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一一》能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华语最佳影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电影影评怎么写~

  这是一部在奥斯卡的大名单中留下自己名字的经典影片,也是整个八十年代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影片。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甚至有些刻板的好莱坞式教科书。影片力求达到所谓"学术"与"大众"之间最为适当的交汇点,并在合适的时候将这一点发扬光大,一方面得到那些评委们的肯定,另一方面博得大众的欢欣,这,也正是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影片选择了"亲情"这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主题,并且贯穿在整部电影当中,使用道德的多重选择来对"亲情"概念加以烘托。所谓"道德的多重选择",实际上指的是在片中作为弟弟的查理(汤姆·克鲁斯饰)在对待金钱利益和手足之情上的两种选择,这也是构成影片矛盾的焦点所在。我们首先考察一下影片中的哪些因素对其情感主题起作用了。
  本片导演巴里·莱文森一向以对社会事物及社会热点的冷静洞悉而著称。他的电影大多风格内敛,在对镜头的处理上显得中规中矩,常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人物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整个事件。在对主导动机的处理上简单含蓄,显得冷硬而规矩。影片开场时的第一个主导动机:吊在半空中的汽车,就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整部影片叙事的主体——公路。而汽车则是影片中矛盾发展的载体。同时,这里也点出了影片主人公查理的人物身份。在接下来的工作间一场戏里,更是表现了查理的精明能干、善于调和事物的诸多性格侧面。另外,在空中的汽车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查理如日中天的工作背景,仿佛就像他架车行驶在天空中一样,而处在景深空间的则是一幢幢高楼大厦。
  接着,查理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于是去参加葬礼,却发现了一辆车,便引出了对儿时的记忆。原来,查理因为偷开父亲的车而被父亲唾弃。车成为影片中矛盾的动因。正是由于车的原因,查理才会和父亲不和,自己也因此干上了汽车行当。在下面的段落中,同样利用汽车,引出了本片的真正主角——"雨人"(达斯汀·霍夫曼饰)。于是整部影片的所有设置已基本确立,在剩下的时间里,就是利用这些设置制造并解决其中提出的矛盾。
  从查理把"雨人"带出医院开始直到"雨人"返回医院是影片的中心叙事段落,占据了整个影片的2/3以上。这一进展过程看上去更像是公路片模式,而汽车更是成了这一大段中重要的道具和承载体。影片的编创人员也有意识地要用汽车而不是其他交通工具来完成对片中"亲情"主题的刻画。当查理准备带"雨人"上飞机时,"雨人"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慌与不安,并历数了以前各个时期的飞机失事。查理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只好答应"雨人"搭乘汽车的要求。至此,编导们达到了利用汽车来延展叙事时空,营造一个相对广阔叙事环境的目的。
  汽车是整个事件发展的承载体,也是主题发挥的良好基石。在二人行到中途的时候,"雨人"突然想起自己的内裤,于是要求查理回到他指定的地方买那条指定的内裤。已经被这个怪哥哥弄的焦头烂额的查理此时进退两难。异常无奈的他气愤地离开了汽车,独自一人边走边大声抱怨,可当他回头再看时,哥哥也已经不在车内了,而是向卖内裤的那个方向走去。这时的汽车里空无一人,代表的是兄弟俩情感及思维方式上的隔阂与难以沟通,于是俩人相继离开了他们心灵交流的场所——汽车,顿时造成了一种分离空荡的艺术效果。而当后来查理和"雨人"在赌场赢了一大笔钱后和苏珊娜一同乘车嬉戏时,气氛却是暖洋洋的,因为汽车在这一狭小空间代表的是兄弟间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同时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喷泉中的泉水也像是和着欢快的舒畅的背景音乐雀跃起舞,发出轻捷明快、滴入人心的水滴声。在这两个地方,汽车显然是充当了"亲情"沟通的场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且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除了汽车之外,影片中还利用了诸如电话、电视之类的现代科技产物来对现实社会状态进行一些侧面的隐晦的折射,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讽刺作用。不过,影片中最大的讽刺还是出于"雨人"对查理的讽刺。
  "雨人"指的是患有"自闭症"的一类人,是被排除在正常人世界外的。片中的"雨人"雷曼德便是典型。他做事情总是循规蹈矩,要求一切事物一陈不变。他害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接触,对世界的一切都仅限于平面化的、教条式的认识,其行为举止更是属于"异类",完全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行动。和以往表现"非正常人"的电影一样,影片中的"雨人"除了先天性残疾外,还具有某些"正常人"所不具备的一些特长。在影片中,编导不厌其烦地表现他对数字的独特兴趣和超凡的记忆能力,并强化了这一个人行为上的主导线索,成为了整个叙事中重要动机而存在。影片还利用其自身的这一特性,营造出一种特别的喜剧效果和戏剧张力。从某种角度上讲,"雨人"这个角色是影片整个戏剧性的焦点所在。片中的喜剧环节、矛盾的动因均在他的身上得以体现。如查理与苏珊娜做爱时,不明事理的雷曼德闯进了他们的房间,并和苏珊娜一起哼哼起来。这样的以他个人无意识、无逻辑的行为创造出的笑料在影片中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查理的不满,也为叙事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种对立性格层面的相互溶解奠定了基础。
  以后的叙事中心点基本上围绕兄弟两人性格、志趣上的格格不入深入下去。而"雨人"雷曼德则是二人关系中的支柱点。直到查理找到雷曼德身上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地方,获得了极大物质和心理满足时,两人的性格、行为冲突才被化解。由此可以确立此人物在全片中起着推动事件因果发展的作用。
  对于营造良好的"笑果"一向以来都是好莱坞的强项,特别是在当一个"非正常"个体进入"正常世界"时的各种行为都会给人以怪诞、滑稽之感。影片借"雨人"大作文章,尤其是由于他的固执、苛守规章引出的连串喜剧,如前文中提到的闯入弟弟房间一段,在影片中段执意要买指定内裤以及当他借别人家收看电视时,家中小孩子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视与他像孩子般看得津津有味形成的反差。这些细节让他的形象生动可爱,又让影片整体的观赏效果上了一个台阶。
  事实上,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导演基本上是以纯粹客观的视角来进行拍摄的。我们几乎看不到人物的内心视像,这是本片的又一大特点(这也是巴里·莱文森一贯的电影风格)。"雨人"的形象虽然生动亲切,但也仅仅是丰富了影片的娱乐元素,推动了整个事件的进程。对于"雨人"自身来讲,没有多少人性特征,他看上去更象是查理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观众看到的是社会中人们所追求、崇尚的那些"实际利益",而在影片中则表现为查理的拜金主义和惟利是图。可以这么说,查理这个人物形象就是美国的一个缩影,片中有一个地方表现得很出采,当委托人正在宣读查理父亲遗嘱时,镜头所对准的是查理的一只手,那只手上套着两枚戒指,正不耐烦地敲击着桌子。这一形象化的描述把一个对财产视若珍宝却对亲情视为旁物的典型形象刻画地入木三分。相对于查理,"雨人"对数字有着超乎寻常的敏锐捕捉及出色的记忆能力,但对同样要依靠数字来分辨的金钱却是一窍不通。于是,查理为了钱而与"雨人"走上了同一条路,"雨人"则用自己的各种行为让查理认识到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亲情。当然,作为一部带有明显商业化烙印的好莱坞电影,宣扬的又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性主题,那么结局的设置必定是具有明确道德立场判断的。影片的叙事也努力地让查理这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劣性"一步步被"洗脱",最后使他在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给观众一个"圆满"的解释,并把许多尖锐的讽刺以暧昧的方式进行了"自我化解",让影片看起来不会过于惹眼,又有一定的深意。
  本片最大的亮点还是达斯汀·霍夫曼那无懈可击的天才表演。用可爱、精致、伟大或是其他任何赞美之辞来修饰他都不为过。尤其是他在形体上的把握,使他无论在中近景镜头还是远景镜头都是整个画面最吸引人注目的焦点。霍夫曼对"自闭症"患者近乎神经质式的诠释将"非正常人"的表现境界又提高了一步。相比之下,扮演弟弟的汤姆·克鲁斯在他的光环下就显得相形见拙了,纯粹就像是一个花瓶似的摆设。
  综上所述,得出的结论是,《雨人》是一部值得玩味的不错的情感片,但依旧是摆脱不了好莱坞模式的窠臼,以商业元素的介入为主,艺术样式的创造为辅,制造出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道德标准被确立在主导环节,并对影片的叙事及艺术创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类似的影片在美国比比皆是,只是这部《雨人》总体基调及细节上的把握更细腻、平稳,再加上天才的表演,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奥斯卡的取舍标准——中庸的题材 传统的手法。

《一一》于2000年在法国首映,是由台湾导演杨德昌执导的一部经典作品。虽然距现在已有十八年之久,但是在很多观众心中它依然是无法超越的绝佳之作。

《一一》这部片子有近三个小时的时长,而且情节上大多都比较平淡的记录了一个家庭中四代人看似不同但又相似的生活状态。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伙哥倒是更觉得它像一部纪录片。

2000年《一一》在法国首映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和成绩,不仅入围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十佳影片,导演杨德昌更是不负众望凭借该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遗憾的是直到杨德昌导演去世多年后,《一一》才正式在台湾上映,杨导虽然没有看到台湾观众的赞誉和掌声,但《一一》却真切的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当之无愧的“华语最佳影片”。

虽然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设计,没有气势恢宏的电影画面。但是它赢在最贴近我们的生活,透过简南俊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分别讲述了孩子童年时期的困惑、女孩青春期的心事、成年人事业上的危机以及家家都有的那一本难念的经。在这些人物中我们多多少少总会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影子。也或者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懂我们的电影,因为它能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

电影中有从结婚到生子的桥段,也有葬礼的情节。虽然这些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但又何尝不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经历呢?

杨德昌导演在讲述简南俊及家人的故事的同时,也颇为用心的在演员的台词中加入了很多让人感触颇深的哲理。其中伙哥最感动的并非是结尾处洋洋念给婆婆的信,而是简南俊对自己的妻子敏敏说的那句:“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像简南俊一样,曾经无数次的幻想着着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的话,我一定.......然后在脑海中给自己设定无数种比当下好成百上千倍的可能。可是当真的有这样的机会时,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真的如简南俊所说,一切都没有那个必要。

所以伙哥觉得《一一》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很多人看作为华语最佳影片,是因为他们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一如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一样,需要别人拍给我们看,我们才能真正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模样。



有人说,电影延长了生命,如果说有哪一部电影绝佳地表现了这一观点,我认为它一定是杨德昌的《一一》,电影以简南俊的家庭琐事为标的,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了人生的各个阶段。

简南俊公司出现危机,濒临倒闭的危险。他为了挽救公司不得不做着自己不喜欢的活,而后在日本公干的时候又遇上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两人相谈甚欢甚至还有重修旧好的可能,这就是典型的中年危机模型。

婷婷一天忘记倒垃圾,外婆去倒垃圾的时候又一不小心导致中风陷入昏迷状态,婷婷为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几乎每天都在跟阿婆说对不起。接着她又与好朋友丽丽的男友陷入一段三角恋情之中,这段恋情最终发展成了一起凶杀案。也让她非常伤心。

简南俊的妻子敏敏每天都在跟阿婆说自己的事情,但是说着说着她发现其实她的生活十分单调,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事情。认识到这一点的她只能让护士念报纸来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

洋洋喜欢拍照,尤其喜欢拍别人的后脑勺,说是人的眼睛无法看到后面,他想用相机镜头帮人们看见。

这一桩桩一件件,虽然并非完全生活化,但是杨德昌用一种极其克制的方式讲述了出来,不仅不显得狗血,反而更能显得人生悲凉。

而这部电影更厉害的地方在于,杨德昌对于情节编排的创造力。把一些相联系的片段作为对照,生发出别样的意味。例如婷婷的三角恋与爸爸简南俊偶遇初恋情人的片段并置,其实是告诉我们,就算婷婷做出了与现在不一样的选择,也无法回头。因为生活就是这样。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只能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试错必不可少,但是错了就无法挽回。

所以电影其实是在诉说一种生活的本质。不管生活如何折腾你。你还是得过,生活还是得继续。简南俊外婆去世之前,家里各种鸡飞狗跳,她死了以后,家里反而归于了平静。

世界就是如此,你以为你什么都忘不了。可是就算你忘不了,也得带着这份回忆沉重地往前走。

这种关于生活本质的电影,在华语电影范围内是不多的。虽然把《一一》奉为最佳有些过誉,但它的确是一部大师之作。



杨德昌的2部电影经常被影迷奉为华语影史最佳,一部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另一部就是《一一》。

《一一》豆瓣评分8.9分,IMDB评分8.1分。2016年BBC邀请了全球177名影评人评出了2000年以来全球最伟大的100部电影,在这份榜单中,《一一》排在第八位。

《一一》是一部文艺片,三个多小时,一般影迷看的时候根本坚持不下来,但如果你有毅力,你会慢慢被剧情所吸引,当看完整部电影,仿佛过完了一生。

《一一》的奇妙之处在于,每隔一段时间,你都想把这部电影拿出来重温一下。这次被洋洋在婆婆排位前的真情又有些幼稚的告白所打动;下次可能会为婷婷短暂的爱情而神伤;工作累了会为NJ人到中年的无奈感同身受;事情多让人焦虑了,你会发现敏敏的不容易;朋友少了,你会明白大田这样的人有多可贵……

而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会发现每次看这部电影都会有跟以往不同的理解,有时候甚至会完全颠覆。

个人对喜欢的电影就是《一一》,看过很多次,上周还发朋友圈说自己自认为看懂了《一一》,但再次拾起,感觉又一点不懂。

《一一》是可以让你看清生活本质,并学会接受的电影。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是不如意和无奈。当NJ想再过一遍年轻时的生活时,却发现再来一遍并不会有什么不同。当敏敏满心以为自己会跟昏迷的母亲有很多话讲时,却发现讲来讲去就是那么几句。

人人生而孤独,生活总是不如意,悲观的人感到绝望,乐观的人学会接受。

《一一》就像你的一个知心朋友,知道你的所思所想,了解你的快乐与忧愁,感觉生活不顺的时候看看《一一》,虽然汲取不了力量,但至少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一一》是2000年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作品,杨德昌是华语电影史上非常伟大的人物,他的作品大都以尖锐的社会问题为切口,批判人性,风格犀利,但是这部《一一》却一反常态的温和,无论是节奏还是剧情都没有很激烈的冲突,是一部非典型的家庭电影,它的名字看起来有些难懂,其实就是娓娓道来的含义。

电影讲述的是生意人NJ一家发生的故事。NJ是电脑公司的合伙人之一,与妻子有一子一女,女儿叫婷婷,儿子叫洋洋,上边还有一个老母亲,同辈里有一个弟弟。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弟弟与女友小燕奉子成婚,二人看起来貌合神离,前女友还在婚礼现场闹了一通。婷婷喜欢上隔壁家莉莉的男友,青春期的少女难免多愁善感。洋洋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总是会被同龄人欺负。NJ偶遇分别几十年的初恋情人,当初压在心底的情谊又一次翻腾起来。妻子敏敏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一样的内容,莫名的情绪奔溃,决定去寺庙住一段时间。所有人都在努力解决着自己的问题,让生活能够继续。

婆婆因为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脱离危险后却一直昏迷不醒,所有人都会来到病床前同她讲话,希望能够让她清醒过来。这个设定让每个角色都有了一个自白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在婆婆床前说的话里反映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的一面。阿弟和钱总是过不去,NJ怀疑着自己做的事是对是错,婷婷因为总觉得婆婆的倒下和自己有关系所以不断自责,只有洋洋,从来不开口说话。但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知道婆婆去世,洋洋的一番话点出了整部电影的中心思想: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一个人永远不可能看透生活的全部样貌,人只会在生活中“老去”,变得复杂、变得与从前不一样。



电影《一一》作为杨德昌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他依旧不负众望,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华语最佳影片。这是一部非常有生命味道的电影,描绘了一个家庭,有中年困惑的丈夫简南俊,有充满压力的妻子敏敏、青春萌动的大女儿婷婷、年幼可爱的小儿子洋洋及敏敏的母亲。讲述了一家人的生活轨迹,直至婆婆病逝。

这样看似平淡,却不然。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各自经历着自己情感的折磨和内心的困惑。哪怕是最亲的亲人都无法理解各自的烦恼。这不正是影射着我的生活吗,影片让我与自己的个体经历联系起来,那些相似的悲欢离合,让我不禁陷入回忆……这正是影片的优秀之处,让观众陷入沉思,无法自拔。简南俊和敏敏在外人看来是如此和谐恩爱的一对夫妻,却不然,他们之间的隔阂已无法弥补,直到简南俊遇到了初恋情人谢里,直言他除了谢里没爱过别人。只让我们所惊讶又觉得是应该的。简南俊虽与妻子生活在一起,却互相不了解各自的困惑,无法互相取暖。这让我不禁疑惑,人这一生究竟要遇到多少人,错过多少人,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理解自己的另一半呢?很难。至于婷婷,她所经历的初恋真可谓惊心动魄,这或许向我们暗示着青春的危险,不仅如此,她还一辈子承受着她认为自己的一个过错所带来的无法挽回的结果。然后她独自悲伤忏悔,她的父母却一无所知,无法理解她的自责。洋洋这个角色是贯穿影片的线索和点睛之笔,他小小年纪语出惊人,虽然他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却每每引人深思。




为什么电影《一一》能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华语最佳影片」?视频

相关评论:
  • 17625951048为什么电影《一一》能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华语最佳影片」?
    鲁陈残所以伙哥觉得《一一》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很多人看作为华语最佳影片,是因为他们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一如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一样,需要别人拍给我们看,我们才能真正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模样。

  • 17625951048以小男孩的视角解读成人的世界的电影《一一》,为何能称为许多人心中的...
    鲁陈残我觉得一一这部电影可能说出了现在人们生活的缩影,所以在很多人的心中成为华语最佳影片的代表吧。一一这个故事的题材正是从生活中提取的,讲得也是现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我们通过看这部电影得到的感悟,正式给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它激励我们要勇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有时生活就是这样,生...

  • 17625951048一一影片分析
    鲁陈残影片《一一》以其丰富的对白和深意为特点,导演更注重通过画面和音响来传递信息。特别是对镜面、玻璃等反射物体的巧妙运用,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门影逐渐发展到《一一》中更为成熟的表现,如汽车玻璃上的城市景象、百叶窗上映出的夜色以及办公室中通过玻璃观察的场景。这些手法让电影的表现空间得以...

  • 17625951048电影《一一》:豆瓣9.0,上映20年,我们还是常常怀念它
    鲁陈残电影《一一》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思,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没有追求简单的happy ending,而是试图寻找生活的真相,这种真实和深刻,比寻找一个完美的结局更加可贵。在观看《一一》的过程中,观众会感受到生活的琐碎、无奈、困惑,也会被电影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所触动。

  • 17625951048为什么有人说杨德昌的《一一》是最好的华语电影?
    鲁陈残陈小姐觉得,这个世界说话常常不那么动听,其实有时你也可以不听。他是高能低产的导演。一生只拍了八部剧情片,其中至少有三部被认为是台湾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一一》。杨德昌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张震在回忆自己12岁那年被杨德昌选中入行时依然觉得十分...

  • 17625951048如何评价华语电影《一一》?
    鲁陈残激情全无,只剩下无尽的琐碎。怨恨自己,抱怨生活成为常态。 洋洋和爸爸在车库中的这段对话是电影的关键所在,每个人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从一个婚礼开始,到一个葬礼结束,《一一》三个小时,讲完了人的一生。 也许现阶段你看不懂这部电影,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一定能在《一一》中找到共鸣。

  • 17625951048《一一》豆瓣评分9.0:用三个小时看完一生
    鲁陈残在他们争执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其实他们说的都对。但不管电影高于生活还是基于生活,目的都是为了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看了能有所收获有所感触,就算不枉此行了。《一一》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触颇深,婷婷的父亲年轻时喜欢过一个女孩,那个女孩是他的初恋,当初由于女孩和父母都逼迫他选择自己不喜欢的...

  • 17625951048如何评价《一一》这本电影
    鲁陈残导演用三小时的电影时间,以简洁的叙述风格。以一个家庭为主线,延伸出各种人物关系,在倾注自己情感、用影片方式表达自己的同时又同时关注人在家庭、社会、情感之中的纠葛和选择。看似是很多人的生活,看似有很多不同。通过导演的一一贯穿,其实也就是同一种人生,同一种生活。生命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的...

  • 17625951048为什么说电影延长了人三倍的生命
    鲁陈残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正如杨德昌导演所说,这是个简单的电影,它描述了生活,而生活存在着“每一个”,我们都是作为一个人而活在世上,而以你为中心又网罗了很多不同的一个,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也都是一个分支点,但这不代表生活,这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直接衍生出生活...

  • 17625951048一一的影片评价
    鲁陈残从技术角度来说,这是他在摄影、录音和剪接上都最完美的影片。但是,任何对技术手段的选择都带有明确或潜在的美学意义。《一一》中,无线话筒破坏空间感的情况非常多。吴念真坐在远处车里与别人说话,车窗紧闭,声音却一丝不苟,而且绝对是同期。 虽然这种做法有勉强之处,但是相比之下,跑到车里去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