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论战中贾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贾诩论战中贾诩是一个怎样的人~

贾诩,初为董卓手下一无名小卒,因为挑起李催郭汜动乱,带张绣投降曹操而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那么几次,可不仔细看,还真容易不记得。 但他可以说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了。 每个人都说诸葛亮聪明,可是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是可以的,可是他的计谋有没有那么出神入化,那就难说了。像空城计啊,借东风啊,都无法考证。 贾诩初次出现是给社会添了点乱,董卓被杀以后,他叫李催郭汜再杀回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着实给那个本就够乱的社会又添了一场乱。不过也只能说他厉害啊,他就算准了杀回去一定成功。 可是李催郭汜一到都城,他又算准了他们一定会败,便早早的跑到张绣手下。 在18回中,他又露了一手“曹刿论战”,对胜败料得一点不差。就这几点,他就做到了敌人心里的蛔虫。更厉害者,他竟然算定在曹操袁绍中的抉择的后果,也就是说,张绣虽然没有善终,但他能活到那么久,几乎全是贾诩的功劳。 对于自己的首领,他也是一条蛔虫。 在三国众多的谋士中,他不算有名,可却是结果得到善终的极少数的一个。这点就体现除了他对于自己首领的了解: 对于董卓,他知道难成大事,早弃之而去;对于李催和郭汜,他早已看到他们的成败,逃之夭夭;对于张绣,他也知难成大事,但为了报答张绣的赏识,可以说改变了张绣的命运;而对于他的最后一个主人曹操,他明白自己在这三雄争霸赛中,这是最好的选择,但当归降曹操后,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出场的几率几乎没有,其实他是自投降以来,十分的低调,他看出曹操的个性,于是当上了另一个“陶朱公”,虽然没有那么富有,却拥有在那混乱的年代的难得的善终。 如果做人做到像贾诩这样,想不成功都难了。

贾诩眼光深远,很有谋略,但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傕等献计攻进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

【扩展资料】:
建安三年,董卓被杀,王允掌权。因为董卓掌权时,残暴不仁,害怕他的残余势力又东山再起,残害苍生,于是对董卓的部下下了追杀令。李傕等部下担心被杀,准备遣散部队,各自逃命。贾诩当时是董卓的部下,为求自保,于是拦住李傕。郭汜等人,对他们说:“王允准备杀光你们凉州兵,反正横竖是个死,何不召集军队,攻上长安,赢了可以夺权,输了再死也不迟。”听了贾诩的建议,李漼和郭汜兵犯长安,杀死王允等,开始争权夺利,劫持朝臣,劫持献帝。使得长安城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血腥统治,处处烧杀抢夺,横尸遍野,百姓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李漼等在长安比董卓更加残暴,因为李漼和郭汜有勇无谋,一介武夫,素质低下,只知道炫耀武力。
在李傕等血腥统治的几年里,瘟疫频发,又有天灾、战乱等,汉献帝只好逃离长安,仓皇东窜。当时的长安百姓几乎都死绝了,而这一切后果,贾诩他难辞其咎。就是因为贾诩的一句话,就是因为他贪生怕死,不计后果,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得天下陷入混乱,并改变了大汉的命运,因此,三国毒士非他莫属。
贾诩怎么读 ?
贾诩,曹魏著名谋士,其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第一次见诩这个字,大部分人都会念成“yu”,然后贾诩就会被叫成“甲鱼”。
“贾”这个字就不用多解释了,是被大家熟知的姓氏。“诩”念xu第三声,意思有三个方面:第一,夸大,能言善辩,例如词语自诩。第二同“栩”,形容欢喜、开心。第三,普遍。例词有:来自《说文》的“诩,大言也。”来自《礼记·礼器》的“德发扬,诩万物。”来自《礼记·少仪》的“合同主诩。”
三国中对贾诩的描述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是什么。善于运用细致的观察,考虑对话方的身份、性格、爱好等善得人心的方式与人交流,使得对方都听从自己的话。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极强。这样一分析,可以断言,贾诩的“诩”应该是第一种意思,说话方面很有一套,交流能力强。人如其名也很符合贾诩这样一个人。
贾诩论战,讲的是曹操南征张绣,大败张绣、刘表联军,曹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率兵追击,贾诩劝张绣,追必败,张绣一意孤行,后败。贾诩又劝张绣,再追必胜,张绣听从其建议,对曹军猛追,竟击溃曹军。这足以证明其在言论方面的成就。
其实三国里有很多人的名字,一眼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好认。如李傕(jue)二声,郭汜(si)四声,荀彧(yu)四声,钟繇(you)二声,杜畿(ji)一声。因为不常见,所以许多都不认识,不得不说我国的汉字真的博大精深。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



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



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

扩展资料:

艺术形象

在中国著名历史演义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贾诩亦有耀眼的表现。他初登场于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以西凉谋士身分从属于董卓集团余党李傕、郭汜阵营。当时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难。

贾诩建议他们召集西凉人马入京攻打吕布,结果成功驱逐吕布。可是李傕等人却擅权暴虐,欺凌帝上,甚于董卓。第十回中,西凉马腾、韩遂东征勤王,贾诩劝李傕深沟高垒,不与接战,待西凉兵粮尽退兵加以追击,结果亦大败马、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诩



  1、贾诩论战中可以看出贾诩是一个通过对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作全面的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的聪明人。
  2、原文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3、译文
  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绣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绣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绣拒绝说:“刚才没有听您的话,落得此番田地。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战争形势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绣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张绣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被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全部都真的如你所说的,可是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虽然不凡,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将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重要的问题;已经打败了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行进,虽然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后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仍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即使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也一定会胜利。”张绣因此很佩服贾诩。

贾诩(147-223),字文和,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 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

易中天评论贾诩: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贾诩]

贾诩
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 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贾诩其实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只不过他太低调,不愿出策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三国时活的岁数也是比较长的 就是因为他相信 不要太张扬 可以保全身


贾诩论战中贾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视频

相关评论:
  • 19612414365贾诩论战的介绍
    凤何彼答:本文记叙张绣的谋士贾诩对张绣两次用兵的判断及战争胜负结果的证明,充分展示了贾诩的军事才能。同时,贾诩对战争的论述还告诉我们:只有对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作全面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 19612414365贾诩论战的译文
    凤何彼答:尽管《贾诩论战》是古代军事论著,但其战争理论和策略对现代战争乃至其他领域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除了军事领域,其关于战略和策略的思想也可应用于商业、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例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可借鉴贾诩的策略思维,明确目标市场,制定详细的竞争计划;在政治领域,领导者需像贾诩一样,有清晰的...

  • 19612414365贾诩字什么 新三国贾诩为什么从不出现
    凤何彼答:在三国中,贾诩是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计谋高,聪明过人,可以说是三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在新三国中却没有出现贾诩这个人物,有很多桥段被删。贾诩和荀攸没有出现,使得许多三国爱好者对这部电视剧期待而来,失望而归。在新三国中第一次听见贾诩,是在曹丕称帝时宣布贾诩为太尉,在剧中贾诩却从没出现。 贾诩,让东汉...

  • 19612414365三国里最聪明的人
    凤何彼答:聪明这个词太笼统。不同的三国人物显示出不同的才能,这些才能都能叫做聪明。贾诩这个人很会做人,上级下属他都不得罪,可以说是八面玲珑。这也是他先后依附李傕,张绣,曹操以致最后寿终正寝的人。诸葛亮很聪明,因为他的政治才能。促使孙刘联盟(赤壁之战中唯一的功绩,也是很重要的功绩),知人善任...

  • 19612414365贾诩文言文答案贾诩事操
    凤何彼答:贾诩说这话是想提醒曹操要记住这两个人的教训,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立幼子曹植为后继者。在曹操立嗣的事情上,贾诩可谓心思灵巧,懂得以退为进。其他重臣,都极力向曹操推荐曹丕或曹植,陷入了世子之争的两难局面,贾诩则不像他人那样直言相谏,而是以转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就是在曹操询问的当口,贾诩也是缄默...

  • 19612414365“曹刿之辩”和“贾诩之辩”分别说了什么?中国与三国战争方法论入门...
    凤何彼答:只有这样,他才能赢得与弱小敌人的战斗。当谈到曹刿的争议时,令作者印象深刻的是,当敌人撤退时,你是否会追击他们。在讲三国的时候,笔者注意到东汉末年贾诩之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是否应该追击敌人,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怎么做。现在用曹刿论战中的两句话作为贾诩论战的引子:1.奇石瀑布。他们的公爵...

  • 19612414365贾诩论战
    凤何彼答:”贾诩说:"现在战局有变,再去一定顺利.”张绣相信了,集合败军去追击,大战之后,果然获胜回来.问贾诩说:"我用精兵去追,您说我会输,用败兵去攻击别人获胜的军队,您说一定赢.一切都向您说的一样,为什么全应验呢.”贾诩说:"这很好明白,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但比不了曹操,虽然军队刚撤退,他必定亲自...

  • 19612414365贾诩论战
    凤何彼答:“贾诩论战”~~说的是东汉末年,曹操与张绣交战,当时身为张绣手下谋士的贾诩劝说主公受降的一翻话,看看你们给出的答案~~那是“曹刿论战”吧~!这些所谓的举人,见习魔法师们,不过都是些只会上网站查资料的庸才罢了~!哈哈哈哈!!正确译文:曹操出兵征讨张绣,一天率兵撤退,张绣带兵去追击。贾诩对张绣...

  • 19612414365历史人物评价
    凤何彼答:再说张任被擒,也是刘备所为,没诸葛亮什么事。《三国演义》中定军山一战,老黄忠斩夏侯渊,乃是听从了法正的计策,这又夺了刘备的风头,《三国志》记载“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可见刘备在军事上也是有天赋的,一个“不甚乐读书”的人却屡有奇谋。刘备不但不是没有本领,...

  • 19612414365贾诩论战的重点字词
    凤何彼答: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朝(第一声):早晨。④绣: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⑤诩(xǔ):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后投靠曹操。⑥促:赶快。⑦谢:婉言拒绝。⑧亟(jí):赶紧。⑨失策:错误的策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