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以双喜的角度改写鲁迅先生的社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300字的 我心目中的双喜(鲁迅的社戏)~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育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
最初知道鲁迅的情况是在小学,我学习了几篇有关鲁迅的文章,有《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年龄尚幼的我不喜欢鲁迅晦涩的语言,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我开始了解鲁迅、认识鲁迅。
我读过的关于鲁迅的作品有《兔和猫》《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他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刻画当时那个不平等的、黑暗的社会。通过自己的笔,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剖析当时的社会和人物,向敌人呐喊,唤醒民众。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有一位车夫的脚被玻璃扎坏了,鲁迅先生见了,并没有像有些达官贵人那样,嫌车夫地位低下,置之不理;而是平易近人地拿硼酸水把他的伤口洗净,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还掏出一些钱给他,叫他在家修养几天,把剩下的要和绷带也给了他。鲁迅先生临终前病得非常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有时还一阵阵咳嗽,但他并不在乎自己的病情,倒常常劝女佣阿三要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多么可敬啊!
这就是我从老师那,从书本中了解到的鲁迅先生。我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他,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我还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习他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不挠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是我一生效仿的榜样。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儿。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载“我”去看社戏的船是聪明的双喜想到的;在驾船和安全的问题上是双喜打的包票,是双喜担任的舵手。由此可断,如果没有双喜此聪明大胆能干的朋友,“我”此次看社戏之愿许要泡汤了。

当抵达赵庄开始看戏时,双喜又为“我”介绍和解释演员的舞台动作;大伙因老旦的戏而感到扫兴,“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来”时,双喜又一呼百应地率众而归;在归途中偷罗汉豆一节,是双喜考虑到先问问阿发的意见再偷,又考虑到只偷阿发一家的豆,阿发娘若发现又要哭骂的,大伙才又到六一公公地里偷了一些;吃了豆又是双喜考虑到细心的六一公公因少了盐和油会发现他们的“劣迹”,最终使问题得以集中讨论合力解决;当船到家时,更是双喜报的平安。如此一个细心周到又顽皮未脱的乡村少年,便在看戏和胜利而归的趣事中,处处起了“孩子王”的作用。

六一公公次日的责问证明了这一点,第一个问的就是双喜,可双喜却能把“偷豆”的不耻说成“请客”的高雅不说,还傲气说“当初还不要你的呢”,并反而责怪六一公公吓跑了他们的虾。双喜的狡黠和诙谐令趣事一趣到底。

在整篇小说中,双喜成了小朋友的领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双喜也是“孩子王” ,但他的智慧、勇敢、热情周到是个体的表现,不代表别人,只代表他双喜自己 ,一如他的自信。


怎样以双喜的角度改写鲁迅先生的社戏视频

相关评论:
  • 13678484007鲁迅的著名事例
    柏严虾林语堂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鲁迅先生在中国的难能可贵,誉之为“白象”。因为象多是灰色,遇到一只白的,就视为国家珍宝。许广平在与鲁迅分居两地互通书信时也时常称他为“小白象”,鲁迅在与之信中偶尔也用以自称。在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用来送予儿子称其为“小红象”,可谓“白象红象一父子”,鲁迅在...

  • 13678484007作文:社戏中,最想和那个任务交朋友?
    柏严虾文章可能我是写不出来了。但可以给你个体形:我最想和双喜交朋友。在文中,双喜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显得活灵活现的,...(这段写双喜在文中的性格特点,这个你们老师应该讲了把?)。最好,我也能进入到书中去,与双喜交个朋友,再和他畅游绍兴一番,好好体会体会这别有一番韵味的江南水乡。可惜那...

  • 13678484007鲁迅写的社戏仿写
    柏严虾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

  • 13678484007你喜欢社戏中的哪一个人物?
    柏严虾所以我认为双喜是个反应灵敏,聪明细心,考虑周全,办事果断的人。扩展阅读 《社戏》是鲁迅先生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中的最后一篇小说。一、内容结构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20年来三次...

  • 13678484007同学们了解了鲁迅先生在少年时期的学习情况,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
    柏严虾出自<故乡>,以下是自己的一点见解 这文章主要塑造了我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少年闰土 另外还有一个见什么都要一点的杨二嫂,当然鲁迅先生在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这几个人物,但我还是要说说润土吧 当文章的开头描写少爷,也就是后来的我和闰土的一段交往时,通过看瓜刺查,雪地捕鸟等情节描绘了一个健康,朴实...

  • 13678484007鲁迅的社戏中的议论语句?
    柏严虾那时淳朴的民风,机智也不乏体贴的小伙伴都是鲁迅先生战斗生涯少见的明亮色彩。中年时期,这种对于故乡人情的怀念越发醇厚,最终弥漫成挥散不去的乡愁,促成了鲁迅先生下笔的动力。而在这份袅袅乡愁中,鲁迅先生对于当时社会的美好构思也能窥见一斑。羁旅生涯中的一场故乡梦据我们对鲁迅先生的研读,他非但不喜欢听戏,甚至对...

  • 13678484007社戏 读后感最好写双喜
    柏严虾鲁迅先生的社戏,我看到一种天真烂漫的东西,作者通过对童趣事的回忆赞美农民的善良与高尚.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

  • 13678484007跪求关于"鲁迅作品中的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运用"的资料!
    柏严虾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

  • 13678484007鲁迅的故事
    柏严虾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

  • 13678484007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柏严虾据鲁迅先生说,有一次,在教授们的宴会席上,大学的校长对某位富豪的捐赠极力称赞,夸大其辞地赞誉他为中国唯一的伟人。鲁迅先生听着听着愤然了,于是大声地说:“中国有两个伟人,另一个就是我!证据就是我也捐赠了,这是我出的钱,接住!!”宴席上顿时骚然了。鲁迅给的钱是微不足道的小数目,校长不愿意接受。“...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