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含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激励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其核心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系统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通量强度,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物质解耦或减量化。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它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目标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它是一个复合体,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这个复合体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有侧重,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密不可分[5]。这一概念主要有两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含义:一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二是指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二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量、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资源利用率高了,排放量减少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减轻了。

措施:
(一)建立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经济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性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发展路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它通过生态规划和设计,资源循环利用,使不同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优化配置资源,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和谐型经济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的资源模式。它是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另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可以做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外,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瓶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资源消耗环节;二是废弃物产生环节;三是再生资源利用环节;四是消费环节。


1. 大力抓好资源节约,特别是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做到“物尽所用,地尽其力”。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要切实把节约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关键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公布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情况。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动生产、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节约能源资源,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2. 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要着力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和设备,将各个环节产生的废弃能源、原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降低主产品的资源消耗并生产出新的副产品,实现废弃物的减量排放或零排放;二是对产品消费之后的废旧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纸制品的35%来自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三是对种植业、养殖业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处理或生物工程的方法,转化为对生产和生活有用的资源,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网络化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相对集中的分拣体系以及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废旧物资的经济机制,促进废旧物资的利用。


3. 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要更加重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发展水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尽快使优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积极推进资源潜力巨大,技术基本成熟的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液化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以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包括营造市场需求、消除市场障碍、财政税收扶持、推动技术进步、培育产业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等,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优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4. 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目前我国浪费现象极为普遍。水、电消耗其浪费程度触目惊心,个人消费中贪大求洋,高档消费品“功能浪费”现象严重,政府管理部门决策失误而造成消费领域的浪费以及公职人员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就是要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要鼓励购买低油耗、低排量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禁止过度包装,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产品。要提高全民族的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这是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加快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法律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管理体制机制。


1.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环保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2.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用经济手段调节生产和消费行为,管理环境。要优化税收体系,通过调整不同行业的税负和优化税种,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研究能够赋予环境以资源价格的政策,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确保国家对公益性环境保护事业的稳定投入;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保护,促进全国经济布局的优化。


3. 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要建立有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制度和节约资源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漏洞。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准入、资源环境淘汰和资源开采、排污许可证三项制度。


二是建立科学完备的节能环保法律保障制度。


加快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健全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节约石油以及包装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抓紧修订《节约能源法》。建立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保证现有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要加快国家标准制度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类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实行严格的开发准入条件;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的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实行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加快制定工业耗能设备、机动车、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等强制性、超前性的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的设计规范,提高建筑的节能标准。完善重点用水行业取水的定额标准。建立和完善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重点耗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新建建筑的准入制度,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制度等。


(三)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的先进科学技术


节能是与开发既有石化燃料和新能源并举以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节能靠节能技术来实现,节能技术是指一定量的能源投人能够产生更大效应的技术,即提高有效利用能量与能源总体内含的能量之比。树立节约须走技术创新之路的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是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的必由之路[25 ~27]。应把能源、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放在优先发展位置。首先要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我国目前煤炭使用量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约占70%,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要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利用好,使其走上资源循环利用之路。三是要发展太阳能、水力、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要实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意义重大。要努力建立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为基础,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


(四)强化全民节约环保意识


社会公众的节约环保意识仍然十分薄弱,必须树立全民节约环保的理念[27]。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只有全民参与节约、人人做到环保,才能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善待地球、保护生态资源的理念,树立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的忧患理念,树立全社会崇俭抑奢的理念,深刻认识到节约与环保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一种公德。大力强化资源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全民的日常节约环保意识[28]。广大公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体。每个公民都应具有勤俭节约的道德情操和良好习惯,倡导节约环保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等节约环保具体行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不断培育环境友好的文化氛围。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引导公众从社会主义新文明的角度认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环境文化,培养公众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主流的社会舆论。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水平高的标志,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毁了环境,毁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更何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蓝天,碧水,绿色”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势在必行。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内在冲动。但是,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必须解决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寻找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就是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经济增长。环境友好排除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观,要求必须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保护生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1、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3、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
4、这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保障。地球只有一个,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人类也会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总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助与人类生命的延长;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日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务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和明显成效。
1、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提高效率。
四、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建设
1、政府部门起表率作用和高度重视。对于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政府应做表率,转变观念,应成为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代言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技术还不够先进,还有很多技术需要学习,尤其现在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需要科技。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传统工业尽快走向先进工业,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我国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国家和社会必须大大增加科学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投入,还必须努力将发明和专利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必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否则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就难以实现。
3、加强宣传和法律监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群众性的工作,需要全国人民达成一致的共识,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为此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尤其在学校中大力宣传,要懂得“谁知盘种餐,粒粒皆辛苦”的辛苦。“勤俭节约”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我们多么富有,我们都要继续发扬这种传统美德。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大力宣传,还要有法律的保障。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还要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友好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中央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为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视频

相关评论:
  • 18564428910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求答案
    金莘服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

  • 18564428910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金莘服以下是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实现和谐共生的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注重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各类生产活动和社会行为都在追求最小程度地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特点 1. 资源节约...

  • 18564428910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建设这种社会的总体思路是什...
    金莘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力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议》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 18564428910谈一谈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解(350字左右要围绕这个为...
    金莘服4)可持续发展性.资源节约型消费结构必须是可持续的.在消费过程中,不管是对何种类别消费品的消费,都应该通过选择既不危害环境又不损害后代人的产品和服务的理性消费方式.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也就是环境友好型。

  • 18564428910谈一谈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解
    金莘服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资源,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制是资源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资源节约型机制.它是资源节约...

  • 18564428910请结合社会现实,探探资源结构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解
    金莘服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已经势在必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

  • 18564428910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简明
    金莘服意义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内涵是,以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基本特征的,人与自然和发展的社会

  • 18564428910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金莘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毁了环境,毁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更何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蓝天,碧水,绿色”的环境中生产...

  • 18564428910谈谈你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金莘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如果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那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3100万吨和3900万吨。所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目前所要明确的发展方向。建立资源节约型...

  • 18564428910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金莘服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强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解释如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社会形态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确保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在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经济活动与生态保护...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