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刘邦和项羽在宴会前后的思想变化,说说张良和范增这两位谋士所起的不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鸿门宴中刘邦 ,和项羽对待别人的意见建议态度做法,说说张良和范增这两位谋~

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为秦的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
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
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
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
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席行为
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项羽之怒,
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
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张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眼光锐利,忠心耿耿,剖析利害,有情有义,胆识过人,干练透辟
范增:老谋深算,见识长远,足智多谋。

范增身为项羽帐下第一谋士,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范增和张良谁厉害。

刘邦的执行力、控制力比较强,有办法把中间的阻碍打掉,拿捏轻重,掌握缓急.他清楚哪一些东西必须现在做,哪一些东西可以迟点再做,哪一些东西可以授权给别人做,哪一些东西必须亲自做,通过这些手段逐渐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说,在危急时刻,刘邦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项羽的执行力、控制能力就比刘邦差很多,不仅不能够控制整个局面,甚至连自己的脾气跟情绪都没有办法控制好.比如说,项羽身边谋士范增足智多谋,但在紧要关头,却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而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却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刘邦,反映了他不懂策略,麻痹轻敌.
分析:一个领导必须对理想要坚持要忠诚,如果理想经常有变化的话,就是所谓的小人恒立志,最终是一事无成.在“贞”这一方面,刘邦比项羽强得多.刘邦对目标执著,一时的失利打不倒他.而项羽的理想经常在变,对理想的坚持度和忠诚度不够.所以“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刘邦都有,而项羽只有一个,斗争的胜负已经分晓.
力量相对弱小的刘邦,为什么能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化险为夷,并在尔后长期的“楚汉相争”中获胜?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刘邦善于审势察情,“从民所望”;而项羽则不识时务,“自矜功伐”.
刘邦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此外,刘邦还注意处理好同尚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楚怀王的关系,谨慎地对待关中王问题,注意争取社会舆论,利用项羽内部矛盾,力求政治上占主动地位.刘邦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直接效果,一是进军顺利,最先入关,获得做关中王的条件;二是得到关中人民的拥护和楚怀王的支持,秦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相反,项羽不察民情,不顾社会舆论,干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如,坑杀降卒,屠咸阳,徙杀楚怀王,分封十八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背约欲夺关中等.其中背约杀死楚怀王一事,加剧了项羽和诸将的矛盾.刘邦抓住项羽这一要害,于公元前205年打着“击楚之杀义帝”者的旗号讨伐项羽,得到“五诸侯兵”的积极响应;楚汉两军在广武对峙时,刘邦宣布项羽有“十大罪状”,其中关于楚怀王的就占了五条.项羽上述这些所做所为的直接后果,一是比刘邦晚入关一个月;二是失掉了关中人民的拥护,“秦人大失望”;三是引起和诸侯及其内部的矛盾,舆论于项羽不利.在“鸿门宴”上,项羽在项伯、刘邦、樊哙的诘责面前,表现得理屈词穷,窘迫不堪,这应该看做是他“恶负约,恐诸侯叛之”的心理反映,是心虚的破绽.
其二,在干部问题上,刘邦任人唯贤;项羽则任人唯亲.
毛泽东同志说:“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鸿门宴”之后,公元前203年的成皋之战,刘胜项败,楚汉双方军力达到均衡,在项羽与刘邦达成“中分天下”协议的关键时刻,张良提出“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的策略,指出“今释勿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张良这一猛追穷寇的思想,对于刘邦抓紧战机展开战略总攻势,赢得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樊哙在“鸿门宴”上的功绩是相当卓著的,一是他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闯宴据理怒斥项羽,扭转危局,二是他极力支持刘邦断然逃走,免遭杀身之祸.纪信在“鸿门宴”上的作用虽不明显,但后来在刘邦遭到荥阳之围时,甘愿代替刘邦而死,表现了忠诚不二的政治态度.至于“鸿门宴”上尚属项羽部下的陈平,则于次年3月因受项羽猜疑而归附刘邦,在荥阳建议刘邦用“离间计”,促使了项羽与范增决裂.
最后,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司马迁是不可能认识到的,即在于顺应还是违反历史规律.刘邦“承秦制”,力主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在客观上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方向的.而项羽却站在六国旧贵族立场上,总是希图回到封建割据的战国时代.这种倒退行为,与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所以,失败也就必不可免.
希望能帮助你,谢谢采纳!


试分析刘邦和项羽在宴会前后的思想变化,说说张良和范增这两位谋士所起的不同视频

相关评论:
  • 15822649999《鸿门宴》1.宴会前,刘邦和项羽经历了哪两次告密?
    全蚁良首先,是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告密给项羽,说刘邦要占据咸阳为王,第二次,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刘邦军师张良交好,当项羽要对付刘邦的时候,告密张良,然后第二天进行的鸿门宴。希望采纳,谢谢。

  • 15822649999...的鸿门宴上全身而退的?如何看待当初刘邦与项羽的斗争?
    全蚁良刘邦其实当时面对着和项羽一样的问题,他的十万大军一样也是一支没有什么忠诚度的联军。刘邦后来被封为汉王,跟随他去汉中的仅仅只有两万人而已。因此一旦真的与项羽开战,这些依附刘邦翼下的势力随时可能会倒戈相向!由于开战存在的巨大风险,使得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很可能玩了一出双簧。项缠极有可能是...

  • 15822649999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分别都吃了什么喝了什么?
    全蚁良首先猪腿是不可以生吃的,其次这条猪腿并不是厨子直接拿进营帐的,它应该本来就在宴席桌上,而刘邦和项羽他们显然不会吃生猪肉。所以这个“生”的意思只是说“还没有将整条猪腿切成小块,放在餐盘当中端给大家食用”的意思。第三道菜:各种饭和羹?虽然司马迁没有写,但鸿门宴举行了5,6个小时,酒...

  • 15822649999请结合《鸿门宴》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全蚁良鸿门宴刘邦人物形象分析如下:1、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相比较项羽听信谗言而调动兵马准备作战,刘邦在面对危机时就冷静多了,先掂量了自己与项羽的兵力,然后找张良商量对策。在鸿门宴上,面对项庄的举动,同样沉着地坐在宴会上,后来假借上厕所之名溜走了,走之前还安排好了后面的事情。2、阴险狡诈,处事...

  • 15822649999鸿门宴是哪个朝代的?
    全蚁良史书记载参与鸿门宴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项庄,樊哙,陈平,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十一人。如果包括引起鸿门宴事件却没有在宴会上出场的重要人物,还有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这样一共十二个人。这十二个人在整个鸿门宴事件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15822649999求《鸿门宴》中能够表现项羽会败给刘邦的全部细节分析
    全蚁良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怒、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 15822649999从鸿门宴一文中看刘,项胜败的原因分析
    全蚁良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

  • 15822649999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在《鸿门宴》中的表现有何不同?请分析。
    全蚁良鸿门宴斗争中刘、项性格特点分析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功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相...

  • 15822649999刘邦与项羽的故事
    全蚁良二、具体故事 楚汉相争的起源 刘邦和项羽共同参与了反秦斗争,并在秦朝灭亡后形成了竞争关系。刘邦志向远大,善于用人,而项羽虽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两人的性格差异及争夺天下的野心促成了他们之间矛盾的激化。著名的战役与事件 鸿门宴: 在楚汉相争的早期阶段,鸿门宴是一场关键事件。在这场宴会上,...

  • 15822649999学了《鸿门宴》,试对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做简要分析,说说刘邦在"鸿门宴...
    全蚁良鸿门宴: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