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源于什么时代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源于什么时代~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下里巴人》用来指代非常俗的、很一般的东西。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
宋玉就跟楚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郢这个地方唱歌,开始的时候他唱了两首,一首叫《下里》、一首叫《巴人》,唱起来的时候,周围好几千围观的人都跟着哼哼,最后他又唱了《阳春》和《白雪》,随着他唱的观众就剩下数十人了。
宋玉告诉楚王,所唱格调越高,能够击节欣赏的人越少。人们后来以“下里巴人”对应“阳春白雪”来形容雅俗不两立,大概源于此故事。看来雅俗是要分赏的。

从宋玉讲故事的时代再往上看。《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应该是中国文艺的雅乐的源头了。但是就在这本诗集中,除了《雅》、《颂》这两个部分外,还有十五国风。
国风里的诗篇,虽然据说经过孔子删定,但还是保留了从民间采集来的民歌的风貌,都是老百姓平常哼哼的,而不是乐官们谱写的。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把雅俗融为一炉,实为雅俗可以共赏作了权威的注解。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使用古书里的成语来形容所要表现的事物,不但可以减省笔墨,而且可以增益文采,所以人们喜欢采用。时常在文章中看到作者自称为“下里巴人”以示自谦,这其实是一种误用。“下里巴人”中虽有一个“人”字,但并非是指人,而是指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
、《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李周翰注曰:“《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由此可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
  从各种文献中不难发现,下里巴人一类的巴人歌谣,很早就已影响到了中原地区。巴人的歌舞多是群体的,唱歌时大家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
  巴渝民歌因曲调流畅、曲风明快活泼和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从而被人们广为喜爱。大家所熟悉的《竹枝词》就是在《下里》《巴人》这样的歌曲上衍变而来的。“竹枝词”,又名“竹枝”、“竹枝子”、“竹枝曲”、“竹枝歌”。在唐《乐府》中以地名命名而将“竹枝”称为“巴渝歌”。杜甫在夔州有诗说:“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从唐人拟作的《竹枝词》中,可以看出民间在《竹枝歌》的基调是愁苦悲凉的,后来经过文人的采录与润色后流传下来。我们熟悉的刘禹锡的《竹枝词》就属于这一类。与民间的《竹枝词》一样,《薅草锣鼓》是巴渝、巴楚一带薅草时节以锣鼓伴奏的传统民歌演唱形式。《薅草锣鼓》的起源很早,起源于农事,人们祭拜农神田畯,驱邪避害,与巴楚先民信巫尚鬼的民俗有密切关系。
  “下里巴人”、“竹枝词”、“薅草锣鼓”是巴渝古代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样式,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竹枝词”和“薅草锣鼓”是不同时代的“下里巴人”,是对“下里巴人”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是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传承、一方面又是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易。
  像所有活跃在民间的大众艺术一样,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竹枝词”他们最大的长处便是“通俗性”。它们虽然语言通俗但反映的内涵却十分深刻。所以人说“山歌无本句句真。”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虽然一个高雅清丽、一个活泼灵动但都是表达真实感情的思之声,因而得以丰富和发扬至今。
参考论文:陈正平
《巴渝古代民歌简论》
楼主
。采纳啊
。在此谢过

战国

阳春白雪,汉语成语,读音为yáng chūn bái xuě,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成语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译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扩展资料

在现代的文字表述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常用来比作为不同意识的群体。如: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普及与提高都应根据实际情况,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春白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日报:重温《讲话》的现实意义



阳春白雪源于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而下里巴人是源自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对楚王问》。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故事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

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里巴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源于战国时期。

1、阳春白雪是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译文: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



2、下里巴人是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译文: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

扩展资料: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

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当然宋玉与楚襄王的这番讨论的目的不是谈论歌曲本身,而是强调雅与俗的巨大差距,并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认而辩解。宋玉进而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宋玉说,"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

最后,宋玉引出了自己的结论,即"夫圣人 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宋玉的意思是,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下里巴人

百度百科-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所以源于战国
后来阳春白雪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后来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源于什么时代视频

相关评论: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源于什么时期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相关介绍
    贲蓓广1、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源于战国时代。2、《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最早是说诗歌的。《下里巴人》是民间讴唱的曲子,《阳春白雪》则为达官贵人知识分子们所欣赏。3、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
    贲蓓广阳春白雪最初是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现在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现在用来指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源自战国时期,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13650548027成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分别出自哪个名著
    贲蓓广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出自战国时代楚国宋玉的《对楚王问》。一、成语解释 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出 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下里巴人: [ xià...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它们最初指的是什么
    贲蓓广“下里巴人”指的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指乡里、乡村,“巴人”指巴蜀的人民。《下里》、《巴人》是当时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因此会唱的人很多。而《阳春》、《白雪》是相对高雅的音乐,会唱的人就很少。后世的人就以此为典故,用“阳春白雪”来泛指高深的或高雅不俗的文学艺...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什么意思
    贲蓓广成语“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生动展现了高雅与通俗艺术的对比。“阳春白雪”源于战国时期的《对楚王问》。宋玉在其中提到,一种名为“《阳阿》、《薤露》”的歌曲,在国中能够跟着唱和的有数百人,而更为高深的“《阳春》、《白雪》”,能跟着唱和的却只有一百多人。这里的“阳春白雪”比喻那些...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典故出自哪里
    贲蓓广1、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早指的是两首曲子。阳春白雪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后来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2、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所以源于战国。“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贲蓓广”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13650548027阴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源于什么时代 ?春秋还是战国还是其他
    贲蓓广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语出[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李周翰...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贲蓓广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著名古琴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李周翰注:“《阳春》、《白雪》,...

  • 13650548027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出自何处?
    贲蓓广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对楚王问》。《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