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是哪个朝代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鸿门宴》是在什么时期?大体内容是什么?~

是秦末汉初。

希望对你有帮助:秦末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准确的说应该是秦末汉初中间

1,鸿门宴发生在刘邦破关入咸阳、嬴婴投降之后,项羽入关灭秦之前,此时项羽还没有分封天下,所以“西楚霸王”和“汉王”还都不存在,狭义上的“楚汉战争”更加还没有开始,所以,鸿门宴不是什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
2,灭秦以前,刘邦、项羽两大集团的关系是友军,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强大的秦朝;而灭秦之后,形势转变,刘邦、项羽两大集团的关系从战斗伙伴变成了争夺秦朝留下来的天下神器的竞争对手,虽然此时这种转变还只停留在政治范围里,但是广义上的“楚汉战争”已经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请注意,“灭秦”这项历史功绩是刘、项两大军事集团合作,分两个步骤完成的:第一步,刘邦破关,接受秦廷的投降,“秦朝”作为一个一统天下的帝国王朝消失了,但是这个时候“秦国”还存在,投降的嬴婴虽然是俘虏,却还是秦王的身份;第二步,项羽入关,彻底屠灭秦嬴的王族、宗室、大臣,焚毁宫殿都城,挖掘陵墓,尽收秦国的珍宝、财富、美人等资源,运回楚国。这样,从东周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秦国”作为一个诸侯国,也告彻底灭亡。嬴氏王族尽灭,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一统天下建立帝国的“秦”永远不存在了。
而如前所述,在“灭秦”的两个步骤之间,夹着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就是鸿门宴。鸿门宴从时间上可以看作整个“灭秦”事件的中间点,从意义上则是整个“灭秦”事件的分水岭。在鸿门宴以前,关中秦地的主宰是刘邦集团,而在这以后,关中秦地的主宰是项羽集团。而我们把视野扩展到整个秦楚之际的政治军事局势来看的话,鸿门宴更是集中地标志了“反秦起义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大历史段落的分界。
所以,鸿门宴不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而是比楚汉战争更宏观的秦楚之际政局军局的转折点。而所谓“项羽的事业”正式与秦楚之际的天下大局相对应的,也分为“反秦”和“定天下”两个阶段,也正是在鸿门宴前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事业达到了顶峰,也同时埋下了日后危机的隐患。所以,认为鸿门宴是项羽事业的转折点是可以的。
3,鸿门宴虽然不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但它对于楚汉战争来说,具有比转折点更加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鸿门宴是楚汉战争的开端点。上文有提到楚汉战争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楚汉战争是指楚汉双方正式宣战的军事斗争,也就是以汉王刘邦在洛阳为楚义帝熊心发丧,正式宣布号召诸侯讨伐项羽为标志开始的,从汉元年彭城大战开始到汉五年垓下会战结束历时四年多的那场战争。广义的楚汉战争,则是指从上文所提到的刘、项两大军事集团的关系发生转折的时候开始的,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一切领域的斗争在内的一场综合性的理性战争。楚汉战争,特别是广义的楚汉战争,是以鸿门宴为标志展开的。
其次,鸿门宴是整个楚汉战争的缩影。史书记载参与鸿门宴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有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项庄,樊哙,陈平,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十一人。如果包括引起鸿门宴事件却没有在宴会上出场的重要人物,还有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这样一共十二个人。这十二个人在整个鸿门宴事件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或多或少都影射着此后五年间将发生的种种事情。特别是核心人物,也就是入帐上坐的宴席主宾,为项羽、刘、范、张、项伯五人。可以说,这几个人就是决定着楚汉战争的进程和结果、未来天下的命运的楚汉两大阵营最最核心机要的人物。
根据史籍记载,鸿门宴上,项羽、项伯并列坐上席,范增坐次席,刘邦面对范增坐三席,张良面对项羽、项伯坐末席。五人之间,展开了各怀心思、各有图谋的一场杯酒眼神的暗战。其中,范增、张良两人作为项、刘的谋主,是整场鸿门宴的策谋者和提调者,一个见机出招,一个见招拆招,运用各自手中的棋子和资源,就在方今天下的主宰项羽上将军的面前斗起了法。刘邦与张良心照不宣,项羽的心思却与范增相悖。范增处于强势和主动地位,招招都用阳谋,刚进用强;张良一方处于弱势,应变用阴谋,强调心理战术。结果反而强弱易势,强的一方没有达到目的,弱的一方却大胜而归,全身而退。而项伯这个项羽的叔叔、刘邦的亲家,两边都讨好的灰色人物,却在关键时刻帮了刘邦,搅了项羽的局。这一切,都预示着日后的大事,都与楚汉战争的进程若合符契。结果,刘邦与张良君臣配合天衣无缝,顺利躲过了大劫难,取得了鸿门宴斗争的胜利。当司马迁写完这一笔的时候,从文字的暗示中,人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楚汉战争的最终结果了。
4,楚汉战争,汉凭借理性的力量,战胜了凭借绝对武力的楚。从鸿门宴开始,汉军阵营既定了以柔克刚,等待强弱易势已取得最终胜利的大方针;从楚汉战争结束的那一日开始,历来重视智术力量的中国人已经彻底相信“力不胜智”。楚汉战争确实是中国的文化精神发生转折的一个标志。
“力不胜智”,许多的人也把它解释为“仁不胜诈”。在人们心目中,以鸿门宴为代表的一大堆事件说明着仁义有君子之风的项羽败在了险诈虚伪的流氓集团刘邦的手中。其实,智也好,力也好,仁也好,诈也好,在一场磅礴宏大的斗争中,它们都只是砝码,棋子,手段,是要被结合起来运用的东西。刘邦不是不用“仁”和“力”,项羽更不是不用“智”和“诈”,谁残暴,谁仁义,谁君子,谁小人,根本无法分得清清楚楚。至于是贵族出身、行为优雅的君子,还是市井出身、满口脏话的粗人,则更是皮相之论,不足以判断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甚至不足以判断一个普通人的人品。楚汉战争的结果,并不是什么仁义道德对奸险卑鄙的失败,而是不合理地运用智力仁诈对合理地运用智力仁诈的失败。这是一场理性的胜利。在我们民族两千年前的英雄时代中,先民们能够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展现如此闪耀光辉的理性,留下如此众多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
5,太史公司马迁大人为失败者项羽写了本纪,为平民出身的陈胜写了世家,这一点得到历代人物的高度评价。人们认为在太史公心中,失败了的项羽仍然是个英雄。并且受到他的影响,后世的中国人,无论是文化人还是民众,都认为项羽是大英雄,并且推崇“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人物品评标准。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在这里想赘述的一点是,太史公并不是认为项羽是比刘邦更伟大的英雄,他败在刘邦手下是非正义的或者是个多么大的悲剧。司马迁认为刘邦也是个大英雄,并且比项羽更伟大一些,大概他给两人的分数,刘邦十分,项羽八分吧。这就是真正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成”论,也不以“败”论,而是以他们各自本身的素质和功绩来评论。后世很多人,包括今天的许多朋友,往往会认为司马迁是“扬项抑刘”的,这其实未免失于偏颇了。
说到这,又要提一句前面讲的智力仁诈的问题了。英雄人物,谁仁义,谁残暴,只看直白的事件表面是不能得出结论的。在司马迁这位大史学家的历史宏观眼光里,个人性情和行为上的表面的或深层的仁义和残暴都是淡化了的、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对天下最广大的群体、最长远的利益来看,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仁慈还是残暴。在司马迁看来,汉高祖刘邦集团消灭了代表霸权秩序的项羽,用武力结束了远自春秋战国数百年间,近自秦末八年间的战乱局势,一统天下,重建社会秩序,稳定治安,发展生产,开创了长治久安的汉朝,让天下万民得以脱离战争的炼狱,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仁慈。

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
前207年10月,刘邦奉怀王令西向略秦,因受阻较小而先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项羽则北向救赵,与秦主力部队相遇,12月方破关而入.行前,怀王与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刘邦,项羽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候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刘邦为汉王,都南郑.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约定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鹣钣?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时年32岁.
"鸿门宴"正是楚汉战争的开端,也是项羽命运的转折点,项羽在"鸿门宴"中的失败就已经预示着他未来的悲剧结局.

汉元年(前206)十二月,项羽率军至函谷关。见关门禁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张良马上将情况告诉刘邦。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第二天到鸿门。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项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脱身。

秦末,楚汉之争

汉代初期


鸿门宴是哪个朝代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8876228013鸿门宴是什么意思呀
    谢斧岩“鸿门宴”出自于秦朝末年,一提到鸿门宴,大家就会想到刘邦和项羽,同时也会想到别一句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是汉代大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说的是项羽和刘邦的故事。项羽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一个叫做“鸿门”的地方宴请刘邦,利用好洒好菜来招待...

  • 18876228013鸿门宴是出于哪个朝代啊
    谢斧岩希望对你有帮助:秦末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

  • 18876228013...宴、大风宴、鸿门宴、宋皇寿筵、满汉全席等名宴分别出自哪个朝代
    谢斧岩鸿门宴: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宋皇寿筵:宋代宫廷为皇帝庆贺生辰的仪礼。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

  • 18876228013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谢斧岩2、原文:《鸿门宴》【作者】司马迁【朝代】汉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

  • 18876228013《鸿门宴》逐字逐句翻译及注释是怎么样的?
    谢斧岩《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朝代】汉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

  • 18876228013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鸿门宴
    谢斧岩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鸿门宴 本期主要讲述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项羽扣关、刘邦赴宴以及项庄舞剑 项羽扣关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项羽扣关。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纷反秦。秦国局势危在旦夕,就在这时,秦将章邯带领骊山的四十万徒役开始了平叛之路。 公元前...

  • 18876228013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他是什么家和什么家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什么其中的故...
    谢斧岩1、司马迁是西汉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其中故事来自他的纪传体通史《史记》。2、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 1887622801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哪个朝代的事
    谢斧岩秦朝末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项羽的兄弟,时为项羽手下的武将。沛公:刘邦,他原是沛县小吏,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起兵响应,人称沛公。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鸿门宴上项庄以舞剑为名,想要刺杀刘邦。比喻表面上有正当名目,实际上却别有用心。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 18876228013古代官位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谢斧岩《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 (刺史)...

  • 18876228013刘邦是哪个朝代呢?
    谢斧岩战国→秦朝→西汉。秦朝建立后,刘邦出仕,任沛县泗水亭长,后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