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塑造了曹操什么形象

来自:红宝石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解,还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 简介
  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奸诈狠毒,又坦率真;智勇双全,又疑神疑鬼;宽宏大度,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魔蝎心肠。他有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自私残忍,也有着作为一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雄才武略。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作为亲自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的统治者,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诸侯割据的面。曹操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奸”和“雄”的统一。
  第十七回,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士兵皆言丞相欺众。操欲借垕人头示众。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教人心寒。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这是许子将说的

我说当然是三国第v操在性格上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 我们努力从历史的和艺术的角度去重新解读曹操。既定的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如下:曹操,即魏武帝。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破元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曹操生前在北方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弟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所统治的地区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曹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从上面这段对曹操生平史料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见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作为一个正面人物存在的,但是现在呈现在这里的还仅仅是客观的介绍。作者在写作《三国演义》的时候,曹操在历史上的面目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有作者个人写作的艺术倾向,但是在作者进行加工的同时无意之间把曹操的人格复杂化了,在曹操的身上,我们能看见三国那个动荡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在曹操这个人物身上的折射。我们不着重来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来看一下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及进行简单分析。
1 超人的领袖才能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国演义》的第一回:
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
2 任人为贤
知人善认,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截取《三国演义》中的章节来说明问题,而是看曹操所颁布的用人政策,他的政策能最大的程度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曹操最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这是三面有可能一举颠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反旗,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贯彻到无条件的程度,遂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唐突圣贤、藐视礼法的雄心魄力,则在曹操不惮其烦举出的大量例子中,得到裸露性显示。曹操明白告诉世人:无论你是否过"污辱之名"、"见笑之耻",或即使你有过如"贪将吴起"那种"杀妻取信"、"母死不归"的大恶行径,只要你确有能力,仍会得到我的重用。(见《青梅煮酒》周泽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曹操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的。陈先生写道:"孟德三令……则是明白宣示士大夫自来所遵奉之金科玉律,已完全破产也。由此推之,则东汉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无从坚守,而其所以安身立命者,亦全失其根据矣。故孟德三令,非仅一时求才之旨意,实标明其政策之所在,而为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之大变革……(详见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我们现在来理解曹操的这种做法时候也许只能从曹操的人格特征来剖析。
3艺术形象的曹操的性格多面性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按照艺术的典型化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奸雄的典型形象。不仅他的言语、行为已经偏离历史的事实,而且浸透了作家的审美感情。其次,《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残忍、多疑的性格侧面,又有眼光远大、谋略出众、善于用人的雄才大略的一面。对曹操人格的贬斥,实际上是和他的优点一起表现的,正所谓的泥沙俱下。曹操是惯于由大怒转为大笑,大笑转为大哭的。他在赤壁之战后,从华容道逃归,在南郡安歇时,对着众谋士,突然大哭起来。谋士们问他为什么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从一方面看,这是曹操的爱才惜才;另一方面看,这又是曹操使的诈术,因为他的大哭的结果,“使众谋士黯然自惭”,这才是他哭的真正目的。
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这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清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特性使然。但是, 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以奸雄作为性格的主导方面。 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的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
曹操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形象,具有多侧面的复杂性格、多层面的组合、独特的个性化力量,于是,就出现了官渡大战中的喜剧效果,就出现了赤壁大战中的悲剧结局,于是就有了三国人物形象系谱里面的---人格判断上被否定,美学生命上却是不朽的人物!一的英雄

三国演义塑造了曹操形象:
反面形象
1、生性多疑,善于猜忌:代表案例为因言,拔刀直入杀吕伯奢一家八口,以及梦中杀近侍。
2、奸诈狠毒,狡猾多端:《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曹操出场后的“诈中风”故事便为其定下了“奸诈”的基调。
3、嫉贤妒能,刚愎自用:曹操嫉贤妒能的典型事例,莫过于“斩杀杨修”。
证明形象
1、政治才能:代表事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尊天子以令不臣)

2、知人善用,唯才是举:对士族或寒门都能之人善用,同时有长坂坡惜才活捉赵云令,跟赤兔送关羽。
3、卓越的军事才能:《三国演义》的重点是写他如何精心筹谋、驰骋疆场、统一北方。
4、机智多谋,随机应变:经典案例为割发代首及望梅止渴。

一、曹操的人格思想。曹操是官宦出身,自小受“正统教育” 的影响,有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同时曹操又生逢乱世,结交广泛,使得他的人格思想具有复杂性。自信、自卑的双重人格是突出表现。二、英雄与奸雄的辩证。我们可以认为,无论古今,“奸雄”二字,无非有两个含义:所谓“雄”,指英雄,其义甚易理解。而所谓“奸”,则应结合曹操的思想、行为及表现来理解。拥有了才智与武略的曹操有了当名人的资本,摆在他面前的由两条路。第一条,当英雄。第二条,当奸雄。

曹操奸绝:这是符合罗贯中抑曹扬刘的主旨,以蜀汉为正统,在这一个思想指导下,黑曹操是必然的...



看下文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思蒙中学 向东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塑造了400多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
曹操,这个“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作为一代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其性格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作者从他个人的儒家思想出发,把曹操当作乱世奸雄和反面人物来刻画。从小说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作者赞美刘备,谴责曹操,其主要理由并不是因为刘备以“皇叔”的身份来“匡扶汉室”,曹操作为异性来“篡位”,而是因为两者在道德观念和政治品质上的截然对立。从而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首先注重的是曹操的“奸”,把他塑造成一个玩弄权术、残暴不仁、骄奢荒淫、伪善奸诈的乱世巨奸。但作者也并没有忘记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现实中的地位,因而对曹操英雄一面的描写,也是十分到位的。对其“执法严厉,志存高远、胆识过人、求贤若渴、以身作则”的雄才大略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小说人物,我认为曹操这一形象应是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的统一,是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完全可以说,曹操这一形象是整个《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成功、最有特色的。
下面从曹操英雄本色的刻画和乱世奸雄的塑造两个方面来谈谈《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一、《三国演义》一书在刻画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执法严厉,志存高远、胆识过人、求贤若渴、以身作则”的英雄形象是十分突出、十分完美的。
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他对历史还是贡献巨大的。年仅二十、初涉官场的曹操就活学活用了商鞅变法之始“立木南门,公告移至北门有奖”的办法,树立威信,从而展示了他的“执法严厉”的政治家风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就用重彩浓墨推出青年曹操的形象:“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捧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明显就是要把曹操作为重要人物来塑造的。
“割发代首”故事的生动刻画,进一步使曹操“正人先正己”的政治家形象更加丰满。在第十七回中,曹操“调兵遣将,自统大军进发。行军之时,见一路麦已熟。”“操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却不料曹操自己的马被鸟所惊,窜入麦田,践踏了庄稼,曹操于是令行军主薄议自己之罪。主薄说:‘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 在谋士郭嘉“法不加于尊”的劝解之下,只好“割发以代首”。由此“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曹操在特定的军事行动中,制定相关的法令,这叫有法可依;自己的马受惊出乎意料地践踏麦田,违犯自己公布的法令,曹操并没有为自己开脱,而是让行军主薄为自己定罪,并欲刎项自杀,主动承担违法责任。其行为已是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虽然最后以“割发以代首”,但终究还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况且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曹操能够割下自己那代表人之尊严的头发掷于地下,已经难能可贵了。
当汉末中央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曹操大胆采纳了谋士荀彧的建议,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此后,他不仅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朝廷的名义行事,而且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地盘,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挟天子而令诸侯”,正是说明了曹操胆大心细、志存高远。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特别是在曹操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虽然脑海深处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但还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不“行王霸之事”。这也正好说明了曹操的有勇有谋。
在《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里,曹操的英雄本色再次扩展。当王允假借生日祝寿特邀公卿大臣密议谋董卓之事,却无计可施、众官皆束手无策、掩面而哭泣之时,唯独曹操一人与众不同,“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吾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在这危急关头,是曹操举重若轻,毛遂自荐,提出自己一人冒着杀身灭族之险承担谋刺董贼的行动计划,与满朝公卿“悲伤无奈、谈虎色变、纸上谈兵”形成了鲜明对照,活脱脱一个勇敢乐观视死如归富于行动的英雄,完全区别于那些“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之类的空谈的政治官员,他富于行动、甘冒风险,在实施刺杀董卓的具体行动中,两次欲刺未果,当再次“拔刀欲刺之时,被董卓发现其形迹可异,曹操急中生智“跪献宝刀”,因此暂时掩饰过去。当离开董卓之后,曹操料定董卓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怀疑,因此,他毫不犹豫夺马飞奔,脱离虎口……这多么惊险的一幕,使一名乐观、智勇双全、胆大心细、具有非凡行动力的曹操活现眼前。曹操“濮阳诈死破吕布”、“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故事,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战斗中,曹操总是指挥若定,胜不骄,败不馁,屡出奇计,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都是曹操智勇双全的形象化说明。
同时,曹操还是一个文武全才。作者在描写他戎马倥偬的生活中,也是不忘展示曹操的文才诗情。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中赤壁决战前夕,曹操乘坐大船巡视水寨,见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便命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会见诸将。当晚月色皎白,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十分高兴,取槊立于船头,想到自己军力强大,稳操胜券,可一举而灭东吴,便满饮三爵,横槊而作《短歌行》。以鼓士气,壮军威。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就凭曹操能诗能文、文武雄才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
同时曹操的干部管理机制也是非常完善的。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集权于己,不允许臣下有结党行为。为了监视群臣,曹操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曹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事实证明,曹操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有用的,孙权就评价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孙权也仿效曹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是不无道理的。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而这个校事只怕比现在的纪检监察干部还要厉害呢。

二、《三国演义》一书在刻画作为一代奸雄“玩弄权术、残暴不仁、骄奢荒淫、伪善奸诈” 的形象也是十分成功的。

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曹操更是得心应手,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也正好说明了曹操的乱世奸雄形象。
在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这完全可以说就是曹操玩弄权术的最得意之作。
这种“舍车保帅”、“借小人物头颅以完成大人物政治理想”的作法已成了后世政治家们广泛运用的手段。
他对待百姓,毫无仁德可言,徐州太守陶谦本欲结纳曹操,只因误托张岂,致使曹父一家被害,曹操闻讯,竟下令大军洗劫徐州,迁怒于无辜,“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
多年来,曹操杀人不眨眼,结下了不少仇家,常害怕被人谋杀,死于非命。为了掩饰自己怕死的丑态,便编造谎言,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要左右亲信在他睡着后“切勿近前”。当忠于职守的一个近侍大白天替他覆盖落被时,他便“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居然假装吃惊地问“何人敢杀吾近侍?”,还假惺惺地痛哭,命人厚葬。曹操的这些举动,一来是为了证实自己“梦中好杀人”,二来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替他卖命。
曹操的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报父仇攻徐州”,曹操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要一错再错,耍弄阴谋手段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最为痛惜的是错杀了神医华佗。神医欲为曹操开头骨治病,而操疑“汝要杀孤耶?”“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呼左右拿下狱中,拷问其情。旬日之后,华佗竟死于狱中。从而也使自身气绝而死。
“装病谗叔”说的是曹操小时候“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其叔则常在其父面前状告他的过错。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曹操见叔至便装病,其叔见状,就速告其父。待其父急急赶来,曹操却没事人似的游乐如常。其父便惊问其故,曹操就说其叔说谎,从而挑拨离间了父与叔的兄弟关系。
由此可见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所以有时并不觉得可憎可鄙,让人虽不能心悦但却能诚服。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伪善和奸诈狡猾。
英雄爱美女,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旦到了他们的根基逐步稳固、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便开始骄傲自满、追求起声色犬马和个人享乐来,即使是有着强烈进取心和权势欲的曹操也不例外。曹操进宛城,见张济妻美,不惜用甜言蜜语来打动她,“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也”,并许以还都后扶为正室,每日与之取乐,不思归期。曹操还在漳河之上修建壮丽无比的铜雀台,并“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供自己晚年享乐。他的贪恋美色可见一斑。而当曹操削平群雄、统一北方时,个人的骄横无比和刚愎自用便显露无余,“宴长江赤壁赋诗”,刘馥只不过指出“丞相何故说出不吉之言”,便惹来杀身之祸,曹操大怒说,“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刘馥”。这就是曹操骄奢淫逸的一面了。  
曹操善于用人,求贤若渴,但“斩杀杨修”却正好说明了曹操嫉贤妒能。杨修具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筑园在门上书一“活”字,嘲笑门建得太宽;塞北送酥,杨修就在盒盖上写“一人一口酥”,致使大家分吃了酥;而梦中杀近侍、曹丕曹植兄弟争宠斗智等,都被杨修一一识破。曹操虽然在表面上对杨修“称美”、“嬉笑”,但在内心深处却“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最后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寻了个“乱我军心”的借口,将杨修斩杀了事。

曹操才是《三国演义》里写得最精彩的人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作者本人对曹操的评价。在这个评价里面,其中包含着作者对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肯定,同时又是把曹操作为反面人物刻画塑造的依据。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曹操作为奸雄的狡诈残忍的同时,又生动展现了他思想性格的另一面,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在作者的笔下,他虽是一个反面典型,却不失英雄本色,是一位杰出的、有才能的、了不起的枭雄。


三国演义塑造了曹操什么形象视频

相关评论:
  • 19738648742三国演义塑造了曹操什么形象
    郜贤胀三国演义塑造了曹操形象:反面形象 1、生性多疑,善于猜忌:代表案例为因言,拔刀直入杀吕伯奢一家八口,以及梦中杀近侍。2、奸诈狠毒,狡猾多端:《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曹操出场后的“诈中风”故事便为其定下了“奸诈”的基调。3、嫉贤妒能,刚愎...

  • 19738648742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郜贤胀心狠手辣、多疑善变、不择手段的人。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错杀了吕伯奢全家后,他明知自己是错杀,却毫无反悔和歉疚之心,反而将错就错,利用阴谋手段将吕伯奢本人也杀死了。

  • 19738648742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郜贤胀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

  • 19738648742曹操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以什么形象出现
    郜贤胀曹操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以“奸雄”形象出现。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为“奸雄”形象,其奸险狡诈令人生畏;在《三国志》中,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人物: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英雄的一面。作为小说,《三国演义》以曹操的历史形象为原型,突出了其“奸雄”的一面,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集中...

  • 19738648742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郜贤胀3、雄才大略:军事上,曹操对各路英雄的战略战术、人力物力均了然于胸,力求做到知己知彼,所以他在军事决策上时时会料事如神,因为他拥有军事家特有的本能;4、远见卓识:他非常重视人才,极力搜罗,加以重用,胸襟开阔,豁达乐观,在尔虞我诈的争战中,为获得最后胜利,曹操很明白顺应民心的重要性,...

  • 19738648742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郜贤胀他的领导气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行事果段②豁达自信③知人善任。初入仕途,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之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三。 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 怎样使用人才对战争来说非常重要,得天下的战略就是使用人才的战略。三国中曹操是会用人才的典范。曹操实在是爱才,因此,唯才是举、知...

  • 19738648742《三国演义》曹操是一个人怎样的人?
    郜贤胀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

  • 19738648742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
    郜贤胀曹操 曹操形象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他阴险残忍,虚伪奸诈,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员我”的极端利己主义哲学。小说从正统观念出发,通过逼献帝,杀伏后,称魏王,加九锡等情节,突出其欺君罔上。又通过杀吕伯奢全家,借王壁之头以抚军心,借扰乱...

  • 19738648742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郜贤胀《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作者罗贯中,把历史上的曹操,描绘成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作者把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罪恶,生动地集中在他身上,使他成为典型的统治者形象.小说中的曹操,是一个有着无穷贪欲和权势欲的人物,但他又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自私残忍的灵魂掩...

  • 19738648742《三国演义》曹操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郜贤胀超人的领袖才能:曹操的领袖气质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领导精神,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能做到当机立断,从不优柔寡断,这也是领袖必备素质。曹操刚刚踏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