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台诗案被流放海南的苏轼,有没有绝望过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被流放海南的大文豪苏轼,是否曾经绝望过?~

苏轼,字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自是才华横溢、风姿绰约之辈,然而,纵观苏轼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经历了起起落落的人,然而,雨打风狂之后,苏轼仍能心存一颗赤子之心,比起他的卓越文采,如此阔达的心胸,更是令苏轼此人,成为了不朽的丰碑。

年少不凡,幸得伯乐
拥有一名优秀的祖先,意味着苏轼有着相对丰厚的家产以及相对优秀的基因,然而,苏家三百多年来出了不少败家子,譬如他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之前还在四处闲逛,幸好苏洵在应乡试落榜后悔过自新,开始发奋图强,否则在这位不正经的家长的领导下,苏轼很大概率会成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下梁”,仲永中的仲永,发奋读书多年后,年轻人苏轼走出了西蜀地区偏僻大山沟,翻过山川,穿越人山人海,走进了那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殿堂。
当时的主考官,正当时北宋的文坛之首——欧阳修;而笔试官则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苏轼初现锋芒即遇伯乐,考试之途顺风顺水,一路如大鹏般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欧大考官遇到自己心仪的考生,自然不吝称赞。在他的吹捧下,苏同学一时间风头出尽,甚至成为了京城的风云小人物。世人看苏轼,似乎只是个有才华且运气好的年轻人。
然而,这个年轻人的心境却是与众不同的,他的父亲苏洵信奉道教,甚至请了一位道士教授两个儿子读书,苏轼一生深受这位名叫张简易的道士先生的影响,这也就为后来的的他在抑郁之中选择出世隐居、寄情山水埋下了伏笔。

离京葬父,再难归京
嘉祐六年,苏同学应中制科考试,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公务员考试,通过即可为官,他成功考入第三等,从苏同学成为了苏同志,前往地方历练,四年后,他在地方的历练结束,从地方回到了中央,任判登文鼓院,然而,回京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病重去世,苏轼与苏辙必须扶柩返乡,苏轼踏上了那条前往西蜀的路。只不过,这次与他同行的,再没有活着的父亲了。
在西蜀,京官苏同志哭成了苏小朋友。没有父亲苏洵以身作则与谆谆教诲,何来如今的苏轼?虽然父亲已然身死,但他在仕途的坚持,即使努力无果也不放弃的坚定,深深地刻在了苏轼的心中,三年丁忧,苏同志再一次踏上了回京之路,只是他没想到,这三年来,京城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的同僚旧友,甚至赏识他的伯乐欧阳修,都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开了权利的中心,繁华的东京城,早已是物是人非,即使归来,也再难寻到当年鲜衣怒马年少风华踏过的土地了。
东京,写出了《伤仲永》的王大丞相,与差点成为仲永的苏同志,产生了一场又一场斗争。以苏轼的力量,根本无法与浸淫官场多年的王安石抗衡。熙宁七年秋,苏轼难以忍受京城官场的排挤,自请出京,调往密州。这一去,再难归了。

寄情山水,诗案爆发
苏轼到达密州,开始展现自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会”的佛系心态,两年后,苏轼被调到了徐州,他在徐州很忙,又要防洪水,又要守城墙,他拿出了大禹精神,在城墙上修了一个草屋,如果那个小草屋能够被留下来,或许今天,我们就可以在一面墙上参观苏东坡故居了,苏轼以强大的业务能力,不仅治理了洪水,还修建护岸,防止洪水再次光临,洪水治理完毕后,苏同志再一次开启了游山玩水模式,甚至在调往湖州,即将离开徐州之际,还要在徐州泗水景区买一套房。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他向宋神宗写了一篇《湖州谢表》,然而,这篇本来只是例行公事的谢表,却被新党所抓住,每一个字,都成为了苏轼叛逆不忠的表现,刚刚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捕,押往京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台多柏树,乌鸦多栖于此,所以被称为乌台,而如今,御史台众多御史,却如报丧的乌鸦一般,高喊着苏轼的死期,好在朝廷里还有明白人,就连早已退休的王安石也因为苏轼在任时的卓越表现,劝谏皇帝留下苏轼,前任丞相的出面劝谏,让苏轼逃过了一劫,从狱中走出后,他到了黄州,成为了黄州团练副使,职位大概相当于市政府门口的保安队队长。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自认无愧于皇帝,却落得如此下场,人情冷暖,谁在意一位落魄臣子有几分清冷、几分凄凉?虽然苏轼在官场上已然心灰意冷,但在人生之途中,苏轼却得到了大彻大悟,“用舍由时,行藏在我”造就了苏轼一颗阔达的内心,他在黄州,完成了自己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转型。

身世飘零,再起再落
几番起落雨打风狂,转眼间鬓已成霜,元丰七年,苏轼出任汝州。一路上,他经历了丧子之痛,且汝州路途遥远,因此准备将常州作为终老之地。本以为政路就此结束,谁料峰回路转,新党被打压,苏轼还朝,真正走向了人生巅峰,然而,元祐八年,新党再次执政,苏轼被一贬再贬,流放海南儋州。
苏轼在儋州,没有再吟“人生几度秋凉”,反而以儋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此开辟学堂,如同孔子一般有教无类,将文化事业发扬光大,苏轼的到来,打破了儋州学子的仕途无望,就在他北归不久,儋州姜唐佐入举乡贡。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他的思想里注入了道家的影子,令他能够不恃宠而骄,也不卑贱讨好。他在徐州的表现,可以看出,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世思想已然得到了完美融合,乌台诗案,是对苏轼的精神历练,经历了这些,苏轼怎么会绝望?

流落儋州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
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扩展资料
诗作成就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写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他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诗歌中。
苏轼一生坎坷,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其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耐人寻味,而他的这些作品又深得人们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乐观的态度,这在他的诗中有充分的体现,只要细细品味过苏轼的诗歌你就会深深的体会到苏轼的乐观态度。
苏轼这个人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又是无比的惊人,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
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
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他的诗词至今还在被人传诵,而他个人的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也被后人所学习,可想而知苏轼的诗词成就还是得到认可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字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自是才华横溢、风姿绰约之辈,然而,纵观苏轼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经历了起起落落的人,然而,雨打风狂之后,苏轼仍能心存一颗赤子之心,比起他的卓越文采,如此阔达的心胸,更是令苏轼此人,成为了不朽的丰碑。

年少不凡,幸得伯乐

拥有一名优秀的祖先,意味着苏轼有着相对丰厚的家产以及相对优秀的基因,然而,苏家三百多年来出了不少败家子,譬如他的父亲苏洵,二十七岁之前还在四处闲逛,幸好苏洵在应乡试落榜后悔过自新,开始发奋图强,否则在这位不正经的家长的领导下,苏轼很大概率会成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下梁”,仲永中的仲永,发奋读书多年后,年轻人苏轼走出了西蜀地区偏僻大山沟,翻过山川,穿越人山人海,走进了那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殿堂。

当时的主考官,正当时北宋的文坛之首——欧阳修;而笔试官则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苏轼初现锋芒即遇伯乐,考试之途顺风顺水,一路如大鹏般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欧大考官遇到自己心仪的考生,自然不吝称赞。在他的吹捧下,苏同学一时间风头出尽,甚至成为了京城的风云小人物。世人看苏轼,似乎只是个有才华且运气好的年轻人。

然而,这个年轻人的心境却是与众不同的,他的父亲苏洵信奉道教,甚至请了一位道士教授两个儿子读书,苏轼一生深受这位名叫张简易的道士先生的影响,这也就为后来的的他在抑郁之中选择出世隐居、寄情山水埋下了伏笔。

离京葬父,再难归京

嘉祐六年,苏同学应中制科考试,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公务员考试,通过即可为官,他成功考入第三等,从苏同学成为了苏同志,前往地方历练,四年后,他在地方的历练结束,从地方回到了中央,任判登文鼓院,然而,回京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病重去世,苏轼与苏辙必须扶柩返乡,苏轼踏上了那条前往西蜀的路。只不过,这次与他同行的,再没有活着的父亲了。

在西蜀,京官苏同志哭成了苏小朋友。没有父亲苏洵以身作则与谆谆教诲,何来如今的苏轼?虽然父亲已然身死,但他在仕途的坚持,即使努力无果也不放弃的坚定,深深地刻在了苏轼的心中,三年丁忧,苏同志再一次踏上了回京之路,只是他没想到,这三年来,京城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的同僚旧友,甚至赏识他的伯乐欧阳修,都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开了权利的中心,繁华的东京城,早已是物是人非,即使归来,也再难寻到当年鲜衣怒马年少风华踏过的土地了。

东京,写出了《伤仲永》的王大丞相,与差点成为仲永的苏同志,产生了一场又一场斗争。以苏轼的力量,根本无法与浸淫官场多年的王安石抗衡。熙宁七年秋,苏轼难以忍受京城官场的排挤,自请出京,调往密州。这一去,再难归了。

寄情山水,诗案爆发

苏轼到达密州,开始展现自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会”的佛系心态,两年后,苏轼被调到了徐州,他在徐州很忙,又要防洪水,又要守城墙,他拿出了大禹精神,在城墙上修了一个草屋,如果那个小草屋能够被留下来,或许今天,我们就可以在一面墙上参观苏东坡故居了,苏轼以强大的业务能力,不仅治理了洪水,还修建护岸,防止洪水再次光临,洪水治理完毕后,苏同志再一次开启了游山玩水模式,甚至在调往湖州,即将离开徐州之际,还要在徐州泗水景区买一套房。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他向宋神宗写了一篇《湖州谢表》,然而,这篇本来只是例行公事的谢表,却被新党所抓住,每一个字,都成为了苏轼叛逆不忠的表现,刚刚上任三个月的苏轼被捕,押往京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台多柏树,乌鸦多栖于此,所以被称为乌台,而如今,御史台众多御史,却如报丧的乌鸦一般,高喊着苏轼的死期,好在朝廷里还有明白人,就连早已退休的王安石也因为苏轼在任时的卓越表现,劝谏皇帝留下苏轼,前任丞相的出面劝谏,让苏轼逃过了一劫,从狱中走出后,他到了黄州,成为了黄州团练副使,职位大概相当于市政府门口的保安队队长。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自认无愧于皇帝,却落得如此下场,人情冷暖,谁在意一位落魄臣子有几分清冷、几分凄凉?虽然苏轼在官场上已然心灰意冷,但在人生之途中,苏轼却得到了大彻大悟,“用舍由时,行藏在我”造就了苏轼一颗阔达的内心,他在黄州,完成了自己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转型。

身世飘零,再起再落

几番起落雨打风狂,转眼间鬓已成霜,元丰七年,苏轼出任汝州。一路上,他经历了丧子之痛,且汝州路途遥远,因此准备将常州作为终老之地。本以为政路就此结束,谁料峰回路转,新党被打压,苏轼还朝,真正走向了人生巅峰,然而,元祐八年,新党再次执政,苏轼被一贬再贬,流放海南儋州。

苏轼在儋州,没有再吟“人生几度秋凉”,反而以儋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此开辟学堂,如同孔子一般有教无类,将文化事业发扬光大,苏轼的到来,打破了儋州学子的仕途无望,就在他北归不久,儋州姜唐佐入举乡贡。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他的思想里注入了道家的影子,令他能够不恃宠而骄,也不卑贱讨好。他在徐州的表现,可以看出,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世思想已然得到了完美融合,乌台诗案,是对苏轼的精神历练,经历了这些,苏轼怎么会绝望?



乌台诗案被流放海南的苏轼,没有绝望过。苏轼在官场上已然心灰意冷,但在人生之途中,苏轼却得到了大彻大悟,“用舍由时,行藏在我”造就了苏轼一颗阔达的内心。

在乌台诗案被流放海南的苏轼,有绝望过,而且当时他的情绪非常的低迷,并且他觉得自己非常的委屈。

在乌台诗案被流放海南的苏轼,不论何时都能心存一颗赤子之心,拥有豁达的心胸,所以没有绝望过。

在乌台诗案被流放海南的苏轼,有绝望过。因为乌台诗案后,基本上就绝了他的仕途之路。


在乌台诗案被流放海南的苏轼,有没有绝望过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5889607498东坡亭渊源
    惠柳池东坡亭的由来,与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的生平事迹紧密相连。62岁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迫流放到海南岛,期间他在广东惠州与廉州名士邓拟相识。邓拟盛情款待,安排他在景色宜人的清乐轩居住。尽管苏轼在此只逗留了两个月,却创作出如《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和《雨夜宿净行院》等佳作,以及《记...

  • 15889607498苏轼的少年游主要内容是什么?
    惠柳池在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到黄州去做了一个很小的闲官,他经常去游览周围的三国古迹,叹风流人物。平时还带领全家去东坡种地,自得其乐,自名东坡居士,还写了以东坡命名的诗和作品集流传于后人。 62岁时,属鼠的苏轼被流放到遥远的海南岛儋州,给当地带来了文化新气象,在这里他兴学堂,提倡教育。1101年,苏轼病逝于今天的...

  • 15889607498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诗
    惠柳池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 15889607498谁能介绍一下苏轼被贬海南的来龙去脉?谢谢,有诗句的话更好!
    惠柳池"祸不单行"苏东坡又被贬居海南岛(东坡散记七十)俗话说"祸不单行"也有些道理,以苏东坡而论,因为他一直在政敌们的迫害之中,所以不会被迫害一次就完了的,故可言"祸不单行"了。苏东坡未想到才在新居度过两个月的惬意日子,朝廷又将他贬居海南岛,还命他立即动身。这次的打击很突然,却是他描写...

  • 15889607498苏轼被贬的地方
    惠柳池三次分别贬到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吧!最后死在琼州海峡回去的途中。第一次1080年,被贬黄州。因乌台诗案入狱,经多方营救未获死罪,贬至黄州。原因就是苏轼多来年一直反对“新法”,特别是以他豪放的情格,无论在言行、诗词文、行动上,处处都对新法持否定态度。第二次1094年,被贬惠州。原因...

  • 15889607498苏轼被贬几个州?分别叫什么?
    惠柳池苏轼被贬6个州。1、黄州。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2、回朝后,又因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3、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4、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5、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

  • 15889607498苏轼和沈括 乌台诗案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惠柳池总体说,是沈括告发的苏轼,导致乌台诗案的调查深入,使苏东坡获罪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

  • 15889607498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中大难不死, 多亏了他的哪位好朋友?
    惠柳池苏轼一直渴望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为了报效祖国,奈何事实并不如人意,他屡遭贬黜,尤其在“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多亏了一位好友的帮助他才死里逃生,最后被朝廷贬到荒无人烟的海南岛儋州。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宰相章惇。章惇出身世族,博学善文,相貌俊美,但他又高傲自负。当时苏轼与他同中进士,...

  • 15889607498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时写方山子传的目的
    惠柳池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黄州;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

  • 15889607498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哪
    惠柳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到:黄州。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