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次决口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历史上,黄河特大决口有几次?~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黄河是中华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但自古黄河也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历朝历代斗在努力的综合治理黄河。我国劳动人民对黄河泥沙早就有认识,先秦时期就把黄河称之为浊河,西汉时有“石水六斗泥”之说。远在公元前246年修建郑国渠和公元前256-251年修建的都江堰就是以发展灌溉为目的的用水用沙和取水防洪的治河工程的光辉典范。
黄河是一条水少沙多,水沙分布不匀的河流,这一特点是由黄河流域所处的气候带和地质-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黄河干流长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有西向东跨干寒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带,流经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和0-200米的华北大平原入海。
黄河下游的水患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主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洪灾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km2
如近代历史上的1819年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黄河下游的开封、陈留、中牟、兰考、武陟等地多次溃决、改道,冲毁农田村舍,民众损失无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经过科学家们的多次勘察,反复研究,揭示了黄河河道改变的内在机理。原来,黄河从江苏入海改为从山东独流入海后,不再影响淮河和海河两大水系的水文变化。但对于黄河这样一条多泥沙的河流来说,下游局限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流动,河床高悬于大平原之上;加上处于气候、水文长期波动变化最显著的中纬地带;黄河中、上游又流经土壤裸露、疏松的黄土高原产沙区,一旦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便形成高含沙量洪水,有时最大洪峰输沙量可达60亿吨左右。当到达黄河下游时又因下游河道受海平面和大平原地势控制及河口延伸的影响,比降很平,输沙能力明显小于中、上游来沙量,河床淤积比平常漫流时期迅速。同时因黄河下游长期形成上宽下窄的河道格局,黄河受山东丘陵山地阻挡出现的河道大弯曲呈宽窄过渡河段。突然到来的多泥沙特大洪水往往在此形成河道堵塞,河堤漫决,河流由此寻找新的低地形成河道。由此可见,中道淤积,河道高悬,河堤管理不善,洪峰通过能力不足是形成黄河改道的原因。据此,人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清淤护堤、加大洪峰通过能力,使黄河溃决改道的现象得到抑制。

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决口的原因: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搬运堆积泥沙形成的堆积地貌是决口的根本原因。1855年黄河决口之前,魏源就发现黄河两岸地形已经是南高北低,认为黄河北决是必然的。

黄河有无泥沙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洪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长期以往河床抬升。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严重失调是黄河问题的症结。

扩展资料:

1、黄河主要灾害

黄河流域的水灾主要是洪水在黄河下游的决溢泛滥,但是在区域持续暴雨下,中上游山洪暴发亦常造成局部洪灾。古人以大雨“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雪)为大雪”,因此持续降水成灾亦同时记之。

黄河的凌汛决溢是洪水灾害另一种表现形式。自1855年至1955年的一百年中有29年发生冰凌决溢。1955年以来,经采取多种防凌措施,下游凌汛未曾成灾。沿海还有海浸成灾。

2、黄河河道变迁史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目前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改道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黄河决口泛滥和改道相当频繁。据 1959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历史时期见于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总计有 1500 余次,较大的改道有 26 次。在这 26 次较大的改道中,又有 6 次影响巨大的改道,所涉及的地区有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

两千年内应该是6次吧,,,,看看开封城,每次都会遭难


在黄河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次决口视频

相关评论:
  • 18824138795在黄河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次决口
    元峡视答: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决口的原因: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搬运堆积泥沙形成的堆积地貌是决口的根本原因。1855年黄河决口之前,魏源就...

  • 18824138795在黄河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次决口
    元峡视答:一千五百多次

  • 18824138795...统计至有历史记载的2000多年来黄河共发生了多少次绝口红洪水灾害_百 ...
    元峡视答: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决口泛滥的年份就有543年。有时一年之中多次决溢,所以共计决溢次数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 18824138795我国的黄河在几千年历史当中,到底经历了几次改道?
    元峡视答:3. 历史上,黄河共经历了六次改道。第一次改道发生在公元前602年,黄河在周定王五年改道,从淇河与卫河交汇处东行,至四川,与漳河汇合,最终通过章武流入大海。4. 第二次改道发生在公元前132年,黄河在决口后泛滥,经泗水流入淮河,数次堵塞后,水势依然向南分流。5. 第三次改道发生在公元39年,...

  • 18824138795我国的黄河在几千年历史当中,到底经历了几次改道?
    元峡视答:历史上,黄河经历过六次改道,公元前602年,在周定王五年,黄河在今天的淇河与卫河交汇处改道,东行至四川,被与漳河汇合,后通过章武流入大海,这算是黄河的第一次改道。公元前132年的时候,黄河在此发生了决口,泛滥的洪水经泗水流入淮河,此后的十几年中,经历了数次的堵塞,但水势依旧向南分流。...

  • 18824138795黄河历史上有哪几次大规模的黄灾?
    元峡视答: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战国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

  • 18824138795历史上,黄河改道过几次?
    元峡视答:春秋至今,两千余年,黄河下游河道多次迁徙,重大者有以下数次。 一、周宿胥口河徙 《汉书·沟洫志》寻|王莽大司空橡王横语:“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史称此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清胡渭《禹贡锥指》进一步指出,“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右经滑台城(滑县旧城),又东北经黎阳县(泼县...

  • 18824138795黄河在历史上有几次改道,是什么原因
    元峡视答: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

  • 18824138795黄河在历史上几次改道?他对人们有什么灾难?他的现状如何?
    元峡视答:春秋至今,两千余年,黄河下游河道多次迁徙,重大者有以下数次。 一、周宿胥口河徙 《汉书·沟洫志》寻|王莽大司空橡王横语:“周谱云,定王五年河徙”,史称此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清胡渭《禹贡锥指》进一步指出,“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右经滑台城(滑县旧城),又东北经黎阳县(泼县...

  • 18824138795历史上的黄河水患有很多你了解多少讲一讲吧
    元峡视答:汉以前(两次)周安王三年(399BC):虢山崩,壅河。始皇二十二年(225BC):王贲伐魏,引河沟灌大梁。三月,城坏。西汉(八次)孝文十二年(168BC): 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孝武建元三年(138BC):河水决于平原。元光三年(132BC):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夏,五月丙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