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问题。长期来看,市场中的货币量是稳定增长的,这个增长的货币量是怎么进入市场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中性和货币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尽量用人类语言解释~

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
货币中性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货币在其中调节作用的显现,货币中性论对现实经济的解释作用也不断下降,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将利率分为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其中货币利率是现行的市场借贷利率,而自然利率是指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当货币数量增加时,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企业家因此会扩大生产,增加产出。而随着收入增加、支出增加和物价上涨,就出现了积累性的经济扩张过程。魏克塞尔认为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货币政策,以使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相一致,从而消除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有关货币中性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
魏克塞尔首先对货币中性的问题提出质疑,他认为货币只有在银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是中性的,否则经济就会发生累积性扩张或者收缩,货币就不是中性的。
哈耶克则认为货币只有在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而不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才是中性的,否则也会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就是非中性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凯恩斯理论中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因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实际收入是在充分就业水平,还是非充分就业水平的决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分析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这就是说,帕廷金用与古典数量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与古典学派相同的货币中性的结论。
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数量说没有展开的货币影响经济的过程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影响了实际经济的运行,因此是非中性的。
真正指出货币对经济的巨大作用的人是凯恩斯。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文中指出,“古典”学派所谓充分就业的均衡只是一个特例,通常情况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消费需求十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倾向,而投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要增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
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衡水平。
因此,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因此,凯恩斯主张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以此消除失业和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中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非中性

这个要看你问的是短期还是长期了。 短期是这样:货币供应增加,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总产出增加,且大于产出自然率水平→物价升高。 长期来看:物价升高→对实际货币余额M/P的需求增加→利率上升→LM曲线左移→生产下降,回到“产出的自然率水平”。 所以,短期,产量和物价都会上升。长期,产量不变,但物价上升。 货币供给的增加,在长期中只能使经济保持原有的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这种情况被称为「货币中性」,它是指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增长,而不会改变实际货币量M/P。拓展资料: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一般认为,货币层次可以划分如下: M1=现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散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要确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市场上的货币量是怎样构成的。
我们都知道,市场上的货币量是由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简单的说,就是央行发行的实实在在的“钱”。而货币乘数简单的说,就是货币流转的速度。当基础货币不变,货币流转的速度越快时,市场上的货币量也就越大。

好,一般来说,所谓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是明确了长期来看,经济是在不断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对货币量的需求必将扩大。
我们都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是一个外生变量,我们暂时不谈。投资和消费,这两者都对货币有着需求,也就是说,这两者促进了对货币的需求,投资和消费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代表产出,一方面代表消耗,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就是让货币的流转速度增加。
而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即使是基础货币不变,但货币乘数是在增大,所以,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也是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一般都会带来通货膨胀。而央行上调准备金及加息实际上就是减少基础货币;对贷款进行严格限制则是降低货币乘数的手段。

当然,以上的分析是基于一个封闭的市场,就是没有外贸的情况,如果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情况就会相对复杂一些。但是大体的思路就是这样。

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清楚。

假设:在零通货膨胀的社会中。
货币量的稳定增长是以经济的增长为条件,又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经济的增长带动经济总量的增加,货币量的增长可以反映经济总量(GDP)的增加。
GDP = 净出口 + 政府支出 +投资 +消费
1. 净出口 。净出口带来大量的外汇,对外表现为一国政府对他国的债权所有。而对内,外汇则是由国内生产商品或劳务产生的价值,必须释放到国内经济中。(美国欠中国政府2万亿,但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就由央行印发钞票返还给人民,以便再生产的进行。)
2.政府支出 +投资 +消费都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收入的增加,表现为一国对他国人民的富有,就需要更多的货币进入流通市场。
3.货币乘数 。政府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市场的货币流通量,调节货币乘数。虽然不是直接构成增量部分的货币进入市场,但是可以控制货币总量的增长速度。
(存款货币通过信用活动,是可以创造出几倍于存款货币的数量)
4.一国的货币量不仅取决于经济运行的需要,还与与之相联系他国的货币政策相关。(世界只有中美两国,中美资产相同,负债也相同,各欠对方1万块,美国印发钞票贬值,你会怎么做。)

我认为可能是这样。是劳动力工作量的增加导致世界货币量的增加。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他的工作量可能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但是由于劳动力的人数增加或者其他人的劳动力工作量增加,导致了总的工作量的增加。中国改革开放前,不存在农村人进城打工(工作),所以那时的货币量几乎没有增加。改革开放后,个体、私营经济及农民工进城打工,导致整个国家的劳动力工作量增加,所以货币量增加。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贸易量大增。贸易量就是产品量,产品量就是劳动力的工作量,所以这时中国的货币量增加的快而多,通过2001年以后工资大幅涨就能看出。(这时候应该用数据说话,可是我不是干这一行的,不知道,所以有的事情没法继续往下分析了,或者分析的是错误的,就是聊吧。)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量增加,使中美双方的货币量都增加。中国与其它国家、其它国家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量的增加也导致他们的货币量的增加。各个国家国内的劳动力工作量的增加也导致它本国的货币量的增加。

默,本来我想说是央行发行货币,在货币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但貌似楼主想问的是宏观意义上国民财富增加,或者说在为什么货币增长,而同时物价貌似不变,仿佛财富在增加,也可以说为什么货币需求不断增加,那就不是金融或者说货币经济学的方面,带点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也就是说技术水平增加,人们的劳动不再是简单劳动,收获的价值更多,货币要用来交换、衡量或者说储存这些不断增加的价值,于是对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货币在不贬值的情况下绝对数量增加。
要是没有回答准确,楼主再补充一下问题吧,相信这个方面的问题我应该能回答

我跟你有一样的疑惑?你搞懂了吗?懂的话告诉我 非常谢谢!!!!!!


宏观经济学问题。长期来看,市场中的货币量是稳定增长的,这个增长的货币量是怎么进入市场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7388301391宏观经济学问题。长期来看,市场中的货币量是稳定增长的,这个增长的货币...
    计阮贫好,一般来说,所谓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是明确了长期来看,经济是在不断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对货币量的需求必将扩大。我们都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是一个外生变量,我们暂时不谈。投资和消费,这两者都对货币有着需求,也就是说,这两者促进了对货币的需求,投资和消费是一...

  • 17388301391宏观经济学问题!
    计阮贫:2换欧元,他就拥有10000欧元,在德国的电脑价格是2500,他就可以拥有4台电脑,再转手到美国一卖,就可以赚取15000美元。因此这个市场肯定是不平衡的,直到美国电脑价格是德国电脑价格的一半为止!!2.关于这个问题,从长期来看,只能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来解释了!!假设一国仅存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

  • 17388301391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为什么以产出水平表示?
    计阮贫由供需理论,商品市场会自动调节至供给=需求,所以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总供给就是产出水平。从长期来看,商品市场会和劳动力市场达成均衡,一定时间内劳动力供给为常数,所以均衡产出水平取决于劳动力供给。

  • 17388301391宏观经济学问题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 经济中产量和物价会上升还...
    计阮贫长期来看:物价升高→对实际货币余额M\/P的需求增加→利率上升→LM曲线左移→生产下降,回到“产出的自然率水平”。 所以,短期,产量和物价都会上升。长期,产量不变,但物价上升。 货币供给的增加,在长期中只能使经济保持原有的总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这种情况被称为「货币中性」,它是指货币供应量的...

  • 17388301391宏观经济学里面关于政府增加政府购买挤出投资的问题。
    计阮贫完全竞争市场对利率有自调节作用,G增加短期内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长期来看的话私人储蓄增加又会导致利率回落。最后的结果是政府投资挤出了私人投资,个人储蓄弥补了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增加衡量:首先确认私人储蓄的存量、私人储蓄对利率的敏感度,就可以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确定私人储蓄的量。

  • 17388301391什么是棘轮效应(宏观经济学问题)
    计阮贫一、棘轮效应的具体表现 棘轮效应主要出现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信心增强,企业扩大投资,信贷市场活跃。这种乐观预期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急剧扩张,经济呈现出过热态势。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远超正常水平,但长期来看,这种繁荣可能会对经济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二、棘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棘轮...

  • 17388301391宏观经济学LRAS是什么
    计阮贫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 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是指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从长远来看,宏观经济模型中只有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会影响 LRAS,因为此时假设经济中的一切都得到了最佳利用。在大多数情况下...

  • 17388301391经济学问题。关于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
    计阮贫根据费雪效应说的,通货膨胀改变的是名义量,而不是实际量,所以在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没有影响。我很想不明白这个,通货膨胀怎... 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根据费雪效应说的,通货膨胀改变的是名义量,而不是实际量,所以在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没有影响。我很想不明白这个,通货膨胀怎么可能没...

  • 17388301391问一个宏观经济学的问题,什么叫潜在产出?它是怎么样算出来的呢?_百度...
    计阮贫潜在GDP(Potential 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民收入。潜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这里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算潜在GDP的方法:潜在产出法(...

  • 17388301391宏观经济学问题.APC,APS,MPC,MPS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计阮贫MPS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dS\/d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