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晋祠的水的多的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美丽的晋祠 文章~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处理字词:
轩榭xiè 皴裂cūn 虬枝qiú 璀璨cuǐ càn
须髯rán 老妪yù 荫护yìn 瀛胜楼yíng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
找三位同学和老师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晋祠。)
2、 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 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以板书形式归纳)
(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
(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

(二)研读2——5节
1、 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 晋祠的山美在哪里?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四季宜人。比喻、拟人,形象地说明了山的特点。)
3、 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说,后总说。语段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蔽下给人的感受。)
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
(“劲直”“皱裂”“疏枝”“偃卧”“盘屈”“柔”“如盖”“虬”“粗大”这些词语,从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和姿态等方面来说明。)
C、写树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么树为例?(左扭柏。)
D、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
(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
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烟”改为“地下冒起的一股烟”行不行?
(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
F、与这个“旋”字相呼应的有哪两个字?
(这个“旋”字又和“拧”“绳”呼应,形象而传神。)
4、 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哪个特点写得最详细,哪个特点几乎没有专门写出来,但又可以从其他特点的介绍中体会到?
(多清静柔。)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石间细流脉脉……林中碧波闪闪……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说明水的静。)
E、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说明水多。)
F、这段文字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总”?
(作者借助修辞手法,运用优美的句式表写说明晋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三)研读6——11节
1、 晋祠的自然风景很美,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咱们先来看三绝之首----圣母殿。
精读第七段,讨论下面问题:
A、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
(建筑年代早,规模较大,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巧夺天工。)
B、从这五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
C、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7节最后一句。)
D、补充: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
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2、 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又有何特点呢?(生动,精巧。)
3、 精读第九段,讨论:
A、“飞梁”指什么?哪句话可以解释?(十字形的桥。)
B、鱼沼飞梁的奇特体现在哪里?(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补充: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
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中不得打开。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最后还是苦了崛山,没水。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
4、 其他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5、 圆中小品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极具匠心。举例子。)

三、小结
1、 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2、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
3、小结: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由于建筑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形象,并能跨越若干时代成为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今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线索。“当歌唱与音乐沉默的时候,而建筑仍在说话。”
今天,我们欣赏了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领略晋祠的环境和建筑的美丽风采。
2、学生能够了解晋祠的由来和深邃的文化历史底蕴。
3、初步掌握说明类小品文的写作特点: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
重点难点:讲析课文的主体部分“三美”“三绝”
了解晋祠的由来和深邃的文化历史底蕴
教学设想:
教师以导游身份,带领学生做一次虚拟旅游,使课文、图画、视频相结合,带领学生游览山西著名的风景名胜——晋祠,通过解读课文,配合图像和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晋祠的美和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而产生对历史古迹的喜爱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黄河河套地区河东河西的秦晋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沧桑变幻,但不变的是祖先留下的丰厚历史遗迹,给我们后世子孙提供了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在历史的隧道里穿梭,寻找祖先的痕迹,聆听祖先的故事——
同学列举你所了解华夏文明、历史古迹
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故宫、陕西法门寺地藏秘宫……
上下五千年,泱泱我中华,一处又一处的历史古迹,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显示着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结晶。
今天,老师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山西太原,游览一处名胜古迹——晋祠,一起去领略一下古老晋祠的美丽风采。
二、出示教学目标
准备好了么?那么就跟我出发——
三、学习课文:
1、 老师先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剪桐封弟” 《史记 晋世家》第九篇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灭殷7年以后(公元前1046——前1042年),因病去世。他的长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姬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在“周公摄政”期间,实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属功臣,根据军政需要,分别封给一定的土地去做诸侯。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姬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
成王继位初上,下属诸侯国唐国发生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带兵到唐国平息了叛乱。此后的一天,成王与弟弟虞在院子里做游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站在一边的史佚听到了,就请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成王说:“我是和虞做游戏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音乐歌舞庆贺他,盛大典礼成全他。”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国做了诸侯。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七百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虞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选择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于是,叔虞的儿子燮将国号“唐”改称为“晋”,祠堂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2、“剪桐封弟”的故事讲述了晋祠的由来,接着我们一起学习山西作家梁衡为美丽的晋祠撰写的文章《晋祠》。师生朗读课文。
3、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多、清 、静、柔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
作者写水多:
1、深潭、小渠、河、井 、溪中有水。
2、从“难老泉”中的水写水多。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晋祠的水的多的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527522503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晋祠的水的多的特点
    贲清侧1、深潭、小渠、河、井 、溪中有水。2、从“难老泉”中的水写水多。

  • 15275225033《晋祠》本文是从几方面说明的
    贲清侧《晋祠》这篇文章是由四个方面来说明的,分别是:山、树、水、小品。山的特点是:长长的、巍巍的。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造型奇特。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小品的特点是:极具匠心。从作者的描写中,表现了对晋祠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一定要采纳我的!!!

  • 15275225033《晋祠》中出现的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
    贲清侧第五自然段写水。写水的什么呢?常人一般人只能想到写其清,可作者视角宽,思路阔看出了晋祠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写水的多不是说它水量大,而是说它“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这个“多”多么具体实在啊!写水的静,如“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

  • 15275225033晋祠流水如碧玉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贲清侧晋祠的流水如碧玉,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晋祠景色的迷人之处。文章详细讲述了李白在《忆旧游寄谯古看弦胞件运郡元参军》中对晋祠的描绘,其中“晋祠流水如碧玉”这一句,将流水比作清澈透明的碧玉,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流水在阳光下闪烁的美丽光泽。晋祠不仅山水秀丽,文物丰富,更...

  • 15275225033《晋祠》文章
    贲清侧1、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2、...

  • 15275225033朱彝尊游晋祠记原文及赏析
    贲清侧写到晋水与晋祠的位置时,作者又引《诗经·魏风·汾沮洳》中的“彼汾沮洳”,既说明晋祠高筑岗头之地势,又证明了文中“水下流,会于汾,地卑于祠数丈”之描述。论述圣母殿这一名胜在晋祠中的地位时,作者先正面叙写,用“有祷辄应”来说明其“巍奕”的原因,并从侧面叙写,引用了隋将王威等祷雨晋祠的典故。

  • 15275225033《游晋祠记》 朱彝尊 全文翻译
    贲清侧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为晋水发源处。西周成王时,以其地封其弟叔虞。叔虞子燮继位,因晋水而改国号为晋。后人又建祠以祭晋始祖唐叔虞,遂名“晋祠”。它是晋中第一胜地。作者于康熙五年(1666)游其地,因为此记。文章融学识、美景与人生经历于一炉,读来既长见识,又能激发游兴,...

  • 15275225033学完《晋祠》这篇课文后,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两三句话把...
    贲清侧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三句六字,揭开了晋祠美之所在,一句四顿道出流水诱人之处。让人流连往返,也写出晋祠独特的美。他把自然与政治,山水与伟人融为一体,写法独特,独出心裁。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评论 66 25 chenhuiliyong 采纳率:49% 擅长: 篮球 足球 学习...

  • 15275225033游晋祠记朱彝尊散文《游晋祠记》
    贲清侧祠堂坐南朝北,西面崇山峻岭,山下有圣母庙,庙南有台骀祠,纪念的是汾水之神。祠内有难老泉,为晋水的主要源头,泉水汇集后灌溉千顷农田,符合《山海经》中的描述。祠前有水自堂下流出,汇入汾河,而晋水高于汾水,智伯曾利用此水灌城的历史为后人所知。丙午年二月,朱彝尊途经天龙山,特意在晋祠...

  • 15275225033晋祠 梁衡写的求!!!
    贲清侧30、 作者怎样写晋祠的水的?请做简要的分析。(2分)答:31、 为了准确清楚地说明晋祠,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举出一例,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2分)答:参考答案:25、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1分)26、C (2分)27、描写: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