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孟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周公殁,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真儒则天下贸贸然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北宋著名思想家程颐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处于独尊地位。每逢帝王们祭祀孔子时,他的旁边总会有一位儒家学派的大学者陪着。他同样拥有崇高尊号——“亚圣”。显然,在儒家学派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这位大学者便是孟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儒家第二大宗师。汉代赵岐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唐代韩愈提倡“道德”论,认为孟子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直至孔子以来,一脉相承道统的直接继承人,他极力推崇孟子,把《孟子》一书视为儒学圣教的入门书。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编成《四书集注》,使孟子的地位大大提高。到了元朝,文宗皇帝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从此,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政治路线,一直被称为孔孟之道,后世人把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儒家学说能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孟子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古今中外,许多被后世认为是多么伟大,能影响千秋万世的人物,在当时大多数都是凄凉寂寞的,就因为他们在生前不抱短见,不唯利是图,对一己之微、对国家天下事,都是以崇高的人品风格来为人处世的。孟子就是这样的人,他生当乱世,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觉民救世,以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他的修身处世之道,是对上至《周易》、下至商周时代中国所具有的优秀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他留下的《孟子》一书告诉我们:“处世”,首先是要“做人”,“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修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圣人,百世之师也”,孟子这位才德绝世的圣人,用深远的德行感化世人,足以堪称百世师表。

一、孟子是一个有学问,才华的人。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二、延伸:
孟子首篇《梁惠王上》说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嗨!你这老头不远千里来见我,一定会有对我国有利的东西吧!(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吾国乎?)这正如我们今天国家间的互相往来。虽然嘴上不说出来,但心里想的是,你来我往会有什么好处呢?甚至有些国家已明确标榜自己: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放在今天也没有什么过错的问话,孟子是如何作答的呢?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随后是细说国之讲“利”而可能会有的后果。强调“王亦曰仁义而己矣,何必曰利?”
这段话虽然不多,却是很有震撼力的!话讲的很直白,就是强调王要去“利”而兴“仁义”。但其寓意却很深远。孟子并不是不讲“利”的。

孟子是一位著名政治活动家,为了传播儒家学说,推行他的“仁义”纲领,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跑遍了邹、滕、魏、齐、宋、鲁等国。到了晚年,他就归隐故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将自己的主张系统地著述。流传至今的《孟子》七篇既是一部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它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较高的地位。

《周易·坤》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公冶长》)孟子则进一步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由此可见,孟子主张人的一生一方面要身任天下,广有作为;另一方面又要修身养性,自善其身,从而在人生功名上和心性修养上都取得圆满。孟子认为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人。一个人能有好的修养,才能齐家;只有家齐,才能治国;只有国治,天下才能太平。孟子这些有关修身处世之道的论述,几千年来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处世态度。

先秦儒家十分重视高于生命的仁义道德。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讲“舍身而取义”。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重视生命,而是把道德修养与养生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修养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养生功能。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勉励人君要诚心向善,以行动来表现善,假使只是在口头上谈善,没有事实证明,不能使人相信,从而心悦诚服;如果能把善见诸行动,以实惠施诸他人,则天下所有的人都会信服他。

孟子认为要端正别人的言行和德行,就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言行和德性;如果不端正自己,那么就无法端正别人,甚至包括自己身边的亲人,更不用说去匡正整个天下了。要做真正的君子,就要先正己,方可再正他人。而正己要做到当自己的言行引起别人有意见时就应首先反问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是否想错了什么;当自己的言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就应首先反问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是否想错了什么,不断反躬自问而力争使自己诚实而无过错。

孟子认为君子之所以和众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能省察自己的心,省察自己是否以仁待人、以礼律己。有仁道的人就能爱护人,有礼法的人就能敬重人;能够爱护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护他;能够敬重人的人,别人也常常敬重他。假定有个人在这里,以强横不讲礼的态度对待自己,君子必须先行自问有无不仁、无礼与不忠的地方:我爱人,别人却不亲近我,如此我就应反省自己良心上爱人的工夫,是否不及;我管束别人,别人却不受我的管束,我就该反省自己用智的地方,是否不周到;我用礼貌去对待别人,别人却不用礼貌回答我,我就该反省自己的礼貌,是否不恭敬。大凡做的事,得不到良好反应时,绝不可鲁莽地责备他人,而必须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错误。

孟子教人对于义理,应切实审辨,不要犯太过和不及之弊。有时表面看来似乎可取,后来仔细考虑后觉得不能取,因为取了,违背廉德。有时表面看来似乎可以给予人,后来仔细考虑后觉得绝不能予,因为给予了,有伤惠德。有时表面看来可以死节,经考虑后又觉得绝不能死,因为死了有伤勇德。可见天下事理,生死取与舍之间,必求合乎中道。孟子认为做人必须讲求道理,如果只知道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得安适,没有教训加以约束,那就和禽兽的行为相近了。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孟子认为朋友中小人多,虽欲为君子,不可得也;朋友中君子多,虽欲不为君子,不可得也。所以要能亲君子远小人,与人为善,才能进德修业,日就有功。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做磨炼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唯有寡欲,始能安贫乐道,持守本心不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篇》)这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他认为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正人先正己,正己则要反躬自问、反身而诚和养浩然之气,甚至是清心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孟子这种修身养性、自善其身的人生精神,是孟子自承先贤、身任天下之人生精神的重要补充。




孟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视频

相关评论:
  • 13396412440儒学代表人物孟子被称为什么
    秦符炎孟子急火攻心,气的大口吐血,倒地而亡。这段描述太精彩了,简直就是一部小说了,不过终究是野史,不足为信。孟子是哪国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邹国,当时正值战国争雄的时期,所以他又是东周时期人。孟子雕像 孟子的出生地,...

  • 13396412440孟子是什么样人
    秦符炎孟子是一个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坚守精神世界的批判维度,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充分彰显出其人格魅力。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1、正直笃行。孟子周游列国,以“王道”“仁政”等学说游说诸侯针砭世事,在手握大权的...

  • 13396412440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是什么家的代表人物
    秦符炎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境衰落,从鲁国迁居到邹国。孟子小时候非常调皮,孟母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后来,孟子学习儒家思想,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他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

  • 13396412440孟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秦符炎孟子是一位著名政治活动家,为了传播儒家学说,推行他的“仁义”纲领,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跑遍了邹、滕、魏、齐、宋、鲁等国。到了晚年,他就归隐故乡,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将自己的主张系统地著述。流传至今的《孟子》七篇既是一部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它在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

  • 13396412440请问,在我国历史上,孟子他有着什么样的成就?
    秦符炎1.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齐名,被尊称为“孔孟”。2. 《孟子》一书,虽非孟子亲著,而是其弟子所录,但其中所载均属孟子之言行为主。该书体现了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升至政治领域的仁政理念,为儒家学派在政治上的主张...

  • 13396412440“孔孟之道”中孟子和孔子是什么关系?
    秦符炎孔子的学生一部分去做了官,一部分去授课,而孟子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儒家思想的陶冶。而那时儒家归园田居其一,《孟子》一书中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以后孟子一己之力拒杨墨,使儒家思想界再次站在了牌桌,可以说是挽狂澜于既倒。因此被后人认为是仅次于孟子的儒家文化代表人物,世...

  • 13396412440介绍一下孟子
    秦符炎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

  • 13396412440孟子世称什么
    秦符炎孟子世称亚圣。以下是详细解释: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这一称呼是对他在儒家学说中的卓越贡献的一种赞誉。首先,“亚圣”的称号反映了孟子在儒家学说中的崇高地位。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

  • 13396412440孟子简介
    秦符炎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中文名: 孟轲 外文名: Mencius 别名:...

  • 13396412440亚圣孟子简介,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秦符炎人们一般把儒家思想说成是孔孟之道,孟子也被称为亚圣,是在儒家学派中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号人物。不过因为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所以人们对孔子的思想讨论的很多,大家也很熟悉了,但是孟子的智慧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呢,他凭什么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呢?孟子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智慧...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