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然十法界为幻境为什么佛菩萨还要救度?一切为幻为什么因果不幻?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何即便佛菩萨超脱了六道,但还是要遵循因果?~

因为因果是宇宙的规律,任何生命都无法破坏这个规律。比如佛救度我们,只能教我们修行的方法,让我们自己种修行的因,得解脱的果。或者叫我们念佛,种往生的因,得被佛救度往生的果。佛不可能强行把所有的众生救度脱离六道,这就违背因果了。佛菩萨超脱六道,是没有生死,不入轮回,不昧因果(不昧因果,不是没有因果,而是因果的力量无法对佛菩萨造成困恼)。但是这一切的解释源于我们凡夫浅显的理解,在佛真实的境界里是宇宙万物一切都是自己,无佛无众生,没有善恶因果,没有过去未来和空间,这不是我们凡夫能理解的境界,唯佛与佛明了。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有一句话叫,不坏事相谈实相。讲空不能坏缘起法,不坏缘起就是不离因果。
另外,佛教所说的空,不是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的空。

“空”字梵文是(Sunyata)(舜若多),这个字可以说是佛法里面最难解的一个字,早课的“楞严偈”里,“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此“舜若多性”就是“空性”。什么叫做“舜若多”呢?我们中文把它翻成“空”,是一种方便的译法,事实上,应该把“空”字当作一个“专有名词”,它有特殊的意义,千万不要把它当“普通名词”作“空荡荡”的意思来解,若把“空”字翻成英文的Emptiness的话,老美跟老英准会莫名其妙,绝对不能翻成Empty或Emptiness;若翻成“Void”,还比较类近。再说,什么叫做“空”呢?“空”的全义应是“无自性空”或“无自性”、或者“空无自性”都可以——“空”其实就是“无自性”的代表或省称。又,什么叫“无自性”呢?无自性即是“无我性”。希腊原子论哲学家德膜克里特斯(Democritus)曾说:“当我把我的右脚伸到河里面去,然后抽出来,再放进去的时候,第二次放进去的那只脚,已经不是前面的那只脚;第二次放进去的河水,也已不是同样的河水。”这跟佛法所说的“一切法刹那刹那变灭”相近。我们刚刚讲我在飞机上跟那位准留学生的谈话中,我曾说:“你说要肯定自我,那‘自我’的‘我’字,你是指‘身’,还是‘心’呢?”如果是指“身”,则你说要“肯定自我”,便是要肯定这个“身”——然而此“身”有什么好肯定的呢?因为它已经在这里了,肯定是在这里了,还要肯定什么?不须再肯定;头上安头,床上架床——这是禅宗顿法的论辨。再从一般佛法来论:你实在没有办法肯定这个身,因为此身是由一些物质所构成的,其中的电子、质子、中子每一秒钟都在跑动、都在变化,因此你无法令它“定”住不动,甚至在极短的一刹那中,叫它“定”住不动——Stop!,或Wait a minute!——都办不到。如果真能令它们停在那里一下下,纵使只有刹那顷,你便有办法“抓”得住它(Catch it),而可以指陈出来:“诺,你看!这个就是‘我’的‘身相’。”——因为“我相”可以分为“身相”与“心相”两种:但它一定要定住不动,才能够抓得住,也才能指陈(indicate)出来——然而正当你在指陈说:“这就是‘我’”的那一刹那,那个“我”已经又变了,又与你原先所指陈的“相”不一样了,你原先指陈的那个“我相”,早已不在了,所以你实在没办法在任何一刹那中指出说:“这一个就是‘我’!”再者,你若说:“这一个就是‘我’。”紧接着它就变了样,原先的“我”,不见了,却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我”,如此就变成好像有两个“我”(过去那一刹那的“我”,与当下现前的“我”),乃至有三个“我”(再加未来之“我”),或无数个“我”,甚至每一刹那都各有一个“我相”,所以你若要“肯定自我”,到底要肯定哪一个“我”?因此从“我”的“身相”来看,你实在无法肯定它。以上是谈“我”的“身相”。
至于“心相”也是一样,我的“心相”也实在无从肯定。凡夫之心,刹那刹那变灭不定。同上述之理,你可以指陈出说:“这就是我的心相”吗?你实在无法把它固定下来,而指陈说:“这就是‘我’的‘心相’”,因为正当你如是指陈的时候,那一刹那又过去了,心相也随之而变。综上所述,也就是说:“‘身相’和‘心相’两者,没有一个固定的自体(Entity)——没有一个固定的实体可得。”因为身与心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不动的、不坏的“自体”可得——这一种状态,佛便把它称为“空”,故“空”又可称为“无自性”或“无自性空”。既然找不出身相的“自性”,那么我们的“身相”(或“我相”)到底是什么属性?心相也是一样,到底是什么属性?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说:是“性恶”呢?还是“性善”呢?或是“可善可恶”?或是“不善不恶”?或是“亦善亦恶”?或是以上皆是?或是以上皆非?如果以佛的智慧来看,这些都是“言说戏论”,因为“自性”无有定相。正如法国启蒙主义的卢梭,他在他的自传忏悔录中自述说:“我慷慨起来的时候,我常可一掷干金;但如果我小气起来的时候,我会变成一毛不拔……”等等。其实人的个性中,就是有很多自相冲突的品质,这些品质常互相冲突、自相矛盾,显得十分纷乱、茫无头绪可寻,所以很难讲那个人是绝对什么样子的人,实在没有办法定说,故性善、性恶,乃至于唯心论、唯物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等等论说,以佛眼观之,也都是凡夫的言说戏论,佛法里面知道根本不须去辩论这些问题——为什么?因为你怎么讲都可以;你不那么讲也可以——都没关系;因为都与事实的真相无关,都是愚夫妄想分别,攀缘附会,依于无始言说戏论习气,而产生如是等种种戏论言说。所以,凡夫辩得口沫横飞,即使你辩赢了,也丝毫无助益于降伏你自心中的一点点烦恼,或得生死解脱!所以,综上所说“身”“心”二法,乃至于世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可得,因为一切“性”都是由“想”而成,然而众生之“想”,念念不定,故其性亦如是,无有定性。

其次,“空性”是指什么?是指一切法都没有一个“自性”可说,乃至于世间的一切学说(如性善说、性恶说、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唯心论、唯物论、原子论等),也都是由于心行中的“想蕴”造成的,因此也是无自性的。若某事、某物没有一个固定的性质可以指陈或确说,我们便把这种“性”叫作“空性”,这是一般所讲的空性。还有,佛为什么开示这种空性呢?你要晓得,佛说“一切法”是为了要度“一切心”,为了要度众生,他不是没有缘故而说的,他也不是为了要炫耀说:“我很会说话,我辩才无碍。”也不是要故作惊人之语,让你钦佩他,不是这样子的。佛之所以开示“空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众生从无始来,心里都执着每一样东西都有个自性,因此而不得解脱,例如:“我”有一个“我性”,“悟”有一个“悟性”,每一样东西我们都执着它有一个“性”质,但是以佛智来看,这些物之“性”实在都不是彼物本身所有的,而都是我们众生依心想而赋予它们的,因此,此“性”实是在于我们自心,而不在于物。再者,我们由心想而赋予种种物性后,又更进一步于外执着此“性”、于内执着此“想”,故由一事而进一步成为内外双重系缚。因此可知所谓“性”实是自心妄现,故须了达一切法实无一个固定的自性可得——请注意“可得”这两个字,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性可得,所以就不去“得”,不去得就不会去执着,不去执着就会放手,放手就得轻松,放手轻松以后,如果是已达大菩萨果位者,就立刻能任运自在,也就自在无碍,达“自他”、“物我”都没有障碍的境界。故佛之所以说“空性”,不是没有因缘而说的——是为了令众生悟法性、证解脱而说的。

须了解“空”之义。而要了解“空”,须知:它是佛法中的“专有名词”、术语,而非“普通名词”或形容词,乃至动词。换言之,这“空”字,不是平常或日常语中的“空”;平常语言的“空”是表示“空无一物”、“空空如也”之义;但佛法中的“空”,却非如是;佛法的“空”有它特殊的意涵,表示:“无自性”,或“无自体性”,故“空”又称“无自性空”,“无自体空”,这就是“空”最基本的定义。所以并非“什么都没有了”叫作“空”。

其次,什么叫“无自性空”?以佛的智慧来看,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也就是:诸法都是集众缘而成;世间没有一法是由单一元素成就,而能独立存在的。例如水,须由二氢一氧合成,故水实无水之自性,因“水之自性”是从二氢一氧中“借来的”,故所谓“水性”,并非本有;若是本有之性,应不必靠二氢一氧结合,即本自存在;然而,离于二氢一氧,水之性实不可得。

又,请再进一步观察水之性:经云:水之性为湿。然而请看水的组成分子!——“氢与氧”:氢与氧之性为:氢能自燃,氧能助燃,然而二者所合成的水,其性却能熄火——灭燃!是故再深入而言:“水之自性为从其组成份子的氢与氧中来”,这个理论又不对了。再者,氢与氧的自燃与助燃之性,经合成水后,各自又到哪里去了呢?水性却完全既不自燃、也不助燃;可见,水之性初看似是从氢氧和合中来,然而此亦非然;是故深观“水之自性从哪里来?”这命题之后,即知:水性既非从“和合”中来,亦非离“和合”而有——水之自性实不可得,因而证知:“水无实自性”的命题得以确立。(即因明所言;“此立量极成”。)

因此依佛教而言,水本无自性,水性于氢氧和合之前非有,于氢氧和合之后,其水性亦不可说是从和合中生;故水性亦非从和合而有。因此,水之为物、及其自性,端是“因缘法尔,如幻显现”,并无实自性——“三界一切有为法,悉皆如是:因缘法尔,如幻显现,因缘幻生,因缘幻灭,本不生灭”:三界一切法皆依如是理而显现;如来一切显、密、性、相,权实圣教,亦皆依如是究竟极理而建立。

观察过无情界的水,再以有情之身而言。色、心二法,或色受想行识,此五蕴之和合,称为“有情身”,然有情身亦是无实自性:因为既是由五蕴合成,而五蕴都各有自性,到底哪一个蕴之自性,才能代表有情身的自性?不可能五个蕴的自性都是有情身之自性,否则一有情身便有五个自性,此理不成。然而,离于五蕴之性,有情身实无自性可得。

又,所谓“自性”,或“自体性”,即是“我”的代名词;若有“我”、即有自性;若有“我”,即有自体。那么,什么是“我”?

“我”,在佛法及宗教或哲学上的意义为:

一、主宰为我——某物若是“我”、或“我的”(我我所),“我”便可以作得了主,便可决定一切,包括我体的生死、存亡、来去。然而,在这世间之中,没有一样东西是任何人可以自己主宰的,包括我们自己的身、家、性命、财产、妻子、儿女,我们都作不了主;甚至连我们自己的身心,我们自己都作不了主——它要喜要悲、要愁、要恼,要病、要死,我们都作不了主;因此佛说:“是心无主”,或“是身无我”,乃至“此身无我”、“一切法皆悉无我。”

二、恒常为我——任何一法,若能常住不坏的,才能称为“我”,这“我”就是指印度外道所说的“神我”,亦即西洋外道所说的灵魂。外道的神我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因他们说“神我”或灵魂,是梵天或耶和华所创造的;因梵天或神是永恒的,所以其所创造的神我或灵魂,也是永恒不变的。然而佛以一切智观察一切法实相,而说“一切法皆悉无常”,没有一法是恒常不变的;以世间一切法皆无常变灭、刹那刹那生灭,其体不可捉摸、执取,故无常即是“体性不可得”,亦是无我,以无“我体”故,亦是无有自体性——如是等现象,总名为“空”。虽然其“性”是空,然其“相”还是因缘如幻而现有!

三、不可分割名我——外道乃至世间哲学,都将“我”或灵魂,认定为“不可分割的一整体”(an indivisible
whole);这不可分割的一整体,即是《金刚经》所说的“一合相”;一切万物虽皆是“一合相”(众缘和合而成一相),然此“一合相”,实是假相,并无实体,系托众缘假合而妄现之相。故经云:“一合相者,实不可得,而众生贪着其事。”

总而言之,三乘“空”理,实是:无自性、无自体、无我、无常、因缘、和合等概念的总称。一切诸法“无自体性”,以无自体性故空;诸法以“因缘起”;“生”由因缘合,“灭”由因缘离,是故缘起性空;诸法性“无常”,以无常故其体不可执、不可取、不可得,是故其体性空;诸法无我,不可自主,以无主、无我故空。

其次,习般若空慧者,须知“空”是对治门,为对治“有”;以众生有“有病”(贪着“三有”之病),佛为令度此病,以脱三有之系缚,故开“空”这帖法药来对治它。所谓“对治”,即知它不是“究竟”;对治即是“方法”、“手段”之义,不是“目的”。吃药是“手段、方法”,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治病”,若病已愈,或本来无此病,即不用服此药。如来正法亦复如是。故佛说:“应知我所说法如筏喻”。因此,“莫把手段当目的”。然而又更须知:“佛所说的法,不是为你一人而说”,因此,即使你很幸运,没得此病,不需要这帖法药,也不可轻谤此法门,因为佛说法,不只是为你一人而说,不只是为度你一人;而是为度无量众生而说此法门。因此,更进一步说,你若真是发大心人,发无上心人,你即应发愿“誓学一切法门,等心修学无量法药,誓济无量众生”。至于于“般若空慧”,你应不作“‘空’是有、还是无?”之分别解。乃至于如来一切智慧法门,亦皆如是。离诸分别爱憎,等心修学。此即《是楞伽经》偈所言:“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亦是密契《金刚经》所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并不是十法界都为为幻境,这要因人而论,对于一切众生,十法界都是幻境,但对于佛来说,十法界都是真实的,也就是对于同一法,它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幻的一面,要看怎么去观。佛的观法是中观,所以他能看到法界的真实相状,而众生的观法是假观,见到的只是法界虚幻的现象,所以佛才要救度众生,让他们有正确的认识,有正确的观法——中观,从而见到法界的实相,也就是见到佛性。
另外,一切为幻,因果也为幻,一切为真,因果也为真。同样也是不同的观法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果不幻讲法不对,应该是因果不爽,爽的意思是差错,就是因果不会有差错。虽然诸法如幻,但是人造幻业,就要受幻业报,因为有一股无明力量在作用着,就像地狱本是幻的,是“造地狱业众生”业力化现的,但地狱里的众生却要受苦,因为他有这个业在支配着他受这个业报。没有造这个业,就不会受地狱这个业报,地狱就变成莲花池。就像水对于饿鬼却化为火焰,对天人却是甘露。火焰和甘露都是幻的,是无明业力化现出来的。

还不明白的再说一个例子,比如凉水对于大汗淋漓的健康人来说无益非常棒,对于高烧病人却是不能喝的。你把无明空了,你看什么都是幻的。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就是这个意思。

观世音菩萨是可化身千万亿,依各法界随众生愿力感应,但亦是法尘心影,自心现量,非真观世音菩萨,学佛者务必明辨。免为相法所缚!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所有诸佛从来未动,皆是众生真如根性触缘生相!佛菩萨亦无慈悲,是众生於苦海中冀求所成幻象,一切感应皆是梦里影事!着相修法,万劫长梦永无出期!贪恋法尘宁死不放,佛祖奈何!!释迦牟尼权宜宣说种种方便法门,是为诱导众生渐次淡薄厚梦重影,悟到末了梦醒影散,自性本在。大事了矣!学佛不用智,抱着手指当月亮,梦中佛事劳心瘁力,还是水中捞月!

因为众生性迷,所以不明一切皆由心生啊,十法界又包括太大了,众生连六道的因缘都搞不清啊,所以佛菩萨才来渡我们破除无明及疑惑来认识真相啊.佛菩萨都是依因果修行来证得果位的啊.敢问楼主何以得知因果不幻呢?六道我们都尚未脱离,怎能得知十法界是虚啊.

说‘幻’,是为了破除众生执着一切境界为实有的‘执病’。

如果听到‘一切皆幻’,就又产生了‘一切皆幻的执着’,这又成了另一种‘执病’。

所以,在禅宗,如果你提这样的问题,是要挨揍的。

只要你问,就揍你,

一直揍到你虽然还会起这些妄想,但是却不会执着这些什么‘空、幻、不空、真实’等等妄想了,

也就不再疑问了,而是真正做到‘应无所住’了。此时才是真正踏实修行的开始!


即然十法界为幻境为什么佛菩萨还要救度?一切为幻为什么因果不幻?视频

相关评论:
  • 13974914847佛教唯识学派的问题
    江孟欣为舍离幻境,故须戒。戒为定母,慧从定生。戒、定、慧三学是佛教的基础、根本要理,不可缺少。五别境心所,看起来不是好东西,是造善恶业的祸端,就象前面讲五蕴中所说的那样,虽是造生死业之本,但我们如能善用它,则能用来成就佛道,救度众生。 心所法的第三位是“善法”,是我们修行成道的资粮。共有十一种:...

  • 13974914847佛教有哪些戒律
    江孟欣无住性空。真性周遍十法界,离诸法空相,无染诸色,无奢摩他,无三摩地,无禅那遍随,无觉空,无空空,无究竟空,无毕竟空。是烦恼处,真性遍随,烦恼即真性,空性无生;是妄想处,念念真如,是寂静处,离寂灭而圆照,是诸佛一性,离过去未来,是众生无始劫妄想、贪嗔痴处,清净涅槃。

  • 13974914847初学佛者应先念什么经,后念什么经
    江孟欣在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十法界和众生相。佛菩萨心中是没有众生相的,正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真正的度众生,也是真正的皈依。对于初学者来说,经常读诵《金刚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保持正念,防止堕入邪见。只有严持戒律,并不断...

  • 13974914847初学佛应该看什么经
    江孟欣我们应该知道,十法界也是诸法空相。是通过十法界,让我们知道了因果不昧,我们应该收敛我们的贪嗔痴,不要造业。同时在这里,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幻境。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必须做好。如果我们认为虚空有众生,当你知道了虚空有众生,哪个众生都度不掉的。佛菩萨心里是没有众生相的,《金刚经》讲得很好...

  • 13974914847初学佛诵什么经
    江孟欣佛说五蕴皆空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欲。是故当知。色不是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次苾刍。于汝意...

  • 13974914847信佛做馋嘴不念佛就是做馋行不行?
    江孟欣我们应该知道,十法界也是诸法空相。是通过十法界,让我们知道了因果不昧,我们应该收敛我们的贪嗔痴,不要造业。同时在这里,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幻境。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必须做好。如果我们认为虚空有众生,当你知道了虚空有众生,哪个众生都度不掉的。佛菩萨心里是没有众生相的,《金刚经》讲得很好...

  • 13974914847学佛人士,现在这个社会不伤害别人利益无法生存,究竟该如何做?阿弥陀佛...
    江孟欣福德,由心所现,心缘福德,就是轮回,心于福报功德中,无取无舍,寂然清净,福德相或者恶业相,自性即是法界圆明不动,诸法生灭相续,就是佛陀随顺众生无明,慈悲普度的方便法船。 一心,所现十法界;离舍,是名圆满;贪爱,即名轮回 成功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得到过你的帮助 ...

  • 13974914847一个问题困惑我很久了,有没有大神能解惑的?高分求解
    江孟欣不是高级生命,如果这样认为,要么是方便法,要么是迷信,要么是邪法。粒子可以分解,不是无穷分解,到后来是空,是能量的震动。世界千变万化,确实有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如你在梦,梦中变化万端,生生死死,而做梦的你,不增不减,现实世界亦如是,真心本来面目不增不减,佛性不生不灭!

  • 13974914847一念三千 皆是虚妄 是什么意思
    江孟欣十如是则是说,在每个法界中,都有十如是的存在,即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缘、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来究竟。十法界则包含了六凡法界和四圣法界。六凡法界指的是地狱道、畜生道、鬼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四圣法界则包括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

  • 13974914847做了个恶梦,现在还害怕的心哆嗦,不敢睡,梦里大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不能...
    江孟欣信佛,就先要知见正确。不要迷信了些东西!佛教承认有十法界的芸芸众生在。你能感觉到那也很正常。不要去理睬就可以了,《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万不可以执着,也不用去怕的。你自己就一心不要乱,念你的佛号就好了。外界的东西随他来去!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