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课题~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应该是先自由幻想,在按自己的幻想画,最后看美术作品
哈哈
课题研究方案: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背景分析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努力的方向。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基础教育改革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的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儿童喜欢画画、手工,就如同喜欢游戏一般,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成人所不及的。给儿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创设一种能激起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让儿童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情绪和认识……,儿童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创造型人格是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新《纲要》更强调儿童主动的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培养。要落实《纲要》精神和“创造”的教育宗旨,需要对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活动进行改革,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优势,探索能使儿童的创造力可以自然流露的方法和途径。

(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在价值,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

1、创造性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不同类型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

4、儿童美术活动“档案式”发展评价。

5、创造性美术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二、分析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以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从儿童作品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开始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上海、珠海、苏州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派别,儿童开始敢想了,敢画了,开始从作品中看到儿童自己了,但是教师的影响在儿童作品中的显现也是明显的,仍然没有走出模式化倾向。随着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引入和儿童心理学、创造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国内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必将给儿童美术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新的《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这一切都说明未来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前提下,以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旨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方面,和国内外美术教育者有着同样的追求。我们将围绕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目标,在创造学和儿童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在实践层面上探索方法,打破美术教育的模式化倾向,借鉴和引入先进教育方法,希望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发展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美术传统优势,探索儿童美术多元评价的方法,建立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优化机制,充分发挥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在创造心理学理论和儿童美术创造规律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即创造型美术教育。

2、研究过程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儿童则在一次次的自我创造中,实现想法,张扬个性,发展技能,体会成功,促进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3、将创造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造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美术活动独特的内在价值。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此课题的核心理论为创造性教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皮亚杰的建构论。艺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用自己的生命心态的独特体验以及创造性的表达能力表明他对宇宙万物的感受。艺术学习要顺应自然,顺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儿童的知识体系是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自我建构的。

《创造型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将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和美术创造的规律、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儿童美术教育实践。解决当前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促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型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儿童运用美术手段创造性地通过感受,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美为目标的,是重在发展儿童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主体发展的发展性教学。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创造型美术教育活动能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体验,让儿童感受和体验“创造安全感”和“创造成就感”;重视儿童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儿童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美术技能,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开放而丰富的环境条件下,在师生双方积极探究、积极实践、积极思考和大胆表现中,实现师生双方“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充分相信儿童,为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调动各种资源优势,提供和创造条件,帮助儿童实现想法,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认知于情意能力的儿童,如:自信心、合作、创造性思维等,奠定未来做人、求知的基础。让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

具体研究内容:

1、制定创造型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儿童不同层次发展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

2、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等。

3、探讨形式多样的美术工作室或美术活动区的建立,为儿童个性化的自主艺术创造提供空间和条件。

4、研究不同类型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探索有效指导策略。

5、创造型美术活动与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关系。

子课题:《音乐欣赏与美术创作的同构》、《创造型儿童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幼儿园实验绘画对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创造型儿童手工活动的实践研究》、《儿童美术“档案式”发展评价》、《美工活动室的创建和开展》等。

(3)、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并通过观察、调查和作品分析的方法,了解研究现状,了解个体儿童学习策略和创作表现心理,不断调整研究方向,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通过研究前后儿童表现和作品的测量比较,验证研究结果.

本课题是我区幼教教研室主持,由我区几家幼儿园共同合作进行的,每家幼儿园在研究前期从美术教育的一个方面入手,如:绘画、纸工、泥塑等中任选一个方面进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探索性研究。研究中采取各园在共同的指导思想下,自定研究方案进行相关研究,课题组定期共同学习、研讨和观摩的方法,保证研究方向的一致、研究成果的共享及各单位自主创造力的发挥。

(4)、研究具体步骤和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将分四年三个阶段完成,分为培训试点、探索实践和总结发展三个阶段。

2002年9月——2003年8月 课题研究宣传发动期、调查各园美术教育现状,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儿童创造性心理学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理论)、 各园在手工或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创造性美术教育的途径、

(参考范文)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视频

相关评论:
  • 18242972711幼儿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湛松瑶1. 选择研究课题:幼儿园可以根据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例如,针对某一年龄段的幼儿的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2. 设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预期结果。例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等。3. 收集相关资料:通过阅读相关的理论文献、教育...

  • 18242972711幼儿园课题教研活动方案
    湛松瑶2、访谈法:与班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传统节日方面的访谈,了解班级教师和家长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现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主要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经验总结法:通过传统节日在日常班级活动中的渗透,总结出传统文化促进班级精神形成的实践经验。

  • 18242972711幼儿园教师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湛松瑶1.实验法:幼儿开学进行实验前基础测试后开始实施实验计划,每学期末进行实验后测,将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实验是否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调查法:结合大班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评价表,由教师根据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习惯养成状况。 3.观察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作...

  • 18242972711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湛松瑶(一)幼儿园家长参与教育的活动主题必须吻合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与时代的潮流相合拍、活动的内容必须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活动的过程必须能有机地使主题内容整合到社会、家庭节日环境和活动中去。(二)家园互动的主体是幼儿、家长、教师三者,而互动的核心是幼儿。主体三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

  • 18242972711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湛松瑶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

  • 18242972711幼儿园教师如何做课题
    湛松瑶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 18242972711幼儿园小课题如何选题
    湛松瑶发现问题需细心,问题转换为课题需细心,研究方案设计需细心,研究过程实践需细心,研究成果形成需细心,研究成果反思需细心。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细心”是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职业素养。在实际研究中,教师要树立“小孩子大教育”、“小课题真研究”的理念,对...

  • 18242972711如何实施大班区域活动课题研究方案
    湛松瑶1、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提供材料,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教师在活动中是引领者、合作者,给幼儿提供一切机会,让幼儿充分发展。3、教师在布置区域活动时,让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共育。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区域活动下的环境创设,...

  • 18242972711制定幼儿园教研计划
    湛松瑶1. 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 开展说课活动。在集体学习《说课说什么》的基础上,每人说一节教学活动,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3. 进行教学 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

  • 18242972711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范文
    湛松瑶2、观察法:研究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依据幼儿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并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一系列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将观察过程记录撰写成退缩型幼儿观察个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研究水平。3、情感熏陶法和训练法: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