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不是中袁崇焕将军一箭而亡?

来自:IT大全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发生的背景:

历史学家通常把皇太极于崇祯二年(1629)的第一次入口征掠称为“己巳之变”。这次战役在明清易代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从宏观上来说,它标志着双方战略形势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明朝的堡垒推进、经济封锁和外交联盟政策都在此役后逐渐瓦解,永久性地失去了战略主动。从微观上来说,此役又带出了好几个关键的话题:如督师袁崇焕之因反间而被逮杀;如山、陕、甘等地勤王军之哗变,成为明末农民起义之关键力量;如崇祯又被迫再次加饷,终于陷入财政死循环;甚至因为此役的缘故,九边严防北寇,西北等地得不到米粮接济,饥民大起,从而使得无业游民李自成得以起事,最终成为明朝之掘墓人。种种前因后果,皆在这次事变中交错缠结,令后来读史者叹惋不已。这次战役从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金兵入口开始,直到崇祯三年五月底阿敏等人全数退出关外为止,历时七个多月,本文按各种史料略述其发生的背景情况。

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死于叆鸡堡,第八子皇太极继位。当时,他所要面对的形势是相当不利的。

从政治上说,努尔哈赤遗命诸王共同议政,皇太极要与其余三大贝勒共同并坐,其权力并不稳固集中,内部斗争十分激烈。

从军事上说,努尔哈赤晚年有好长时间并无征战,最后一次大的战役败于宁远城下,军队士气不振。在战略形势上,后金虽然开疆拓土,但困难相当之大:西南面是坚固的宁锦防线,从正面硬攻伤亡必重,也没有什么意义。东面是朝鲜和明朝的毛文龙部,虽然力量不强,但总是在后方不断骚扰,是一大隐患。而且毛文龙的海上基地成为辽东汉人逃难的收容所,从辽东前后逃去之人“数十万计”。

八旗人口有相当大的比例要连年征战,耕作劳动大多靠辽东汉民和奴隶,难民不断逃走,严重损害了后金的经济力量。而西面则是四分五裂的蒙古诸部,虽然从努尔哈赤起后金就把与蒙古的联盟看作最重要的政策,不断拉拢之,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部落并没有完全归附。除了与科尔沁等部关系比较稳定外,蒙古最强大的察哈尔部林丹汗与后金长期交恶,势不两立。邻近的喀尔喀部在明朝的挑拨利诱下,前后三次背盟,进攻科尔沁,袭击后金的使者,抢掠财物。土默特、敖汉、奈曼、喀喇沁等部散居各处,并不听命。后金在军事上处于一个孤立的被包围状态。

经济上说,皇太极继位不久后,辽东便发生了饥荒。到天聪元年(1627)六月,每斗米的价格竟涨至8两银,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形。后金手里虽有银两,四面是敌,无处贸易。在这种情况下,逃人日多,一位叫岳起鸾的生员上书建议说,应当与明朝讲和,不然恐怕“我国人民散亡殆尽”。

在种种不利面前,皇太极表现出了他的雄才大略。他首先派兵击败了蒙古喀尔喀部,然后借袁崇焕派人来吊丧之机,开始了与明朝的议和行为,以稳住正面局势。有些人认为皇太极的议和是真心实意,因为国力不济而求和,但从历史情况来看,这种说法很难成立,所谓议和很大程度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已。在正面和谈的掩护之下,后金迅速制定了攻击朝鲜,并剪除毛文龙部的方略,发动“丁卯之役”。不久朝鲜战败,被迫谈和,与后金订立“兄弟之盟”,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毛文龙部绝大多数则被赶入海岛,失去了陆上基地。皇太极东面的后顾之忧基本解决了。

在后金用兵朝鲜之际,明朝的辽东巡抚袁崇焕也没有闲着。他不愿冒险发兵援救朝鲜东江,也不肯往征后金沈阳大本营作为牵制,只是派遣一支部队在三岔河口虚张声势。袁的算盘是,趁皇太极东面用兵之际,赶时间抢筑锦州、松山、杏山、大凌河、小凌河一带的城堡,将明军的防线由宁远再推进200里。由此“且耕、且筑、且前”,“而锦义、而广宁、而辽沈,步步打实做去”,一路把堡垒修到沈阳城下。按袁崇焕的设想,只要一路稳扎稳打地修筑城堡,就能“前后四年,便可制胜”。他后来复出后大言“五年平辽”,实际上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之言,而是他一贯对于自己战略的乐观估计(或者说夸大估计)。

但实际上,明朝不可能一路安安稳稳,不受打扰地实行他们的堡垒战略。皇太极决不能容忍明军的城堡修到锦州附近。四月十八,征朝鲜之兵刚回到沈阳,喘息未定,五月初六,他得知明军在进行修筑,即刻再次出师征明。明军的大凌河、小凌河诸城尚未修竣,又被毁坏。但锦州已经完工,大将赵率教领兵固守,皇太极几次攻城,都不能攻克,伤亡惨重。再攻宁远,也没有机会。加上此次兴兵,原本是仓促之举,酷暑炎热,许多士兵死亡,被迫撤围退走。这就是明军著名的“宁锦大捷”。

后世论者多着眼于明军战术上的胜利,却看不到在战略上,后金其实略占便宜。明朝实际上是以牺牲朝鲜和毛部的代价,换取时间来巩固锦州一带,目的是想以此为跳板再往义州、广宁方向前进(当然,若全力救朝鲜,可能要提前冒险进行决战,对明亦不利)。但朝鲜三个月即已不支,皇太极达到目标后,回师攻锦实乃必然的应着。纵然仓促,却也是势在必行。从结果来看,虽然锦州不能攻下,但外围城堡都被拆毁,明军一路筑城前进之势遭到了抑制,而且在很长期间内都无法恢复,明方的战略目标终于无法实现。

事实上,锦州被围,明方损失亦重,特别是塔山被占,宁锦间顿时音信不通,沦为孤城,这使得战后朝野间立即出现了对该不该守锦州的质疑。当时的蓟辽总督阎鸣泰提出:“锦州遐僻奥区,当日议修已属失策。”他的意思是,锦州一城,本来无险可守,就算失去了,对关门重地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锦州离沈阳过近,欲修欲守,必定招来兵衅,而且锦州孤悬,又不能呼应宁远,“以区区弹丸,几致挠动乾坤半壁”。既然明军还不想,也无力与后金决战,就应该退一步放弃锦州,先保宁远。同时在山海关、蓟镇练兵为上。锦州不是不守,但只能驻少量兵力“以为虚着”而不应“泥为死局”。“锦州之守,原属非策。今即误矣,岂容再误?”

明朝的武将们也对守锦州提出异议,驻守该地的总兵尤世禄称锦州“城池遭雨崩颓,万不可居[16]”,撤往杏山。驻塔山的侯世禄也认为塔山不是可守之地,想要“移置别所”。

兵部侍郎霍维华比较得失后,仍然觉得“锦城已守有成效,决不当议弃。[18]”但他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说“贼至,则坚壁清野以待。”之前不久,袁崇焕已被弹劾不救锦州,“暮气难鼓”而辞去,王之臣接任督师,守锦州守到次年二月,终于放弃。在史料中一时难以找到最后弃锦的确切原因,但至少到了崇祯元年三月,明军已放弃锦州、塔山、杏山一带。该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派阿巴泰、岳托等率兵3千,破坏了锦州、高桥、杏山三城,并毁掉十三山以东台站31处,更向西攻击明军大兴堡,未果。至此为止,袁崇焕第一次与皇太极议和所争取到的成果已经因为各种原因,丧失殆尽,所修城堡全数被破坏,空费了时间金钱人力。后金虽有宁锦之败,但其战略目标基本达到,更破坏了明方的策略,进一步争取到了主动权。

在蒙古方面,皇太极也有意外之得。天启、崇祯之交,自小王子东迁后一直在兴安岭一带游牧的蒙古察哈尔部(明人称插汉)终于不敢和后金决战,在林丹汗(明人称虎敦兔)的率领下又往西迁。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号称全蒙古的大汗,控制40万大军,但实际上许多部落并不听从他的命令。林丹汗试图重新统一蒙古各部,发兵攻打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明人称卜失兔),将其击败,逃往鄂尔多斯。他随即又攻打喀喇沁白言台吉诸部,激起蒙古各个部落的一致反抗。天聪二年,他与各部联军在土默特赵城大战,虽然获得惨胜,但引起的仇恨越来越大,各个部落都纷纷叛去。喀尔喀五部、奈曼、敖汉、炒花、喀喇沁残部等都一窝蜂地投向后金,其中喀喇沁的投靠对于后来的入口尤为重要,后文将进一步详述。

皇太极对于来投的蒙古诸部极为重视,给赏联姻,并于天聪二年九月率领诸部出征察哈尔。这样一来,附近的蒙古部落都成为皇太极的盟军,为绕道南下,从长城入口创造了条件。

在明朝方面,天启皇帝朱由校于天启七年(1627)八月病死,其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崇祯上台比皇太极要晚一年,当时年仅十七岁。这位少年皇帝马上展现出了过人的权谋,他不动声色地布置准备,然后干净利落地除掉了权倾一时的大太监魏忠贤,并清理了所谓的“阉党”。当初被魏忠贤一伙所排斥罢免的官员又被纷纷启用,崇祯元年四月,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管天津、登莱军务。袁崇焕疏辞,不许,于是赴任,于七月召见于平台。他在与皇帝的对答中,慷慨自许,夸口要“五年平辽”。崇祯大为宽慰,温言答之,赐其尚方剑,蟒玉、金币,并保证尽量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袁崇焕出关后,首先处理了宁远因为欠饷而致的哗变,然后修城堡,清兵额,统事权。崇祯二年六月五日,他假意召皮岛总兵毛文龙议饷,于双岛以尚方剑杀之,并收编其统辖的东江镇部队。与此同时,袁崇焕又积极与皇太极展开第二次议和,双方往来的书信从崇祯二年正月起一直到皇太极出兵之前,络绎不绝。

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太极于十月二日突然起师伐明。这一次,金兵不再硬攻宁锦,而是取道蒙古,破长城隘口而入,直捣内地。“己巳之变”发生了。

也怪不得崇祯要把袁崇焕砍了。



历史上关于袁崇焕的死因,近400年来一直是个悬谜,从明朝灭亡到清朝中期,大概有“通敌说”,“报仇说”,“冤杀说”等,直到150年以后的清朝乾隆中期基本上确认为“冤杀说”。虽然乾隆定为“冤杀说”,但是后人却无法真正理解。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件事说一下袁崇焕,也许能有一个好的答案。

首先是袁崇焕在崇祯皇帝继位之初,是非常受信任的大臣之一。崇祯皇帝继位之初,非常想做出点功绩,于是就非常重用袁崇焕。当时的后金已经崛起,于是崇祯皇帝就向袁崇焕询问关于平定辽东的策略。可是袁崇焕由于过于自信,夸下一个5年平定后金的海口,实际上当时的后金已经非常强大,但是年轻的崇祯皇帝并不了解,于是就对袁崇焕说的话非常的信任。后来等到后金快要打到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才想到自己被袁崇焕给忽悠了。

其次是毛文龙事件。当时毛文龙是明朝边境的地方军阀,他的部队独居海岛,朝廷很难节制,毛文龙也并不听从调遣。于是袁崇焕就以“不受节制”等罪杀了毛文龙,毛文龙被杀以后,后金军队所受牵制大大的减少,崇祯知道毛文龙被杀的消息以后,非常震惊,也为袁崇焕擅杀大将的行为多有怨言。自此之后崇祯皇帝觉得袁崇焕是非常可怕的,以后会越来越难节制。

最后是关于袁崇焕和后金议和事宜。当时后金统领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未经朝廷允许,私自派使者吊唁。后来皇太极趁机派遣使者寻求义和。虽然当时明朝已经屡战屡败,但是出于大国尊严,崇祯皇帝同意议和。但是袁崇焕和皇太极的私下书信来往,让崇祯皇帝对他的怀疑更加厉害。

纵观以上三点,袁崇焕的种种作为,换上一个正常的皇帝也会多心,何况崇祯皇帝本来就生性多疑,在加上国破家亡之际,即使错杀也有错杀的道理。



历史上太多的事情,真想和正史记载总是有出入的,比如岳飞被杀真实目的是因为赵构想夺回兵权,同时接回二圣,高宗只是说说而已,而袁崇焕被杀的原因真的是清史中记载的那样,是因为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么?

很多史书给出的说法是,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听信宦官谗言,把袁崇焕误杀了。当时皇太极多次进攻明军都被袁崇焕击溃,皇太极深知不除掉袁崇焕没法夺取中原,所以制造袁崇焕和皇太极结盟的谣言散播,同时谣传自己率领大军进攻北京就是为了夺取大明江山,这些说法都传到崇祯耳朵里,后来后金军打到北京,皇太极抓了太监,然后让太监听到他们和袁崇焕有勾结的话,这些太监后来被皇太极放回,太监回去给崇祯汇报,崇祯直接要把袁崇焕千刀万剐。

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清史中这种说法的问题,袁崇焕多次击溃后金军,如果袁崇焕有意谋反,直接放进关就完了,还绕这么大圈子干什么,而且崇祯也不傻,看得出来袁崇焕并无谋反之心。那么崇祯杀袁崇焕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袁崇焕先斩后奏杀了毛文龙,这是对皇权的无视,而明末很多的皇权受制于大臣,所以崇祯帝想夺回权力,最后搞的事事亲为。同时崇祯帝对袁崇焕开始吹嘘的五年平辽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崇祯干脆把阻碍自己皇权的袁崇焕杀死,从而把大臣的权力削弱。

如此一来,崇祯杀袁崇焕就是自毁长城,加速了大明的灭亡。而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个问题也有不少的争议,比如毛文龙在后方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而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恐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还是需要更多的历史爱好者一起去探索。




皇太极是不是中袁崇焕将军一箭而亡?视频

相关评论:
  • 15823026626皇太极是不是中袁崇焕将军一箭而亡?
    苗娜鸦从微观上来说,此役又带出了好几个关键的话题:如督师袁崇焕之因反间而被逮杀;如山、陕、甘等地勤王军之哗变,成为明末农民起义之关键力量;如崇祯又被迫再次加饷,终于陷入财政死循环;甚至因为此役的缘故,九边严防北寇,西北等地得不到米粮接济,饥民大起,从而使得无业游民李自成得以起事,最终成为明朝之掘墓人。种种前...

  • 15823026626皇太极是谁射了他一箭,然后他郁闷死了
    苗娜鸦恩……你大概记错了吧……皇太极是暴病而亡,死因在历史上算是一个谜,是他父亲努尔哈赤在攻打宁远城时被袁崇焕的大炮击伤,重伤加上抑郁然后就死了。

  • 15823026626历史上有哪些很厉害的骗局
    苗娜鸦袁崇焕这一次擅自斩杀大将的行动,让崇祯帝深感恐惧和不满,这时他就有了杀死袁崇焕之心。所以说后来皇太极的反间计只不过给崇祯帝提供了一个可以杀死袁崇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其次,袁崇焕个人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袁崇焕是一名有智有谋的卓越将领,但是他性格中最大的问题是固执,在处事中只知进不知退...

  • 15823026626袁崇焕与皇太极谁比较厉害呢。。
    苗娜鸦袁崇焕厉害 努尔哈赤就是败在他手上 算是气死的 皇太极也败在他身上三次 最后皇太极用反间计 令崇祯杀了袁崇焕 皇太极才借刀杀人得以无患进关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 15823026626袁崇焕真的是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吗
    苗娜鸦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袁崇焕刚刚到达京城的广渠门外,皇太极的骑兵也尾随而至,此时京城里的所有百姓都认为是袁崇焕将清兵引进京师的,这其中包括崇祯皇帝,于是崇祯皇帝紧急召见袁崇焕想探个究竟。在此次召见中,袁崇焕的一句话更加坚定了崇祯皇帝的想法,亚袁崇焕向崇祯皇帝提出允许自己的大军入城休整,这个建议...

  • 15823026626袁崇焕死后,皇太极为什么最终却退回了沈阳?
    苗娜鸦十六日,得知明崇祯帝中计将袁崇焕下狱,皇太极以为这是天赐良机,便亲统大军回师北京卢沟桥。明副将申甫率兵卒七千前来抵御,右翼五旗兵迎战,将明兵歼灭《东华录》天聪4,6页。,而这位副将喋血力战,刀伤丛身,箭伤数孔而死。 后金兵继续在京城附近攻掠,距京二十里,又击败一营明兵,并于当晚从捕获的人得知,永定门...

  • 15823026626历史上最大的十大真实的冤案是???
    苗娜鸦这一仗充分显示了袁崇焕的军事指挥天才。自此,金兵闻其名而胆寒。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崇祯时,再升为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经过袁崇焕的苦心经营,宁远、锦州一带成为铜墙铁壁。天启七年,皇太极亲率大兵围锦州,被袁崇焕击退,损失惨重。雄心勃勃的皇太极,一心要攻明,又过不了袁崇焕这一关,大伤脑筋。最终帮皇太极解开这...

  • 15823026626皇太极是被谁杀的
    苗娜鸦回到寝宫,正闯见多尔衮与大玉儿在床上私通,多尔衮见事已败露,乃将皇太极当场刺杀;第二种说法认为,皇太极是被抗清名将袁崇焕的部下刺杀的,皇太极在朝内威望甚高,唯一的仇家就是袁崇焕的部下。皇太极在侵犯明朝江山的过程中,唯一的对手就是袁崇焕,在多次交锋中,袁崇焕以灵 ...

  • 15823026626袁崇焕一代忠臣,为何最后身上却被割了3543刀?
    苗娜鸦因为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认为袁崇焕叛国投靠金国,最后崇祯以凌迟处死了袁崇焕。一,一代大将袁崇焕 袁崇焕是在万历年间考中进士,被安排守卫边疆。袁崇焕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属于是年少有为。袁崇焕采用红衣大炮直接把努尔哈赤打败,努尔哈赤也因为和袁崇焕的对战,身体受伤,最后不治身亡。袁崇...

  • 15823026626关于袁崇焕
    苗娜鸦(周文郁《边事小纪》卷一)河西务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行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于十九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其实,袁崇焕统兵入蓟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故崇祯帝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而他竟然毫无察觉。现在他又擅自率部进京。所以,从他抵达京师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