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隋亡于门阀
门阀和皇权的斗争自东汉以来开始,到两晋时期尤盛,包括隋唐时期依然是皇族的主要对手。总的来说,隋朝时期门阀势力是可以影响到皇权的强大。杨坚废九品,杨广兴科举,也是和门阀正面对抗的标志,科举开辟了寒门的仕途通道,想法是对的,但时机不对,一来,那个时候书籍有限都是内部流转,普通人根本没有应试能力,所以即便科举考试,绝大部分官源还是掌握在门阀手中;二来,新的政治人才还没有成长,此时杨广依然势单力薄。所以从表面上看,科举制度也拔擢了几个寒门子弟,但他们其实不过是门阀制度的点缀罢了,权力依然垄断在门阀手里。

大隋初建时,虽然门阀势大,但初建国家的风气都比较清正,杨广即位之初,就已经意识到了门阀对国家的危害。那时的杨广大刀阔斧地革弊纳新,但门阀大族们绝不甘心放弃既得的利益,他们把持住朝堂和地方,对于杨广的种种安邦善政,要么阳奉阴违,多方掣肘,要么由重臣们联手驳回,半强迫杨广继续施行对门阀们有利的乱政,很多政令推出后,最后只得尴尬地无疾而终。

时日一长,锐意改革的杨广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改不动,一切都无能为力。世家大族们联起手来,连皇帝也没有办法与之硬抗。杨广虽然贵为皇帝,但如果真地一意孤行,损害了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那他某天就会被一支突然而来的流矢射杀,或死于一杯毒酒,然后重臣们会拥立另一个宗室上位,并期待他给大伙带来更多的实惠。


隋亡于内乱
这里的内乱不是农民起义,由于我朝是农民起义起家,所以喜欢夸大农民起义的重要性,而且总是把复杂的朝代兴替问题一概牵强地归结于“民心所向”之类飘渺的原因,农民军自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数量再多也是乌合之众。从古到今,农民阶级仅凭自身起义成事者只有朱元璋一例,还是主要依托于民族矛盾的推动力量。

隋末的动乱中,门阀自然是起兵的中坚力量,这里我们不说陇西门阀,更多说的是家贼,也就是隋朝的各路藩镇,他们有组织,有良好的后勤,有极强的政治号召力,手下还有各式各样的人才,是一股完整稳固的政治力量。藩镇麾下的军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有些还是戍边的劲卒,战斗力甚至比朝廷的野战军还强。而且他们熟知朝廷的各种优势和弱点,选在朝廷最虚弱之时发作,在大隋背上捅下狠狠的一刀。

在隋末的藩镇中,以王世充、罗艺、李渊三家为最,最终李渊取隋而代。李氏门阀拥有庞大的人脉和半个河东道地盘,太原留守李渊手握关右十三郡的军队,是负责国家北部边防的重臣,隋炀帝委派他在山西一带防御突厥。哪料到李渊居然勾结突厥,奉突厥可汗为君,纳贡称臣,进献美女,然后与突厥合兵一处,联手入侵,杀向自己的祖国内部。

而江都通守王世充统辖的三万江淮劲卒原本是大隋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之一,杨广死后他也拥兵一方,与李唐争夺天下。

这里要重点说说罗艺,罗艺麾下的虎贲铁骑是当时隋帝国野战能力最强的部队,虽然人数仅有五千,但战斗力极强。这五千具装骑是由卫王杨爽亲手练出来的精兵。隋唐时最重门第,罗艺出身寒微,杨广破例一手把他从军中提拔起来,一直将罗艺视为心腹,在杨爽死后又把这大隋最精锐的五千重甲骑兵交给他,封他为虎贲将军,更在财力和权限上给罗艺大开后门,造成了罗艺势力的迅速壮大。杨广将这五千虎贲作为自己的王牌部队,用这支兵马威慑东塞诸胡,从来不肯轻易调动,就连三次讨伐高句丽的关键性战役都没有舍得让其随行。

隋末杨广欲调罗艺镇压时,罗艺异心已起决意要逐鹿中原,所以拥兵割据一方,不听号令,以提防高句丽趁虚而入为名,把柳城、燕、辽东这临近三郡全部收归囊中。

一套具装甲骑需要配备两到三匹战马,还需要有大量的马夫、兽医随军,所以罗艺的这五千具装骑耗费极大。罗艺与朝廷反目后,没有了朝廷援给,为了养活这支铁骑,把幽州治下刮得民不聊生,赋税是其它地方的双倍,不断有倾家荡产的百姓逃到它处,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治下的人口即意味着兵源和税收,各路诸侯之间交手,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削减对方治下的人口数量。罗艺所在的幽州地区比较贫瘠,供养具装骑难度很大,最终令罗艺陷入了经济、民心、人口之间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他拥有天下至锐的具装骑却无法攻取天下,最终只能投入李渊麾下的主要原因。不过罗艺归唐之后押宝李建成,为了表忠,罗艺专门对李世民倨傲无礼,还多次与李世民发生冲突,二人矛盾很深。玄武门之变后罗艺便在贞观初年打着为旧主复仇的旗号起兵造反。兵败之后,罗艺投奔突厥避难,途中被从人斩杀,当然这是后话了。

另一个要说的是杨玄感,隋末造反争天下的不计其数,但杨玄感此次的叛乱却是仅次于后来李渊造反的致命一击。

杨玄感当时位高权重,因为杨广猜忌过杨素,随即叛变,杨素的门生故旧遍布朝堂,杨玄感在帝国的政治高层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这样一个根深势大的重量级人物起兵反叛,为其它高门大阀取杨家而代之立下了榜样。

最后说的是宇文家,正是他们的反叛给杨广的生命划上了句号。《资治通鉴》中宇文智及话「主上虽无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窦贤取死耳」。可以看出,杨广当时在全国仍然有很强的威望和号召力,大部分官员和军队仍然对其效忠,他仍有对大部分各地将领发号施令,并制裁逃亡将士的能力。

在隋末河南大乱后,杨广久留扬州而不北归长安,并非如那些丑化他的宣传中所述,是自欺欺人地逃避,一心在扬州混吃等死,爽最后几年。杨广的想法非常清楚,他此时已经对剿平北方的叛匪失去了把握,北方的局势太险恶了,突厥、高句丽、李渊、罗艺,还有不计其数的农民军,个个都对洛阳形成威胁,与其在虎口战战兢兢,倒不如干脆驻跸到比较安全的江都,这样万一北方的局面完全失控,还能像凭借长江天险在江南保聚半壁江山,稳扎稳打,割据江东一隅。可惜一场意料之外的兵变打破了杨广的如意算盘,宇文化及扬州兵变,大隋没有亡于外敌和农民军,却毁于萧墙之祸。煌煌大隋,竟然两世而终,着实令人叹惋。

至于之后宇文化及拥立炀帝之侄杨浩即位,镇守河南的越王杨侗便在王世充等拥立下于洛阳称帝,招瓦岗叛军首脑李密为太尉,讨伐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败于河南黎阳,于是毒杀杨浩,自立为帝,过了一把皇帝瘾,不久后兵败被杀。这也是后话了。

隋亡于宗教
这个祸根是杨坚埋下的,杨坚继承了北周的统治后就改变了周武帝宇文邕毁灭佛法的政策,而以佛教作为巩固期统治权的方针之一。

他首先下令修复毁废的寺院,允许人们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由官家缮写一切经,分别收藏在寺院及秘阁之内,从而天下风从,民间的佛经比儒家的六经多到很多倍(见《隋书.经籍志》)。可以说杨坚一生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仅仅是开皇十年时期,他所建立的寺院共有三千七百九十二所(《辩正论》卷三),在那时和尚算是一个超级吃香的职业了。

杨广时期,维系佛教寺院等支出已经接近于洛阳工程+运河工程的支出了,当然,这只是原因中的一个。

隋亡于人口
古代土地承载都有一个极限,我们可以看看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

文景之治(人口1400万)、光武中兴(2100万)、太康之治(1600万)、贞观之治(1300万)
秦末大乱(4000万)、绿林赤眉之乱(6000万)、黄巾之乱(5600万)、隋末大乱(4600万)

以隋朝为例,人口的数量已经决定了大隋的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不过是加速了它的灭亡而已。没有犯这些错误,或许4600万人口时百姓还能支撑,大隋还能再挺上几十年,等人口增长到五千六百万再亡国。王莽时代的大骚乱,被史书解读为王莽暴政,却无人提及:汉末百姓的人均耕地,已经不及汉初百姓的五分之一,没有人可以在王莽的时代,做得比王莽更好。光武帝上台时,王莽无法逾越的那座人口高峰在漫长的战争中早已消失。光武帝统一全国时,他的人口背景,又重新回到了文景之治前的水平,于是换成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做了君主,都可以做出光武中兴的政绩。

贞观之治也是一样的道理,唐帝国只剩下不足300万户口,总人口已不及隋炀帝年间的四分之一,因为人均土地的增加,让原本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得到了生活必须的生产资料,人均耕地大幅上升,对劳动力更是产生迫切需求。而且新朝初建,前朝的土地兼并被一扫而空,资源被相对平均分配,也是人均土地增长的重要原因。之后就是和平年底,人口大幅攀升,其实到了李渊统治末期,社会就已经安定了,而在贞观八年的所谓盛世,也无非就是人口增长,百姓大多能吃上饱饭而已。


总结
煌煌大隋,竟然在正值鼎盛时突然崩塌,两世而终,更在崩塌过程中造成战乱不绝,百姓流离失所,人口折损千万以上,这幕悲剧其实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时的隋朝建立不过几十年,之前历经了南北朝时期的多年战乱,各民族混杂,而且很多领土都是刚从平灭南陈、北齐所得,所以百姓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节还并不浓重。加上杨坚是篡位得国,他和杨广所施的一些政策又触及了很多大贵族的利益,就更让许多势力心怀异志,只不过隐忍而不敢发而已,后来的宇文化及谋逆弑君便属此例。当时表面看似强盛的大隋朝,私底下其实暗流涌动,根基谈不上十分稳固。杨坚交到杨广手中的,本就是一个隐患重重的帝国。

不过在杨坚和杨广执政初期的种种善政之下,隋初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凝聚力和百姓的认同感也大为增强。但开国之初的飞速发展很快就到达了瓶颈期,进步速度开始减慢,而人口的迅速增长又造成了人均耕地不足,而门阀大族们日甚一日地兼并土地,更让很多人彻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社会矛盾渐渐尖锐。而权贵门阀们也渐渐失去了刚建国时的朴素与自律,开始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政令,利用捐税盘剥百姓,导致民间压力日重,进一步加剧了底层人民的不满情绪。

隋朝二世而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但是隋炀帝执政时期的隋朝,经济和军事实力很强大,为什么会突然灭亡了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1.隋炀帝奢侈,滥用民力

隋炀帝即位后,使用200万人营造东都洛阳,修建宫殿和花园。还三次坐船到江都迅游,随行的船只上千艘,沿路各地都必须供应食物。





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为了攻打高丽,隋炀帝使用了几十万民工和军士,修船和运粮,导致很多人在路上丧命。

3.繁重的兵役徭役

隋炀帝为了满足他自己的私欲,使得农民不能种田,导致农田荒废,造成了饥荒,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无法生存。



以上三点足以证明,隋炀帝劳民伤财,破坏了隋朝的经济基础,农业的发展,而且他不顾百姓的生活与生存,只顾他自己的享乐。结果出现了山东长白山的农民起义,接着河南的瓦岗军也起义了,并且规模逐渐扩大。隋朝的政权因此摇摇欲坠,隋炀帝也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就此灭亡了。



第一,隋炀帝杨广开挖大运河,虽然开挖大运河虽然将中国北部的政治中心与经济发达的南方连接起来,但是因此大工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为此要征调大量青壮劳动力,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负担,许多家庭因此破产。

第二,隋炀帝三征高丽失利,动摇了自己的统治根基,隋军主力全部调往前线,造成后方防守兵力空虚,给反叛者提供了有乘之机,礼部尚书杨玄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反叛的,隋炀帝第一次征高丽时的30万大军因为天气和补给原因全军覆灭,二次征伐高丽时兵力更是达到百万以上,因补给跟不上也损失了几十万,如此频繁的大规模用兵,消耗了国力,加重了人民的兵役和徭役负担以及为此而加在人民头上的各种苛捐杂税,使农业生产大量萧条,农民纷纷破产,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第三,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损害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因为强化科举制度,从下层人民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隋朝的建立和杨广夺得皇位获得天下,就是获得关陇集团的支持才上位的,推出和强化此制度,本身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有部分人肯定会不满和反抗的,随着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失利,第一个造反的就是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叛,随后又在山东,河北,河南,江淮爆发了大规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这种情况下,关陇军事集团出生的李渊也在背后捅了隋朝最后一刀,让隋朝直接灭亡了。隋炀帝为什么后来不敢回长安,估计就是他的统治根基军队主力已完全被消灭有关,怕回到长安被军事门阀势力架空。科举制度虽然在唐朝也推行,但是因为门阀势力的强大,也直到唐朝武则天时才把阻挠这一政策的关陇军事集团势力消灭完,关陇军事集团的领导和核心被杀的杀,放的放,但也由此造成唐朝的军事开始衰弱,直接造成安东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的丢失,为几十年后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唐朝迅速灭亡原因



隋朝的灭亡我们先从隋炀帝开始说起吧。隋炀帝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治的时候老百姓到处都是民不聊生的状态,再加上他的苛捐杂税负荷很重,统治政策有残暴,四处都有起义造反的组织只是没有成功罢了。到了他的儿子杨坚上位了,依然延续了他爸爸的统治观点,使得老百姓的民间组织更多了。就这样在经历了短短五代之后就被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宗李渊取代了隋朝。最终原因就是常说的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首先,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先夺得了北周的皇位,但他并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而是逼迫静帝禅让的。所以他的皇位并不是名正言顺的,后来还杀害了北周静帝一家,进而引起之前本国有些人的不满。
其次,杨坚建国以后都一系列政策都为了加强皇权,提高自己的统治。但做法有点激进,得罪了大量的关中豪强,而后来势力很大的关中地主阶级人物后来是李家的拥护者,而李氏家族正是来自关中。
再者,隋朝期间还四处征战,尤其是打高句丽,四次战争劳民伤财,还一次未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宫殿,京杭大运河的开辟虽然加强了南北交流,但另一方面让百姓也遭受苦难。科举制度虽然创立被后世所用,但在当时制度并不完善,更是得罪了垄断上层官位的贵族。

隋朝有作为,但急政太多,例如大运河修建,东都洛阳,还有三次征高丽战争…还有没有做到藏富于民,将百姓所得收取得太多。如隋亡之后和隋末农民战争期间一个仓库的藏品到唐贞观年间还没用完。


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视频

相关评论:
  • 1767485765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计疮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内外困扰:隋朝灭亡前后,面临着多方面的内外压力。内部,隋朝统治者推行强度过大的征战政策,导致国家负担过重,民众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外部,隋朝的扩张势力与西突厥、高句丽等周边民族发生冲突,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国力。2. 政治腐败:隋朝晚期,官员贪...

  • 17674857657隋朝为什么会灭亡?
    计疮秆隋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隋炀帝的暴政)1.隋朝成立之前,国家四分五裂已经有了三四百年,民众们都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乡土情结,隋朝国家根基不稳。2.国家统一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们不满。3.隋炀帝横征暴敛,极度奢侈,朝廷腐败。4.隋炀帝限制、削弱官员大权...

  • 17674857657隋朝灭亡真的是因为隋炀帝荒淫无道吗?
    计疮秆统治阶级矛盾突出。隋朝继承自北周,所以北周和隋朝的权力核心都掌握在朝廷中的各地士人手中,而北齐的统治阶级大多是山东士人。虽然是隋朝,但在对待山东贵族方面,无论是北周还是隋朝,都主要是采取控制的手段。但南城的统治阶级主要是汉族,原本与北方胡人政权有冲突,双方矛盾比较尖锐。当时的社会矛盾,除...

  • 17674857657为什么隋朝在短暂的统一和繁荣后,迅速走向灭
    计疮秆四是自然灾害,加重了阶级矛盾,使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在农民革命的风潮中,逐渐走向了灭亡。

  • 17674857657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计疮秆隋朝二世而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但是隋炀帝执政时期的隋朝,经济和军事实力很强大,为什么会突然灭亡了呢?主要原因有三点。1.隋炀帝奢侈,滥用民力隋炀帝即位后,使用200万人营造东都洛阳,修建宫殿和花园。还三次坐船到江都迅游,随行的船只上千艘,沿路各地都必须供应食物。2.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为了...

  • 17674857657想问下隋朝如何灭的,具体过程
    计疮秆隋朝灭亡的原因:1、大兴土木,造成百姓不堪重负。其实很多工程都是好项目,但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同时搞那么多大工程。2、战争连续,损耗国力。比如打高丽。3、统治者的昏庸残暴。4、是前三点的直接后果,也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反王叛变,农民起义。

  • 17674857657隋朝怎么灭亡的 隋朝如何灭亡的
    计疮秆固然是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2、但是,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隋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 17674857657隋朝灭亡的原因
    计疮秆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与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一次东征高句丽遭受了惨败,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日后隋末民变的发生。7、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好利,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材,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导致隋朝灭亡。

  • 17674857657隋朝明明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为什么隋炀帝没有意识到危机?
    计疮秆所以我认为新制度的缺陷和磨合期太短,使得百姓和官员不能安于生活,是隋朝迅速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三、隋炀帝暴政,直接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上文写到隋朝在建立之初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再加上制度的缺陷、修正不及时和磨合期不够的问题,距离隋朝速亡只缺了一个导火索,我认为隋炀帝上台后施行的各种政治...

  • 17674857657隋朝为什么灭亡那么快(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
    计疮秆隋朝的迅速灭亡,往往被史学家归咎于其统治者的贪婪与暴政。与秦朝的严苛法律不同,隋朝的衰败源于对财富的过度汲取。开皇及大业初期,尽管出现了杨坚篡位的和平更替,但国家的繁荣并未掩盖统治阶层的贪婪。隋文帝杨坚通过弘扬儒学、创立科举制度以及改革经济政策,实现了国家的富庶,然而这种繁荣并未惠及广大...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