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中药是祛湿清热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有什么中药是清热去湿的?~

溪黄草、茵陈:清热利湿,泡茶用溪黄草,煲用茵陈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
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3、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3、木瓜
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4、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5、木槿花
木槿花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痢疾腹泻,疮肿及小便不利等。现代医学证明木槿花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钙、镁、铁、钾等,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硒和铬元素,对糖尿病及增强免疫力都有一定好处。

扩展资料:
清热利湿误区
不少人爱吃辣椒,能发汗,想当然地认为能祛除体内的湿气。但是夏季特别是在北方不宜吃太多。中医认为,辣椒性味辛,大热,吃多了会引“火”上身。
夏季宵夜,吃得酣畅淋漓,似乎对祛暑有好处,殊不知,吃下去过多肥甘厚腻的食物,反而容易产生湿症。在中医看来,夏季阳气浮于外,人体的消化能力并不比秋冬更强,饮食过生过冷或饮酒过多,极易导致脾失健运,造成湿浊内停,形成“内湿”。
天热,人们容易烦躁。心静自然凉,保持平和心态尤为重要。一些人因为作息不规律、饮食不科学,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并进而出现粉刺、疮疡。很多人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自己的皮肤上涂抹很多护肤品,其实从内部清热解毒祛湿、少熬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为重要。
此外,还可以选用北京同仁堂的连翘败毒丸、当归苦参丸。其中,连翘败毒丸的处方来源于明代《六科准绳》,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之功效,用于脏腑积热,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风湿疙瘩,遍身刺痒,大便秘结等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热湿气重 最宜吃4大健脾祛湿中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热利湿 推荐木槿花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热解毒祛湿,莫入误区

  中医理论不应该用来诊断疾病

  作者:潘多拉魔盒

  在我们小的时候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
  史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
  历史遗产,令世人瞩目。这句话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在西方强国称
  霸的今天,它让我们很自豪 ——我们的东方也有比你们西方强的时候!增加民
  族自豪感,这并没有错,但是中华文化里也有许多是是而非的东西,让我们搞不
  懂,弄不通,古人把它归为玄,玄而又玄,大家就都不去管它了。我们的祖先并
  没有错,他们的智慧也不比我们差,而是因为他们有认识的局限性,知识的积累
  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很多东西他们不懂。中医理论就继承了这些含糊不清的、
  糟粕的东西,不应该用来诊断疾病.

  “所谓阴阳,是由太极而化生的。所谓太极,就是无极,也叫太一。故有无
  极而太极之说。也就是说,极至极点而成为一。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八卦生万象而成万物 ,来形容开天辟地之前那个混沌鸿蒙状态。”
  ? !!!?
  “五行,是古人通过观天察地,发现并总结出天地万物不过是金、木、水、
  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并将五行与阴阳、方向、时令色味、气候、人体等
  结合起来。”

  ——武当 2007·4(总 200期)47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诸多疑点 。阴是什么?阳是什么?阴阳为什
  么要从太极化生出来?它们化生出来的机制是怎样的?为什么太极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象?谁可以解释出来?没人。

  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叫泰利斯,他用经验证据说明水可以滋养万物,亚里士
  多德也说过,他的观念还与远古推崇水的神话和习俗有关。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臆
  断很可笑。那么五行学说呢?你不能说比泰利斯的水本原说多了四种元素就是对
  的吧.况且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已经在元素周期表上了,虽然它还在不断的完善
  之中。

  中医说的整体,其含义就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

  不错,生命是一个整体,但你不能只注重宏观,而抛弃微观。生物分子构成
  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组成系统,系统组成生物体,这些并
  不是简单的像搭积木式的结构,而是经过了生物体各种调控以及精密组合而构成
  的整体。

  由此可见,中医用这种解释不清的理论去诊病是在拿生命开玩笑!这种做法
  实在不敢苟同!

去看中医。人跟人机体不一样。不能盲目瞎吃。


有什么中药是祛湿清热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8635116666祛湿药材都有哪些
    彭趴窦具有祛湿作用的中药材较多,具体如下:1、芳香化湿药:如藿香、苍术、佩兰等药物;2、利水渗湿药:如茯苓、猪苓、薏仁、玉米须、赤小豆等药物;3、清热利湿药:如茵陈、车前子、白茅根、滑石、木通、泽泻、石韦等药物。湿邪属于中医外感六淫之一,湿邪侵袭人体易导致人体出现不适症状。中医将湿邪分为内湿...

  • 18635116666木棉花清热祛湿三花泡茶推荐
    彭趴窦5. 木棉花不仅美丽观赏,还具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6. 木棉花有益于清热、利湿、解毒,对泄泻、痢疾、咳血、吐血、血崩、疮毒和湿疹等有治疗效果。7. 与金银花和白菊花相结合,木棉花泡茶的效果更佳,清热解毒、清肝明目。8. 新鲜木棉花可以晾干制成干木棉花,用于中药。9. 木棉花皮对风湿痛...

  • 18635116666祛湿气的中药有哪些
    彭趴窦祛湿气的中药有藿香、佩兰、苍术、厚朴,以及砂仁、豆蔻、草果、豆蔻壳、厚朴花等,祛湿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水、香砂六君丸、清热祛湿颗粒,以及龙胆泻肝丸、五皮饮、八正散等。食疗上可以食用薏仁粥,再加一些红豆,可以轻松排出湿气,还能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祛湿气,能将...

  • 18635116666喝什么可以降火去湿气?
    彭趴窦具有清热去湿、凉血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疹、皮肤发痒、阴部瘙痒等症状。6. 薏米:薏米既是中药材也是食材,性质微寒,归入脾、胃、肺、大肠经,有清热去湿、消水肿、利小便的作用。7. 茅根:茅根是一种由白茅根部制作的中药,性质寒凉、味道甘苦,归入肺、胃、小肠经,能够清热祛湿、凉血利尿。

  • 18635116666清热祛湿的中成药
    彭趴窦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中药较多,如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龙胆泻肝丸以及八正散等,此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清热祛湿作用。湿和热中医学均认为,是人体的外感六淫病邪之一。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与居住环境有关,如长期浸泡在水中或居住环境较潮湿,人体容易受到外界湿邪侵袭。平常所说的湿主要指内湿,...

  • 18635116666清热、利湿的中草药有那些
    彭趴窦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3、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

  • 18635116666清热祛湿的中草药有哪些 清热祛湿的中草药有什么
    彭趴窦1、中药中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方剂众多,如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三仁汤、黄连温胆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等。清热利湿其实是中医上的治疗原则,主要用于体内有湿邪同时合并热邪的情况。湿热是中医学中名词,主要指体内在水湿之邪的基础上,湿邪可郁久化热出现湿热证,进而...

  • 18635116666祛湿的中药
    彭趴窦二、祛湿的中药推荐 1. 午时茶颗粒:主要成分是苍术、红茶等药材,具有温中化湿的功效,治疗寒湿伤及脾胃的情况。2.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等组成,有健脾除湿的功效,治疗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3. 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也具有祛湿的效用。三、食物中的祛湿良品 1. 芹菜: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祛湿...

  • 18635116666清热祛湿最有效的药
    彭趴窦清热祛湿药物的选择因人而异,常见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五味香连丸和葛根芩连丸等,各有其适用症和特点。1. 龙胆泻肝丸: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主要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它能够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对于改善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等症状有一定效果。2. 五味香连丸:该药物主要...

  • 18635116666哪些中药是祛湿的?
    彭趴窦回答:祛湿的中药主要有白术,苍术,藿香,紫苏,白芷等 最好到当地医院治疗,根据医生的处方用药,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疾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