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称呼一些历史人物时,有的人是姓+名,有的人是姓+字,姓+号,真的是单纯的出于习惯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和历史上的名人同名同姓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偶尔在历史课上被同学所注意罢了。

如果你起得名字和历史上优秀的人物、即使是特别出类拔萃的人物重名,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有些历史人物的名字比较大众化,和他重名的往往有很多人。比如,你即使起名叫“张良”,也不会有多少人时刻把你和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联系在一起。

但要是名字相对比较生僻的人物,你要是用和他相同的名字有可能引起人的注意。比如,要是你起名叫“霍去病”,这就是很明显的追星族了。

最忌讳的就是起名和遗臭万年的人物重名。说实话,要是谁给孩子起个名字叫“秦桧”或者“严嵩”的话,那比没文化还要惹人笑话。因为这样的人名声太臭,也会把孩子沾的一身骚。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认识的人中,居然有人叫“秦桧”,你会怎么做呢?很显然,那个人会经常受到嘲笑和捉弄。

在古代分为姓,名,字
比如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小名是在未成年古代称为未及冠时的称呼。
姓是传下来的,名是长辈起的,字都是两个一般是德高望重的人在及冠时起的。
古代以单名为贵,所以有身份的的人都是单名。起双名的一般都认为是草民。
称呼的时候都是称呼字以表示亲近,直呼其名是极度的不尊重人。尊重的叫法一般是姓加上其称谓或职位。
所以你的问题就写的不对,应该是为什么只取名一个字,姓和名一定要分清楚,否则是要闹笑话的,我们现在说名字名字都混淆了姓名的意思。
问起来都是问尊姓大名是不是?先是姓然后是名最后是字,现在的人都不起字了,当然还有些附庸风雅的人还是会给自己起个字的。

古代人的名字包括自己的名,字,号。名字是自己刚出生时就由父亲起的,一般用于自称,长辈与上级也可以称呼自己的名,如果一般人直呼自己的名,那就是极大的不尊重。字,是在自己弱冠之年,举行完成人礼后,由宗族族长或父亲为自己命名,一般用作外人对自己的称呼。号,是自己成年以后自己起的,表明自己的某种志向,情趣。一般外人称呼号,表示一种尊重。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一般诸葛亮称呼自己为亮,别人都称呼他为孔明,有时候出于对他的尊重也称呼他为卧龙先生。比如同时期的庞统,名统,字士元,号凤雏先生。他自己称呼自己为统,一般人都叫他庞士元,他当时假意归顺曹操献连环计时,曹操迎接他,为了出于尊重,称呼他为凤雏先生。其实曹操也可以直呼他统,也可以称呼他士元,但那样就不那么尊重了。

姓名字号
  1,姓与氏
  姓本来是族号,是整个氏族的称号,氏是后起的族号。到了秦汉以后,姓与氏合而为一,从汉代起就通称为姓了。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姓别婚姻,氏别贵*。”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亦无氏。
  2,名
  古人“三月剃发取名”。命名之道,各代不同。商朝常用天干地支取名,如盘庚。春秋战国时,或以动物为名,如触龙、项燕、西门豹;或以*以丑为名;或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轮扁、优孟。魏晋时好用“之”,如王羲之、王献之。
  3,字
  古人除了有名外,还要有字,名是声下来时或不久以后就取的,而字则是举行冠礼取的。名与字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叫“表字”。例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明的意思,基本与“亮”同意;苏轼字子瞻,取“凭轼而瞻”的意思;辛弃疾字幼安,“弃疾”(抛弃疾病)与“幼安”(幼年安康)也有一定的联系。
  4,号
  许多古人还有号,号就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给取的。如苏轼号“东坡”,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人还有多个别号,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朋友又给他赠好“靖节先生”。
  古代的帝王、诸侯及大夫等还有谥号(人死后获得的封号)。历代帝王的谥号多为“美谥”(如“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只有亡国之君才可能有“恶谥”(如“杀戮无辜曰厉,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除了皇帝外,谥号大都用两个字,如欧阳修的谥号为“文忠”,左光斗的谥号为“忠毅”。
  皇帝还有庙号,开国3皇帝一般称高祖、太祖或世祖等,后边的皇帝有太宗、世宗等庙号,我们熟悉的如汉高祖、唐太宗。
  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有室号、斋号,如蒲松龄的书室号为“聊斋”,梁启超的书室叫“饮冰室”,姚鼐的室号是“惜抱轩”。
自周代开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得有“字”。“字”,是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典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当男子加冠,女子及笄,表示其已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时,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为什么要有字?唐人孔颖达为《檀弓上》“幼名,冠字”作注时说,“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就是说,当一个人成年之后,由长辈原来所命的和多年来被长辈所称呼的“名”就不便在社会场合呼来喊去,就得另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即 “字”。“名”是供长辈呼唤的,“字”是供平辈、晚辈和自己称呼的。所以在古代,对平辈或尊辈“直呼其名”、“指名道姓”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无礼行为。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只有尊对卑或自称才可称名。当我们了解“女子许嫁,笄而字”的习俗之后,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长期称女子许配或出嫁叫“字人”,称未曾许配的闺女叫“待字闺中”了。因为当时“女子十五许嫁,笄礼之称字”。对于女子来讲,成年、结笄加字、许配基本上是一回事。

古人是先有名而后有字,字由名而孳生。所以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着“名字相应”的原则,就是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连。

现代多用姓和名作为称谓,甚至带上昵称,戏称,小名,走的是方便和表达情感路线。
古代,多用姓+字,姓+号,因为字与号,都带有解释名的含义,或自我定位,更显优雅。因此使用姓+字或姓+号,能体现出对该人的尊重。

直呼名是不礼貌的,称呼字表示关系亲密,比如亲朋之间。而号则是对一个人的尊称,因为每个人的号来历都不寻常,有些表示此人的成就。

楼主,以前对称呼很多事随时间即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有书面和通常的变化,因为以前是很讲究礼节,现在许多官方仍借鉴以前的称呼。


为何称呼一些历史人物时,有的人是姓+名,有的人是姓+字,姓+号,真的是单纯的出于习惯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3260026627为何称呼一些历史人物时,有的人是姓+名,有的人是姓+字,姓+号,真的是...
    陆徐震1. 在古代,一个人的姓名不仅包括出生时父亲所取的名字,还有成年后自己取的字和号。名通常用于自我介绍和长辈及上级对自己的称呼,而在正式场合或私下里,普通人直接称呼别人的名字可能被视为不礼貌。2. 字是在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由家族长辈或父亲所赐,用作他人对成年人的称呼,体现了一种...

  • 13260026627为何称呼一些历史人物时,有的人是姓+名,有的人是姓+字,姓+号,真的是...
    陆徐震一般外人称呼号,表示一种尊重。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一般诸葛亮称呼自己为亮,别人都称呼他为孔明,有时候出于对他的尊重也称呼他为卧龙先生。比如同时期的庞统,名统,字士元,号凤雏先生。他自己称呼自己为统,一般人都叫他庞士元,他当时假意归顺曹操献连环计时,曹操迎接他,为了...

  • 13260026627史记的标题有时用姓名有时用字号或别称,为什么不统一一点
    陆徐震历史人物以何种称号流传,亦无一定之规。太公、周公、召公、卫康叔、宋微子、越王句践、孔子、老子、孙子、孟子、虞卿、荀卿、樗里子、扁鹊、魏公子、伍子胥、屈原、项羽、陈涉、淮阴侯、留侯、黥布、郦生、贾生、滕公、仓公、万石等称谓,姓名字谥官爵称号应有尽有。这些名称,或载于经典,或见于诸子百家之书,或以...

  • 13260026627三国时称呼人物为何有时是“明公”,有时是“主公”?
    陆徐震很多人觉得三国中每一个地方军阀都能被称为“主公”,其实大错特错。三国时期,主公是刘备的专有称呼,这个称呼就是刘备集团发明的,其他人都不这么叫(另外三国时期,孙权也有一个专属称呼“至尊”)。至于明公,那就比较烂大街,理论上所有当官的都可以被叫做明公。我们先来说主公,没错,后来主公这个...

  • 13260026627古代称呼有地位的人
    陆徐震1. 古代官位或封号是帝王、君主赐予的荣誉,用以表彰功臣或亲信。2. 在中国历史上,自周朝开始,直至清朝,封号一直是封建及帝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3. 官位或封号通常与爵位相关,是君主对功臣的赐封,以示荣誉和地位。4. 例如,古代名将苏秦、白起、李牧和项燕都曾获得封号,但他们最终的结局都颇为...

  • 13260026627为何古代欧洲的统治者,有的叫国王,有的叫皇帝
    陆徐震在欧洲历史上,只有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皇帝。早起罗马帝国的皇帝一般会被称之为凯撒,奥古斯都。从理论上来讲,罗马皇帝的权利来自于元老院,来自于人民,而非世袭继承。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皇冠也一分为二,一个是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灭亡,基督教势微,皇帝的称号也随之消失。直到...

  • 13260026627古代人起名字的时候,有名、字、号。它们都是代表什么意思
    陆徐震古代人的名代表姓名中姓氏后的名字,例如:屈原,名平。古代人的字指表字,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古代人的号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

  • 13260026627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内容简介
    陆徐震这种现象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感到迷茫,例如对孟坚的真实身份和太傅的混淆,这些在课堂上成为热议的话题,甚至教师们也会对此称赞不已,但实际上,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古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传统,而非学生们知识的匮乏。孔子本人只承认一人有两个名字,但历史人物的称呼多样,这的确造成了不少困扰。

  • 13260026627为什么二十四史中,有的叫“史”,而有的叫“书”
    陆徐震由于《汉书》是记录西汉时期历史人物事件的史书,为一个朝代(西汉)的断代史,有别于司马迁《史记》是通史,后代史学界便把班固写的这部纪传体断代史称为“汉书”(当然,这里面还有其它一些内容,但不在本问题叙述范伟之内),而把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正式命名为“史记”(《史记》遂成为独有的专用名词...

  • 13260026627念奴娇赤壁怀古,揣摩三个称呼周瑜,周郎,公瑾,为什么有不同的称ő
    陆徐震《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