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哪几个思路?最主要有哪些?

来自:百韵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写作方法主要有哪些?~

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对每个人来说,提高的过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1.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广泛阅读文章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3.要多练笔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

“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4.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说,人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我们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

最后,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够重视,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等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

要掌握思考过程的基本知识

1.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类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的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我们就无法分清和认识我们的世界;只有透过这些现象,抓住他们的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以及事物之间的区别上,认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

读书和写文章也是这样,一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些纷繁的现象(人物、景物、事件等)。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现象出发,找出它们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它们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或写好一篇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呢?一般来说,主要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点,面对单个事物的时候,不要仅看它的表面现象,还应该看一看它到底说明什么,能说明什么,一般就是这个事物的本质。比如,一个同学在家里写作业,这时客人来了,于是他放下笔,让客人坐,并给客人端来了糖果。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我们不注意,不加以分析,就觉得这事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问一问它到底说明什么,就会发现这事虽小,但它却说明了这个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的本质。第二点,面对诸多事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而应该从它们之间找出内在联系。这内在的联系,就是这诸多事件的共同本质。比如,有这样两件同一个同学有关的事:一件是他在班上给同学讲数学题,另一件是他在街上扶一个盲人过马路。这两件事,从表面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是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件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即都体现着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就是这两件事的共同本质。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一遍就完了,因为这时我们获得的,基本上还是人物、事件、景物等一些表面现象,还没有从这些现象中找出本质的东西。我们还应该思考或者阅读,找出事物的本质,并将本质与现象结合起来,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得到深层次的知识。写文章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根据头脑里的一些材料拿起笔来就写,而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这些材料的共同本质,也可以说是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安排组织材料、结构文章。这样,才能为文章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到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在读书、写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2.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一篇文章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思考过程。思考得全面透彻、有条有理,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而且,写起来也不会很吃力。如果思考过程进行得不深不透,即使写的时候再卖力气,文章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而且往往会出现很不容易修改的毛病。

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思考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要想使思考过程达到“深”和“透”的程度,除了要把握事物本质之外,还应该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但能使我们的思考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进行,避免走弯路,而且能使文思敏捷,在较短的时间内思考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提炼、表现主题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在提炼、表现人物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开掘和生发的思维方法;在具体描述的时候,能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判断、推理等方法,无疑要比不讲究思维方法的思考效果好得多。

要看你写什么类型的作文了
首先是审题,
然后明确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如果是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是议论文也要求论点论据符合文章的核心,小说要求情节的设计体现这个核心思想,记叙文要带有自己的感情去写
然后你可以大概草拟一个大纲,或者说构思,这点是要求你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就是一个整体性
题目不要很直白的,要引起读者遐想,或者好奇
然后是设计开头,这里面就是根据你整体性的构思去设计,这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
内容要由层次起伏,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要特别注意,内心描写,动作行为反映内心,插叙、倒叙,对话这些都可以通过设计使文章的变得巧妙,散文主意发散思维,句段优美,但是不能脱离核心,议论文切忌假大空,不要用一种俯瞰一切的语调去写,而要谦虚,提出观点是加上个“我认为”才不会使看得人反感
段落之间的衔接要求自然巧妙
结尾是继开头后的另一个两点,这个切忌有实际的内容,写一些你自己看了都觉得很玄妙东西,最好是能照应开头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想要深入的理解最好还是去找本教你写作文的书

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 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
1. 说什么就写什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百花筒,像七彩阳光。校内、校外,同学们聚集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说话,都说一些什么内容呢?无非是向别人讲述自己每天或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 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用口说的这些内容,改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就是作文,就是文章。换句话说,同学们作的哪一篇文章,能离得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做呢?
2. 要说真话,
写真话 平常,同学们凑在一起,总要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除非想有 意欺瞒对方,人才说假话。说假话、谎话不好。为什么要说真话呢?说 真话,说发自内心的实在话,怎想的就怎说,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也 只有说真话、实在话,别人才爱听,才能感动他人。说假话、谎话,心口不一,让别人厌烦,不能感动自己,又岂能打动他人呢? 作文的目的,无非是要别人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喜怒爱憎的思想感 情,进而感染、打动读者。因此,作文也一定要写真话,写实在话,写 自己的心里话,不能说假话、谎话。这是作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会留心周围事物
“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排在第 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人犯 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 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出路有若干条,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 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 “生活,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制。” 有人可能会抱怨说,现在的生活很单调,自己生活的周围更是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可观察、留心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充满七彩阳光。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就会发现周围有 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 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 实实是很好的作文素材。简而言之,生活中有写不尽的内容。可以说,生活处处皆文章。就 怕蒙住自己的眼睛,塞紧自己的耳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会留心周围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迈好“三步”: 第一步,学会跟踪观察;第二步,学会定向观察;第三步,学会随机观 察。
4. 学会跟踪观察
跟踪观察(也可以叫做追踪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个事物或 者自己周围的某一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 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的),从而获取具体、详实的作文素材。
这是学会观察、养成留心生活习惯的最初始的阶段。 比如,同学们经常吃某种蔬菜(或水果),但不见得就能很好地把 它写出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这种蔬菜(或水果)不是真正了 解、熟悉。要想写好这种蔬菜(或水果),就需要对它的生长过程进行 跟踪观察,同时做到观察一次就及时地如实记载一次。若生长过程太长, 要作好计划,定期观察,并一一记下这种蔬菜(或水果)不同阶段的外形、颜色等。这样,就为写好这种蔬菜(或水果)做了充分的准备。 又如,同学们从小就生活在妈妈身旁,终日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 关怀,但不见得就能出色地把《我的妈妈》、《妈妈的一天》、《妈妈 的星期天》这些文章写出来。其中根本原因还是对妈妈所付出的一切, 不十分地了解、清楚。这就需要对妈妈进行跟踪观察,捕捉更多、更为感人的作文素材。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习作,想想文章为什么写得这样具体、引人。
5. 学会定向观察
定向观察(也可以叫做有重点的观察),就是对生活中的诸多人物 或事物,进行有方向、有选择、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具体、详实的 作文素材。这是继“跟踪观察”之后,学习观察,养成留心生活习惯的第二个阶段(jie duan)。
例如,要同学们写《我尊敬的一个人》。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家庭成员、亲戚邻里、学校教职工等广大人群中,进行有选择的、有重点的观 察,进而发现和积累足以表现这一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作文素材。
三、注意积累作文素材
要解决作文“没的写”的难题,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 惯,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还在学会积累素材。积累素材,就是把自 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及时笔录手记,储存起来。
积累素材,可以加强记忆,同遗忘做斗争。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获取、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 对材料进行优选、筛选的余地才越大。脑海空旷如野,作文时自然也就 不会有好的材料可选。另外,加强积累,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认识 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容易上去了。
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记录素材,储存 作文信息。这个本子就是个材料库,等到需要写作文的时候,翻一翻, 找一找,提出信息。这样,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时没的可写了。积累作文 素材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在观察周围生活中积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积 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在自己写过的作文 中积累。
7.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具体地 说,就是要求同学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耳闻目睹到的新鲜事 物,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中积累,这是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因为小学生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绝大多数写的又都是作者的见闻及感受。 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
跟踪观察时,可以边观察边记录,也可以定期写观察日记。这种记录, 强调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定向观察时,为了方便观察,最好是在观察 之后进行追记。
随机观察,强调作捕捉性随记——及时准确地把自己偶然观察到的 新事物、好素材及突发奇想等记录下来。因为这些素材具有偶发性和一 闪而过的特点,所以“随记”要及时,要像捕捉一种小动物那样,把它“捕捉”到自己的随记本上。这种捕捉性的随记最有价值,它对拓宽写 作面,写出有新意、有认识深度的文章,帮助最大。
论是哪种观察日记,篇幅都可长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个片 段(记下要素、梗概),只要及时地把观察所得、所感记录下来,就达 到了目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写观察日记,不能只顾写观察景、物的 日记,更要重视写观察人、事(活动)的日记。
9.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去直接 观察、经历。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间接观察、经历,即通过阅 读、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请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认识事物,弥补直接观察、经历的不足,充实我们的作文素材。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它是最重要的间接观察、经历的 形式。因为,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读书就是观察 生活,认识社会。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一种 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阅读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重视阅读,同时注意在阅读中 积累。在阅读中积累,这是又一条极为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读书破万卷”,又学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的人,才能“下笔如有神”。
在阅读中都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又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
积累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认真细读、熟读全文(或其中某一部分), 准确理解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还要反复推敲,仔细地想一 想文章在表达形式和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此基 础上,才能进行积累。
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 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 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 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 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来(评价型读书笔记)。④把自己阅读后的心得、 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 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局(想像型读书笔记)。需要强调的是: 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 贴在剪报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 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或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 刊)名称、书籍(或文章)主要内容。如:
四、打好写句基础
会写文章,善于写文章,需要若干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练好 基本功。在基本功各项练习中,打好写句基础,练好写句基本功,又是首屈一指的。 一篇文章,无论长与短,总都是由若干句子连缀而成的。因此说,句子是文章的骨干。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作文时,必须要把这一个一个的 句子都写通顺、明白。只有做到这一点,全篇文章才会通顺、明白。一 篇文章有若干个不通顺、让人难以明白的句子,无论如何是称不上一篇 好文章的。从另一个方面讲:只要练好写句基本功,句句通顺、明白, 意思、情味、声音都好,希望一篇文章做到语言流畅,一定不是一件难事。
打好写句基础,练好写句基本功,首先要从写完整、通顺、具体、 连贯这几方面做起。
10.学会把句子写完整
11.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句子要完整,这是首要的。但在许多时候,句子只做到“完整”是 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还要做到“具体”。怎样的句子才算是具体的呢?
12.学会把句子写通顺
句子通顺,就是句意明白,读得顺口。具体讲,句子通顺,要求包 括以下六个方面:
(1)用词要准确,禁得住推敲。:
13.学会把句子写连贯
连贯,也可以说成“联贯”,即句子之间连接贯通。显然,把句子 写连贯,这是指写几句话(又叫“句群”)来说的。翻开同学们的作文 本,段落中上下句不连贯的现象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句子之间无顺序,承接不紧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间,被描述的对象(即“主 语”)重复出现,不会运用“他(她)”,或者“它”这些人称代词。
怎样才能做到把句子写连贯呢?
(1)合理安排顺序,使句子连贯。 有顺序,这是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的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几句话时,一定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总要 围绕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相关的句子组织在一起,使 句子前后连贯。如: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按照时间先后 的次序排列句子;按照空间位置转换(上→下、下→上,里→外、外→ 内,前→后、后→前,左→右、右→左,近→远、远→近,??)顺序 排列句子;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别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排列句子; 按照“总→分”或“分→总”的顺序排列句子;按照“概括→具体”或“具体→概括”的顺序排列句子;按照“因→果”或“果→因”的顺序 排列句子;??当然有时候还可以把两种或几种“顺序”综合起来使用。
14.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
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这是大家已经知道 的。从内容上讲,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又是一个个小的、相对独 立的“意思单位”(因为在写整篇文章时,人们就是依据这一点,来把
①顺承式。即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②时间推移式。即以时间推移的 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的层次。③空间转换式。即按照方 位,处所转换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④递进说明式。即全段围绕中心 意思,分两层或几层来记叙说明,各层意思逐步递进,一层比一层深入。 除此之外,还有并列陈述式、转折强调式、对比说明式、补充说明 式、问答式、因果式(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悬念引读式、倒叙式、 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结)、概具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等。 这么多构段方式,写段时具体采取哪种(或几种)形式呢?这就要依据实际情况,根据所写的内容来确定。(1)安排好段落的条理。 (2)列举实例,抓住特点。 把内容写具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写具体事,说具体话。写人,重要的不是给他下结论,而是要抓细节,写出这个人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 怎么想的,进而写出人物的特点,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记 事,就是要写出事情发展变化的详细经过、前因后果,写出动人的场面, 进而写出事件的特点,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写景,就是要写出 景物形状、颜色、光泽、声音、态势等方面的特点,使人“如睹其形”; 状物,就是要写出物体大小、高矮、厚薄、轻重、质地、色彩、气味等 方面的特点,使人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
(3)施展浑身本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写清事物特点。 记叙时,不写或者少写“十分可爱”、“可漂亮了”、“美极了”、“真有意思”等词句,因为这些都是空话;没有见过(或接触过)这一 事物的读者,根本想象不出他(它)可爱在何处,美在何方。把特点写 具体、清楚,就是要把笔落在实处——到底怎么“可爱”、“漂亮”, 写出来。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如作比较、列 数字、打比方、拟人??把“特点”写清楚,段落内容自然也就具体了, 读者自然也就明白了。
18.学会把景物写具体
描景物,用来展现独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观,赞美祖国山河的 壮丽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重要类型。除此之外,在写人记 事的文章里,为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等, 也常常要进行景物描写。因此,学会把景物写具体,对提高作文的质量及水平,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怎样把景物写具体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段话,相信这段话会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 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 乐趣。(《草原》)
(1)安排好记叙的层次、顺序。 写景物和写其他事物一样,对先写什么,后与什么,要有一个适当的安排,为写具体展开框架。如例段:一下笔,作者就开宗明义,首先 点出要描写的景物(草原);接下来,记叙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总印象(第 二至五句);最后写看到这种境界的感受(结尾两句)。在记叙见到草 原的总印象时:作者又采取了由上至下(天→天底下)、先总述后分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绿色的平地,柔美的小丘,白色的羊群)的顺序。统 观全段,层次清晰,顺序得当,承转自然、紧密。

(2)抓住典型事物及其特征,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生动 地描绘。

把某一处景色写具体,一要抓住典型、最具特色的事物,防止不择 重点、面面俱到;二要抓住典型事物的特点,特别是别人了解得不多或 者根本不知道的方面,用打比方、拟人、联想等方法,生动、形象地描 述出来。如例段:草原中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而作者单写了最具有代 表性的平地、小丘、羊群。在描写这些独特景物时,作者展开了丰富的 想象,把一碧千里的平地、小丘比作无边的绿毯,把流动的羊群比作绿 毯上绣的白色的大花,把线条柔美的那些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 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看到的、想到的与感觉到的相结合,动与静相结 合,让人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使情、景交融。 描写景物最忌单纯地介绍,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形式,目的是为 了抒情,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因此,要处理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或 融情于景,或借景直接抒情。如例段:作者在具体记叙见到草原的总印 象时,寄无限喜悦和赞美之情于独特风光的描写之中,同时运用边叙边 议(“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之法,直抒胸中感情;这样,

既突出了草原极其辽阔和美丽的景象,又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 了文章的感染力。在具体写看到这境界的感受时:作者先是直写自己的 感受(惊叹、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小诗),然后又借物(骏 马和大牛)喻人。这样就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美,抒发了作者此时深沉而 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把读者带入了那令人陶醉的境界之中。

【思考练习】

(1)如何把景物写具体?描写景物时要注意什么?

(2)以“我家的小院”或“美丽的花园”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 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19.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一件事(或一种活动),总是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总是要 涉及到一些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这三个阶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事情的“六要素”。记事文章,在一般 情况下,只有写清了“六要素”,人们对这件事才会清楚、明白。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部 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 写清楚,具体的。

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可以说,“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同学 们作文中的通病。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

记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直接参与的,而不是 道听途说的(因为道听途说的事情,是很难把经过写具体的)。这是把 经过写具体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事情的经过,决不是“一团丝麻”的,总是有先后顺序的,总是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变换而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同学们依据“经 过”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真地想一想:这件事的“经过” 部分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又都做了什么。然后,再 按照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写。这样,既做到了有条理,又为把“经过”写具体打下了基础。

所谓的表现力应该就是术语文采,“文采”的本义是“华丽的色彩”,是专指语言而言的。但是语言有了“华丽的色彩”是不是就有了文采呢?与之相反,朴素的语言就没有文采?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看待“文采”的角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有文采”就是辞藻华丽;从审美角度考虑,“文采”有“华丽”和“朴素”之分。作家徐迟说:“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而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且往往是美的极至。朴素不是没有文采,而是至巧近拙的文采。”(《说散文》)即“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而朴素不是没文采。
讲究文采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刘勰说:“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雕缛”就是修辞和文采。他又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 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孔子则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之重要。
那麽,中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做到“有文采”呢?我以为“有文采”不等于华丽,还需要思想作支撑;“朴素”不是没文采,但“朴素”也不是直白、浅陋。“有文采”的应具备如下特点:
(1)富含哲理,耐人寻味。
(2)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要使你的语言具备上述特点,需要从下列几方面加以练习。
1、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如果一直向上看,那麽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那麽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麽肯定是一直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麽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其次《位置》)
这段文字巧用排比和对比,从不同角度论述目光和位置的关系,使“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为目光而存在”这一结论的得出有水到渠成之感,虽然文字平实,却耐人寻味。再如: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毕淑敏《孝心无价》)
排比与比喻的结合,把“孝”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再如: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张彦金《无悔的付出》)
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付出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功劳在于作者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再如:
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张晓风《春之怀古》)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在作者笔下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2、巧用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做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巧用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开拓思路,还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可谓一举两得。如:
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 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无力画出雪白的精神;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刘兰鹏《落雪》)
这段文字作者用想象写成,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用细描还是白描,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示在读者面前。再如:
赶快为你的父母进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毕淑敏《孝心无价》)
这段文字用联想写成。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若没有联想,怎样尽孝的问题就得不到解答。
3、巧用动词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需选择锤炼动词。如: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鲁迅《药》)
这里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了13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一个“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反映出动作的急迫利索。对于洋钱,只一个“抓”,就可看出讹诈式的攫取。为了使所用动词准确贴切传神,在选用同义词时,需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又如:
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麽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其次《位置》)
作者用“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内揣外度”四个表示方向的词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维”四个表示态度的词,使语言错落有致,避免了重复,给人以美感。
4、巧用句式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动句、被动句,有倒装句,还有文言句式,写作时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准确、凝练,增强表达效果,而使语言有文采。如: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面感动了。(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三句话,一、二两句是主动句,第三句是被动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个分句主语的一致性,从而突出陈述重点;否则语意的连贯、语气的流畅就会受影响。又如: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鲁迅《狂人日记》)
“未必不会吃我”同“大概也会吃我”意思相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狂人”当时对情况进行估量的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再如: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张彦金《学会舍弃》)
上段文字中的“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使语句整齐,节奏感强。
现代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显不出文采。“物相杂故曰文”(《易经 ·系辞》),因而散句中要杂以整句。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能显出一种整饬美。如:
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上面这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5、巧用名言警句
写作时,巧妙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还可以丰富语言的内涵。如:
那夜,华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师这两个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国强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像您一样”,他的脸不由地发起烧来 。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在日记本上郑重写道: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侯月亮的无聊,我永远是大山的儿子。(将艳君《无声的诺言》)
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句式长短结合,徐疾交替,在最关键的时刻引用了一个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候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凝练,厚重。又如: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梁倩《认识自己》)
这段文字中加点部分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放在这里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6、注重节奏
古人作文特别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虽说现代语体文不必像文言文那样严格,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好的文章要“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让人家愿意念,也愿意听”(《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所以至少还要讲究一些节奏。如果有了节奏感,文采也就氤氲其中了。如:
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张彦金《距离产生美》)
虽然这段文字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仄上并不谐调,但是读起来却有节奏感,若把“千山万水”“温馨和柔美”句换至最前边就失去了这个效果 。句式的长短决定了句子的节奏。
有时也要讲究点平仄。前一句是仄声煞尾,后一句煞尾的就应是平声。这样可使声调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如:
南国之秋,当然是有它特异的地方,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郁达夫《故都的秋》)
四个排比句的末一字是仄平仄平,读起来抑扬抗坠,铿锵和鸣。


作文有哪几个思路?最主要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 19386628703写作思路及要点?
    穆乳哪答:1、尽可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如果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要想象自己经历过这件事,然后详细的描写出来。2、 根据作文题目决定哪些内容是需要详细、重点描写的,就必须重点描写。3、 写作要有顺序,可按时间先后,结构里外、上下、大小等顺序来写。4、 作文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必须提纲挈领,主要是总结本...

  • 19386628703作文的思路有哪些?
    穆乳哪答: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正文内容:“叮零零”下课了,老师前脚刚走出教室,我们后脚就开始沸腾了,声音大的都要震天动地了,几里外的...

  • 19386628703如何写好写作文的思路??
    穆乳哪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练笔才能把知识变成技能。所以平时要勤于练笔。可以写日记、周记、随笔等。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随时写下来。不一定非得有个题目或框子。另外还可以多背一些优美的句段或篇章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句式。这样就能做到“读书破万...

  • 19386628703作文有哪几个思路?最主要有哪些?
    穆乳哪答:积累作文 素材的途径很多,主要有:在观察周围生活中积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积 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在自己写过的作文 中积累。 7.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具体地 说,就是要求同学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有意义...

  • 19386628703写作文的思路有哪些方法?
    穆乳哪答:作文思路 一、观察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观察景物必须看清楚、看仔细,把特殊地方写具体,才会印象深刻。重点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有了特点和重点,景物就在脑海里了。二、观察要有顺序,写出来才层次清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或先中间再两边。观察妈妈做家务的作文 我的妈妈会烧...

  • 19386628703写作思路是什么意思?
    穆乳哪答:作文的内容就是材料,写作文要紧扣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或无关的,要少选或不选;所谓安排文章的结构,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的组织安排;提纲就是结文章的总体设计。写作的基本思路 ①审题 意思就是说弄清题目的意思。审题包括三方面内容:a找出重点词,有些题目,有一个关键词,也.叫“题眼”...

  • 19386628703作文写作思路有哪些?
    穆乳哪答: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文化知识,既要勤学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多学课外知识。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永远也没有尽头,也永远不会枯竭。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持之以恒是极为重要的。荀子在《劝学篇》里曾写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 19386628703事业编考试的作文写作思路有哪些?
    穆乳哪答:事业编考试的作文写作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1.确定主题: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作文主题。这是你写作的基础,你的所有内容都应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你可以选择与你的专业或工作相关的主题,这样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具专业性。2.制定大纲:在开始写作之前,你需要制定一个大纲,列出你要讨论的主要观点和支持这些...

  • 19386628703作文写作思路有哪些?
    穆乳哪答: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小主人的眼睛近视了,要去配一副眼镜。配完眼镜回来的路上,鼻子和耳朵不情愿地说:“眼睛近视了,应该带眼镜,但眼镜为什么要卡在我们身上...

  • 19386628703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穆乳哪答:1、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这六要素,把这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2、要围绕作文的中心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做为材料,生活中有不少新鲜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因此,我们平日 要多观察,多想生活中遇到...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