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里读出了什么?我读出的是臣服和淹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和渐入佳境,慢慢细品的诗不同,每次读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我都会在起句就被浩瀚和汹涌淹没、臣服,从开始一直到全诗结束。

这种淹没和臣服到底是什么?

诗名《望月怀远》,是在望月(满月)之夜,对月怀念远方和远人。

这首诗的第一联是名句,是中秋节的标配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其实是长江,唐宋时,长江江面宽阔,诗人经常把长江说成“海”,象《次北固山下》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春江花月夜》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都是长江。

宽阔的江水中,生出了一轮明月,照亮了大江南北,天涯海角,此刻,远方和远人虽然与我天各一方,但我们共浴在此时的月光之下,这明亮的月光,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海上生出了明月,但仅仅是明月吗?

如果把月换成日:“海上生红日,天涯共此时。”从景物描写来说,这样写完全可以,这两句的意思也一样很通畅,连平仄也一样,但是,把月亮换成太阳之后,这两句诗的意境突然就丢了,那种汹涌的淹没感和臣服感就突然没有了。

这种区别是太阳和月亮本身特质带来的,当太阳落下,明月现空,白天隐去,黑夜来临,尘嚣渐静,心灵渐宁,放下了尘世的面具和人设,人最终要在明月下独自面对自己。白天属于尘世,夜晚属于心灵,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夜静,月明,独自面对自己的心灵时,敏锐的诗人心中,总容易有一种情愫,如海上生明月一般汹涌而出,迅速把诗人淹没。

这从海上生出的,不只是明月,还有月亮带来的心灵感受,是月亮沉淀在历史深处的文化密码。

而“海上生红日,天涯共此时”中,红日和“天涯共此时”的深情是不够协调的。所以月亮换成太阳之后,虽然画面也宏大汹涌,但是心灵的冲击就突然没有了。

“生”字也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生,生出,新生,它有生命感,仿佛月亮及月亮带来的一切心灵感受都是新的,你没有任何已有的经验可以去应对它,只能用最本真的心灵去面对和体会它。和“升”字相比,“海上升明月”,“海上生明月”,“升”字是属物的,“生”字却是属灵的。

江面,宽阔,当然,你想象成是浩瀚的大海也没有任何问题,明月生出,平时忙于维护各种人设的诗人突然被明月卸下了盔甲,心灵中最柔软那一部分,最深情的那些情愫,如月亮一样突然生出,如月光一样倾泻,把诗人淹没,诗人放弃了抵抗,放下了所有,臣服在这汹涌的月光和情愫中,只想好好地和这月光,和这情思相处。

这是起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带来的淹没感和臣服感。这种淹没感和臣服感一直延续了下来。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有情之人思念伤怀,彻夜难眠,对漫漫长夜心生怨叹,只有白天来临,喧嚣再起,我才能不被相思淹没。

但是,诗人逃避了吗?没有,他把烛光灭了,披上衣服,走出室外,让自己完全被月光淹没,被情思淹没,直到露水暗生,把衣服润湿。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烛光和月光有什么区别?烛光是温暖的人工光源,你会在什么时候想去掉人工光源,静静地面对清冷的月光或星光呢?

诗人放弃了排遣,放弃了抵抗,在彻夜难眠的煎熬中,他继续选择了臣服,就让这月光、这相思笼罩我吧,让我细细地品味,独自地面对,淹没在思念之中,通过月光,在心底和远方,和远人沟通。也许,他并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机会独自面对。

怜:怜惜,恋爱。怜的是什么?只是满屋的月光吗?还有月光代表的情思和人儿吧。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堪:不能,承受不了。月色如此美好,仿佛盈手可掬,但这美好的月光我却无法与你分享,生命有那么多美好的时刻不能与你同在,只能在梦中与你相见。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被李林甫排挤罢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就写在被贬荆州之后。

抛开张九龄的生命背景来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把它读成情诗,但结合张九龄的生命来看这首诗,我愿意把它理解为张九龄对一种生命状态的描述。作为大唐的宰相时,他应该并没有很多的时间来面对自己,但在罢相被贬之后,人生际遇的改变,生命状态的落差,应该会让他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多感触,才能写出这种直击心灵的诗歌。被贬罢相的宰相也仍然是宰相心怀,诗中我们能读出满怀心事,但没有怨愤不满,没有狂狷,却有无怨无悔的欲语还休的沉默与深情,这后面有张九龄的全部人生故事和生命体会。

这不是年轻人能写出的诗。即使年轻的你经历过挫折,但你也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才能输出这种满怀心事和深情的无怨无悔。如果你真的感受不到诗里的臣服和淹没以及无悔,这其实也值得高兴。


你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里读出了什么?我读出的是臣服和淹没视频

相关评论:
  • 18729842918你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里读出了什么?我读出的是臣服和淹没_百度知 ...
    莘王有和渐入佳境,慢慢细品的诗不同,每次读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我都会在起句就被浩瀚和汹涌淹没、臣服,从开始一直到全诗结束。这种淹没和臣服到底是什么?诗名《望月怀远》,是在望月(满月)之夜,对月怀念远方和远人。这首诗的第一联是名句,是中秋节的标配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18729842918品读《望月怀远》谈谈这首诗的意境美
    莘王有出之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构思奇妙,意境幽邃;起笔大气磅薄,描写细腻传神;炼字老辣,化用妥帖。几个微妙的动作就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反而对诗中人的容貌服饰等皆无描绘,这是诗人不写之写,朦胧中的清晰,清晰中的朦胧,美感十足。诗中人的一举一动令人遐想无限,其细微的...

  • 18729842918读张九龄《望月怀远》
    莘王有在张九龄的名篇《望月怀远》中,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仿佛一幅宁静深远的画卷,"生"字的选用,赋予了月光从海面升起的生动与温度,无疑是一句流传千古的佳句。好友昂昂抛出的问题引人深思:尽管“海上明月,天涯共此时”与中秋佳节的温馨画面紧密相连,但撇开这种先入为主的美好联想,我们不禁...

  • 18729842918读《望月怀远》有感
    莘王有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清辉撒向茫茫无边的大海,冰轮涌现,海浪翻滚,清辉闪耀。此时,身在远方的你大概也和我一样,望见了这轮明月。我只觉今夜太漫长,想到你还在远方。烛光...

  • 18729842918望月怀远――浅谈古典诗词里的月中情
    莘王有当时第一首跳进我脑海的诗,就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首诗讲的是知音之情,我虽然在海的这一边,你在天的另一边,但当月亮从海上生起时,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同时看到月亮。这让我联想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这次讲演的主题目也是借了这首诗的题目《望月怀远》,副标题是《浅谈古典诗词里的月中情...

  • 18729842918古诗<望月怀远>的读后感,急需
    莘王有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习见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

  • 18729842918张九龄望月怀远
    莘王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是一些方法:1.写一封家书 家书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你可以写下自己的近况、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回忆。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舒缓思乡之情,也能让家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2...

  • 18729842918张九龄《望月怀远》全文及赏析
    莘王有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

  • 18729842918如何欣赏张九龄的千古名篇《望月怀远》?
    莘王有张九龄一般在写诗时的风格都是非常含蓄清新的,尽管使用的诗词都比较质朴,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韵味悠长。在每首诗的字里,都充分展现出了他极高的语言能力以及抒情方法。这首千古名篇《望月怀远》,是张九龄在被贬的时候,给朋友写的一首诗,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感。最动人的古诗词,无非就...

  • 18729842918赏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莘王有《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