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

来自:帮助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

1 人物:秦始皇嬴政 主要事迹:统一六国 2 人物:汉武帝刘彻 主要事迹:开辟丝绸之路,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3 人物:隋炀帝杨广 主要事迹:开辟京杭大运河 4 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主要事迹:促进民族融合,开辟大唐盛世 5 人物:武则天 主要事迹: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弘扬大唐繁荣 6 人物:宋太祖赵匡胤 主要事迹:结束乱世,建立一个文强武弱的时代 7 人物:成吉思汗铁木真 主要事迹:一代天骄,威名远震欧洲 8 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主要事迹:驱逐蒙古,重新汉人统治 9 人物:康熙 主要事迹:杀鳌拜,收台湾,定三藩,平定葛尔丹,巩固满清统治 10 人物:宣统 主要事迹:最后一个皇帝,皇朝至此完

1 人物:秦始皇嬴政
主要事迹:统一六国
2 人物:汉武帝刘彻
主要事迹:开辟丝绸之路,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3 人物:隋炀帝杨广
主要事迹:开辟京杭大运河
4 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主要事迹:促进民族融合,开辟大唐盛世
5 人物:武则天
主要事迹: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弘扬大唐繁荣
6 人物:宋太祖赵匡胤
主要事迹:结束乱世,建立一个文强武弱的时代
7 人物:成吉思汗铁木真
主要事迹:一代天骄,威名远震欧洲
8 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主要事迹:驱逐蒙古,重新汉人统治
9 人物:康熙
主要事迹:杀鳌拜,收台湾,定三藩,平定葛尔丹,巩固满清统治
10 人物:宣统
主要事迹:最后一个皇帝,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

  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

  丝绸之路开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第四阶段:隋唐(581年至907年)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其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举措。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所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恩威并用,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交往活跃,超过以往各代。统一局面的实现、统治政策的调整,民族交往的扩大,使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果卓著。

  第五阶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没有完成全国性的统一。辽、夏、金、蒙与汉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都迅速封建化。

  元的统一并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科技有突出的发展,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此时。宋词、话本、元曲、史学,是文化领域的突出成就。

  第六阶段: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271年至1840年)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代取消丞相制度,设立特务机构;清代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清初有所发展,但由于封建势力的束缚和阻碍,成长十分缓慢。对外关系方面,一方面,郑和下西洋;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中国进行了有效的抵抗。

  从整体上看,主要实行封闭、落后的闭关政策。元明清的科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文化承古萌新,但与西方渐有差距。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思想领域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小说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西方传教士来华,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新阶段。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赋税制度
3科举制度
4民族间的发展交流
5生产资料的发展(食物;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经济


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视频

相关评论:
  • 15716124305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
    咎钓桑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

  • 15716124305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
    咎钓桑1 人物:秦始皇嬴政 主要事迹:统一六国 2 人物:汉武帝刘彻 主要事迹:开辟丝绸之路,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3 人物:隋炀帝杨广 主要事迹:开辟京杭大运河 4 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主要事迹:促进民族融合,开辟大唐盛世 5 人物:武则天 主要事迹: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弘扬大唐繁荣 6 人物:宋太祖赵匡胤 ...

  • 15716124305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个历史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就是根据人教...
    咎钓桑中国古代史:远古人类——原始居民——黄帝尧舜禹——夏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中国近代史:列强的侵略——近代化的起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近代社会文化生活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

  • 15716124305中国古代史可被看成哪两条线索?(鸦片战争以前)
    咎钓桑2社会制度 奴隶制与封建制 3文化 百家争艳【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儒一家独大】与科举制度压制思想【隋朝出现】大概就从这几方面着手了~【即版图、社会制度、和文化】

  • 15716124305中国古代史可被看成哪两条线索?(鸦片战争以前)
    咎钓桑一条是皇权和相权的争夺,一条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争斗和融合

  • 15716124305七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 朝代更迭线索图(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咎钓桑西汉 东汉 {吴、蜀、魏}——西晋(写在魏后面)(下面)东晋、宋、齐、梁、陈 (上面)十六国——北魏(分为东魏、西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最后一个——隋

  • 15716124305高中中国古代史总结
    咎钓桑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8)五代十国:①政治上。藩镇割据局面仍在继续和发展;朝代更替频繁;统治残暴,剥削苛重。②经济上: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9)两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立,...

  • 15716124305急需 按政治经济文化三条线索整合中国古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内容
    咎钓桑政治:人治与法治 经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文化:封建专制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 15716124305如何复习古代中国史
    咎钓桑与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才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在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好古代史的内容,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1.掌握一条朝代更替主线 教科书是按照中国朝代的更替而编写的,是中国古代史的一条主线,要牢牢把握这条主线,分清前后顺序,切忌复习到考前...

  • 15716124305七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 朝代更迭线索图(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咎钓桑填充完毕,挺简单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