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陶渊明诗意人生的认识。500字以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学习文学~

多看点书,推荐田螺姑娘,聪明的牧羊人,曼丁之狮,这三本书

首先,文学可以给我一碗饭。本科时我可以当老师、文秘,读研学了古代文学,我依然可以考公务员、老师,而且条件更优厚些。而读博呢?我可以堂而皇之的整理、恢复、校勘古人作品,还原古人作品原貌,完成古人未竞之事业,而且凭这个我能挣钱。这就是最大意义所在。
其次,您对于文学定义太狭窄了,比如把文字学抛开。文学不是独立的,最起码我国文学即便在自觉之后,依然与其他学科挂钩,比如历史、哲学、商业、军事、政治。《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学散文也以《史记》为佳;《水经注》为地理学著作,可以文辞之流畅优美,也为人所共知;至于盛唐诗歌,本身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甚至最近我接触一批元代作家,他们的散文里记载了大量的建筑之类的数据。因此文学研究不孤立,意义多元化。
而且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清代人编《全唐诗》,本身是不全的,而且错误也多,今人有没有义务继续下去?去改正、完善?当然有,这就是今天文学研究、整理的任务。
而清代给唐人汇总之时,他们自己也写了很多作品啊。我们有没有义务去编《全清词》、《全清诗》、《清文海》?当然也有,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完善,否则您以为您看到的作品怎么来的?还不是文学从业者整理的。很多人一句"看原著",殊不知已经经过多少代学者辑佚、校勘、笺注了。

浅谈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有人说,人生如酒,会愈酒弥香;人生如茶,会淳朴真诚;人生如水,会淡泊明净。东晋著名诗人陶潜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如酒,如茶,如水。青年时,他如酒般浓烈;做官时他如茶般沉浮;隐居后,他如水般淡泊。他的一生展示了丰富的个性侧面和人性魅力。
出身于士大夫家族,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正直有为,胸襟坦荡,建功立业的人,他们的言行都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过程。 幼年的陶渊明是不幸的,在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所谓“昭穆既远,已为路人”,和他比较显赫的同族人,已几乎没有往来。八岁的时候父亲离世,母亲带他孤儿寡母,生活颇为艰难,可谓“弱年就逢家乏”,他一方面需要耕作,一方面还要攻读外祖父给他遗留下来的经书,这就是幼年时代的渊明。从童年到青年,他一心求学,每逢闲暇时候,他便读书。但他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毕竟是陶侃的后代,每天闻鸡起舞,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剑术尤佳。“少时壮且历,抚剑独行游。”就是对青年时的陶渊明最好的诠释,此时的他身体强壮,性情也很刚烈,也曾腰佩宝剑出门远游。
或者一定的人生态度是受一定时代影响的,在东晋的分崩之时和社会的转型之际,政治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兵祸连年不绝。
陶渊明自幼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兵变,认识到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破坏,因此痛恨战乱,关注民生,忧国忧民,进而心生辅佐明君之愿,胸怀匡扶天下之志。同时,战争造成的颠沛流离生活使陶渊明对现实感受有切肤之痛,战争破坏和军阀人物的行径迫使陶渊明对去留志向作出选择,对现实悲惨状况的认识,使陶渊明明晰了思想意识中的善恶观,坚定了其人生价值抉择,所以为官期间,几经出仕入仕,他都希望构建一种无压迫,无剥削,人民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也就是这样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让他在笔下一次次勾勒出桃花源般的生活。
然而“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立志宏图并没有给陶渊明带来快乐,所以几度出仕,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放弃趋炎附势,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污浊的官场让他不堪一击,所以他大胆决定“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开始了他弃官归隐,隐居田园的人生道路。
当然,这也得益于魏晋时代得天真烂漫,潇洒发露,有人说,魏晋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邃。而陶渊明在他归隐自然之后,连同心也在田园隐居了。于是他“闲静少言,不慕蓉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时。”他热爱自然,不喜拘束,“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何其郁郁,他融入自然,超凡脱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自然的简单欣赏油然而生,人生境界达到物我两忘的质界。
就这样,他给自己的生存方式定位,追求人生的淳朴真诚,淡泊致远,优美的田园生活。
钟嵘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之宗”,在现实和精神冲突之后,他毅然选择归隐田园。他的归隐是一种随遇而安,不像以后的很多诗人虽隐居世外,但内心还是希望有一天贤君可以发现他。他轻物质,重精神,在自己的精神田园里依旧过得悠哉游哉。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感叹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而陶潜明白自己的内心,于是在“聊乘化逸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后,开始体会躬耕生活的乐趣,也因此在后人的心里久久漂泊。
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一个不朽的文士,一个多解的人物,他耽于酒,沉于书,回归田园,追求隐逸,过着充满诗意的生活。

  有人说,人生如酒,会愈酒弥香;人生如茶,会淳朴真诚;人生如水,会淡泊明净。东晋著名诗人陶潜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如酒,如茶,如水。青年时,他如酒般浓烈;做官时他如茶般沉浮;隐居后,他如水般淡泊。他的一生展示了丰富的个性侧面和人性魅力。
  出身于士大夫家族,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正直有为,胸襟坦荡,建功立业的人,他们的言行都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过程。 幼年的陶渊明是不幸的,在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所谓“昭穆既远,已为路人”,和他比较显赫的同族人,已几乎没有往来。八岁的时候父亲离世,母亲带他孤儿寡母,生活颇为艰难,可谓“弱年就逢家乏”,他一方面需要耕作,一方面还要攻读外祖父给他遗留下来的经书,这就是幼年时代的渊明。从童年到青年,他一心求学,每逢闲暇时候,他便读书。但他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毕竟是陶侃的后代,每天闻鸡起舞,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剑术尤佳。“少时壮且历,抚剑独行游。”就是对青年时的陶渊明最好的诠释,此时的他身体强壮,性情也很刚烈,也曾腰佩宝剑出门远游。
  或者一定的人生态度是受一定时代影响的,在东晋的分崩之时和社会的转型之际,政治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兵祸连年不绝。
  陶渊明自幼经历了一系列战乱兵变,认识到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破坏,因此痛恨战乱,关注民生,忧国忧民,进而心生辅佐明君之愿,胸怀匡扶天下之志。同时,战争造成的颠沛流离生活使陶渊明对现实感受有切肤之痛,战争破坏和军阀人物的行径迫使陶渊明对去留志向作出选择,对现实悲惨状况的认识,使陶渊明明晰了思想意识中的善恶观,坚定了其人生价值抉择,所以为官期间,几经出仕入仕,他都希望构建一种无压迫,无剥削,人民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也就是这样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让他在笔下一次次勾勒出桃花源般的生活。
  然而“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立志宏图并没有给陶渊明带来快乐,所以几度出仕,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放弃趋炎附势,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污浊的官场让他不堪一击,所以他大胆决定“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开始了他弃官归隐,隐居田园的人生道路。
  当然,这也得益于魏晋时代得天真烂漫,潇洒发露,有人说,魏晋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邃。而陶渊明在他归隐自然之后,连同心也在田园隐居了。于是他“闲静少言,不慕蓉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时。”他热爱自然,不喜拘束,“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何其郁郁,他融入自然,超凡脱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自然的简单欣赏油然而生,人生境界达到物我两忘的质界。
  就这样,他给自己的生存方式定位,追求人生的淳朴真诚,淡泊致远,优美的田园生活。
  钟嵘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之宗”,在现实和精神冲突之后,他毅然选择归隐田园。他的归隐是一种随遇而安,不像以后的很多诗人虽隐居世外,但内心还是希望有一天贤君可以发现他。他轻物质,重精神,在自己的精神田园里依旧过得悠哉游哉。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感叹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而陶潜明白自己的内心,于是在“聊乘化逸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后,开始体会躬耕生活的乐趣,也因此在后人的心里久久漂泊。
  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一个诗人,一个不朽的文士,一个多解的人物,他耽于酒,沉于书,回归田园,追求隐逸,过着充满诗意的生活。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是21世纪新中国的一名学生,距您所生活的晋朝有1600多年。您和您的那个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但您的大名和诗文却依然流传至今、大放异彩。

  拜读了您的《桃花源记》之后,被你文中描绘的风景如画、美丽和平的世外桃源所深深吸引。现代的人包括我也特别向往那种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丰衣足食、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

  与您所生活的时代相比,21世纪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我们住几十层高的楼房,乘电梯上下。电梯就是用电作为动力的梯子。说到“电”,这是近代社会最了不起的发明。有点类似如打雷时的闪电,能量无穷,人们想办法把它保存起来,为人类服务。现代生活离不开电灯(晚上照明)、电话(顺风耳、千里传音)、电视(通过它可以了解世界)、电脑(就是我现在给您写信的工具而不是纸笔)、电车(比马车力气大无数倍的车)……对了,“电”就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元素和特征,是无数工具的力量来源。我们出行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可以自由地在天上飞、在水里游、在地上跑,可以一两个人,也可以上万人一起,这一切都不是鸟、鱼、马,而是现代化。现代人最远已经登上过月亮,就是您那个时代就已经挂在天上的月亮。

  现代人很会享受,平日里闲着时,喝一喝茶,跳一跳舞,唱一唱歌。但我们小孩子就没有那么快乐了,每个人都得背个沉甸甸的书包上学校读书,大人告诉我们不读书,就不能掌握现代化和创造现代化。而且我们现代人也不像桃花源人那么热情好客,人与人之间很难信任忠诚,大人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过,现代人已经意识到这样做的严重性,我居住在离桃花源二三百里、您知道的城市——长沙,现在正在进行“构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提倡市民诚实守信、善待他人。如果能够做到,那神州大地处处不是桃源却胜似桃源了。

  今后,我要学习您更多的诗文,了解您和您所在的时代。

  愿我们成为跨越时空的朋友!


谈谈对陶渊明诗意人生的认识。500字以上视频

相关评论:
  • 17384774224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慕萍览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道德的独特理解,体现了他积极向上、追求自由与平静的诗意人生。自然与人生的融合 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追求。他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回归自然本真,遵循自然规律...

  • 17384774224诗意人生五典型陶渊明
    慕萍览陶渊明的诗意人生还教导着我们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劳动的尊重。他热爱田园生活,崇尚劳动的价值,并与劳动人民紧密联系。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农耕劳动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和对劳动的认同。陶渊明的诗意人生启示着我们要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珍惜与自然的连接,崇尚劳动的...

  • 17384774224谈谈对陶渊明诗意人生的认识。500字以上
    慕萍览浅谈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有人说,人生如酒,会愈酒弥香;人生如茶,会淳朴真诚;人生如水,会淡泊明净。东晋著名诗人陶潜的一生就是这样的如酒,如茶,如水。青年时,他如酒般浓烈;做官时他如茶般沉浮;隐居后,他如水般淡泊。他的一生展示了丰富的个性侧面和人性魅力。出身于士大夫家族,陶渊明的祖父...

  • 17384774224古典文学中的诗意人生
    慕萍览陶渊明的田园诗,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在他的笔下,即使是简朴的田园生活,也充满了无尽的美感。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情。陶渊明教会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发现美,找到诗意。李煜,这位南唐后主,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

  • 17384774224诗意人生
    慕萍览诗,能助欢笑,亦伤离别,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家,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经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的现代诗,这其中有快乐,有伤离;有爱情,有友谊……但不变的始终是诗香四溢,诗意的人生。历史的帷幕缓缓打开,...

  • 17384774224有哪些诗人有诗一样的人生?具体是什么样的?
    慕萍览保家卫国;也许有的人认为诗一般的人生就是行走江湖,策马扬鞭。所以说嘛,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对人生的理解是尽不相同的,所以说如诗一般的人生究竟是何种人生,我们是不能够一概而论的。那么有何种诗人才能够过上如诗般的生活呢,在我看来,像辛弃疾啊,李白啊,苏轼啊,陶渊明啊,这样的人所过的...

  • 17384774224一篇以诗意人生为话题的作文可以用什么作为题目?
    慕萍览可以用《诗意的栖居》为题去阐述一种诗意的人生态度 或是老庄 陶渊明如水一般的逍遥人生 或是曹操 织田信长如火一般的进取人生等等 可以用《人生处处不诗意》类似题目去阐释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以小的美好去反应人生大的诗意 主要传达的是一种享受人生的阳光心态给读者 《走过那山那水》是我以前用过的一...

  • 17384774224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慕萍览讲陶渊明作品时,引入南京大学教授《诗意人生五典型·陶渊明》。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播放著名播音员的朗诵。讲唐诗时,插播唐诗专题片《唐之韵》,让学生课后观看百家讲坛中的李白、杜甫、苏轼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少数爱学习的学生开点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旷课的、上课空手...

  • 17384774224诗意人生作文
    慕萍览诗意人生作文 篇1 一 朋友从乡下回来了,第一个电话就送到了我的手机上。“兄弟,出来坐坐,忙碌了几天,很想坐下来聊聊天。”当然义不容辞,意识到朋友肯定有心事,或者就是有什么倾诉的话题。 也正好,最近也是需要放松放放松,于是刻不容缓答应了下来。时间、地点确定。自然也就很快碰面了。 看着朋友有些疲惫的...

  • 17384774224鸟与陶渊明的诗意栖居
    慕萍览只有渊明之“翼翼归鸟”最具深度及人格力量,只有陶渊明的探寻成功了,他的成功体现在文学、玄学和人生。就玄学而言,他的思考解决了困绕魏晋士人数百年的精神困惑,结束了一个时代;就人生而言,他将玄学诗意化、人生化,是艺术化人生的大师,开创了知识分子新的人生理想、生存模式。渊明是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代表了魏晋玄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