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人物形象分析(3)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罗贯中为了塑造好诸葛亮这个《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不止安排了周瑜这一个映衬人物。除了周瑜以外,还有曹操、司马懿。但他们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从对诸葛亮映衬的时间先后来看,前期是周瑜和曹操,后期自然就是司马懿了。

周瑜和曹操虽然同属于前期的映衬人物,但由于两人的性格特点不同,当然所起的映衬作用也就有区别。罗贯中曾用周瑜的杰出军事才能来映衬诸葛亮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曹操也是一个极善征战的高手。《三国演义》中也有用曹操的军事才能来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描写。比较突出的如曹操自赤壁败走时,在乌林、葫芦口和华容道都曾大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如之奈何?”但笑声来止,在三处分别依次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这是用曹操的军事才能来衬托诸葛亮。但赤壁战后,曹操与诸葛亮较少交锋,所以曹操对诸葛亮所起的军事方面的映衬就相当有限。曹操对诸葛亮的映衬既然主要不在军事方面,那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曹操对诸葛亮的映衬不体现

在某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出一种“整体性”。关于这一点,毛宗岗在第一百零四回的首评中曾经指出过。毛氏认为,曹操与诸葛亮都曾担任丞相,总揽朝政,独握兵权,能征善战,但诸葛亮尽忠,曹操谋篡;诸葛亮为公,曹操为私;诸葛亮不为子孙计,而曹操则为子孙计。从毛氏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曹操对于诸葛亮的映衬是从一生的言行品质方面来起作用的,这就是“贤相”与“奸相”的区别。读者正是从这种“整体性”的映衬中,感到了诸葛亮的伟大。这是曹操的映衬与周瑜的映衬各自不能取代的地方。

周瑜对诸葛亮的映衬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映衬也不一样。二者除了时间上的先后以外,主要区别在于映衬方式。周瑜是诸葛亮抗曹的同盟者。周瑜的器量狭小、目光短浅、容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处理较复杂的关系不够谨慎等特点,对诸葛亮主要是起一种反衬作用。通过同盟者的反衬,以显示诸葛亮的性格特征,这是周瑜的映衬方式。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敌对者,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映衬则是一种正衬。通过一种敌对势力的正衬,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诸葛亮的性格特征,这是司马懿的映衬方式。司马懿跟周瑜一样,也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通谋略,极善用兵。与周瑜不同的是司马懿非常谨慎,很能忍耐,而这也恰恰是诸葛亮的特点。以司马懿的谨慎来衬托诸葛亮的谨慎,才能看出诸葛亮谨慎的特色。如“空城计”,司马懿领十五万精兵杀到城下,见诸葛亮坐于四门大开的空城之上操琴,不但不攻城,反而以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因此领兵退去。从这里,很能看出司马懿的谨慎只是一味地谨小慎微,甚至达到了畏首畏尾的程度。而诸葛亮的谨慎才带有非常人所及的奇绝特色。另外,司马懿作为军事统帅,他的忍耐程度实在不同寻常。如第一百零三回描写司马懿被诸葛亮杀得无计可施,只得深沟高垒,以待诸葛亮军队之弊。而这,正是诸葛亮所忧虑的。为了激怒司马懿出战。诸葛亮派人送“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一套给他,以羞辱司马懿。司马懿见了,虽心中大怒,但仍笑着接受,并“重待来使”,“绝不提起军旅之事”,以至于连诸葛亮都不得不叹服。如是周瑜,他无论如何是不能忍受的。诸葛亮这个典型形象,经过司马懿的映衬,才最后地表现出了他的全部性格特征。可见周瑜与司马懿是一前一后,一反一正,都从不同方面对诸葛亮起着映衬作用。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篇2]

一、 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历史人物,影响了世世代代无数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的思想与人生。其中周瑜就是主要人物之一。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三国演义》中明显倾向于蜀汉,因而便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周瑜过多的负面刻画以此来衬托诸葛亮的正面形象,并且将周瑜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诸葛亮的陪衬出现。那么,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怎样去刻画周瑜的形象的,这个形象的特点在哪里,而历史上的周瑜又是怎样的呢?

二、 周瑜的生平以及其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1. 周瑜的生平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周瑜“长壮有姿貌”[1],他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 廓清天下。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1]。自此,周瑜便开始了他的三国征途。后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当孙权势力单薄,关键时刻,周瑜等人挺身而出,忠心不二地继续扶持孙吴政权,使其逐渐走向了繁荣的局面,促使形

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后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建议孙权争夺蜀地。得到孙权的肯定后,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然而不幸的是他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2.《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

由于受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表现对正统蜀汉的推崇,进行了不少的夸大来赞美蜀汉,为此,作者便需要通过故意夸张地贬低其他政权和才人来衬托蜀汉的正统和蜀汉阵营谋士的智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国演义》中刻画的周瑜在很大程度上被贬低了,而这样做的目的在书中很容易看出:作者是通过对周瑜的负面描写如计谋不够高、心胸狭窄等特点来反衬诸葛亮的大度和神机妙算等,从而达到襃赞正统蜀汉的目的。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在历史上的很多贡献都被移动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这使得周瑜在小说中的活动不是非常丰富。纵观整部小说,周瑜的人生基本上被作者无情地划分为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而这两部分的分界线很明显是诸葛亮的出山: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即在小说的三十八回之前,周瑜可谓在东吴叱咤风云,有充分的权威性,他的各种战略也是十分优秀而且有远见。历数他在这一阶段作出的贡献,有初出之时设计活捉太史慈等等许许多多的战斗成果。然而在孔明出山之后,他的智谋似乎急剧下降,唯一算是大一点的赤壁之战中他也是低于诸葛亮一筹。从《三国演义》整部小说来看,我们遗憾地发现,周瑜的事迹并不是多丰富,而这一切仍逃不离正统思

想对小说观点的影响。

三、《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的形象

从整部小说来看,周瑜整体的形象特点是:首先从正面来说,周瑜有较高的智谋,并且有十足的忠心;但更多的,从反面来说,三国演义中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以及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下面分别就他的各个主要性格特征加以分析说明。

(1)首先来看周瑜的正面形象特征。在小说中,虽然作者主要是通过贬低周瑜来衬托诸葛亮,但与此同时周瑜仍不乏智谋,并有众多其他优点。比如周瑜的出场就足以表明他的不凡:

(孙策)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瑜曰:“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2]

从这一段简单的出场描写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周瑜的很多性格特点:通过“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这句,足以看出周瑜的风度,这是他内在文雅的精神的表现,仅此一句,就自然地暗示了他的与众不同,注定了他的才华横溢;接下来的“见了孙策,下马便拜”表现出了他的谦逊、对孙策的敬重。不得不说,从这些来看,周瑜的性格与其后的心胸狭窄、甚至有时有些傲慢无礼的表现是无法契合的。

而他的忠心更是毋庸置疑的。周瑜早期是跟随其挚友孙策为其出谋划策的。但后来,孙策中箭而亡。在此处前后周瑜的一系列表现尤

为深入地表现了他的忠心:

(周瑜)闻知孙策中箭被伤,因此回来问候;将至吴郡,闻策已亡,故星夜来奔丧。当下周瑜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吴太夫人出,以遗嘱之语告瑜,瑜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少顷,孙权入。周瑜拜见毕,权曰:“愿公无忘先兄遗命。”瑜顿首曰:“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2]

在这里,周瑜首先是时刻挂念着孙策的伤势,并专程为此“回来问候”,得知其死讯后,他的反应极度强烈:星夜来奔丧、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这表明他是一个重视情义的人。而其后他“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的举措将其忠心不二的形象刻画的更是淋漓致尽。

至于周瑜的智谋,书中有不少的表现,此处仅选取两个侧面描写来加以说明:

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

此句是孙策在临终前对吴太夫人的遗嘱。试想一个能够被君主在临终之前念念不忘,甚至因不能在面前而深为遗憾的臣子,我们怎能说他没有十足的智谋与策略!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多处正面表现出周瑜的智谋过人,在此不一一赘述。

(2)对周瑜反面性格的刻画

尽管小说中有不少对周瑜的正面表现,但总体来说小说仍是反面

的刻画更加明显。自小说38回后即孔明出山,除赤壁之战中谋划了反间计等一些计谋,作出重要的贡献之外,他的出现大多时候是以其对蜀汉的不轨之谋失败来作为诸葛亮的陪衬的。而他最突出的性格缺点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其最突出的表现自然是他与诸葛亮或者说是蜀汉的斗争。在与蜀汉的合作时期,周瑜不断的思考着要将诸葛亮除去,名为担心诸葛亮成为东吴的祸患,但事实上更多地透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才能的嫉妒。也正是这种嫉妒和心胸狭窄的性格最终使他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这种嫉妒的心理的驱使下,他便反复地不择手段地想办法除去孔明。例如在孔明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之时:

周瑜谢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乃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肃曰:“不可。今操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1]

除此之外,周瑜还有很多次想除去孔明甚至是刘备。以致经常在吴营中上演“大帐两侧埋伏五十名刀斧手,结果被蜀汉的大将揪出来”的闹剧。那么周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除了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之外,这也表现了他的另一个性格缺点:目光短浅,容易冲动,没有长远而深刻的眼光,而这,也许也就是他为什么始终难以成功的原因。而他另一个容易冲动的典型表现就是诸葛亮智激周瑜时他的反应。周瑜面对一群群东吴大将的劝说都一直坚持不想抗曹,却在诸葛亮三言两语涉及儿女私情的话之下怒不可遏,随即决定抗曹,这表明他极易

冲动,并且目光短浅,没有全局的观念。

有了嫉贤妒能、容易冲动、目光短浅这些致命的缺点,周瑜最终英年早逝不得志的结局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

三、 总结

1. 对《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刻画的评价

(1)单纯从作品的表现力的角度来说,作者对周瑜性格的表现应该说是十分鲜明的。作者通过大量的语言、心理以及动作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既有才能、忠心耿耿,但同时又具有许多致命缺点的周瑜形象,让读者对其充满惋惜与怜悯但又同时对其性格上的缺点无奈而有点恨。因而这样的形象刻画总体上是成功的,它展现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2)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似乎又有些不合理之处。这个不合理是指人物在前后的性格差异。在诸葛亮出山之前的内容中,作者刻画出的周瑜是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他的出场充满风度,他对孙策毕恭毕敬,他对贤才十分友好大度,他的计谋也是十分的得当然而在孔明出现之后,他的性格明显有变化:他有很多时候显得狂傲自大。在鲁肃等人甚至是在孙权面前也有点自以为是;他对孔明丝毫无法容忍;他甚至可以违背道德提出用孙权之妹作为诱饵来捉刘备的方案他在前后的差异让人有点无法理解和接受。因此,作者在对人物的处理上可能有点过头,为表现孔明的睿智大度而过分地表现周瑜的狭隘,结果周瑜的性格发生突变。

2.对周瑜的评价

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看,周瑜是一个有足够的才能、但性格有着明显缺陷的人。作为读者,我盼望周瑜能够是施展其才华,展现其风采。但客观来讲,他的性格注定他无法成功,只能成为人们叹息的对象。因而对小说中的周瑜,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历史真实的角度来讲,由于历史上的周瑜的性格并非小说中的那样狭隘,因而对他,更多的是对英年早逝、大业未成的遗憾与惋惜,并带有一些对英雄的敬意。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3)视频

相关评论:
  • 18354989305周瑜的性格特点 周瑜人物介绍
    荣饺言1、周瑜的性格特点有:头脑敏锐、多谋善断、赤胆忠心、恃才自负、嫉妒贤能等等。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3、周瑜少与孙策交...

  • 18354989305周瑜人物形象分析(3)
    荣饺言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篇2] 一、 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历史人物,影响了世世代代无数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的思想与人生。其中周瑜就是主要人物之一。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三国演义》中明显倾向于蜀汉,因而便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周瑜过多的负面刻画以此来衬托诸葛亮的正面形象...

  • 18354989305周瑜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荣饺言周瑜的性格特点有:头脑敏锐、多谋善断、赤胆忠心、恃才自负、嫉妒贤能等等。周瑜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武艺高强,雄姿英发,且在音律上颇有造诣。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宽宏大度之人。有一个成语“饮醇自醉”,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原文是“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意思是...

  • 18354989305周瑜的人物特点 为什么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荣饺言2、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

  • 18354989305《周瑜》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荣饺言“第二气”是周瑜巧设美人计,用孙权妹妹假嫁刘备以擒刘,用以换回重镇荆州。谁知吴国太置社稷安危于不顾,感情用事,甘露寺相中刘备,使刘弄假成真,喜娶孙妹,而孙吴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怎能不气? “第三气”是周瑜假途灭虢之计不成, “箭疙复裂”而亡。周瑜的死,无疑为箭毒所致。周瑜不顾个人安危,劳心...

  • 18354989305求《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人物评论
    荣饺言一. 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英雄应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

  • 18354989305《三国演义》周瑜人物形象分析
    荣饺言    提起周瑜,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罗贯中竖立的嫉贤妒才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即使是演义这种自带感情色彩的体裁,我们也要客观地分析其中的人物。    我们先从诸葛亮三气周瑜这个故事分析。说实话,诸葛亮在三气周瑜故事中的表现,实在不算正人君子...

  • 18354989305周瑜的人物性格特点
    荣饺言在后世人的眼中是一位儒士形象。但在《三国演义》中,他的人物形象被丑化了,特别是在赤壁之战和刘备前往东吴娶亲的事件中,周瑜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被用来和诸葛亮对比,留下“诸葛亮三气周瑜”和“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说法,更是展现出周瑜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容易冲动的性格特征。

  • 18354989305草船借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荣饺言1、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勇有谋,胸有成竹,从容镇定,以大局为重。2、周瑜:阴险狡猾,妒贤嫉能,心胸狭窄。3、曹操:谨慎多疑。4、《草船借箭》中没有黄盖,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鲁肃,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草船借箭》选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诸葛...

  • 18354989305草船借箭人物形象分析
    荣饺言1.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展现了他的神机妙算和卓越智谋。他胸有成竹,从容镇定地应对周瑜的挑战,体现了他以大局为重的品质。2. 周瑜:周瑜在这段故事中显得阴险狡猾,妒贤嫉能,心胸狭窄。他试图通过设下难题来除去诸葛亮,显示出他的险恶用心。3. 曹操:曹操在故事中的形象是谨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