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整体把握课文

来自:有友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整体把握课文~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了课文本体,而忽略了课文以外的其他内容。如导读、预习或阅读提示、课后练习等。其实,这些内容也是一种教材资源。这些内容的设置正是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培养学习兴趣、参与语文实践、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贯穿一体,形成导学的整体效应。充分利用了这些教材资源,对整体把握课文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从“导读”入手,整体把握本组课文内容新课程语文教科书从一年级开始,围绕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构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各个单元之间,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每个单元的前面大都设置了“导读”,“导读”的内容虽然根据各年级、各组教材的不同要求而定,但基本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思路,体现了本组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仔细阅读“导读”的内容,不仅能“学会阅读、学会学习”,而且有助于对本组课文的整体把握。二、利用“预习”或“阅读提示”,整体感知课文人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科书,几乎在每篇课文的前面都有“预习”或“阅读提示”。其中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编者再三斟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大多是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分段串讲”的方法和“按自然段讲解”的方法,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从而保持课文的整体美感,达到对课文整体的更深入地理解。又如:人教版第九册《军神》一课在“预习”中这样提出: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军神的话。从这段话来看,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的中的重点难点和文章的中心;而第二个问题,则是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要真正弄清这两个问题,必须从整体出发,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感悟。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阅读全文,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理解。三、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整体推进课文众所周知,课文是重要的教材资源。课文中任何一个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句子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教学闫溪江(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 河南省 471002) 摘 要 实施新课标后乃至目前,大多数教师不再分段总结段意而代之以按自然段讲解,以为这就是整体把握课文。其实不然。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材资源 整体把握课文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善于预设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善于利用课堂中由文本而生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整体推进课文。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抓住“雪中送炭”这个关键词语,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而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志愿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朝鲜妈妈送去的又是什么?这样,把一个重点词语看作课文整体的一个缩影同全文联系起来,切切实实让学生体验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意。这样做,既理解了重点词语,又注意了文本原有的整体美感,较好地把握了“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又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紧紧抓住“我呆呆的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根主线,让学生反复朗读;而后,在学完每一部分内容后,都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在学完全文后再读这一句。这样,抓住主线整体推进课文,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认识得以深化、情感得到升华,感悟不断得到深刻。四、巧用“课后练习”,整体感悟课文“课后练习”是对课文的拓展和延伸,是教材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课文的后面都设置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理解和感悟。巧妙运用“课后练习”,也有利于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都是人教版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 山 西 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 歌 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 鹤 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明)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汉)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了课文本体,而忽略了课文以外的其他内容。如导读、预习或阅读提示、课后练习等。其实,这些内容也是一种教材资源。这些内容的设置正是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培养学习兴趣、参与语文实践、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贯穿一体,形成导学的整体效应。充分利用了这些教材资源,对整体把握课文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从“导读”入手,整体把握本组课文内容新课程语文教科书从一年级开始,围绕专题把各项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构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各个单元之间,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整体推进。每个单元的前面大都设置了“导读”,“导读”的内容虽然根据各年级、各组教材的不同要求而定,但基本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思路,体现了本组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仔细阅读“导读”的内容,不仅能“学会阅读、学会学习”,而且有助于对本组课文的整体把握。 二、利用“预习”或“阅读提示”,整体感知课文人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科书,几乎在每篇课文的前面都有“预习”或“阅读提示”。其中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编者再三斟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大多是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分段串讲”的方法和“按自然段讲解”的方法,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从而保持课文的整体美感,达到对课文整体的更深入地理解。 又如:人教版第九册《军神》一课在“预习”中这样提出: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军神的话。从这段话来看,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的中的重点难点和文章的中心;而第二个问题,则是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要真正弄清这两个问题,必须从整体出发,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感悟。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阅读全文,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理解。 三、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整体推进课文众所周知,课文是重要的教材资源。课文中任何一个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句子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教学闫溪江(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 河南省 471002) 摘 要 实施新课标后乃至目前,大多数教师不再分段总结段意而代之以按自然段讲解,以为这就是整体把握课文。其实不然。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材资源 整体把握课文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善于预设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或善于利用课堂中由文本而生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整体推进课文。 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抓住“雪中送炭”这个关键词语,先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而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志愿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朝鲜妈妈送去的又是什么?这样,把一个重点词语看作课文整体的一个缩影同全文联系起来,切切实实让学生体验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意。这样做,既理解了重点词语,又注意了文本原有的整体美感,较好地把握了“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又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紧紧抓住“我呆呆的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根主线,让学生反复朗读;而后,在学完每一部分内容后,都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在学完全文后再读这一句。这样,抓住主线整体推进课文,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认识得以深化、情感得到升华,感悟不断得到深刻。 四、巧用“课后练习”,整体感悟课文“课后练习”是对课文的拓展和延伸,是教材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课文的后面都设置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理解和感悟。巧妙运用“课后练习”,也有利于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整体把握课文视频

相关评论:
  • 15970129570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整体把握课文
    茹时石仔细阅读“导读”的内容,不仅能“学会阅读、学会学习”,而且有助于对本组课文的整体把握。二、利用“预习”或“阅读提示”,整体感知课文人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科书,几乎在每篇课文的前面都有“预习”或“阅读提示”。其中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编者再三斟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大多...

  • 15970129570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整体把握教材
    茹时石那么,整体把握教材要注意什么呢?(一)“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整篇课文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环环相扣,互为贯通,臻...

  • 15970129570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茹时石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4、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1、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2、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

  • 15970129570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茹时石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l.科学地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而忽视了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

  • 15970129570【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教材】语文教材
    茹时石有了整体把握,才能做到提纲挈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的现象产生。2.合理组织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的相继出现,语文课程资源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运用语文课程资源,正确处理语文教材与它们的关系。本着着眼于语文教材...

  • 15970129570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茹时石因此,教师应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正确理解教材 简单地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环环相扣...

  • 15970129570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使用教科书
    茹时石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是否正确把握和驾驭语文教材的教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怎样才能正确使用语文教材,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读、背、写、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要灵活使用。二、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在教学目标...

  • 15970129570如何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茹时石“以学定教”对教师的“教”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具有更为深厚的知识底蕴,课堂上具有更高的教智。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

  • 15970129570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
    茹时石一、准确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我们在教学研讨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

  • 15970129570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
    茹时石第一、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具体是:1.浏览初析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思路。2.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一节教材内容。3.纵览全册教材,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并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⑴这册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⑵教材中各章节之间有什么联系?⑶在全册教材中应渗透什么教学方法?⑷通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