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超男的代表现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学术超男是什么意思~

只的是一些频频在媒体露面进行讲座或其他文化活动的学者,例如易中天和百家讲坛的其他一些人

易中天:人家说像方便面!易中天火了,成为了文化偶像。在西单签售能签得手都抬不起来的不多,签到需要警察出动的,更是没有。但这些都因为易中天而发生了。让人感动欣慰的是,这些事都是因为一本《品三国》的书,总是让人觉得人们对读书还是热情犹存的。也让我们这些做出版的看到了希望。易中天的火来的有些过猛,更是让人做梦也没想到,这火能烧得这么大这么久。火烧起来,但人们却不想扑灭它,因为这火没什么不好,可以照亮更多的人心,可以让知识不再以星星之势燎原,可以让老百姓也知道中国的文化思想宝库里都有些啥东西能看懂,让我等人也明白了搞学术的高级知识分子并不只是高高在上,也可以直接地为老百姓做些实惠事,丰富一下业余文化生活。很多媒体都说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百家讲坛,是这个节目让他出的名。可仔细想一想,其实百家讲坛应该感谢易中天。想想百家讲坛有多少名人学者登过坛,可让人记住的又有几个?阎崇年、易中天、刘心武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书的畅销,更是他们自身文化底蕴的魅力在里面。其他登坛者,虽也是学富五车,但在叙事的技巧上和讲座内容的设计上却远不如以上几位。他们的书的畅销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百家讲坛,因为电视毕竟不如纸读物更容易贴近百姓,电视要在固定的时间看固定的栏目,而且必须死守在电视机前,万一哪句话没听明白,还不能倒回去重播,(从这一角度说DVD都已经领先了)。书则完全不同,时间绝对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复看无数次。看过书回头看电视,更容易明白。这样一来书的广大读者们也都自然喜欢上了这个节目,知道了这个节目原来可以让老百姓知道那么多关于历史关于文化的事,而且能听得懂,听得有趣。其实百家讲坛的主要贡献是请了这些人去,让老百姓与学者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这完全出于收入率考虑的,他们不会想到请他们的时候要告诉他们:上我这个节目就可以出名。那么这个节目一定办不好,而且也不会让上节目的学者们都出名。所以,百家讲坛要感谢易中天,感谢刘心武,不要看着他们的书火了,都说是百家讲坛的功劳。那易中天的火到底是因为什么?难道是他长得有风度,很儒雅,口才好,懂得说大白话。当然都不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谢中国文化长久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学魅力,刘心武揭红楼火了,易中天品三国火了。四大名著的魅力放在任何时代任何人群心中,都是中国文化的灯塔式标志。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东西而最后又能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你说它的生命力有多强,基础有多厚实?什么红学研究会、三国研究会,不正是因为这些所谓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了这些文化精华在老百生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么。因为老百姓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好东西不能丢。关于三国的电视剧电影却没有什么“戏说”在里面,都是从原著中公公正正改编来的,甚至书中的对话都照搬不动。但三国没有戏说么?其实罗贯中就是一个最大的戏说者。《三国演义》的故事又有哪一个是真实的历史史实呢?人们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详,可是真正的三国历史,又有几个人知道呢?电视剧为“正说”清朝历史提供了舞台;四大名著本身就已经在200多年前为今天的“拨乱反正”三国历史留了话柄了。中国老百生都200多年的时间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了,能不急么,他们都有知情权啊。易中天满足了他们的权利,就像古希腊神奇里的点灯人,你就他能不火吗? ,随后的于丹被称为“学术超女”。

易中天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是被媒体放大了。之前,他的《品三国》版权拍卖,媒体给出780万元的拍卖预测,随后是对780万这个数字的不断联想。780万是上、中、下三册,三册改成上、下两册,已拍出的上册每本定价25元,按印刷75万本,上海文艺出版社支付14%版税计算,上册税前收入应为262.5万元(其中央视37.5万元,易中天225万元)。75万册,就畅销书市场而言,其实不算什么。80年代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傅雷家书》销了200多万册,90年代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学习的革命》销了800万册,2001年中信出版社推出薄薄一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也销了300万册。《哈利·波特》中译本至今已累计销售1000万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也已累计销售超过60万册。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身份已经变成了以央视这个超级媒体传播的电视明星,央视那些著名主持人出书的印刷量动辄都是几十万册,所以上海文艺出版社才有跃跃欲试要大赚一把的冲动。 那么,易中天怎么就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首先因为电视的介入,概念出现了变化。一方面,易中天这样的大学知识分子通过电视传播,改变了他的学者与学术身份,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既然进入大众传媒,他的身份就不再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借历史人物,靠表述能力,他讲的是大众需求的人性善恶、人际关系,甚至想象中古人之间有趣的家长里短。这样的讲坛,不再是大学背景,也就不需要考虑大学传播所需的文化台阶。而讲坛所面对的大众,却又看到主讲人的学术与学者身份,他们为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前提,接受的又是主讲人身上的教授背景。
严格说,这样的传播通过了一种概念偷换。但这也不算什么,就学术而言,本身就需要普及,让学术通俗易懂总不能被指责。对大众而言,本来听的就是热闹故事、或者这故事能说出的浅显道理。你可以批评易中天的学术层次,但他说,我本来做的就是普及,我反叛的就是脱离大众的学术。你也可以感叹那些“粉丝”们如果能阅读《史记》、《三国志》,就不会再有那样盲目的崇拜,但他们说,既然易教授能把它们讲得那样生动,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读那些已经死去的难读的古书?再说,即使白话本的《史记》与《三国志》,也不会有易教授讲得那样传神。
如果以文化、知识普及层面做解读,真似乎所有都不成问题。从文化普及层面,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这等高速发展,具大学文化水平的人有多少?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又有多少?像《品三国》这样的读物,销售量达到70多万册算多吗?如果以《三国演义》销售量做对比,70万会显得极其的渺小。从文化普及层面,有高阳、二月河、唐浩明式的普及,有南怀谨、蔡志忠式的普及,易中天的方式当然也无可非议。只不过普及方式与层面不同,不同人需要不同的层面。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但你无法排斥。因为这是一个供需越来越密切的时代,既然受众需要这样的产品,既然这样的产品经多重传媒的共谋生产出来,你就只能承认它的存在理由。 问题是,如果超级文化畅销书都要通过类似“百家论坛”这样的超级媒体以偷换概念的方式一本本制造出来,如果这种方式被一次次复制,其重要性再被一次次夸大;如果在大众传播中它本身就变成了虚拟的文化学术本身,类似说书式的历史传播慢慢误以为就是历史本身;如果即使文化普及的类型也越来越不能多样化,销售量成为看齐的唯一标准,那么文化基准就会不断降低,难道我们要滑向通过小人书来完成全民文化普及的水平吗?
不是危言耸听,文化基准的不断下滑其实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事实。
不妨回头来看看那些曾经的畅销书们。80年代,我们毕竟有《傅雷家书》,有“走向未来丛书”,有“外国文艺丛书”,有“新知文库”。90年代,就文化普及层面,毕竟还有高阳、二月河、唐浩明、南怀谨、余秋雨、蔡志忠。进入20世纪,再来看看真正畅销的品种:它们变成了《狼图腾》、“奶酪”,然后就是韩寒、郭敬明们。不要再说自产学术著作、点校古籍、汉译学术名著的销量,即使翻译的小说名著,文化随笔,严肃作家作品,也越来越难以达到出版社不亏损的印刷线。
有人认为,90年代以后的畅销书品种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理由是因为走入市场经济,残酷的原始积累缘故,80年代相当比例的一部分读者因忙于实际的安家立业,或者读书兴趣日益分化,在多元化的多品种中稀释了,或者根本就无暇读书,于是支撑畅销书主体的才变成了青少年。但问题是,当既成的商业模式一旦成为图书操作的规则,当商业化利润成为图书出版中的重要标准,大鱼吃小鱼,满足小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基准积累的品种就只会越来越萎缩与凋零。




学术超男的代表现象视频

相关评论:
  • 14737535247学术超男代表现象
    景律胥答:易中天之所以成为文化现象,首先是因为电视的介入改变了传播方式。他的学术知识通过电视传播,不再局限于大学教育,而是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者。他的讲座内容更贴近大众需求,讲述人性、人际关系和古代生活琐事,吸引了大量观众。尽管这可能涉及到学术概念的转换,但这在学术普及中并不罕见。易中天明确表示,他的...

  • 14737535247学术超男一词最早形容的是哪位学者
    景律胥答:正确答案:易中天 学术超男,是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171条汉语新词之一。教育部对词条的解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自2004年邀请学者讲课以来,吸引了无数网友的支持,俨然成为学术版“超级女声”,他们被成为“学术超男”,其中以易中天为主要代表。

  • 14737535247易中天堪称是文化超男,为何他能获得如此称赞?
    景律胥答:易中天先生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大众认识他,了解他,还称呼他为“文化超男”。其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易中天先生学术内容,被世人所认可,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民众佩服他的个人魅力。01、学术内容被大众认可 在我国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人员,面对的现实问题诸多,一没人愿意欣赏,二更没人愿意...

  • 14737535247学术超男的代表人物
    景律胥答: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

  • 14737535247易中天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
    景律胥答: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主讲“汉代风云人物”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享有“学术超男”的称号,后出版《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品人录》等著作。

  • 14737535247学术超男是什么意思?
    景律胥答:学术超男易中天如何成为文化现象.一方面,易中天这样的大学知识分子通过电视传播,改变了他的学者与学术身份,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

  • 14737535247同样是学术超男,余秋雨被围攻,而易中天却大吃四方?
    景律胥答:余秋雨与易中天都是学术超男,在我国学界都很知名。二者的研究方向细细来说是不同的,余秋雨主要是教授戏剧的,他编有《中国戏剧史》,《世界戏剧史》等,而易中天则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他的代表作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等,他还涉足艺术,也写了《艺术人类学》。二人的知识水平与学术...

  • 14737535247易中天的学术成就如何?
    景律胥答:邓晓芒一头扎进德国古典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之中,易中天则逐渐从纯粹美学过渡到艺术学的领域。大致说来,邓晓芒的学术是越来越思辨,易中天的学术是越来越实证。《艺术人类学》便是易中天的美学研究向实证靠拢的一部著作。“人类学”三字便立即使人想到一种实证性的研究与经验性的考察,使人想起心理学美学的那种“...

  • 14737535247初三的政治题
    景律胥答: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媒体和网络中将他称为“学术超男”,并对类似的学者和现象称为“学术超男”群体和“学术超男”现象。4、我还能按这样的生活领域分类: 考霸:指被网友曝光的高考奇人——四川男生张非。他多次参加高考,还曾为高考状元,但因沉迷网络...

  • 14737535247请回答一下 网络新词有关的
    景律胥答:学术超男: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自2004年邀请学者讲课以来,吸引了无数网友的支持,俨然成为学术版“超级女声”,造就了一大批“学术超男”。其中以易中天为主要代表。Y 印客:也称in客,他们以互联网为沟通、联系渠道,把网民所写的、画的、摘录的任何文字和图片变成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个性化印刷品。Z 砸...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