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的重点课文的字和词的翻译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这些看看吧~还有一些题。。。 可能有点多?不知道你是什么课本啊。。。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1、与朱元思书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与”
A 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译为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A 字音:辄[zhe] 箪[dan] 俦[chou] 觞[shang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古今异义: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一词多义: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词语活用: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3、《马说》1.出处:选自《韩愈文选》,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概念提出始于韩愈,古文运动的实质是散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A 字音:祉[zhi] 骈[pian] 食[si] B 词语: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马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喂养它。一词多义: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③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⑤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得,其真无马耶;其实,其真不知马也!乎:介词,于,出乎其性;语气词,勉乎哉。词语活用: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人的手里。)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哪里,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送东阳马生序》1.出处: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散文家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代表作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杜环小传》;宋濂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他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A 字音:叱咄[chi duo] 俟[si] 箧[qie] 屣[xi] 皲[jun]裂 膡[ying]人 衾[qin]烨[ye]然 ?[yun]B 词语: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古今异义: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一词多义:①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相当于“而”,俯身倾耳以请;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②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③从: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当余之从师也。④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⑤至:周到。礼愈至;到,到底,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⑥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词语活用: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的,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省略句: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我旧又请教。(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省略主语)(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寓(于)逆旅主人。(省略介词)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倒装句: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译: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自谓少时用心于学其劳。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心很劳苦。 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5、《小石潭记》1.出处: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时列为“唐宋八大家”。本文作者主要记小石潭,他写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写得极为精美。A 字音:清冽[lie] 卷[quan]石 坻[chi] ?踜an] ?m[chu]尔 翕[xi]乎悄怆幽邃[qiao chuang you sui](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B 词语: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一词多义: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古今异义: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词语活用: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例句:斗折蛇行。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例句:斗折蛇行。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例句:凄神寒骨。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彻: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译为:太阳光直射水底。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以整块石头为底。)省略句:(余)以其境过清。(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日光下澈(潭水)。太阳光直射到潭底。(溪泉)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坐(于)潭上。坐在潭边。翻译: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互相嬉戏。
6、《岳阳楼记》1.出处: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A 字音:浩浩汤汤[shang shang] 芷[zhi]B 词语:“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嘱咐。古今异义:①微: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②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一词多义:①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②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④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⑤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⑦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⑧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⑨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⑩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夫:那,予观夫巴陵盛状;发语词,不译,夫环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去:离开,去国还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逃离,逃跑,委而去之。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词语活用: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先”“后”是形容词,在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作状语。 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乐。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本课成语: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们和乐。信任国泰民安。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这些就上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色。倒装句: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译: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近人的试赋。)②多会于此(状语后置,“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因为应为“多于此会”。译:大多在这里聚会。)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居高高之庙堂”,“处僻远之江湖”;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拚命百姓忧虑;不再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④吾谁与归?(宾语前置,“谁”是介词“与”的宾语,疑问句中常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译:我和谁一道呢?)微斯人,吾谁与归?要不是这种人,我又同谁在一起呢?省略句:(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其”即洞庭湖。译:(它)连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藤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藤子京)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翻译: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是因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7、《醉翁亭记》1.出处: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代表作有《新唐书 》《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A 字音:琅琊[lang ya] 伛偻[yu lu] 觥[gong]筹交错 阴翳[yi]B 词语:词类活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一词多义: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词语活用: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判断句: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8、《满井游记》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A 字音:廿[nian] 靧[hui] 鬣[lie] ?[lei] 蹇[jian] 浃[jia] 曝[pu] 呷[xia] 堕[hui]事 B 词语:稍和:略为暖和。 于时:在这时。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 堕事:耽误公事。古今异义: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一词多义:①.时:时常,冻风时作;时候,春和景明之时。②.为:表被动,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写,故为之文以志之;是,人为刀,我为鱼肉。③.得:能够,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④.之:助词,的,脱笼之鹄;舒缓语气,不译,如倩女之靧面;限定关系,以,郊田之外;代词,未乏知也。⑤.乍:初,开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⑥.鳞:像鱼鳞,鳞浪层层;代鱼,呷浪之鳞;鱼鳞,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偕:一起,宠辱偕忘;和,与,偕数友出东直。词语活用: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③.?而歌者:?,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⑤.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①.冷光乍出于匣也。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③.而城居者未之知

目录

原文
译文
注释
文言知识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五、特殊句式
六、写作特色
七、 虚词的用法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赏析
主旨
艺术特色
体裁介绍
课后习题探究原文
译文
注释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五、特殊句式
六、写作特色
七、 虚词的用法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赏析
主旨
艺术特色体裁介绍课后习题探究展开 编辑本段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下去),下面看见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静止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很快,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小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清澈见底的潭水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来。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quán):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luò)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翠蔓,翠绿的藤蔓。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形容词作状语,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过。   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26.往来翕(xī)忽:游来游去动作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7.乐:嬉戏。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都是形容词作名词,或隐或现之处。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状。(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交善。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与《与朱元思书》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出现。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 虚词的用法
  而:1.谭西南而望 (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   乃: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 (因为)   3.全石以为底 (用来)   为:1.全石以为底 (作为)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柳宗元画像
名:柳宗元 出生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字:子厚 出生时间:公元773年
世称:柳柳州、柳河东 逝世地:柳州任所
职业: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逝世时间:公元819年11月28日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编辑本段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人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人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景”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静止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人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不可知其源”则给了读者一种迷惘的感觉。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本自己找去


八下文言文的重点课文的字和词的翻译视频

相关评论:
  • 15365751141八下文言文的重点课文的字和词的翻译
    靳晓妍答: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 15365751141急求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靳晓妍答: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2. 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二) 文言词语1. 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

  • 1536575114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背诵
    靳晓妍答:文言文(苏教)《邹忌讽齐王纳谏》《细柳营》《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公输》《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2. 人教版八下语文文言文必背加字解释,谢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

  • 15365751141求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和诗重点句子!!
    靳晓妍答:八下文言文古诗词的默写重点句子、譬如《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这一类的别复制谢谢... 八下文言文古诗词的默写重点句子 、譬如《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这一类的 别复制 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百度网友b...

  • 15365751141语文8年级人教版文言文所有字词翻译以及注音
    靳晓妍答: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

  • 1536575114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名句默写
    靳晓妍答:1. 八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古诗理解默写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15365751141部编版八下必背古诗与文言文
    靳晓妍答:一、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全文) 马说(全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小石潭记(全文) 岳阳楼记(全文) 醉翁亭记(全文) 满井游记(熟读理解) 二、古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赤壁 杜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己亥...

  • 15365751141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辅导
    靳晓妍答:1.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

  • 15365751141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苏教
    靳晓妍答:1.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全部文言文 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

  • 15365751141初中20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积累答案 急求啊啊啊 啊!!!
    靳晓妍答:“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为:给。具言:详细地说。(具:同“俱”,详细,详尽。)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余:其余的。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停:停留。辞:辞别。去:离开。语:对……说,告诉。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为:介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