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系”?为何现在的人都喜欢佛系?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自从“佛系”一词出现以来,就被各行各业广泛认同,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心领神会,一点儿也不觉得陌生。就好像这个群体早就存在,只是一直缺乏一个合适的统一的名称,这回总算是正名了。你曾经自认过是“佛系”或者调侃过其他人是“佛系”吗?

不求甚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还是先了解个大概再把人格归类也不迟。“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杂志中,我们不去追究它的出处,也不用去理会它在流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引申含义,因为这个词是借助了“佛”的概念,所以,佛才是它的文化和基本内涵的出处。

说到佛,中国传统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其中的“释”指的就是佛教。儒教来源于孔子,道教来源于老子,都是中国本土的思想,而佛教来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所创。这三种思想汇聚于奴隶制与封建制交接之际,后又经过漫长的此消彼长的融合过程,最终达到统一确立的地位。

到了后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意识和概念受到各种现象的冲击而解构,变得碎片化,但每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流行词汇的爆发性传播都有其铺垫和酝酿。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自媒体出现后,各种关于经典文字的转载铺天盖地。而在常见的至理名言中,源于佛教的不占少数,例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在不断接受强化记忆的同时,很多词句除了朗朗上口之外,还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就这样,被轮番灌输了几年之后,一听到“佛系”这个概念,顿时就觉得遇到了知己。以上便是“佛系”形成的文化历史条件和外部条件,下面再来探讨一下“佛系”形成的的内在因素或者说智力支持。

在佛教文化传统和通俗佛教用语得到广泛传播作为概念认知的基础上,实践作为“佛”的基本前提也非常重要。因为“佛系”不是指一种正在养成的过程,不同于我们在哲学系学哲学,在文学系学文学,而在“佛学系”学佛学。

“佛系”是指已经完成了修习佛学的过程,只不过是从实践中来,而不是在寺庙里或者书本中的文字中学到或顿悟而来。

不夸张地说,“佛系”群体已经把这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日常行为模式的出发点来对待了,只是没有如传说中的那样成佛而已。佛必须是全知识状态的,没有无知的佛,也没有一知半解的佛。知识是不断在更新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尤其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昨天学到的知识,也许今天就过时了。而现在的互联网就像一个无限知识的外挂,它可以随身携带,其维度不但包括了人类历史上所知道的一切,而且还在不断更新着,不拘泥于宏观或是微观,也不限于某个特定专业或是跨学科的知识。

有了充分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佛系”才具备了佛的一个重要特征:不仅自己觉悟,而且也使他人觉悟,这就是信息形式下的知识共享。

觉悟的传播是一种识别能力,否则在信息不可控状态下的绝大多数信息都属于垃圾。这也是“佛系”被调侃成以“都行”、“可以”、“没关系”为口头语的麻木群体的原因,而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这却是他们已经对无效的结果给予了综合判断的表现。这种看淡一切的思维方式看似消极,但也有其积极的方面,比起某些成功人士分享一些无营养的东西,“佛系”对于知识的分享要高尚得多。从佛教角度讲,分享也是一种慈悲,而慈悲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佛系”的另一个表现是“知行合一”,这也是实践中重要的一环。说它很重要,是因为这一点正是儒、释、道三个思想体系容易产生分歧之处,而且这三个思想体系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行合一”。

在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对于主流思想的“佛道之争”,从认识的不同角度上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文学作品方面,佛教有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西游记》,道教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东游记》,从文学和艺术成就上来说,两者本质上并不矛盾,都是经典的作品。

今天的“佛系”之所以不是佛教,还是多少有些“脱胎换骨”的意味。做一个辩证式的假设:把佛系中“知行合一”中的“知”划分入当今的“儒”,把“行”划分为当今的“佛”,而把“合一”划分为当今的“道”是否更合适呢?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说过:“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对这段话中的“佛教徒和希腊人”,显然不能教条地去理解,而应该辩证地理解。

所谓高级发展阶段的人,就综合了全知、全识、全能的前提条件,也就是在知识、识别和实践上都达到充分发展之后的人。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杂谈,在信息时代,没有哪个人或者哪个行业会单纯地适用于一个孤立的思想,类似“佛系”这样的流行语也只不过是把过去的经典做一下通俗化的处理而已。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思想领域不但融合了古今中外各个体系,还增加了很多正在生成的新事物,这不是靠固步自封的方法论能够做到的,也不是靠文人的行云流水能够做到的,而是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一步一步创造出来的。同样的,所谓“佛系”,不是打坐念经,更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脚踏实地、不畏艰险、乐观并且泰然地与变化无常的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

所以,不要随意地轻视和调侃一个庞大的群体,因为这正是构筑稳定社会的基石。我们也期待所谓的“佛系”能够为世界带来有益的融合和真实的发展,希望这一切不是简单重复的永恒的轮回。



佛系就是性格懒散。因为现代人是被娇养着长大的,不喜欢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所以性格佛系。

佛系就是什么都随缘,不过多的强求什么。因为现在能够人为的事太少了,所以选择佛系。

佛系是代表当下一种不争不抢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主要是当下人们生活压力太大,造成了这种比较消极的心理。


什么是“佛系”?为何现在的人都喜欢佛系?视频

相关评论:
  • 15653504202“佛系”是啥意思?
    冯盲钧佛系,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态度。实践了佛教的“随遇而安”的佛理。真正的佛系不是丧,是三分调侃,七分从容的自我消解。不是消极逃避,而是将合理欲望转化为积极能量!在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后,看淡结果,内心坦然。在前行的路上持这种态度,摆脱各种矛盾焦虑,成为快乐的...

  • 15653504202有些人为什么变得“佛系”了?有哪几种佛系现象?
    冯盲钧1. "佛系"一词在当今社会流行,原因有三。首先,生活成本高,如一线城市的房价,让一些年轻人觉得努力也难买得起,从而选择"佛系"生活。其次,晋升困难,随着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本科生众多,竞争激烈,"佛系"成为了某些人的选择。最后,创业风险大,当前创业公司的存活率不足15%,失败后...

  • 15653504202很佛系是什么意思?
    冯盲钧佛系——最近朋友圈最火的一个词,所谓佛系就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面对什么都不争不抢、无所谓的平和心态。“佛系”一词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日本媒体曾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2017年,“佛系追星”一词在粉丝圈流行开来,...

  • 15653504202有些人为什么变得“佛系”了?有哪几种佛系现象?
    冯盲钧第一点:生活成本比较高。比如,一线城市的房子,有些年轻人认为,努力工作,也买不起房子,不如佛系吧。第二点:上升太难了。2022年的应届毕业生将突破1000万人,本科生都如同过江之鲫,竞争之严重,可谓壮观。何必为难自己,不如“佛系”吧。第三点:创业太惨了。现在的创业,可谓九死一生,创业公...

  • 15653504202形容一个人很佛系是什么意思?
    冯盲钧形容一个人很“佛系”,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之后网络传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

  • 15653504202佛系是什么意思
    冯盲钧佛系是一种文化现象,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本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一个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即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后来迅速引爆网络,并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一般是用于调侃个人的生活态度,这类人群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不喜欢争抢...

  • 15653504202什么叫佛系人生
    冯盲钧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之后网络传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

  • 15653504202佛系是什么意思
    冯盲钧佛系,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态度。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该词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

  • 15653504202什么是“佛系”?为何现在的人都喜欢佛系?
    冯盲钧“佛系”是指已经完成了修习佛学的过程,只不过是从实践中来,而不是在寺庙里或者书本中的文字中学到或顿悟而来。不夸张地说,“佛系”群体已经把这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日常行为模式的出发点来对待了,只是没有如传说中的那样成佛而已。佛必须是全知识状态的,没有无知的佛,也没有一知半解的佛。知识...

  • 15653504202佛系心态是什么意思
    冯盲钧佛教的思想不是消极厌世,而是积极入世的,现代有一句网络流行词叫佛系,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虽不结触佛法,而自然生出的一种心态,佛系青年起源于物质生活充足,没有体验过为衣食住行而艰苦寻求的感受。物质的充足会使人追求内心。感恩国家让...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