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外国呢?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

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dou)。大致是语意已完的较大的停顿叫做“句”,语意未完而需要稍作停顿的叫做“读”。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在相当于句号的地方用圈(。)在相当于逗号的地方用点(,)。到了明代又出现 ︴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名。这些简单的符号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的标点符号;但它是很不完备的,长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进入20世纪,现代白话文的使用日渐广泛,人们迫切需要有比较完备的新的标点符号。一些学人开始向国内介绍欧美最通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早的新式标点符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对原标点进行了研究整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符号十四种,包括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专名号、书名号、着重号。
20世纪60年代,汉字文稿的书写和出版物的排印由直行改为横行,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有必要对原规定进行整理。1987年初,国家语委成立《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约请专家对原《用法》进行1990修订。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符号16种,增加了连接号、间隔号。此后,在听取各界意见后,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共同决定将《标点符号用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并于1995年12月正式发布。

中国的古籍,没有类似今天使用的标点。古代有些文字(例如甲骨卜辞)有时用分行或隔离来表示停顿,这种情况也并不普遍。所以历来认为学会断句是读书的基本要求。汉代表示断句的符号是“、”和“�”。“、”用来表示较小的停顿,“�”表示较大的停顿。20世纪初发现的汉简《流沙坠简》中有使用了这种符号的简片。“�”和“、”汉朝人称之为句读 。这两种符号到了宋代才逐渐推广使用,但形态有些改变。一种是句号用“。”,读号用“、”;另一种是句号读号都用同样的点,句号的点用在字旁,读号的点用在两字之间。宋元时代出版的书籍,特别是经书,一般不加句读。句读符号多用于教学或校勘方面。宋刻本也有仿照校书式印上圈点的,但不多见。

元明刻本小说多在句子的末了加圈,也有一律用“、”或用“。”的。有些戏曲和启蒙读物也采取这种方法。此外,明刻本小说还增添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前者是在人名右边加一条直线,后者是在地名右边加两条直线。

标点这两个字,始见于宋代。《宋史·何基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这里的标点指的是阅读古书时添加的句读符号,即所谓旧式标点。

新式标点 新式标点是模仿西方的书写习惯而借用的 ,在清代末年才开始使用。翻译家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是最早应用外国标点于汉语的著述。五四运动前些年,不少作家已经开始使用新式标点。《新青年》杂志第4卷(1918)也开始部分地使用。由于当时的出版物多采取直排方式,于是使用者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这样就出现标准不一的现象。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并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议决,1920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正式颁行。这个议案先说明了使用标点符号的必要性,再列出各种符号,包括句号、点号、分号、冒号、问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书名号共12种。

五四运动以后,公布的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应用。比较西方使用的标点,有几处明显的不同:①句号用“。”,不用“·”。②引号用『』和「」,不用“”和‘’。是为了适应直排文字的特点。③西方文字的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的开头用大写字母表示,汉字没有这种标记,所以要有私名号和书名号。

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原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四十年来,文字书写和书刊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了某些发展变化,因此,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本标准就是在新颁《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参考了国内标点符号用法的文献,广泛听取了语文学界、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的意见。

本标准对汉语书面语中的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规定和说明,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用法,以准确表达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

本标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室《标点符号用法》课题组负责起草,主要起草人:龚千炎、刘一玲。

本标准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原《标点符号用法》即行废止。

中国古代是没有的,通常我们在看电视剧或电影里的那都是骗人的。现代标点符号起源于西方。
中国古代的标点符号一般简约概括为“句读”。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大中小之分;读(音dòu),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逗号。实际上,在中国的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上,前人用过的标点符号绝不止于这两种,但终究没有循序积累发展为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甚至连“句、读”两种符号的分工亦无定规,甚至未必使用。现代的中国人,如果未经专门训练,捧起未经现代标点的古籍时,即便能凭工具书去认字,也很难过“断句”这一关,问题就出在没有或太少标点符号上。
胡适在1916年发表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第一篇系统完整的科学论文,此文的主要历史贡献有:⑴提出了划分句读符号(点号)和文字符号(标号)两大系统的初步设想;⑵阐明了标点符号在书面语中的重要地位;⑶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符号系统;⑷条析各类标点的使用方法;⑸梳理了句、读、顿三者的关系。1919年以胡适为首的六位学者联名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19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第一部政府颁行的标点符号方案。

现今很多人会误认为中国古代不用“标点符号”是因为清朝官方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把中国原来的“标点符号”都去掉了。清朝文人在写文章或出书的时候,也不再使用“标点符号”,直到近代新式标点符号产生。
实际上现今使用的“逗号、句号、括号、顿号”在汉朝就已经产生了,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对“顿号、”解释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对“扩号()”解释为“钩识也。”
考古发现,居延汉简中,除表重文的符号“=”外,还有“■”、“▓”、“●”、“W”、“∠”、“∕”、“卩”等符号,它们均起着句读或后来标点符号的作用。如:汉简“吞北隧卒田恽∣(此为一朱笔符号)正月食三斛∽正月庚戌自取=卩”;“□□平●戊失亡货负●已失火□□”;破城子探方27中有“■右第二十九隧卒三□”,“■右卒三十桼人”;“茭滑戎∠王阳∠吕尚∠韩寿□”等。

汉简中的这些特殊符号,都有它们各自特殊的用途,有的是起到后来“,”的作用,如“●”;有的起到“、”的作用,如“▲”、“·”、“∣”、“∠”等;有的起到句号的作用,如“卩”;有的则起到标识章首或分行、分段的作用,如置于行文起首处的“W”、“■”等符号;有些符号如“∽”、“S”、“▓”、“=”等我们还不好确切地断定它们在行文中所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有些是两个符号连用,有些放置于文末的符号如“W”等,在抄写或书写时还特意用朱笔迹表示其特殊性。
到了宋元明时期“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已经比较规范了。
新中国成立后累次对原标点进行了研究整理,总共列标点符号十六种,包括逗号、句号、括号、顿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专名号、书名号、着重号。

1、古文无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2、古埃及文字:限定符号——为了文字的简洁方便,古埃及人尽可能递增多并使用限定符号。随著词汇的需求,限定符号的使用更加广泛,如兽皮限定各种哺乳动物。

古埃及文字门有严格的缀词法,也没有标点符号,因此限定符号的使用也起到句读的作用。

3、希腊字母文字中开始使用小点。 中国古代是没有的,通常我们在看电视剧或电影里的那都是骗人的。现代标点符号起源于西方。
中国古代的标点符号一般简约概括为“句读”。句,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句号,有大中小之分;读(音dòu),标形如“、”,相当于今用之逗号。实际上,在中国的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上,前人用过的标点符号绝不止于这两种,但终究没有循序积累发展为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甚至连“句、读”两种符号的分工亦无定规,甚至未必使用。现代的中国人,如果未经专门训练,捧起未经现代标点的古籍时,即便能凭工具书去认字,也很难过“断句”这一关,问题就出在没有或太少标点符号上。
胡适在1916年发表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一文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第一篇系统完整的科学论文,此文的主要历史贡献有:⑴提出了划分句读符号(点号)和文字符号(标号)两大系统的初步设想;⑵阐明了标点符号在书面语中的重要地位;⑶制定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符号系统;⑷条析各类标点的使用方法;⑸梳理了句、读、顿三者的关系。1919年以胡适为首的六位学者联名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19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第一部政府颁行的标点符号方案。

1、古文无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2、古埃及文字:限定符号——为了文字的简洁方便,古埃及人尽可能递增多并使用限定符号。随著词汇的需求,限定符号的使用更加广泛,如兽皮限定各种哺乳动物。

古埃及文字门有严格的缀词法,也没有标点符号,因此限定符号的使用也起到句读的作用。

3、希腊字母文字中开始使用小点。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是鲁迅第一个在文章中率先使用标点符号的。


我国古代有标点符号吗?外国呢?视频

相关评论:
  • 19140113646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明标点符号?
    庾实发中国古代是有标点符号,但是标点形式并不统一。在春秋时期的《侯马盟书》中使用一条或者两条短线表示重文,标点的一种。汉朝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

  • 19140113646古代是还没有标点符号,那么什么时候才开始使用的呢
    庾实发封建社会时期的文章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开始宣传新文学,开始使用标点符号 仅供参考 谢谢

  • 19140113646古人为什么不用标点符号?
    庾实发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而不是作者。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英文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古代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因为他不需要读那么快。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标点符号是怎么诞标点...

  • 19140113646古代时候有标点符号吗?何时才有?
    庾实发1. 在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标点符号。2. 古代作家的书写方式有其特殊性,常常是一笔连续而下,不需断句。3. 当需要断句时,他们会换一行继续书写,或者在一段文字结束后重新起一行。4. 有时,作家会将整段内容写在一块,留给读者自行断句。

  • 19140113646古代时候有标点符号吗?何时才有?
    庾实发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2]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

  • 19140113646标点符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庾实发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

  • 19140113646中国和外国语言不同,为什么标点符号差不多啊?
    庾实发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有些古代文献中出现过,但是与现在使用的通用标点符号完全不同。现在用的标点符号都是近代才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这些符号源自古希腊。

  • 19140113646标点符号到底是从哪个国家起源的?
    庾实发当时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因为连写而难以断句。到后来,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

  • 19140113646古代文章要写符号吗
    庾实发LZ您好 古代是有标点符号的。最早可上溯到秦朝统一文字后 但文学统一了,标点符号的规范却一直没定。一般来说,古代文章断句靠句读和助词(之乎者也…)实在有歧义的地方,也有\/■∆○之类的符号 具体来说吧 最早用了标点,并保存至今的文书是西汉秦朝的书,一开始用l或者ι或者隔开一个字表示...

  • 19140113646在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
    庾实发这些简单的符号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的标点符号;但它是很不完备的,长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进入20世纪,现代白话文的使用日渐广泛,人们迫切需要有比较完备的新的标点符号。一些学人开始向国内介绍欧美最通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早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