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出智慧之果的根本--清净心!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探索智慧的源泉,关键在于一颗清净心。它如同树的根,汲取滋养,孕育智慧。智慧并非单纯的知识,而是个人的认知、行为、心态和领悟的融合,是对世界规律和本质的深刻洞悉。

想象一下,你听闻清澈的九寨沟水,虽然心中有画面,但无法准确描述。只有亲身实践,体验清净心,才能真正体验到水的透明蓝,从而生发出灵感和创意。

修清净心,就是要战胜内心的妄念。它像太阳驱散黑暗,一旦内心平静,杂念便会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学会在浮躁中保持定力,观察无常和不净,理解变化和执着带来的不净感,从而破除分别心,让心回归清净。

定力如同平静湖水,能折射出外界,而波动的心则会模糊视线。有大定力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清晰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陷入情绪的漩涡。

锻炼定力,需要坚守原则。例如,面对诱惑或压力,坚定拒绝,坚守诚实守信的底线。这样,你在面对困难时,才能如菩萨般淡然,内心清净,智慧也随之生长。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定力和清净心,它们是实现智慧和成功的关键。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定力,坚守原则,就能开启智慧的能量,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方案。


生长出智慧之果的根本--清净心!视频

相关评论:
  • 13784155264生长出智慧之果的根本--清净心!
    蓝鹏贝探索智慧的源泉,关键在于一颗清净心。它如同树的根,汲取滋养,孕育智慧。智慧并非单纯的知识,而是个人的认知、行为、心态和领悟的融合,是对世界规律和本质的深刻洞悉。想象一下,你听闻清澈的九寨沟水,虽然心中有画面,但无法准确描述。只有亲身实践,体验清净心,才能真正体验到水的透明蓝,从而生发出...

  • 13784155264什么是康有为的“三世二法”啊?谢谢~~
    蓝鹏贝谓涅盘定慧胜清净法体己身无故名不相应。杂染相应过患者。由与杂染体相应便生三种过患。一者生老病苦之根本故。二无暇处。三于一切处生四相所迫诸无常性。清净不相应过患者。由与清净体不相应故便过患生。于己清净见难成办者。谓清净法见于己身难可成辨。一若舍净法而不修为其终不能任运自起作为能获得。

  • 13784155264佛教中所说的“持五戒,修十善”具体是指什么呀?请大师指点,阿弥托佛...
    蓝鹏贝如居士破此五戒,不仅不是清净居士,而且不能进受大小乘戒,一切律仪不能护持,一切善法不能增长,更谈不到成佛度生了。出家比丘,以前四戒为根本戒,应清净受持,不得毁犯,譬如一切植物,根被破坏,枝叶花果皆不得生,如人断头,不可复活,于僧团中不得共住,永弃于佛门之外,死后堕落三途,长期受苦。 因此,希望各位,...

  • 13784155264佛教的有漏禅与无漏禅的差别是什么???
    蓝鹏贝一、世间禅二、亦世间亦出世间禅三、出世间禅四、非世间非出世间禅五、教外别传——最上乘禅 禅也叫禅那,译为静虑,心体寂静,能审虑事物,故叫静虑。它是修定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也叫禅定、思维修,含有定慧等持的意思。在戒定慧三学中,乃至一切佛法都是以定为依止;百千三昧,神通智慧,皆从定发。了解修禅...

  • 13784155264佛教哲学的佛教哲学研究法
    蓝鹏贝在佛教中,智慧是很重要的。因为清净是通过智慧,通过证悟而来的。[xxiv]但是,佛陀从来不光是称赞才智。按照他的意见,知识应当与心地净化,与智德之人携手并进。智慧由证悟、心地净化而得,心的品德发展而得修所成慧。这是储存知识,而不仅是推理。所以,很清楚,对佛教,既不光是讲爱,也不光是为了智慧去追求,更...

  • 13784155264庄子最出名的5件事
    蓝鹏贝它体现了庄子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文化传统中,庄子的这种坚持,让我们知道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更提醒我们:精神是有贞操的。事实上,庄子的行为,确实使一...

  • 13784155264日本经典动画片
    蓝鹏贝在他们“禁断的融合”后Lilith产生了一个“Lilith之卵即黑之月”,从中进而产生了十八个使徒,其中十七个获得了生命之果。不知是不是因为生命之树上生命之果只长着十七个,第十八使徒只能将就获得了智慧之果,因此A.T.Field的力量微弱,不足以维持一个总形态,只能分化瓦解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这就是——人类。生命...

  • 13784155264成量品06
    蓝鹏贝所以它就是未间断之果的主要的能立者。他讲的道理主要就是这个。 于能新断除增益的觉智,是什么意思呢?量不断的产生的时候,当然刚开始产生的那一刻,无有颠倒了解对境的认知,这个叫做量。不断的产生新的量的时候,它有断除各种的增益,断除各种的增益才能够清楚显现了解对境。 这个增益是什么?根本不存在对境...

  • 13784155264觉识烦动
    蓝鹏贝,降伏较粗的妄念,渐入清净境界;        “觉识烦动”,在较为清净的境界中,进一步觉悟一切妄念都是来自意识的不停分别,挖出妄念产生的根本;        “静慧发生”,停下分别,转识成智,自然就是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具足的圆觉之果。

  • 13784155264佛教宣扬的因果业力报应,有没有普世价值或者现实意义?
    蓝鹏贝当然,不定业之不定,只是所说业的力弱,或有可能因其它强大障缘而难得生果,如植物种子成熟得不太好,或有可能会被破坏,便不一定能发芽生长,并不意味业因无报。 五、业由心生,转消有道 这是因果律的第五条定律,说的是若依佛法看破业之本质的智慧,则已造有漏业可以转变,业力可以摆脱,这是佛教因果说的真谛...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