隋朝佛教并未实质上介入教育领域和左右政治,在隋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还是儒学。

  唐代也提倡道教、佛教及百家之说。尤其是道教。大家都知道,李家开唐,实际上也是篡权的行为。古代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的影响下,君权神授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如何使得篡权的李家能够在公众舆论上站住脚,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于是呢,李姓皇帝都尊道教始祖李耳为“圣祖”这样,李唐宗室就算是李耳的后裔,借此提高宗室的社会地位。因此道教,倍受唐统治者垂青。

  总体来说,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教育理论思想,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权的。因此唐太宗,高宗都崇尚道教。而武则天,为了巩固基础,力持佛教,儒学在这时就排于第三了,唐玄宗执政时,佛教的势力过大,因此他利用道教遏制佛教。唐代,儒、佛、道虽然各有进退,但其文教政策总的说来,就是尊崇儒学,兼重道佛。儒、佛、道的互相斗争、互相融合,不仅开阔了人们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而且共同形成了隋唐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也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一朝皇帝一朝臣”同时“一朝皇帝”有着一朝的政策。政策的起伏,就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变化。刚才讲过,隋文帝,开国之初,为了维护统治,崇儒兴学。兴学活动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隋文帝晚年时期,对儒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认为官学没有能够提供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压制国学。学校教育在此受到一次重创。隋炀帝随后,重新整学。但隋朝后期,社会动荡。学校很大程度上因为战争荒废了。初唐建立,很多地方都不稳定,所以从唐太宗时期唐朝的学校教育才得到很好的发展。私学与官学、地方官学与中央官学,不同学校层次学校相互衔接,多种类型附设学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形成完整的学校体系。武则天时期”中科举轻学校“是唐前期学校教育的低谷时期。唐玄宗时期教育再次繁荣。唐朝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为兴盛期,学校的发展也是在前期,发展的很好。





隋唐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主要有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隋唐以来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互相牵制,改单相为群相,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同时也避免了强臣的错误。特别是隋朝开创了科举制,一扫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朝权的怪胎,从而使下层人士特别是下层有才华的能够进入朝堂议政执政。


隋唐以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所构建的新的文教思想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5376913162隋唐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
    段弯荀1、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而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和兵部。这一制度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通过明确分工,每个机构负责特定的职能,相互监督与制衡,使得行政效能大幅提升。此举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力量,在推动国家事务运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科举制:...

  • 15376913162隋唐政治制度
    段弯荀初设政事堂,三省宰相在此共议国家大事。总的来说,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后世王朝的基本框架,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权力的分割与制衡以及决策的执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高度组织和制度化管理。这些制度的实施,无疑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 153769131625、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段弯荀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决策、审核、执行分归相对独立的三省,分割了相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在“君主集权”的框架下也容纳了部分“民意”,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也更加完善。

  • 15376913162西周、秦、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做阐述?
    段弯荀1、西周(宗法制)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由它构成了等级阶梯,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商代已有嫡长继承的雏形,到了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完备的程度。2、秦(中央集权制)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

  • 15376913162隋唐至清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
    段弯荀隋唐至清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是: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概况:(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创立──秦朝:①内容:...

  • 15376913162从秦朝,隋唐,到明朝中央官制有和变化
    段弯荀(3)完善:隋唐。隋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实行并使其完备。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两种制度的实行,使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宋至明清丞相权力逐步削减直至取消,皇帝集政治军事财权于一身时期 1、...

  • 15376913162隋唐时期是我国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创立并完善了哪一政治制度
    段弯荀隋唐时期是我国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

  • 15376913162请问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分别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啊??
    段弯荀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北宋: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

  • 15376913162从隋唐到明清时期所有朝代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关措施?
    段弯荀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一省一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度。地方设行省。明:废丞相,设置大学士。清: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置军机处。

  • 15376913162中国历史朝代实行的制度依次是什么
    段弯荀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