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宗主旨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唯识宗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说~

法相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而得名,也称“法相宗”或“唯识宗”。
“唯识说”是法相唯识宗理论的核心基础,意思是万法皆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该宗所立八识、四分、种子、三能变等学说概念都是为唯识无境思想作论证。“三性三无性说”是法相唯识宗解释一切现象本来面目的理论依据。三性亦名三自性、三相、三自相等,即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该宗认为,要理解一切现象的实相在于详细区分三性,也就是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执性的谬误,去掉虚妄分别,由此获得对一切现象的最完备最真实的认识。法相唯识宗在三性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三无性”,即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相无性是说一切遍计所执的事物,其相皆假而非实有;生无性是说一切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生则无有实性;胜义无性是说诸法胜义原无生灭,本不可说,故无有实性。

修佛犹如从山脚走到山顶。那么每个修行者,就会根据自己的特性和能力选择不同方式。有些人用走的,有些人有爬的,有些人用飞的、空投的,还有人从后山攀登,有些人挖地洞,有些人索性用投石车弹上去。然后他们都上去了,都认为自己的方法很不错,看看山脚下那些人还找不到途径,还爬不上山,他们都有一颗慈悲的心和胸怀,于是他们就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和上山的方法教给他们听,因为很少有人使用上面的全部方法,所以他们都认为只有自己这种方法才能成功上山,于是传授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走路派、爬山派、钻地道派、空投派等等八大流派。所以流派无所谓好坏,因为终点都一样,关键看你比较接受那一派,说明你的个性和能力比较适合这一派,那么你就选择这一派去修行吧。
呵呵,这样比方,不知道师兄能否了解?

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慈恩宗,属于瑜伽行唯识学派(Yogācāra或Vijñāptimātratā),为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古印度有性宗与相宗,性宗为中观学派,汉传佛教的三论宗属之;相宗则是属于唯识宗,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以描述宇宙何以森罗万象的心识理论为主要课题。承传弥勒菩萨所创唯识无境的高僧依次为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玄奘、窥基、慧沼、智周。

主要理论[编辑] 三性说三性说,又称三自性说。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无著、世亲等瑜伽行派认为,诸法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如名言诠表所说,也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而是远离有无二执以为中道。这样即有虚妄分别与空性两面:依分别的自性说为“依他起性”(相对真实);依分别的境说为“遍计所执性”(妄想);又依空性说为“圆成实性”(绝对真实)。法相宗继承此说,且结合唯识说,以为三性也不离识,谓诸识自自证分生起之时,现似见分与相分两分是依他;意根不离相缚,意识从而周遍计度,执为“能”、“所”二取,则是遍计所执。

又用唯识所现来解释世界,认为世界现象都由有情各具本具之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一切种子识”所变现,而前七种识再据以变现外境影像,缘虑执取,以为实在。又认为在阿赖耶识中蕴藏着变现世界的潜在功能,即所谓种子。其性质有染有净,即有漏无漏两类。有漏种子为世间诸法之因,无漏种子为出世间诸法之因。从而说明未来出世者种姓有声闻、独觉与菩萨三乘之别,又有不定为何乘之“不定种姓”与三乘皆不得入之“无种姓”,因而建立五种姓说。这表面上似与教界向来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说不同,实则并无冲突;以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者,所谓“理佛性”是也,亦即依于第八识如来藏此法身佛,本来具足一切功能界限特性,故说为皆有佛性;至于五种性之佛性,细说则应名诸“行佛性”,此亦即一切众生依于法身佛第八识修行而证得报化二身佛之可能性是也。此理昭显,非为隐涩,惜乎历来诸家凡有所注,皆以门派管窥自堕私心恶见,己过不见,反诬前贤取舍无据,相违有失一切众生平等无二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理佛性)大旨。真可谓自眼未开,贻祸他人,以盲引盲,同堕一坑,深可慨也。

[编辑] 五重观法五重观法为与唯识说相适应,主张用唯识观。窥基提出从宽至狭、从浅至深、从粗至细的五重唯识观。[1]

遣虚存实:此观有情的遍计所执性法,纯属妄情臆造,毫无事实体用,故应遣除;至于依他性法仗因托缘依他而有事实体用,是“后得智”之境,又圆成性是诸法之理,为“根本智”之境,均不离识而应留存。是为唯识观的初步。
舍滥留纯:虽观事理皆不离识,而此内识有所缘相分和能缘见分。相分为内境,见分心仗以起,摄境从心,并简别有滥于外境,所以只观唯识,为第二步。
摄末归本:摄见相二分之末,归结到自心体分之本。因见相分皆识体所起,识体即为其本。今但观识体,为第三步。
隐劣显胜:隐劣心所,显胜心王。心王起时必隐劣心所,为第四步。
遣相证性:心王犹属识相,今遣相而证唯识性,得圆成实之真,为唯识观最究竟之阶段,即第五步。
[编辑] 因明学说因明原为瑜伽行派所创。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曾到处参问因明。临回国前,在戒日王所主持的曲女城大会上,立了一个“真唯识量”,书写在金牌上,经过18天,无一外道小乘能驳倒它,创造了因明光辉的典范。回国后,先后译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和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门人竞作主疏。其中以大庄严寺文轨和慈恩寺窥基所作最为流行。窥基对因明作法,多有发展,主要有:区别论题为“宗体”与“宗依”;为照顾立论发挥自由思想,打破顾虑,提出“寄言简别”的办法;立论者的“生因”与论敌的“了因”,各分出言、智、义而成六因,正意唯取“言生”、“智了”;每一“过类”都分为全分的、一分的,又将全分的一分的分为自、他、俱;推究了有体与无体。[2]

[编辑] 五位百法主条目:五位百法
五位百法,是法相宗对一切万有诸法进行的分类。其分为五类: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共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3][4][5][6]。

[编辑] 经典法相宗的经典包括六部经文及十一部论著,合称“六经十一部”[

唯识宗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门研究的。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所的“万法唯识”。
此宗条理谨严,分析周密,非常接近科学,但法相词汇很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代表作有《俱舍论》(小乘法相的总结)和《瑜伽师地论》(大乘法相的总结)。


唯识宗主旨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8663817531唯识宗主旨是什么?
    濮景澜唯识宗是玄奘大师留印十六年所专门研究的。其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大体就是说精神方面有一个统一的作用。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所的“万法唯识”。此宗条理谨严,分析周密,非常...

  • 18663817531唯识宗主旨是什么?
    濮景澜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慈恩宗,属于瑜伽行唯识学派(Yogācāra或Vijñāptimātratā),为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古印度有性宗与相宗,性宗为中观学派,汉传佛教的三论宗属之;相宗则是属于唯识宗,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以描述宇宙何以森罗万象的心识理论为主要课题。承传弥勒菩萨所创唯识无境...

  • 18663817531唯识宗主旨是什么?
    濮景澜1. 法相宗,亦称唯识宗或慈恩宗,是瑜伽行唯识学派的一部分,属于汉传佛教的宗派。2. 古印度的性宗和相宗分别对应中观学派和唯识宗。相宗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理论为核心,探讨宇宙万象与心识的关系。3. 唯识宗的传承者包括无著、世亲、陈那敬镇、护法、戒贤、玄奘、窥基、慧沼和智周,他们依...

  • 18663817531印度佛教佛教时期中观和唯识这两个时期的历史重点是怎样的?包括人物...
    濮景澜中观主旨是般若性空,万法假有;唯识主旨是唯识无境,内识实有。据玄奘《成唯识论》和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内容判断,唯识学的出现受到了当时印度主流思想--婆罗门思想体系内性论、数论等宗派的理论刺激;如果撇开这方面的因素,唯识学的出现,这一现象本身意味著对中观思想的一种检讨与反省。唯识学构筑了庞大的名相概念...

  • 18663817531佛教各宗派的主旨和修行方法有什么区别?
    濮景澜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於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

  • 18663817531佛家有几个宗派
    濮景澜7,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唯识宗、相宗、有宗),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及成唯识论等为主要依据,其教义为宇宙万有,悉为识所转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晓得了一切事物的实相,就可以转识成智而入佛智。在印度以戒贤大师为祖,在中国以唐时玄奘三藏为始祖。8,净土宗(又名念佛宗、莲宗),...

  • 18663817531论大乘教法与戒律
    濮景澜在中国及日本这一学说通常称唯识宗或法相宗。真谛(6世纪 )译出《摄大乘论》为瑜伽行哲学流通之始,玄奘师徒是中国以及日本法相宗的创立人。玄奘的学术渊源可回溯至那烂陀寺的护法一系。华严宗的思想根源在印度,但宗派成立是中国才有的。该宗成立的依据是《华严经》,该经主旨是说大日如来为世间万法本源,一微尘一...

  • 18663817531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区别,各信仰什么?
    濮景澜除唯识宗属于原本的印度佛教之外,其它几派皆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生成的,它们用以标其思想宗奉的是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混合再生品,这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必然。仅仅从范畴徵引上难以看得出佛教从道教那里袭取了什么,但从思想内涵及其思维方式来看,则可清楚地了解佛教从道教那里袭取了什么东西。对此。梁启超曾说:“...

  • 18663817531隋唐佛教诸宗派中哪一派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
    濮景澜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於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

  • 18663817531佛教!有几大法门
    濮景澜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於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