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陷阱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网络团购有哪些陷阱~


年轻人更易“上当受骗”
在实际生活中,遭遇过消费陷阱的普通人还真不少,尤以年轻人居多。分类数据显示:遭遇过消费陷阱的,以18—25岁的受访人群占比最高,达到78.5%;26—35岁的受访者占比67.5%;36—45岁的受访者占比61.5%;46—55岁的受访者占比58.5%,5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占比68.5%。

调查结果显然与人们的惯有认识略有差异。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老年人想象为消费时容易被“忽悠”入坑的群体;但数据却推翻了这一固有思维,年轻“潮人”们反而容易“入坑”;老年人则排在第二。奇怪吗?一位受访者表示“并不奇怪”。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其消费行为和习惯均有所不同。年轻人消费时往往表现为三多——网购多,冲动型多,跟风者多。网购就不去说了,E时代,没几个年轻人购物会跑实体店;遇到诸如双十一、双十二之类的购物节,不管需不需要,狂欢最重要,先抢回一堆东西再说,此乃冲动;好闺蜜一起玩,“Mary”买了健身卡我不买,不丢份么?于是也一起买买买,此乃跟风……正是因为这“三多”,年轻人的消费容易不理智,因此遭遇陷阱多也就不足为怪。
这位受访者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在回答“您觉得在E时代,消费陷阱较以往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单选题时,55.4%的受访者认为“多了”;而在18-25岁的年轻群体中,更是有高达64%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 反之认为“少了”的只有14.5%;其他的则表示“不太清楚”或“差不多吧”。

E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无论什么领域的消费基本上都可在PC端或手机终端完成;这就是笼统意义上的“网购”。网购的确很方便,可在方便的同时,或许也要加强“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对所购商品或消费领域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仅凭商家网上的描述、推介或几张图片,你很难对所要消费的对象有较全面的认识,当认知出现偏差时,也许就落入了消费陷阱。
网络借贷“陷阱”频发
E时代的消费行为,已决然不止远程购物了,它可以涵盖各领域方方面面。调查设计了一个多选题:您觉得E时代,哪些领域比较容易有消费陷阱?受访者可以在列出的15个选项中,任意选出自己认为容易出现消费陷阱的选项。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借贷、远程购物(网络、电视、广播等)、金融理财和针对特定群体的“免费”推介、义诊等,分别以54.9%、54.2%、52.0%、45.6%排在了前四位;预付费卡、保险产品、在线旅游产品等排名也较为靠前;一些新型的消费形态,比如扫码送礼品、团购或拼团,也被不少受访者认为“陷阱”多多。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形形色色的借贷平台出现在人们眼前,部分不良网络借贷P2P平台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人们过度消费。一些从事“校园贷”的不良网贷平台,对贷款人的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学生申请借款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信息,不需家长或老师提供担保书。有的网贷平台宣称“0利率”,而实际年利率却高达30%以上,并对逾期贷款收取高额“管理费”,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催收,让学生深陷泥潭。好在这一势头正得以遏制,去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P2P平台,不仅被受访者选为“陷阱”高发区,也被认为是不良理财产品的高发区,诸如运用“高收益”来吸引资金,实际兑付时往往不能兑现甚至“人间蒸发”,让投资人血本无归。同属于金融领域的保险业也被受访者圈为“陷阱”产生地,这与官方消息“不谋而合”。今年1月,保监会官网就已挂出2018年第一份消费者提示——关于“开门红”保险销售的风险提示。“开门红”是保险销售行业特有的销售节点,在此期间,保险产品的宣传推广以及销售推动力度相对较大。为冲业绩,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活动炒作概念,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开门红”产品。比如在介绍分红型、投资联结型、万能型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存在以历史较高收益率进行介绍、承诺保证收益等夸大宣传或不实宣传的行为,进而误导消费者投保。因此,保监会特别提示:分红保险未来红利分配水平是不确定的; 投资联结保险未来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亏损……实际上,这些消费陷阱并不是“开门红”期间特有的,而是历年来保险消费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至于“特定群体的‘免费’推介、义诊等”,主要是针对中老年群体。租个场子,把老人们“请”过去,然后声声关怀,先是免费试用或品尝,然后高价推销,让老人们“心甘情愿”掏出巨额养老钱高价买下产品。在E时代,此类“陷阱”还有了“升级版”,比如从原来的口口相传,到现在诸如建立微信群联络,覆盖面似乎更广……

1、虚假广告  设置虚假降价或价格打折欺诈消费者;药品和保健品广告内容严重违法;以推广所谓的新技术等进行欺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2、“免费服务”  所谓“免费服务”,欺诈情况多。经营者往往在消费者接受所谓“免费服务”后,又提出许多不公平的条件强迫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实为陷阱诱饵。3、“义诊”  一些不法之徒抓住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急需治疗疾病、渴求健康的心理,在商场小区常常举办所谓“义诊”活动,承诺能够免费试用或提供上门服务,以异常的热情骗取消费者信任。产品价格极其昂贵,几乎都在万元左右,骗取消费者慷慨解囊。消费者如果想退换,销售者马上变脸,恶语相加,侮辱消费者。类似销售行为有可能演变成新的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4、“您中奖了”-扯淡却又总是有人信的骗术  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消费者,已经中了某某公司的大奖,奖金几十万或者奖轿车等贵重物品,要求消费者先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消费者汇去款项后,不法分子立即销声匿迹。5、“返券促销”  很多商场在销售过程中频繁采用“返券促销”手段,在广工信息上含糊其辞,真正拿到返券后,又有诸多限制和条件,其实本质就是有意误导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6、网络交易骗局  近几年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吸引了很多的消费者,但由于其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以及监管的困难,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购物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收到的物品与宣传不符,功能欠缺,甚至是残次品;卖家提供虚假信息,收钱不发货,骗取钱财等。7、中介服务骗局  社会中介的骗局主要表现在通过媒体发布虚假广告,诱骗消费者上当;利用不平等的格式合同欺诈消费者,扩大消费者的义务,减少经营者的责任;向消费者提供不全面、不真实的信息,对市场需求大的行业随意加价。中介服务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租房、婚介、培训、留学、旅游等方面。8、储蓄变保险  一些储蓄所的业务广告、海报只刊登利率和年限,不标明是储蓄还是保险,消费者误将保险当储蓄购买。消费者一旦后悔或需要用钱时,要退保就要承担高额的经济损失。9、预付费消费卡  目前消费卡名目繁多,一些不法商家先诱使消费者存入一笔不小的金额,但后续服务跟不上;或者在消费者存入一笔金额后商家就销声匿迹。10、骗取、变卖个人信息  以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为由,要求消费者留下个人信息。之后,擅自泄露或变卖,致使消费者不仅遭受垃圾短信和电话的骚扰,还要承受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风险。11、传销式的保险,理财陷阱!别让贪欲模糊眼睛  理财产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里面的门道很多,理财产品推销员展示的各种眼花缭乱的计算和可观的回报率,让你似懂非懂,还让你非常心动,其“陷阱”更为隐蔽。别让贪欲蒙蔽双眼最后“被卖了还高兴地帮人数钱”!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1、虚假广告  设置虚假降价或价格打折欺诈消费者;药品和保健品广告内容严重违法;以推广所谓的新技术等进行欺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2、“免费服务”  所谓“免费服务”,欺诈情况多。经营者往往在消费者接受所谓“免费服务”后,又提出许多不公平的条件强迫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实为陷阱诱饵。3、“义诊”  一些不法之徒抓住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急需治疗疾病、渴求健康的心理,在商场小区常常举办所谓“义诊”活动,承诺能够免费试用或提供上门服务,以异常的热情骗取消费者信任。产品价格极其昂贵,几乎都在万元左右,骗取消费者慷慨解囊。消费者如果想退换,销售者马上变脸,恶语相加,侮辱消费者。类似销售行为有可能演变成新的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4、“您中奖了”-扯淡却又总是有人信的骗术  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形式告知消费者,已经中了某某公司的大奖,奖金几十万或者奖轿车等贵重物品,要求消费者先支付所谓的“中奖费”、“所得税”、“律师费”、“审计费”等。消费者汇去款项后,不法分子立即销声匿迹。5、“返券促销”  很多商场在销售过程中频繁采用“返券促销”手段,在广工信息上含糊其辞,真正拿到返券后,又有诸多限制和条件,其实本质就是有意误导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6、网络交易骗局  近几年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吸引了很多的消费者,但由于其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以及监管的困难,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购物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收到的物品与宣传不符,功能欠缺,甚至是残次品;卖家提供虚假信息,收钱不发货,骗取钱财等。7、中介服务骗局  社会中介的骗局主要表现在通过媒体发布虚假广告,诱骗消费者上当;利用不平等的格式合同欺诈消费者,扩大消费者的义务,减少经营者的责任;向消费者提供不全面、不真实的信息,对市场需求大的行业随意加价。中介服务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租房、婚介、培训、留学、旅游等方面。8、储蓄变保险  一些储蓄所的业务广告、海报只刊登利率和年限,不标明是储蓄还是保险,消费者误将保险当储蓄购买。消费者一旦后悔或需要用钱时,要退保就要承担高额的经济损失。9、预付费消费卡  目前消费卡名目繁多,一些不法商家先诱使消费者存入一笔不小的金额,但后续服务跟不上;或者在消费者存入一笔金额后商家就销声匿迹。10、骗取、变卖个人信息  以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为由,要求消费者留下个人信息。之后,擅自泄露或变卖,致使消费者不仅遭受垃圾短信和电话的骚扰,还要承受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风险。11、传销式的保险,理财陷阱!别让贪欲模糊眼睛  理财产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里面的门道很多,理财产品推销员展示的各种眼花缭乱的计算和可观的回报率,让你似懂非懂,还让你非常心动,其“陷阱”更为隐蔽。别让贪欲蒙蔽双眼最后“被卖了还高兴地帮人数钱”! 【来源:网络】
这样可以么?


网络消费陷阱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7035206357如何预防常见的网络消费陷阱?
    蒋建促网络消费陷阱主要有以下六点:(一)直播带货戏路多 在直播带货领域,部分直播带货商家存在虚假宣传、直播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等行为,引诱消费者购买后却对消费者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品等,还有部分主播将消费者引至信用资质不佳的第三方进行私下交易。(二)红包优惠水分高 有的商家使用“限...

  • 17035206357如何防范网络购物的消费陷阱?
    蒋建促1.虚假商品或描述: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或夸大其描述,导致消费者购买到与预期不符的商品。要小心阅读商品描述、评论和评级,选择可信赖的卖家和平台购物。2.价格陷阱:一些商家可能会利用价格陷阱吸引消费者,例如在广告中宣传低价商品,但实际上库存有限或存在隐藏费用。在购买前比较价格、...

  • 17035206357网络消费陷阱有哪些
    蒋建促1、虚假广告设置虚假降价或价格打折欺诈消费者;药品和保健品广告内容严重违法;以推广所谓的新技术等进行欺骗;房地产开发商广告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2、“免费服务”所谓“免费服务”,欺诈情况多。经营者往往在消费者接受所谓“免费服务”后,又提出许多不公平的条件强迫消费者接受。“免费服务”实为...

  • 17035206357如何避免网络消费陷阱?
    蒋建促2. 虚假宣传:一些商家会夸大产品功效或者美化产品质量,消费者在购买前应该多看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相关媒体的评测。3. 购买附加费:一些商家会在结算时,自动勾选一些附加服务或者保险,消费者应该注意查看结算页面,以免被坑单。4. 地址电话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联系客服更改信息。5. 非正品商品:...

  • 17035206357十大互联网金融陷阱风险有哪些呢?
    蒋建促一、庞氏骗局:披着亮丽外衣的“拆东墙补西墙”老牌金融陷阱 二、虚拟货币:比特币引发各种紧跟风口的新潮骗局 三、消费返利:伪装公益消费的网络传销陷阱 四、违法P2P平台:高利率诱惑的虚假标的 五、消费金融套现:网购平台的信用额度已成非法吸钱产业链集中地 六、借款佣金:“借款佣金”成最常见的网贷...

  • 17035206357将曝光哪些消费陷阱
    蒋建促二、高价奖品陷阱;有些不法网站利用巨额奖金或高价奖品诱惑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三、虚假宣传陷阱;一些网站通过提供夸大的产品说明甚至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点击购买。消费者要么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看到的样品不一致,要么在付款后发现商家已关闭服务器无法联系。四、不予以退换货陷阱;在退货方面,消费者...

  • 17035206357常见购物类诈骗有哪些类型
    蒋建促常见的购物类诈骗包括虚假商品、代购欺诈、二手交易诈骗、免费试用陷阱等多种类型。1. 虚假商品:网上商家发布虚假商品信息,引诱消费者购买。消费者支付后,往往收不到真实商品或收到劣质商品。2. 代购欺诈:个人或机构以代购名义骗取钱财,常以海外购物、转运服务为幌子,预收款项后消失或不履行约定。3. ...

  • 17035206357你曾遇到过哪些消费陷阱
    蒋建促陷阱1:退费变退券 消费者李先生反映,去年12月在某OTA(在线旅游)平台上预订了2月2日赴泰国普吉岛半自助游的旅游产品,金额共计32613元。因疫情不得不取消订单后,该平台客服提出了“扣除5000多元损失、退还27000多元”的解决方案,被李先生拒绝;随后,该平台客服又提出“全额退款,但其中12900元的...

  • 17035206357你认为有哪些消费陷阱或黑心商家应该上315?
    蒋建促下面就我的一些所见所闻,来说说我希望哪些消费陷阱应该上315。一、换身份的土鸡蛋 土鸡蛋大家想必都见过,但是你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哪。只要打上“健康、养生、纯天然、高品质”标签的土鸡蛋成了热销产品。销售人员在推销时,最喜欢拿蛋黄颜色来宣传,普通鸡蛋颜色浅,土鸡蛋颜色深。但实际上,这些鸡只是...

  • 17035206357网络诈骗有哪些套路
    蒋建促受害人往往因为贪图轻松赚钱而陷入陷阱,最终损失惨重。2、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是一种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受害人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的套路。这种诈骗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法律意识薄弱的人。3、网络游戏诈骗网络游戏诈骗常见的一种套路是使用虚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