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找出写刘和珍的文字并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纪念刘和珍中写了刘和珍的那些事,体现了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事迹,只是记叙了作者的几次印象。我们可以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分析刘和珍的形象。
  ①“然而在这样„„就有她。”“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②“能够不为„„反抗„„。”不屈于势力,反抗校长——富有斗争精神。
  ③女师大复校,她“虑及„„”。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④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⑤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爱国的热血青年

鲁迅先生的一篇《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让我们认识到这个年仅22岁就惨遭杀害的女革命烈士,当时在1928年的3月18日,刘和珍领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参加爱国游行运动,却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镇压,惨遭杀害,于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她而写成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那么,这名年轻的爱国主义青年女战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不仅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和爱国救亡运动的学生领袖,而且还是一名武术高手,还曾差点代表江西参加1924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1918年的年中到1919年期间,爱国运动领袖武术运动传人胡焦琴、鄢云鹏和胡昆放学习上海和北京的运动,在南昌组织成立了江西精武体育会。
而在1922年年轻的刘和珍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南昌求学,并且顺利的进入了南昌女子师范大学学习。

这一日刘和珍与女体育老师熊恬一同上街,在逛街途中路过了南昌精武体育会,里面的喊叫声和武术器械带来的声音使得二人驻足而望,并且好奇的走了进去,看到一个个好男儿在练习武术,于是看的入迷的刘和珍突发奇想,为何男人能够练武,女人为什么就不能?
于是刘和珍找到南昌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欧阳武先生说明了自己想要习武的想法后,年近古稀之年的欧阳武老先生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女学生问到:你年纪轻轻的为何要练武啊?

刘和珍坚定的回答道:为了女子能够自强独立

这一句话使得欧阳武先生不禁心中暗加赞赏。

然后欧阳武老先生又问到:你看这些习武之人,都要有着非凡的意志力和不怕苦的精神,你有吗?

听到此话,刘和珍眼神更为坚定的说:吃苦算什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能够延续到今日,就是靠着不怕苦的精神,当下,我们的中华大地正在遭受着外国人的侮辱和侵占,但凡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儿女就都应该尽爱国的义务,抵御外敌,保家卫国。
于是欧阳武便答应了刘和珍的请求,收为弟子,因为刘和珍的努力和刻苦,于是在不长的时间里她便掌握了数十种武艺。

1924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湖北武昌举行,本应代表江西的刘和珍因为生病而错过了这次全运会。

《记念刘和珍君》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4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5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7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8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主要写了她的三件事。她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是她思想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崇敬鲁迅,喜欢读鲁迅的文章,所以她毅然预订了全年的由鲁迅编辑的《莽原》。她具有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既勇猛顽强又温和善良。

她关心母校的命运,关心国家的前途,是个有正义、有责任感的优秀青年,表现了她思想的深远,感情的深沉,胸怀的博大。刘和珍“欣然前往”参加段政府门前的请愿,说明她是个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

扩展资料:

《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鲁迅先生描写刘和珍君这样一个微笑和蔼然而又坚定的女学生,却只因请愿却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了,表达了对刘和珍这些爱国青年的哀悼,和对当局暴行的控诉,更激起人们的愤慨。

扩展资料: 

刘和珍君生前是个敢于追求真理、反抗黑暗的青年。在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下,不但鲁迅等所编的进步刊物往往停刊,“有始无终”,而且这些进步刊物的读者也常常有被迫害的危险,所以“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和珍竟“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

“毅然”两字有力地表现了刘和珍是个敢于反抗黑暗、追求进步思想的青年,这是下文写到她勇敢地领导同学反对杨荫榆和向段执政府请麒的思想基础,也是鲁迅“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纪念她的重要原因。他们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同一营垒中的革命同志。

“生活艰难”主要指当时的黑暗现实。这段两次用“只能如此而已”,曲折地表达了鲁迅悲愤万分的心情,是对于当时“屠伯们逍遥复逍避”的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是作者誓为改变当时黑暗现实而战斗的决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记念刘和珍君



 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早”表明要写文章的愿望由来已久。这愿望含有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沉痛悼念,对刘的悼念,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出于师生的情谊,其实不然。鲁迅所编的期刊如《莽原》等,都是战斗性很强的革命刊物,因而常遭到反动当局的查禁,以致“有始无终”“销行寥落”,因此有人就不敢订或不愿订,而刘和珍不但爱看先生的文章,而且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这说明刘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坚强意志,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
  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之后出现。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要总结教训。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淡淡的血痕中》)
  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他们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作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动文人的中伤,追叙刘和珍的遇难情景,抒发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悲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几个部分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找出写刘和珍的文字并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视频

相关评论:
  • 19431144008"记念刘和珍君"中,结合全文,从中看出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发展脉络?_百度...
    井桂欧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写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恶势力的痛恨、对刘和珍的痛惜、对这个烈士的悲痛的忆念……下面是我从其他地方摘抄来的……...

  • 19431144008《记念刘和珍君》中纪念的内容
    井桂欧是纪念 三一八惨案中被段政府杀死的刘和珍君和其他年轻人。刘和珍等一些青年学生为了情愿而惨遭遇害

  • 19431144008结合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以“我看刘和珍”或“我心中的鲁迅”为题...
    井桂欧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在艰难困苦中从容!她,以柔弱的身躯,扛起一个民族的良知;以坚决的反抗,唤醒黑幕之下的正义;以殷红的鲜血,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罪恶的子弹,洞穿她的身躯,却无法穿透她对自由的追求。她,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人类的历史,用自己的精神赢得猛士的尊敬。她,就是刘和珍。

  • 19431144008记念刘和珍君文中,作者两次写到“我也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井桂欧.有写东西的必要是:因为刘和珍等进步青年为人民请愿,却不幸被杀害,应当引起人们的警醒,应该写一些东西表达作者的哀思,给国人以警示,但无奈庸人太多,真正能引起惊醒的人并不多,作者不知如何去说。表达了作者的对刘和珍等进步青年的哀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段政府的鄙视,和对世道黑暗的...

  • 19431144008《纪念刘和珍君》记叙刘和珍的事迹在哪几个段落?主要记了哪几件事...
    井桂欧全文七个部分,作者已经标明。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 19431144008记念刘和珍君中哪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井桂欧解鲁迅先生的情感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鲁迅其人 在学校园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真的那么晦涩难懂么?真的那么可怕么?我们已经读过《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我们看到鲁迅先生写的《记念刘和珍君》行文流畅,感情充沛饱满,...

  • 19431144008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悲愤之情在文中如何体现,结合文本分析
    井桂欧——《记念刘和珍君》艺术特点 吴礼明 在我的感觉中,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真是一篇至文。在同是纪念进步青年或革命者这一点上,我以为它的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后来所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 本文不打算搞对比分析,只想就《记念刘和珍君》作些艺术上的探究;但我又以为这些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是该文所独有...

  • 19431144008《纪念刘和珍君》必背的文段是第几段课文内容是什么?
    井桂欧《记念刘和珍君》作品赏析 鲁迅在本文中通过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悼念,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勾结屠杀爱国群众的滔天罪行’,有力地痛斥了帮凶文人的卑鄙行径,热情地颂扬了中国妇女的勇毅不屈精神,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因此,本文不是一般的悼念文章,而是歌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

  • 19431144008《纪念刘和珍》除了写刘和珍之外,还写了哪些人?
    井桂欧段祺瑞:皖系军阀首领 杨荫榆: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张静淑: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同窗。杨徳群: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同窗。刘和珍及其校友一干女学生在抗议杨荫榆的游行中被维持纪律的军阀射杀。鲁迅写的《记念刘和珍君》将校长杨荫榆推上了风口浪尖。认为杨荫榆是一切的始作俑者。但但在抗日...

  • 19431144008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作者情感
    井桂欧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