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大体的规范步骤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才能做好高考中的诗歌鉴赏?一般做题步骤是什么?~

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步骤:
1.了解作者的生凭,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时代;
2.辨知诗词的字面意义;
3.分析诗词的层次脉络;
4.分析诗词的深层意蕴;
5.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用典,对比,比兴,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欲扬先抑,渲染,托物言志
6.归纳概括诗词的主题思想;
7.解析诗词表达技巧
从三方面入手: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杜甫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作。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高考范例: 王安石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方维深 舟下建溪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白描;修辞手法等。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高考范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境。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位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委婉、简练生动等等。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出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高考范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位这些经锤炼的字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爱烘托出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吹。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出抒情主人公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句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高考 范例: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去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木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第五种模式:引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高考范例: 湖州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望”字好像只写“北望”,其实细读全诗,四句都是在他“望”中,向北望,烟云茫茫,望眼前,江水悠悠,向整个东南一望,夕阳寒鸦,不胜依恋。那么“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两点要求:1. 鉴赏文学作品

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

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

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

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形象”型出题模式

提问方式:诗(词)中的”XX”(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提问变体:在这首诗(词)中,为什么要描写”XX”?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咏物诗(边塞诗)

答题步骤:

①理解形象在诗中的传统的象征意义 ②领悟诗词的思想内容 ③形象在此诗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解答分析:这类题答题时往往不能单纯地从意象方面考虑,还要联系全诗的思想内容(主旨)和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来回答.

这几年高考常在意象上设点,如02年的“折柳”,03年北京题的“归雁”,04年的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的鉴赏题等。

熟悉积累诗歌常见的意象,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1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 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_________________�

2. 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职�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

婢嫔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 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1)飞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然不负远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鹭图� 刘 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1.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你的理解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瞡《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

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4内蒙古、海南、西藏、陕西、广西等地区)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

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7.. .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寒 塘

赵嘏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9.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吕】普天乐 秋 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①

,笑我飘零“功名”两字何其苦?

注释:①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

人。《世说新语 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

以要名爵。”遂弃官南归。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

,莼鲈之思,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

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

马车走过,烟尘滚滚,它将要带我奔向何方?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路?我也无从知道,也许我已经迷路了,不知身在何处,

将奔向何方,只好任由它带路。唉,我老是如此穷年累月风尘仆仆,像一匹驿马一样,奔波劳累,到底是在为谁辛苦,为谁忙?

难道这一切都是早已注定,命中注定我要如此奔波劳累?

我博览群书,潜心学问,努力苦读,为了有一天我能一展我的身手,为朝廷贡献我的一份微薄之力。可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

都是在旅途奔碌,宦游不定,一年到头,一天到晚,为了追求“功名”两个字,我放弃了人生的很多,可是到头来我又得到了什

么?“功名”两字实在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望而不可即呀!饱读诗书,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世界之大,却没有

我的容身之处,最终我还不是落到如此孤苦凄清,无人问津的境地。也许有人要说,“不要这么悲观嘛,你如果真是真金,那就

不怕火炼,放心吧,总有一天你会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的。”也许也有人要问:“真是这样吗?是你自己大概还没有这个能力

去胜任朝廷给予的任务吧?又或许是机会来了,你自己没把握住。不要再在这里怨天尤人了,好好去反思一下自己吧!”这时的

我也糊涂了,我不知道是该相信朝廷还是会慧眼识人的,总有一天会有我的用武之地,还是怀疑自己,勤学苦读这么多年,学的

都是一些没用的知识,无法满足朝廷的需要!唉……现在想这些也没多大用处了,我把青春都耗在了我所要追赶的功名上,揽镜

而照,我已是白发如霜,两鬓苍苍,真是时不我待,又奈何不成,就算现在有我的用武之处,那又有何用?我已经是老人一个。

我为何不能放自己一个假,远离那些功名的诱惑,寻找宁静的生活?想起那钓鱼的严子陵和思莼而归的张翰,他们两位都是弃官

归乡的著名高士。那个严子陵啊,在光武帝即位时,派人去请他做官,可他坚持不做,携妻子梅氏回富春山隐居,耕田钓鱼终老

林泉。皇帝的面子也不买帐,真是一位不慕富贵,不媚皇帝的隐士;还有张翰,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莼羹、鲈鱼脍,竟然辞官

回乡。一句“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让我惭愧!如果他们见到我如此落魄,一定会耻笑我,“功名算什么

?竟然让你为它如此耿耿于怀,废寝忘食,最后落到了如此飘零的地步,这值得吗?还不如回老家去,过上一些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问人间烦恼,比你现在惬意很多……”他们的确是志趣高洁的高士,我何不效仿他们?既然仕途不得意,那我又何苦勉强?

隐归山林,做一个潇洒的人,岂不快哉?

走吧,走吧,不要再留恋了,让我的马车回头,远离这恼人的尘世,可是……

第一种模式答案:

1.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

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2. 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

诗人无限的同情。(具体分析略) 3. 比喻“帆”,写舟行之快。(2)形容巫山景色浓秀。2.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

以动写静,节奏急促、迅捷。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节奏舒缓从容。�

4.. 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

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

。“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

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5.. 写出了荷花之盛,且暗点题中“湖上”二字。2.李诗写

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一腔愁情。唐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

6.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

慨。

7.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

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9.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

,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

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第二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高考诗词鉴赏大体的规范步骤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9851456324高考诗词鉴赏大体的规范步骤是什么?
    严雷澜答: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出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

  • 19851456324诗词鉴赏应该注意采用怎样的步骤
    严雷澜答:1、审清题目:题目在某种意义上是“天机”的泄露者,因为它对诗中广泛丰富的内容往往有较明显的提示作用,抓准题目,也就大体把握住诗歌的思想内容。例如陆游《书愤》一诗,单从题目上就可以推知作者所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了。2、分析尾句: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以情结句的方式却有一定...

  • 19851456324语文高中古诗鉴赏怎么回答?给个大体的脉络
    严雷澜答:【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

  • 19851456324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归纳盘点
    严雷澜答:应答步骤:描摹图景+概括景象特点+剖析作者感情。 语文古诗词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

  • 19851456324对于高中的古诗赏析,一般的固定大体模式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技巧?_百 ...
    严雷澜答: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

  • 19851456324如何鉴赏古诗词
    严雷澜答:古诗词鉴赏写作方式: 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

  • 19851456324高中古诗词鉴赏步骤
    严雷澜答: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

  • 19851456324语文古诗词鉴赏有哪些固定的回答套路??
    严雷澜答:对于物象来说,分析诗中描写叙述了物体的哪些方面,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作者创作背景进行理性的有关人的品质或理想的深层分析。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能自圆其说,在高考评卷过程中也考虑给分,但注意理解的基础毕竟是诗歌本身。3.答题步骤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塑造了什么...

  • 19851456324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严雷澜答: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 “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 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 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 ...

  • 19851456324高中古诗鉴赏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严雷澜答:答题示例:早行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陈与义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